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格瑞洛片联合阿司匹林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的效果观察
2025-01-02陈新艺胡孜阳
【摘要】目的 观察替格瑞洛片联合阿司匹林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患者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4年5月中山市阜沙医院收治的58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CI术后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29例,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和观察组(29例,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心功能指标水平、心肌损伤指标水平、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心肌梗死溶栓实验(TIMI)出血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整体疗效更优,总有效率更高(均Plt;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均更优(均Plt;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肌损伤指标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更低(均Plt;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TIMI出血率均更低(均Plt;0.05)。结论 替格瑞洛片联合阿司匹林用于AMI患者PCI术后的效果较好,能够减轻患者心肌损伤,改善心功能和预后情况。
【关键词】替格瑞洛;阿司匹林;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心功能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2665.2025.01.0047.04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5.01.016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与炎症反应等,患者多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情况[1]。临床通常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作为主要治疗手段[2]。但临床实践表明,患者接受PCI术后存在炎症反应,可能会导致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并引发心血管事件[3]。替格瑞洛是一种新型抗血小板药物,相较于氯吡格雷等传统的抗血小板药物,替格瑞洛具有更快的起效速度及更好的抗血小板活性[4]。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与活化,能够有效减少血栓形成,进而减轻心肌损伤,并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5]。基于此,本研究探讨上述药物用于AMI行PCI术患者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4年5月中山市阜沙医院收治的58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CI术后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5~89岁,平均年龄(50.44±10.03)岁;男性26例,女性3例;发病至入院时间1~24 h,平均发病至入院时间(6.26±1.21)h。观察组患者年龄36~71岁,平均年龄(49.52±8.43)岁;男性24例,女性5例;发病至入院时间0.5~25 h,平均发病至入院时间(6.14±1.25)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gt;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中山市阜沙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⑴符合AMI的临床诊断[6];⑵符合PCI指征,均行PCI治疗[7];⑶发病至入院时间≤25 h;⑷心电图表现为ST段抬高。排除标准:⑴存在认知功能障者;⑵合并免疫系统疾病者;⑶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者;⑷存在恶性肿瘤者;⑸对本研究使用药物过敏者;⑹近1个月内接受相关治疗者。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PCI术治疗。对照组: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93160,规格:75 mg/片)+阿司匹林肠溶片(Bayer HealthCare Manufacturing S.r.l.,国药准字HJ20160685,规格:100 mg/片)治疗。氯吡格雷首次剂量为300 mg,后续剂量为75 mg/次,1次/d;阿司匹林首次剂量为300 mg,后续剂量为100 mg/次,1次/d。观察组:口服替格瑞洛片(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84165,规格:60 mg/片)+阿司匹林治疗(剂量同对照组)。替格瑞洛首次剂量为180 mg,后续剂量为60 mg/次,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⑴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显效:未出现心绞痛或胸痛等不适症状,且ST段恢复程度≥50%;有效:胸闷、心绞痛等症状的发作频率减少gt;2/3,且ST段的恢复程度≥50%;无效:上述症状未改善或加重,ST段恢复lt;50%[8]。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⑵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水平。采用超声诊断设备(佳能医疗系统株式会社,型号:APLIO 400 TUS-A400)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⑶比较两组患者心肌损伤指标水平。采集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5 mL,使用离心机离心5 min(转速:3 000 r/min;离心半径:15 cm),分离血清并置于-80 ℃处保存,采用化学发光法测量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另采集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比浊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率(MPA)。检测时间均为治疗前后。⑷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心肌梗死溶栓实验(TIMI)出血事件。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脑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发生例数/总例数]×100%。采用TIMI标准[9]判断出血事件:出现少量出血时,通常可采取常规处理措施或无需特别干预即可自行停止,无需中断抗栓治疗;严重出血:出血量较大且对生命构成威胁,通常需要输血治疗,如颅内出血和消化道出血等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x)表示,采用t检验。以Plt;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整体疗效更优,总有效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lt;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心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gt;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心功能指标水平均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均更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lt;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心肌损伤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心肌损伤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gt;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心肌损伤指标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lt;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及TIMI出血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TIMI出血率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lt;0.05),见表4。
