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信息工程“四维一体”跨学科实验教学平台建设与改革

2024-12-31郭艺辉陆寄远钟雪灵侯昉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4年21期
关键词:数字金融实验教学改革

[摘 要]金融数字化转型要求经管类高校学生既要掌握金融+计算机跨学科知识,又要具备较强的应用能力。本文提出“四维一体”的金融信息工程实验教学平台建设与改革,分别从设立金融计算机应用实验教学课程群、创建金融信息工程多模块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设计金融数字挖掘跨学科综合实验项目、培养双师双能型实验教学队伍四个维度进行建设,为产业升级下经管类高校跨学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数字金融;实验教学改革;跨学科人才培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4.21.05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4)21-0206-04

0" " "引 言

粤港澳大湾区正以中国速度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金融、科技中心。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金融业深度融合,数字金融蓬勃兴起。产业升级必然带来人才培养的转型升级[1],经管类高校毕业生既需掌握金融学知识、计算机技能,又需具备较强的应用能力。广东金融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坚持“金融为根、应用为先”的办学理念,突出应用型办学特色,

始终将培养应用型的、面向金融行业的专业人才作为自己的使命。因此,金融数字化转型下,如何培养能满足数字金融发展的跨学科、应用型人才[2]成为我校必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 " "金融计算机应用“四维一体”跨学科实验教学体系改革

实验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3-4]。自2018年起,互联网金融与信息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开始提出并推进

“四维一体”的金融信息工程实验教学平台建设与改革,如图1所示。以金融+计算机跨学科实践作为出发点,以数字金融对跨学科人才的需求为指引,从创建金融计算机应用实验教学课程群、创建多模块金融信息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开发金融数字挖掘跨学科综合实验项目以及组建“双师双能型”实验教师团队四个方向进行改革及建设,着重培养学生参与金融工程分析、设计的能力,强化学生金融工程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能力。

1.1" "面向知识交叉,设计开发金融计算机应用实验教学课程群

Python在金融数据分析、金融数据挖掘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培养更贴合数字金融应用技术开发需求的人才[5],我院调整教学大纲,逐步开设面向金融大数据分析的Python系列课程,包括Python金融数据分析项目实战、Python深度强化学习、Python金融数据可视化、Python多元统计分析等。同时,面向金融大数据处理,创建、开发了大数据工具应用、量化投资案例、互联网金融综合业务、区块链金融实验等课程。其中,大数据工具应用为面向金融大数据分析的一门工具类课程。该课程创新性提出弱化算法推导,强调工具应用,培养学生直接使用大数据工具去解决金融决策问题的教学新思路,课程于2023年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调整后的教学大纲大幅增加了上述课程的实验教学学时比重,课程学时数分配情况如表1所示。每门课程实验学时均高于或等于理论学时,实验教学的空间、强度也均高于理论教学。上述课程实验教学均收到了良好的教学反馈。学生表示,相比于单纯学习理论知识,通过实验更有利于建构学科知识体系,实现理论知识与应用技术的有机融合,从而能更加充分地理解知识。

1.2" "面向实操,创建多模块金融信息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实验过程进行模拟和重现[6]。学生能够在虚拟场景中进行自主学习和实验设计,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探索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其开放性、灵活性和可重复性极大拓展了实验教学的时间和空间[7]。广东金融学院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金融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我院除了共享该平台优质教学资源外,还依托自有金融数据挖掘实验室、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智能信息技术研究所以及信息安全与网络实验室,创建了金融信息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主要包括金融大数据智能风险控制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电子金融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信息安全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以及电子商务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等。

金融大数据智能风险控制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开发依据小型、微型企业—小规模纳税人决策引擎战略规则,模拟了SASR、Python小型微型企业信用评分模型、客群风险分析模型、客群风险传导模型、隐性集团识别模型等。学生通过实验可以亲身体验:①贷前如何规避潜在的高风险客户;②贷中如何提高审查的效率和准确性;③贷后如何强化风险监控主体的客观性、前瞻性等过程。学生表示通过该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对金融风险监测、大数据风险预警、目标监测企业违规风险控制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2018年,该虚拟仿真实验平台项目获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立项。

此外,电子金融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包括一卡通综合付费模拟系统、广域网电子货币支付模拟系统、第三方安全支付模拟系统等。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对银行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业务场景、资产结构、风险分析模型、业务流程、流动风险策略等进行仿真建模,学生通过亲身制定业务决策了解银行风险管理。电子商务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包括B2C电子商务、B2B电子商务、C2C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网上支付、电子商务物流等。信息安全虚拟仿真实验包括网络安全检测技术的支撑工具,信息安全技术所需的数据加密、数字签名、认证的演示环境等。

金融信息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在提高学生真实数字金融场景中的适应能力和应用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院培养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的跨学科金融计算机应用型人才提供了重要支撑。2019年,我院金融信息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获批广东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3" "改进传统递进式实验,设计跨学科综合实验项目

