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策略研究

2024-12-31赵凯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23期
关键词:有效衔接新乡市脱贫攻坚

摘" 要:该文先介绍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然后分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即当前主要存在扶贫产业同产业兴旺衔接不佳、乡村振兴人力资源短缺、乡风文明有待进一步提升、生态宜居中环境条件仍然是短板、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和乡村治理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基于此,以河南省新乡市为例,提出巩固拓展扶贫产业同产业兴旺衔接发展、巩固拓展人才队伍建设同人才振兴相衔接、巩固拓展文化扶贫同乡风文明相衔接、巩固拓展绿色减贫同生态宜居相衔接和巩固拓展基层治理同组织振兴相衔接等策略。

关键词: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策略;新乡市

中图分类号:F323"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23-0165-04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practical basis for the effective connection between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then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ffective connection between consolidating and expanding the result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That is, the main problems are the poor connection between poverty alleviation industries and industrial prosperity. There is a shortage of human resources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the need to further improve rural customs and civilization, th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for ecological livability are still shortcomings, the leading role of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and the need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rural governance. Based on this, taking Xinxiang City as an example, it is proposed to consolidate and expand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industr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prosperity, consolidate and exp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alent teams and talent revitalization, consolidate and expand the connection of cultural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hometown customs and civilization, consolidate and expand green poverty reduction and ecological livability, consolidate and expand the connection of grassroots governance and organizational revitalization.

Keywords: poverty alleviation; rural revitalization; effective connection; countermeasures; Xinxiang City

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的顺利收官,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为了重点工作。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实现两者的有效衔接作出了系统部署,明确了具体任务。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又对乡村振兴进行了全面部署,对实现两者的有效衔接提出了新的要求。

1"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1.1"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理论基础

1.1.1" 马克思恩格斯反贫困理论

第一,明确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是无产阶级摆脱贫困的唯一出路。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不管是机器的革新,还是把科学技术运用到生产中,只会造成让少数人更加富裕、多数人更加贫穷,激化社会的矛盾。因此,在《共产党宣言》中,他们就科学地指出,“只有用暴力革命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建立共产主义制度”,才能使无产阶级摆脱贫穷。

第二,确立实现所有人的富裕是反贫困的目标。在对共产主义社会的构想中,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只有生产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才能充分发挥无产阶级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推进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

1.1.2" 中国共产党人的反贫困理论

中国共产党已走过百年历程,在这百年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齐心协力反对贫困,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根据每个阶段反贫困的特征,我们划分为以下四个时期:

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摆脱贫困创造了根本政治条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基础上,颁布了《关于土地问题决议案》《中国土地法大纲》等土地规章与法规,实行“耕者有其田”,为摆脱贫困创造了根本政治条件。

第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脱贫打下坚实基础。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将个体劳动向集体经营转变;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与国民经济体系等,为脱贫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三,改革开放时期——反贫困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邓小平同志主张采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方式来推动反贫困工作,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江泽民同志强调“自扶”与“他扶”的有机统一;胡锦涛同志提出“以人为本”的扶贫思路,全面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一时期,中国反贫困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第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脱贫攻坚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实施东部帮扶西部、城市帮扶农村、先进帮扶后进的对口帮扶对策,并从资源、人力、保障等方面确保扶贫工作的可持续性,直至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为世界减贫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2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现实依据

1.2.1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迫切需要

我国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国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和农村人口的绝对贫困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农村的相对贫困问题仍然存在。一组数据显示,中国城镇化率从1995年的29%飙升至2022年的65.22%,而农村人口从1995年的8.6亿下降至2022年的4.9亿,近4亿人离开了农村,形成农村的“空心化”现象。因此,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缩小脱贫地区与非贫困地区的发展差距的迫切需要。

1.2.2"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需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但相对贫困依然存在。我们需要继续强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因此,做好两者的有效衔接工作,对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意义重大。

2"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2.1" 扶贫产业同产业兴旺衔接不佳

一是产业发展提前谋划不足。没有科学地把扶贫产业和乡村振兴中的产业兴旺连接起来,对于二者衔接过程中产业发展的整体工作规划不够清晰。二是扶贫产业缺乏可持续性发展。脱贫期间,一些扶贫产业依靠政府扶持具有单一性,且具有低端化倾向;部分扶贫产业周期长、见效慢;等等,这些都使扶贫产业难以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三是产业链不完善。如何建立健全一、二、三产业的有序衔接,推动产业链完整完善是乡村振兴中产业需要寻找的方向。

2.2 乡村振兴人力资源短缺

一是青壮年流失严重、专业人才匮乏。在一些已脱贫的村庄,绝大多数的青壮年要么通过考取大学留在了城市工作,要么选择背井离乡到城市务工经商。乡村无法留住人才和人口逐渐减少是目前面临的问题。二是人才的保障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为乡村人才引进机制不科学,薪酬、个人成长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2.3 乡风文明有待进一步提升

