APP下载

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运用探究

2025-01-07何军喜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5年1期
关键词:运用策略读写结合初中语文

摘要:读写结合模式一直被广泛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应抓住课文相关节点促进读写共生,在以读促写中实现作文能力的形成,在以写助读中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在读写共生中实现创新思维的增强。

关键词:初中语文;读写结合;运用策略

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是教师借助文本阅读进行规范合理的写作练习,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写作技巧,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练习之中,从而实现读写共生、相互促进的过程。读与写的有机结合,既是对阅读的反馈又是写作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一、以读促写,实现作文能力的形成

(一)品词句学景物描写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经典之作,都有着别具一格的特色写法。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2自然段,学生不仅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在百草园自由生活的快乐,更体会到作者遣词造句上的绝妙之美:对百草园的景物作了有层次的描述。先写远远望见的、粗线条的景物,如菜畦、皂荚树,再写身边、脚下、眼前的景物,如何首乌根、覆盆子果实;先写静止的,如石井栏,再写动态的,如叫天子;先写生机勃勃的夏季,再写别有情趣的冬季。用词精准,一字一词都突显事物特征,展现儿童心理。学生不仅可以开展句式仿写,也可以学用这样的顺序进行写景。

(二)品情境学借物抒情

现代化手段在课堂运用,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的情境。如教学《紫藤萝瀑布》时,教师通过大屏幕展示紫藤萝花开盛景,激活学生阅读课文兴趣,并顺势搭建读写桥梁:“你见过紫藤萝瀑布吗?你看到这样美好的情景,内心有怎样的感情呢?你会怎样表达出内心的情感?”这样,学生针对画面开展课堂讨论,会产生真切的读写感悟:作者运用托物言情的写法,在生动细腻的景物描写之中抒发了微妙而复杂的情感。

二、以写助读,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

(一)积累素材引领学生自主阅读

教师实施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时,可以抓住课前预习的节点,引导学生带着目的进行自主阅读。

《社戏》中作者对家乡的文化习俗进行了回忆,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积累相关的写作素材。一是可以上网搜寻“社戏”相关资料,把握文章写作背景。二是向亲戚朋友了解家乡风俗文化的特点,谈谈对家乡风俗文化的认识。三是资料查阅,对介绍家乡风俗文化的文章进行整理,并摘录其中优美的句段。

通过课前自主阅读,学生不仅可以积累素材,夯实语文基础,还能增强写作信心。同时,这也为阅读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营造氛围引导学生深入阅读

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写作情境,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课文,让学生有话可写、有事可叙、有感可发。

如《皇帝的新装》的作者通过带有强烈动作感的语言和夸张修辞手法,塑造了一群自私虚伪的人物[1]。教师应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进入适宜表达的氛围,开展读写结合实践活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引导学生梳理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如皇帝、大臣、骗子、孩子等;再思考:“哪个人物形象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这种深刻印象是怎么形成的?”“如果让你在课本剧中来饰演这一角色,你会运用什么样的表现形式从哪些方面突出人物的特点?”在组织学生排演课本剧时,教师提醒学生必须用课文中的句子作为扮演人物的语言,要思考和品味其语言的韵味。表演结束后,学生一定会产生很多的感受,教师适时鼓励学生大胆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感悟。这样,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够注意力集中,全神贯注地进行深入阅读,还能够结合各种写作素材开展习作练习,以此达到习作能力提升的目的。

三、读写共生,实现创新思维的增强

(一)以文本解读促进发散思维

写作表达是锻炼学生发散思维的方式之一,读写结合能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思维和情感,并将自己的思维和情感通过文字表现出来。

如《散步》一文篇幅短小,语句简洁朴实,适宜以读代讲。文章中蕴含着浓浓亲情和厚重的责任感,表达出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好品德,这都是课文教学的难点。为解决这一教学难点,教师可以采用以读促写的教学方法,安排一次与课文内容紧密关联的片段续写,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中人物对话交流,形成发散思维。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一次平常的家人散步,使两代人之间产生了矛盾,你怎么看待这件事?如果你是参与者,如何解决家人之间产生的这一矛盾?”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联系家庭背景,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再要求学生紧紧扣住《散步》的原主题,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进行续写或仿写,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思维和读写能力。

(二)以习作模拟促进能力形成

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成功运用,关键要提高学生在读写活动中的参与度,要让学生在课文阅读中学到写作方法,在习作练习中提高表达能力。

如《社戏》在文体上具有浓厚的诗化、散文化色彩,记述了一次“我”和朋友们看社戏的情形,所描写的主要人物是与“我”一起去看社戏的乡下孩子们,他们的自然、朴实和善良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文章大致的结构是“盼社戏——看社戏——忆社戏”,材料有“随母归省、乡间生活、戏前波折、月夜航船、赵庄看戏、归航偷豆、六一公公送豆、回忆看戏”八件事,都是围绕着“社戏”来安排的。因为文章主要写“看社戏”,所以“戏前波折、赵庄看戏、月夜航船、归航偷豆”与社戏密切关联的情节进行了详写;而其他情节虽然与“看社戏”有关联,但关系不密切,所以略写。课文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以“观看舞龙表演”为主题,仿照《社戏》的谋篇布局写家乡的春节民俗活动:盼望舞龙——观看舞龙——回味舞龙。

总之,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两者相辅相成。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运用,重在创新巧在结合,让读写共生共荣。在读写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参与课文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学习写作方法,自觉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二者结合,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参考文献:

[1]范俊萍.巧借课文节点,促进读写共生:谈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J].语文教学通讯,2022(04):26-28.

作者简介:甘肃省兰州新区宗家梁学校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运用策略读写结合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合理情绪疗法”在引导学生交往行为中的运用
漫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励学生的重要意义
运用法治思维做好秘书工作
游戏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