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企业员工教育培训模式的优化与创新探索
2024-12-31吕明蔚
摘要:员工的素质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与社会发展建设息息相关,加强员工教育培训是现代化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企业增强竞争力、发挥标杆引领作用的关键手段。如今,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而竞争日益加剧,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管理者要意识到,企业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竞争。因此,应加大员工教育培训工作的投入力度,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难题。基于此,本文阐述了现代化企业员工教育培训的原则和积极作用,深入探讨了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结合企业现状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策略,以期为提升企业员工教育培训成效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现代化企业;员工;教育培训
DOI:10.12433/zgkjtz.20242652
专业的员工教育培训有利于激发员工的工作潜能、满足企业改革需求、实现经营业绩。在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下,企业竞争愈发激烈,人才是决定企业长足发展的重要因素,想要在变化多端的环境中占据有利地位,企业一定要突出教育工作生命线的价值,想方设法提高员工的各项业务能力和素质水平,切实激发其创造力和工作潜能,为企业长期发展提供人力保障。由此可见,加强员工教育培训已成为各企业亟需面对并解决的重大课题,对企业自身发展和员工个人技能水平、思想素质提升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一、现代化企业员工教育培训原则
(一)“以人为本”
教育培训应符合企业对员工能力及素质的要求、符合员工的学习特点和习惯、满足员工内心需求及职业发展诉求。因此,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深入分析员工的思想状态,找寻更合理的教育方法,保证培训能够适应企业新的发展环境。此外,企业应立足于人文角度、统筹整理教育资源,跟随员工需求变化补充培训内容,大胆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培训的有效性,让员工主动接受培训。
(二)内容推陈出新
新时期下,各企业开始深化改革,管理模式、设备运用、产品研发等领域纷纷得到优化。除此之外,人力资源是企业竞争的关键一环,企业必须加强员工教育培训,保证内部人才具备高素质。企业在实施培训时,除了回顾以往的知识体系、培训业务知识外,还要与时俱进调整学习计划,从而更好地满足数字化、智能化发展需求。另外,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行业发展趋势,适当拓展内容,丰富员工的知识层面,引导他们创新管理理念,有效应对未来市场带来的挑战。
(三)勇于创新培训方法
企业开展培训工作的过程中需摆脱传统、单一的线下培训方式,摒弃落后的管理理念,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提取对企业有帮助的内容,加强培训方法的科学性和趣味性。此外,调研员工的基础知识水平,从而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紧抓薄弱点逐个击破,使培训内容和员工产生共鸣。从组织层面讲,企业应坚持以行动为导向,构建独具特色的培训体系,以岗代训、以赛代练,并及时总结复盘。另外,基于各团队在“高凝聚、高协同、高效率、高产出、高成长”等维度上的难点、堵点,提出系统解决方案,助力提升团队的综合能力和组织的竞争力。
二、企业开展员工教育培训工作的积极作用
(一)激发员工潜能
新形势下,人力资源对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作用日益增强,企业开展教育培训能够实现员工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同步提高,增加其自信心。另外,科学的教育培训会将部分问题抛给员工,充分调动其主动性与积极性,或在岗位实践过程中探索更多工作技巧,提升个人价值,形成合力,搭建一个具备创新性、专业性的人才团队,对企业健康持续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二)助力经营业绩实现