3 讨论
AMI主要表现为剧烈胸痛、呼吸困难和咳嗽等症状,严重情况可能出现休克。因此,早期识别AMI并进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治疗AMI的核心目标在于迅速重建心肌的血液灌注,以避免心肌组织的进一步损伤。PCI是一种现代心脏病学中广泛应用的微创手术方法,是将导管插入冠状动脉,使用球囊扩张狭窄部位并放置支架的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然而,PCI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术后患者仍需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以预防支架内血栓的形成[10]。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与活化,减少血栓的形成,减轻心肌损伤,改善患者预后,但起效时间较长;而替格瑞洛作为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可直接发挥作用,无需经过肝脏转化,因此,其抗血小板活性更强,具有起效速度快、抗血小板活性强的特点。
本研究主要分析替格瑞洛片联合阿司匹林用于AMI患者PCI术后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整体疗效更优,总有效率更高,提示观察组治疗方案的疗效较好,分析原因为,替格瑞洛片通过抑制血小板表面的P2Y12受体,有效减少血小板聚集,从而降低PCI术后血栓形成的风险,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减少心肌梗死和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且有研究显示,替格瑞洛能够通过激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受体,启动下游的信号转导,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有利于血管新生和侧支循环的形成,从而改善心肌的血供、缓解心绞痛症状[11]。阿司匹林则通过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1(COX-1),阻断血栓素A2(TXA2)的生成,从而防止血栓形成。由于阿司匹林与COX-1的结合是不可逆的,血小板在其生命周期内无法恢复COX-1的活性,其抑制作用持久[12]。因此,两药联合使用,能够从不同机制双重抑制血小板功能,降低血栓事件的发生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水平、心肌损伤指标水平均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均更优,提示联合使用能够减轻患者心肌损伤,改善患者心功能,分析原因为,两药协同作用能够通过抗血小板和抗炎双重机制,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有研究显示,炎症反应可促进PCI术后患者心肌损伤和心功能不全的进展[13]。替格瑞洛能够抑制炎症细胞的活化和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减轻PCI术后的炎症反应,并且还能够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进而保护心肌细胞免受损伤。有研究显示,氧化应激可激活多种炎症信号通路,促进炎症细胞的浸润和炎症因子的释放,进一步加重心肌细胞的损伤[14]。阿司匹林能够通过减少自由基的生成,减轻氧化应激对心肌细胞的损伤,从而进一步改善心功能。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TIMI出血率均更低,提示替格瑞洛片联合阿司匹林能够改善患者预后。分析原因为,替格瑞洛能够使斑块稳定,抑制血管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心肌损伤,从而发挥改善患者心脏功能的作用,进而降低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少,未来研究中应扩大样本量,提高结果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综上所述,替格瑞洛片联合阿司匹林用于 AMI 患者PCI 术后的疗效较好,能够减轻患者心肌损伤,改善患者心功能,且能够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孙召金,冯俊,余世成,等.早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危险因素和冠脉病变特点分析[J].现代医学, 2021, 49(12): 1394-1398.
叶菁,陈燕,曾泽宇,等.术前MHR对LDL-C正常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近期预后预测价值[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2, 17(8): 993-996, 1012.
朱守伟,喻龙姗,何宗保,等.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室性心律失常风险评分标准构建及验证[J].中国急救医学, 2023, 43(9): 734-740.
吴路路,史生金,李嘉伟,等.替格瑞洛联合PCI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对患者氧化应激损伤心功能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J].河北医学, 2024, 30(4): 586-592.
赵庆忠,宋卫东,樊聪慧,等.替格瑞洛片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凝血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2, 21(16): 1704-1708.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9, 47(10): 766-783.
韩雅玲. PCI围术期抗血栓治疗的再思考:《中国PCI指南(2016)》解读[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6, 18(5): 349-351.
颜红兵.救治的精髓:提高再灌注治疗率,降低死亡率:ESC2017版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管理指南解读[J].中国循环杂志, 2017, 32(z2): 64-66.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血栓防治专业委员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专家组.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6)[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6, 44(5): 382-400.
黄景慧,张利利,宁萌,等. PCI术后普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损伤及NT-proBNP、脂蛋白a、sd-LDL水平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1, 41(20): 4335-4338.
汪桂芳,谢金涛,张文静,等.替罗非班联合替格瑞洛在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 39(6): 674-677.
李拜红,施晶晶,鲍骏,等.替格瑞洛片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21, 37(19): 2558-2561.
方昱,曹洁,许恩文,等.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心血管事件发生[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1, 41(13): 2692-2695.
冷宇,何冰,陶惠明.阿司匹林与替格瑞洛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 2020, 58(10): 8-10,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