传统意义上的递进式实验项目主要包括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三个层次。通过验证性实验认识理论知识,通过设计性实验熟悉技巧,通过综合性实验进行知识的融会贯通,三种实验层次依次递进。作为全国首批开设有互联网金融专业的信息工程学院,突出金融学与计算机技术交叉融合的特色,培养学生掌握现代金融理论和分析技术,熟悉互联网金融业务和风险管控,擅长金融产品分析与设计,提升学生跨学科复合型能力是我院实验教学的主要目标。因此,我院对递进式实验进行了改进,针对数据挖掘在现代金融行业的应用[8],设计并推出金融数据挖掘学科交叉综合实验项目,主要包括朴素贝叶斯定理银行财产品推荐、Logistic逻辑回归支付欺诈识别、随机森林个人信用评估、Knn银行客户细分、LTSM时间序列投资组合收益率预测、决策树银行客户违约判别等。综合实验项目的设计具有以下特色:①侧重实战,所有实验项目均精心选自数字金融关键领域的真实场景,学生通过反复练习可以有效积累实战经验。②实验过程中采取分组培训、分层训练。针对高层次学生还设计了Saltstack运维监控、代码优化重构、大规模高并发系统设计、高性能Python实施等培训项目,满足不同层次学生提高金融大数据技术职业能力的需求。基于该实验项目库,我院编写完成了《Python金融数据挖掘》实践教材,并于2020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该实验项目亦于2019年获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立项。

1.4" "优化教师结构,打造跨学科“双师双能型”实验教学队伍

数字金融学科交叉的教学要求无疑对实验教师队伍的结构优化和水平提升提出了更高要求[9-10]。我院多措并举,打造跨学科、优势互补,能多渠道、分层次开展实验教学的师资队伍。在引进具备计算机与金融、管理学专业知识背景人才的同时,还注重加强既能教学又会实操的“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包括:①制定教师培训制度,与金融机构建立紧密合作关系,选送计算机专业教师到金融机构挂职培训;②鼓励中青年教师到金融科技企业交流,加强跨领域学习,深化教师对跨专业知识的认识;③建立健全教师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及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目前,我院拥有“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系统分析师”等高级证书的“双师型”教师占比达到25%,主持过或作为骨干参加过行业产业课题研究、项目研发教师占比超过70%,为提升实验教学水平和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同时,我院充分挖掘业界资源,注重引进行业导师,以多种形式聘请金融科技领域的专家或企事业单位相关专业人才进校开设职业导向课,协作授课。行业导师在教学中突出金融科技的落地应用场景,紧密结合金融行业的应用需求,提供金融与计算机学科交叉融合的实战实训。学生均表示,行业导师授课内容新颖,紧跟数字金融行业发展,令其找到了课堂学习和金融科技企业现实需求的结合点,获益匪浅。

2" " "结束语

数字金融产业的兴起不仅要求经管类高校学生掌握金融+计算机跨学科知识,更对学生的应用能力、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结合数字金融业务需求与计算机技术,我院对实验教学平台进行建设与改革,从金融计算机应用实验课程群设置、金融信息工程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建设、金融数据挖掘跨学科综合实验项目设计以及“双师双能型”学科交叉实验教学队伍优化四个方向进行建设。以上实践经验可以为经管类院校金融+计算机跨学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主要参考文献

[1]中方霞,张云,赵平. 数字经济时代金融人才数据素养培养困境与对策研究[J]. 中国大学教学,2022(9):23-27.

[2]薛伟. 金融科技行业发展趋势及人才培养[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24(16):120-121.

[3]黄璐,倪兴兴,薛松超,等. 数字金融背景下的金融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12):189-192,198.

[4]谭惠灵,郭庆. 经管类实验教学模式研究与改革探索:以上海财经大学实验中心为例[J]. 大学教育,2022(8):187-190.

[5]李然. 价值伦理视角下高校金融科技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 当代金融研究,2023,6(5):76-83.

[6]李丰团,刘琪,周子又. 经管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23,26(13):192-195.

[7]董桂伟,赵国群,王桂龙. 我国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发展与趋势研究:基于近十年中国知网文献的知识图谱分析[J]. 中国大学教学,2021,371(7):85-92,96.

[8]张乐. 大数据技术在私募股权投资中的应用与革新[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24,27(4):174-176.

[9]易丽,夏建国,王娟. 新工科“双师”队伍建设的诉求与探索[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4):61-65.

[10]张静.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探究:以山西工商学院为例[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13): 197-198.

猜你喜欢

数字金融实验教学改革
数字金融时代大学生消费行为探析
析我国数字金融的法律管理
普惠金融视角下县域数字金融发展研究
区块链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影响
中国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现状与建议
依托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培育机电类创新型人才的实践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与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