企业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可以先让员工能力满足岗位需求,加强人岗适配度,个体能力的提升将提升组织综合能力,助力企业实现经营业绩。从蝴蝶效应层面讲,员工教育培训有助于企业从员工能力“量”的积累引发业务绩效“质”的飞跃,助力企业朝着预期目标不断进发,这是企业培训最根本的需求。
三、企业员工教育培训模式存在的不足
(一)适时教育培训意识仍需增强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决定企业竞争实力的因素不仅是业务规模、资金数目、市场份额,还有人力资源,甚至人才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愈发显著。但是,部分企业尚未转变传统观念,没有意识到培训对提高员工能力、企业生产力的重要性,对该方面的投入力度较小甚至存在错误认知,认为培训是员工自己的事情,或者认为培训只是锦上添花,不能带来直接的价值产出,所以并不情愿耗费心力,当企业经费不足时优先削减员工培训经费,员工不胜任可以直接通过替换手段解决,员工培训工作开展受到阻碍。另外,由于意识淡薄,有的企业培训重点偏移,营造出高端的培训外部环境,培训过程要求拍摄大量照片以便撰写宣发文案,这样只是起到对外宣传作用,知识点并不能深入员工脑海,且无法保证教学内容的有效性,培训工作浮于表面[1]。
(二)培训内容与企业需求不匹配
有的企业设计培训内容时前期调研不足,还未充分匹配当下组织和个人遇到的问题,导致培训计划不符合企业运营需求,与岗位胜任模型匹配度较低,员工很难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业务难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对教育培训工作造成束缚。在此背景下,企业只能不断更改培训计划、增加培训频率,希望获得良好成效,但是频繁的培训会打乱员工日常工作节奏,甚至将情绪带入工作,形成恶性循环,不契合企业发展的培训内容实用性较差,一定程度上浪费员工工作时间,继而对培训活动产生抗拒心理。另外,部分企业直接搬运其他企业的培训内容,没有根据自身经营要求进行调整优化,每个企业经营管理方式有所不同,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也有差异,生搬硬套的培训计划大幅度降低了该项工作实效性,无法有效处理本企业痛点问题[2]。
(三)企业培训教育制度有待完善
部分企业尚未制定健全的培训制度,该项工作没有系统的体系、合理的预算及专业的统筹人员,缺少充分的调研论证和科学的培训规划设计,且没有严谨的学习制度及管理机制作支撑,教育培训与员工能力及个人发展关联性较弱。另外,缺少与培训工作相关的激励机制,员工培训与否区别不够明显,久而久之逐渐丧失参与热情,制约工作的持续深入。
(四)企业教育培训方法脱离实际
先进化网络资源的出现为教育培训工作提供技术支持,然而,部分企业坚持使用传统的线下培训方式,教育方法较为单一死板,内部讲师队伍薄弱,且存在能力参差不齐的特点,很难保证教学质量。此外,有的企业对于不同部门使用同一套培训方案,培训内容泛化,讲师只负责讲述固定知识体系,忽略了知识适用性及后续在岗位中的应用,削弱教育培训效果。另外,企业培训方式不够新颖,整个过程只有讲师单方面输出,缺乏与员工有效互动,双方互相以完成任务的心态对待教育培训,该项工作推进较为困难。
(五)教育培训成果转化能力不足
部分企业只重视员工知识教育,提供的实操机会较少,或未提供在岗位实践中的工具和方法,员工业务能力提升速度缓慢,培训成果转化不明晰,甚至个别员工以为培训内容和企业经营无关,并未对此投入较多精力,教育培训工作难以落到实处。另外,受到意识、设备、规模等因素制约,有的企业培训结束后,没有关注培训效果的反馈评价,不利于后续培训计划优化,培训成果转化率亟需提高。
四、企业员工教育培训模式的优化策略
(一)增强整体适时教育培训意识
首先,企业要主动摒弃陈旧观念,从宏观视角看待教育培训工作,深刻领悟到员工能力对业务经营发展的推动作用,加大资金资源投入力度,引入电子白板、投影仪等先进设备,为员工培训提供设施保障。另外,企业要把握好教育培训工作的侧重点,将工作重心放到教学内容设计上来,杜绝形式主义,做到知识内化,在内部倡导韦斯伯德的六盒模型理论,让员工从“懂业务”逐渐转变为“帮业务”,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
其次,管理层作为企业的领头羊,一言一行会对员工行为举止产生影响,因此,企业应从管理者层面开始,强化教育培训意识。要求管理者做好表率,积极投身企业培训管理活动,将成为内部讲师作为己任,带领员工积极参加每一次培训活动,做好培训内容记录工作,将关键知识点和员工一起讨论分享,让全体员工见识到榜样的力量。
最后,企业还要关注员工思维转变,日常反复提及培训工作开展的必要性,借助工作群、公众号等平台,经常发布培训相关文章,让自主学习、教育培训概念在潜移默化中深入员工内心,从而加强对工作的认同感,增强学习意识。
(二)提高培训与企业需求适配性
企业开展培训前,应做好调研工作,详细研究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预测市场未来发展方向,并结合企业现状、业务特点、团队堵点等设计培训内容,保证知识体系与经营管理、岗位等相匹配,让员工能通过培训切实获得帮助,给企业良性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持。另外,企业应根据每位员工个人能力,打造个性化培训课程,制定阶梯式培训方案,确保接受学习服务的员工对企业运营起到推动作用。除此之外,培训内容要与时俱进,当企业业务需要革新升级、外部政策发生变动时,现有的教育体系也要随之改变,提高员工教育培训的有效性,让企业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市场环境[3]。
