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开放大学助力乡村振兴的思考

2024-12-31雒大川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23期
关键词:教学服务技能型人才开放大学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重要的发展政策之一,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大的制度合力。但制度的执行关键在人,各级干部特别是最基层的乡村干部能力和水平,直接决定着乡村振兴效果呈现。因此,作为承担服务本地区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本地区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融合发展的地方开放大学,有责任、有义务在助力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保障服务作用。地方开放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灵活的教育模式、丰富的教育资源、广泛的覆盖面,具备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持的潜力。

关键词:开放大学;乡村振兴;教育资源;技能型人才;教学服务

中图分类号:G724.82"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23-0124-05

Abstract: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s one of the country's important development policies. It provides a strong institutional synergy for accelerating agricultural and rural modernization. However, the key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ystem lies in people. The ability and level of cadres at all levels, especially the most grassroots rural cadres, directly determine the effectivenes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herefore, as a local open university that is responsible for serving lifelong learning for all people in the region and promoting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the region, it has the responsibility and obligation to play a guarantee and service role in cultivating talents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the new era.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higher education, local open universities have the potential to provide strong support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with their flexible education model, rich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extensive coverage.

Keywords: open university; rural revitalization; educational resources; skilled talent; teaching service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成功实施离不开人才、智力支持。2022年11月发布的《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中提出“大力培养本土人才”“推动乡村振兴各领域人才规模不断壮大、素质稳步提升、结构持续优化”。表明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在人才的培养。乡村地区需要一支适应新发展需要,靠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乡村干部队伍。

地方开放大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地方开放大学不仅可提供灵活多样的教育模式,还能根据地方实际需求,设计与实施符合乡村振兴需求的教育项目,旨在培养基层乡村干部的专业技能与管理能力。通过对徐州开放大学在乡村振兴中的实践探索,可见证地方开放大学如何通过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教育服务方式的创新,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与智力保障。这些实践不仅可提高基层干部的专业能力,还可优化乡村干部的服务方法,使其能更好地应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挑战。徐州开放大学案例揭示了开放大学系统在响应国家战略、服务地方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及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可为其他地方开放大学提供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参考借鉴。总之,地方开放大学在推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桥梁与纽带的角色,通过教育培养与智力支持,能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注入新动力。这一过程不仅是对教育模式、教育理念的重要转变,也是对我国高等教育服务国家战略的深刻实践。

1" 开放大学助力乡村振兴基层干部培养的依据和支撑

开放大学源于系统广播电视大学,是广播电视大学与时俱进的战略转型与创新发展。作为以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为目标,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以满足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现实需求为宗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融远程开放教育、职业教育、社区教育于一体的新型大学。自建校以来,始终根植地方、服务百姓,努力践行提供更多学习机会,使人人享有优质教育的光荣使命。不断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灵活开放的学习制度和办学模式,为完善本地区全民学习、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学习型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1.1" 政策的支持

1.1.1" 满足个人学习需求

开放大学发展与创新是响应国家教育政策的体现,在推进终身教育体系、满足全民学习需求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发布,为开放大学发展方向提供了政策支撑,更明确了开放大学在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普及方面的使命。该政策强调建立终身学习体系,推动教育的纵向衔接与横向沟通,确保教育资源的有效分配。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开放大学依据这一政策,能通过灵活的教育模式与学科覆盖,可为乡村地区提供定制化的教育解决方案。不仅可满足乡村干部在职业发展与技能提升方面的需求,也能助力提高基层治理能力与服务水平。通过开放大学的远程教育平台,乡村干部可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接受到最新的教育资源与学习内容,从而提升自身的政策理解能力与服务水平。此外,开放大学教育模式还可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使边远乡村地区的学习者也能享有与城市相同的教育机会,从而带动整个社会的教育水平与综合竞争力的提升。这种政策支持下的教育模式,不仅能提高个体的学习与发展机会,也能为乡村振兴策略的实施奠定坚实的人才、智力基础。

1.1.2" 主动服务国家战略

《国家开放大学综合改革方案》(教职成〔2020〕6号)提出“拓宽国家开放大学办学范围。国家开放大学开放教育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主要采用非全日制教育形式,实行注册入学、完全学分制。在教育部指导下自主开展专科、本科学历继续教育,基于开放教育和技能社会特点,紧贴市场、紧贴产业、紧贴职业自主设置应用型、技能型学科专业,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进一步明确了开放大学的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都要围绕国家战略层面开展,要服务好各类学习群体需求,体现了开放大学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宗旨意识。