一是城乡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均衡。主要表现:农村的基础教育设施、师资力量与市区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农村医疗资源配置不足;养老服务方面有待提升。二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不够深入。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规模存在参差不齐、服务辐射半径不足等问题;没有将本地民俗特色、优秀传统文化等传播出来。三是对乡风文明的推动尚缺乏具体有效的措施。目前,在农村对乡风文明的推动缺乏一定的导向性,导致大多数的农村并没有形成浓厚的、独特的文化气息。

2.4 生态宜居中环境条件仍然是短板

一是规划引领不够。村镇的建设、房屋的修建等缺乏良好的规划和管理。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短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整体上明显滞后,如存在基础设施供给不足、质量不高问题;部分乡镇虽然有相应的基础设施,但存在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基础设施的作用未发挥出来。三是村民主动改善人居环境的意识不够强。农村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集中处置的硬件设施缺乏统一布局,脏乱差的现象依然存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还需要常抓不懈。

2.5" 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和乡村治理水平有待提升

一是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不够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动引领和战斗堡垒作用发挥还不够强,村级组织带动缺乏活力。二是乡村治理水平有待提升。部分基层党员干部对国家方针政策把握不够准,开拓创新意识不够强,存在能力不足、方法不多的问题,以致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在基层的衔接不畅。

3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策略

3.1 巩固拓展扶贫产业同产业兴旺衔接发展

选好扶贫产业,带领群众走向富裕。2020年,封丘县王村乡小城村有387户1 427人,其中贫困家庭90户,5年前曾是远近闻名的落后村。在乡党委的邀请下,2015年年初,郭祖良舍弃郑州的生意,回村任支书。他带领村民多次考察学习,选定中药材种植这个高附加值产业。起初,村民们一方面是不敢投资,另一方面是缺乏资金,郭祖良为了打消他们的疑虑,自掏腰包20多万元,为村民购买种苗和肥料,并聘请技术人员帮助村民解决技术难题。药材种植从起初的10户发展到200多户,从开始的50亩(1亩约等于667 m2,下同)发展到1 300多亩,全村80%的耕地都种上了中药材。在郭祖良的带领下,小城村由昔日单一的传统农作物变成了具有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并成立封丘县小康种植专业合作社,形成“村党支部+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保险公司”的运营模式,实现规模化种植,让村民尤其是留守妇女不出村就能挣到钱。

做大做强扶贫产业,增强产业带动能力。实现产业兴旺不仅要推动扶贫产业做大做强,更要以品牌创建为抓手,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为做好有效衔接,新乡市通过开发特色产品、发展特色种养,已形成了原阳滩区特色果蔬、封丘黄德金银花、获嘉太山大白菜、延津优质小麦和优质花生种植等一批实力强、利益联结紧密、带贫效果明显的特色主导产业。截至2022年,新乡市共建设各类产业帮扶基地2 291个,产业扶持和增收措施实现全覆盖,人均产业收益每年达到4 850元,527个脱贫村集体经济实现全覆盖,年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5万元以上。

推动三产融合发展,促进产业提档升级。要紧紧围绕第一产业,以拓展二、三产业为重点,延伸产业链条,开发特色化、多样化产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新乡市通过强化产业跨界融合,打造多业态融合产品供给谱系。如做大做强延津第一麦、原阳大米等品牌;成功申报卫辉卫红花(怀药)特色产业集群、延津花生特色产业集群;打造国内首家预制菜全产业链工业园、中国(原阳)预制菜产业基地;推进农文旅结合的模式,谋划乡村旅游品牌,壮大乡村产业;等等。

3.2" 巩固拓展人才队伍建设同人才振兴相衔接

加强乡土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有自主生存与发展能力的“新农民”“职业化农民”尤为重要,持续激发群众的主体意识。持续开展农村“领头雁培养工程”,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乡土科技带头人。

支持能人返乡创业。通过举办人才座谈会等形式,吸引在外乡贤、优秀青年、高校毕业生回乡就业创业,建立健全乡村人才激励制度,为乡村振兴培育一支“不走的工作队”。

完善人才保障机制。一是保障农村人才的现实收入,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二是要注意对农村人才的精神鼓舞。给予做出优秀业绩的农村人才荣誉称号,并对其宣传报道,鼓励更多的人才参与到农村工作中。三是在内部考核、薪资提升以及提拔任用时,优先考虑在农村工作中获得荣誉称号、作出贡献的人才。

3.3" 巩固拓展文化扶贫同乡风文明相衔接

建立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机制。不断优化乡村公共服务,着力提升财政对乡村公共服务的保障水平,提高乡村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在教育、医疗、养老、社保和交通等领域加快补齐短板,精准提升乡村公共服务保障水平,持续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要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要充分激发乡村文化活力,一方面加强硬件建设,在农村建设党群服务中心、党群文体广场、文化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和图书阅览室等场所,切实提高乡村文化设施利用率。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如开展“好公婆”“好儿媳”“星级文明户”“道德模范户”“先进村民代表”等评比活动,让优秀传统文化扎根乡村。