(三)建立完善企业培训教育制度
企业应具备战略眼光,将人才教育与未来发展规划紧密相连,以制度形式助力培训工作深入建设。先依照内外环境确立合理的培训目标,而后分解为阶段性目标,围绕目标建立教育制度,提高培训方案的可实施性。同时,制定详细的培训周期,体现该项工作的科学性,为员工预留充足时间做好学习准备工作,带着疑问接受培训服务,确保教育培训过程规范标准,全面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另外,企业可建立与培训工作配套的激励机制,培训时要求员工签到或者打卡,避免有人无故缺席,对于表现突出的员工采取口头表扬、公开褒奖等激励方式,反而则进行相应的惩罚,促使员工向先进标兵看齐,自觉参与培训活动,企业应把培训作为人才发展的方式之一,对于潜力员工,给予针对性的提升方案,将培训前后评估纳入核心人员储备及发展的重要一环。
(四)加强企业教育培训方法研究
企业应顺应时代潮流,在先进技术方面划分一定的专项资金,推动教育培训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模式,体现教育培训方式的多元化,线上突破时间与地域限制,便于员工随时随地接受最新知识内容,线下定点帮扶、查漏补缺,帮助员工攻克薄弱点,提高自身竞争实力。另外,企业需利用一些策略,多添加互动环节,例如借助小游戏拉近彼此距离,运用价值贡献表、图画历史、3D建模等形式使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组织紧密连接,增强内部凝聚力,在体验中复盘反思,厘清思路,明确方向,共同寻求解决路径。
此外,有效的案例萃取有助于反思工作行为,感受到企业对自身价值认可;帮助其他职员拓宽职业道路,合理利用碎片时间提升自我;促使团队优化工作方式,实现经验互联互通,进而推动企业组织能力提高。因此,企业可采取案例式教学法沉淀并传承组织及个人的优秀经验,要求相关人员撰写详细的案例内容,并为评审官设置统一的案例评审标准,确保评审结果的客观性,使得二次加工后的案例更加丰满严谨,为案例学习者提供有效的学习素材,在同类场景下借鉴他人成功举措或针对不足进行反思,以便更加高效的解决自身问题。
(五)提升教育培训成果转化能力
一方面,企业加强员工理论培训的同时,要注意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要求讲师每次开始讲解前带领员工一起回顾前段时间学习内容,帮助他们巩固知识基础,或通过翻转课堂等方式,提前导入知识点,让员工带着问题进入正式的团队学习,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定期组织实操考核,检验最近学习成果,保证所有人都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显著提高教育培训成果转化能力,同时,企业为员工分析考核结果薄弱环节,引导其从每一次的实操训练中总结经验,鼓励员工大胆将理论转变为行动,让培训为企业发展添砖加瓦[4];另一方面,企业需要持续跟进培训方案效果,搜集员工反馈意见,将这些作为调整凭证,有方向地优化培训计划,不断研究更适配于企业的培训体系,提升培训成果转化效率。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下,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企业只有持续增强核心竞争力才能从容应对挑战,其中人才更是竞争获胜的关键要素,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已刻不容缓。企业需要以积极开放的包容心态面对员工,善于发现每一位员工的发展潜力,为其树立正确的教育培训观念,以制度形式促进该项工作落实。同时,采用多元化培训方法,注重因材施教、鼓励式教育,研究新型培训方式,完善培训内容,保证培训计划符合企业需求,最大化发挥培训工作价值。
参考文献:
[1]谢宗衡.企业员工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科技与发展,2022(9):143-145.
[2]张丽娜.浅谈企业员工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A公司为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4(9):87-89.
[3]沙昭明.新形势下企业员工教育培训方法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2(1):97-99.
[4]马洁.关于新形势下企业员工教育培训管理的探讨[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4,26(3):5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