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生活化教学例谈

2025-01-07陈香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5年1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高中语文

摘要:语文教学应当融入生活元素,从而实现课堂的生活化教学样态。在追求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做到:确定生活化目标,引导情境阅读;利用生活化素材,促进高效学习;对接生活化源泉,促进阅读思辨;布置生活化作业,提升语文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生活化教学;教学例析

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力图寻找最佳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促进学生能够储备更为系统的知识,提升语文学科综合素养。近年来,生活化教学方法在语文课堂中得到了广泛运用。笔者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探究高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策略,希望给其他语文教师提供借鉴。

一、确定生活化目标,引导情境阅读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实现十分重要,其引导着整个课程的走向。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意识到这一点,要采取一定的策略来实现教学目标的生活化,最大限度地促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深刻感受到生活的气息,与课本中的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例如,一位教师在对《祝福》进行教学时,便为教学目标注入了一定的生活化气息,彰显语文科目的人文特点。作者在这篇课文的开头中运用大量笔墨描写了传统习俗,教师为了能够使学生置身于课文情境之中,设计如下问题:“大家仔细想一想,在我们本地过年时有什么习俗呢?”问题提出后,学生逐渐进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减少了同课文的距离感。该模式的应用既可以帮助学生集中课堂注意力,还可以使学生对课文产生更深的理解,对于接下来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以上教学案例可以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有价值的学习素材,为学生营造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情境。从例子分析中还可以发现,生活化教学的具体教学措施是多样的,如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模式生活化、教学拓展生活化等[1]。事实证明,教师灵活运用策略能够让生活化教学真正成为课堂上的理想形态。

二、利用生活化素材,促进高效学习

语文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较强的关联性。在五彩缤纷的现实生活中,到处都是语文教学最好的案例。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提倡模拟生活情景,多加挖掘与生活实际有关联的知识以及教学资源,使静态文字转变为动态生活,而且生活本身就蕴含着无数的文字。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储备更加丰富的语文知识,还能提高自我的语文综合素养。

例如,一位教师在对《荷塘月色》进行教学时,先让学生赏析课文中所描写的自然风景,继续引导学生欣赏其他的风景名胜,感受多样化的风俗习惯。教师可以基于四季美景的主题准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可以是同一景物在不同季节下的景观特色呈现,也可以是同一季节下各地大不相同的景观风格。经由这种情景呈现的方式来带给学生直观的视觉感受,让学生集中感受大自然的四季之美。最后,教师要把学生的生活场景赋予一定的教育意义,让学生在生活中便能够掌握语文知识,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感悟生活。

三、对接生活化源泉,促进阅读思辨

生活是学习的源泉,而生活也是艺术的源泉,语文在某种意义上也属于语言艺术,因此语文和生活分割不开。如果要掌握语文知识,则必须同生活建立起高度密切的联系,在生活中追根溯源。很多学生在学习语文时仅仅将语文视为完成任务,而教师在教语文的时候也普遍以教材、理论为突破口,换言之,目前的语文学习和教学都与生活实际产生了割裂。如若语文学科同生活的联系割断,那么语文学科将会缺乏生命力,逐渐成为枯燥的理论学科。倘若教师只是为学生布置大量的习题以及背诵课文的学习任务,并不联系生活实际来开展教学,学生就永远不会感受到生活才是语文的源泉,更无法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语文。所以,教师在备课时便要联系生活展开设计,增加能够同生活进行互动的教学活动。

例如,一位教师在对郁达夫的《故都的秋》进行教学时,先让学生畅谈自己家乡的秋天,然后让学生在课下自主完成描写家乡秋天的作文。在此种教学模式的引领下,学生自然地联想到自己家乡秋天的景色,然后再同作者所描绘的故都秋天展开对比,学生便能够感受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高效地完成本篇课文的学习。

四、布置生活化作业,提升语文素养

检验学生课上学习情况的最佳工具便是课下作业。学生完成课下作业,能够暴露出他在课堂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便于教师及时弥补纰漏。

由于部分学生写作时常常不知从何写起,因此教师可以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寻找具有生活气息的作文题目来布置作文任务。例如,目前社会出现了一些人不遵守公共秩序、公共设施被恶意损毁等现象,教师可以让学生尽情表达自己的感受,以提高其写作水平。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更多的公益性社会活动,积极融入社会之中,体会人情冷暖,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有些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不高,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完成诗歌的自我创作,这既能够提升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能力,还能够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综上所述,语文这门学科具有典型的工具性特点,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正是因为生活处处可见语文知识,也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所以在核心素养培育的背景之下,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在教学实践中引入生活化教学方法,树立生活化教学的思路,以使语文教学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能够真正关联在一起。实践表明,这样的努力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也能使学生就此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生发探究渴望,从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进一步提升[2]。同时,语文学科具备着一定的人文特征以及实践特征,这些均能给语文教学提供更多的教学思路。教师可以以生活化教学作为突破口,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进而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荣继辉.高中语文生活化教学“三部曲”[J].语文世界(中旬刊),2024(5):38-39.

[2]田玉婷,王丰玲.“生活化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上的应用[J].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2023(12):30-31.

作者简介: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实验高级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关于高中语文鉴赏阅读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