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倡导文明新风。一是制定文明行为公约。如辉县市南李庄村制定《南李庄社区文明行为公约》,内容包括家庭和睦、邻里和谐、遵纪守法、移风易俗和环境卫生等10个方面。文明行为公约不仅规范了村民的行为,还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农民的日常生活中,自觉摒弃陈规陋习,让村民从传统农民变为现代公民。二是运用“5+N”红分管理制度,引领农村文明风尚,助推乡村振兴。如辉县市冀屯镇将基层党组织、乡镇机关干部、党员、村民代表、村民家庭和贫困户等群体,纳入红分管理系统,把大家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振兴中的向上向善向好行为纳入积分。“N”即每个方面相对应若干个积分项目。冀屯镇以红分为引领,全面提升了基层组织力,也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打造了乡村振兴新样板。

3.4 巩固拓展绿色减贫同生态宜居相衔接

因地制宜,高标准、高质量做好村镇规划和建设。新乡市始终坚持用科学规划引领乡村建设,并下发《“设计新乡”建设行动方案(2022—2025年)》。方案中要求,“因地制宜推进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设计和建设”。新乡市封丘县王村乡小城村在村支书郭祖良的带领下,坚持因地制宜,从村庄的发展实际和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请来规划公司对村庄进行统一设计。对旧村的改造实行以明清建筑风格为主格调,对外墙进行三维设计改造,对门楼进行仿古改造,在扮靓村子的同时,也留住了乡愁。并不断完善农村道路、排水、电力、路灯、污水垃圾处理等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如今的小城村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群众的幸福感也大大地增强了。

打造生态宜居环境优美示范村。建成一批“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现代化生态文明示范村。新乡市牧野区王村镇牛村高度重视村容村貌提升,坚持以增进民生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村内建设了党建、国防教育、平安创建和传统文化4条宣传示范街。2021年又对西大街进行了整体改造,将高低压线路、有线电视、监控设备、自来水和天然气等全部进行了入地改造,同时还安装景观路灯24盏,新修长80 m的水系景观,实现了村容村貌的亮化、绿化、美化,实现了村庄与田园相融、自然与人文和谐,将村庄打造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对主动参与人居环境提升的村民实施激励,增强群众内生动力。辉县市孟庄镇范屯村实行一户一卡实名制,实现垃圾分类投放有源可溯。范屯村将农村日常垃圾分为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及其他垃圾,开展“垃圾智分类”农户实际操作培训会,让村民了解分类、学会分类、主动分类。根据村民分类情况设立绿色积分制度,村民持积分可到村委会兑换礼品,引导村民成为农村环境整治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3.5" 巩固拓展基层治理同组织振兴相衔接

以“五星支部”创建为抓手,着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2018年以来,新乡市持续开展“学先进群体、创五星支部”活动,并通过导师帮带、结对共建,在党建提升、乡村振兴和社会治理等方面持续赋能发力,累计评选“星级”支部1 364个,推动形成了青蓝相继、薪火相传的生动局面。新乡市通过设置“产业兴旺星”“生态宜居星”“平安法治星”“文明幸福星”“支部过硬星”评选标准,开发建设“五星”支部创建工作考核评价系统,坚持以绩定星、以星定酬、动态管理,这一做法极大地激发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加强乡镇领导干部和村级干部队伍建设。乡镇、村社是直接落实乡村振兴的坚实力量。一是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优先选拔培养“双强党员”“双强干部”,即个人致富能力强、帮带群众致富能力强的党员干部。如辉县市裴寨村裴春亮当选村干部后,带领群众挖荒山、修道路、打水井、建新房,又帮带群众发展高效农业、建商业特色街,带领群众实现了脱贫致富。二是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考核机制。针对乡村振兴的五大项设置指标体系,对乡镇领导和村干部设立考核机制。例如针对产业振兴设置以下考核指标:是否在土地流转基础上发展高效农业;是否招商引资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安排农村劳动力就业;是否发展第二、三产业,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让农民更多地分享产业的红利;是否能够积极发展集体经济,提高农民的财产性收入等。根据产业发展情况分别给予加分或者减分。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任务,是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的具体体现。党的二十大提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我们要牢记“国之大者”,深刻认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一任务的重要性、艰巨性、复杂性,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打好主动战、持久战、总体战,让脱贫成果成色更足、乡村振兴底色更亮。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2-26(02).

[3]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4] 蒲实,袁威.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反贫困历程及经验[J].行政管理改革,2021(5):16-25.

[5] 河南新乡干部学院.组织振兴50例[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23.

猜你喜欢

有效衔接新乡市脱贫攻坚
新乡市
新乡市
解析中高职贯通班级语文课程的有效性衔接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的脱贫攻坚——基于新闻联播相关报道
新乡市中学生体育锻炼参与现状研究
天柱县整合涉农资金的实践与思考
终身教育背景下中高职英语类课程有效衔接途径探究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小学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