1.1.3" 终身教育使命担当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这是党中央对全民终身教育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开放大学始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动“互联网+教育”发展,把培养高质量技能型人才,做好终身职业技能培养,作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开放大学在新时代推进终身教育的使命担当,更促进“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的汇集形成。

1.2" 地方的需求

1.2.1" 政府的文件

为聚力推动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和农村改革等重点工作,徐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在意见中提出抓基层党建促乡村振兴水平的工作要求,明确启动实施村干部学历“8090”计划,逐步推进村干部、村书记大专以上学历占比分别达到80%、90%。

1.2.2" 个人的诉求

基层乡村干部能力素质和学历水平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目前,徐州市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仍然不高,老龄化、低学历、能力弱等问题依旧突出,虽然一直多渠道、多途径开展教育活动,但未能从根本上攻克基层乡村干部能力与学历双提升的难题。经调研,贾汪区137名基层干部、港务区67名基层干部、铜山区209名基层干部和丰县390名基层干部有学历提升需求,为徐州开放大学打造校政合作新样板,助力乡村振兴新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3" 自身的条件

1.3.1" 优质的教育资源

徐州开放大学作为国家开放大学、江苏开放大学的办学单位,涵盖工、文、农、管理、教育和艺术6个学科门类,设有34个本科和17个专科专业,拥有超过5 000学时的学习视频、100多万册数字图书、电子学术期刊8 000余种,多媒体课件(网络课件)100多门,开放教育参考试卷库试卷1万余份,共享省高校数字图书馆电子图书资源22大类53万余种,中外期刊资源14 000余种等强大教育资源。并形成了与广电传媒、电信、电教馆、组织部和社会教育指导中心等资源建设联盟。

1.3.2" 有力的教学服务

开放大学在提供教学服务方面,致力于构建一个系统化、规范化的教学管理框架,以确保教学质量、学习效果。首先,学校可通过制定一系列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如选课工作办法、考试工作办法、毕业审核工作办法,形成一套全面的学务管理体系。规章制度旨在规范学员的学习行为,确保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也可提高教学过程的透明度、公正性。其次,在教学服务实施过程中,开放大学重视导学环节,可整合教学资源以提升学员的学习体验。为解决学员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学校可开发一系列精炼的学习指导视频,如“七分钟搞明白开放学习”“七分钟搞明白新生选课”“十分钟搞明白课程学习”。视频通过直观、易懂的方式快速帮助学员掌握关键的学习方法、技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再次,开放大学通过多渠道加强与学员的沟通联系。学校可利用班级QQ群、短信、电话和现场指导等多种通信手段,以确保学员能得到持续的学习支持帮助。全方位的沟通方式不仅可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也能增强学员的学习动力与参与感。最后,为提升教学服务质量,开放大学需加大对学务导师的工作管理力度。学校对导师团队可进行专业培训,强化在导学、促学、督学和服务各环节的能力与责任。通过系统的师资管理,能确保每位导师都能为学员提供专业、高效的指导,从而促进学员的学业成功与个人发展。

2" 乡村振兴基层干部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境

2.1" 理念不先进

基层乡村干部人才培养方面理念比较滞后,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节奏步伐,认为只要有热情、有干劲,就能带领村民把乡村建好、发展好,学历低一点、水平差一点不是大问题,忽略了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提质增效作用,没有意识到终身学习伴随一生发展的时代要求,没有意识到学历教育不仅仅是获得更好的文凭,而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改变生活状态和农村生存环境的重要知识储备。

2.2" 资源不系统

开放大学是系统办学,已基本形成了统筹管理、分级办学、分工协作的合作性办学体系,是办学特色也是办学特殊性所在,但是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国家开放大学和省级开放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重叠和冲突等问题,未能充分发挥出全国一盘棋和整齐划一的步调优势,存在各自为战、独立推进的现象,没有形成集约化、共享共融、高效运转的办学模式。

2.3" 目标不明确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乡村振兴的人才培养不能等同于一般性质的学历继续教育,培养的出发点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上。但目前的学历继续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普惠的学历继续教育,缺少针对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没有着眼于培养高素质的新农村技术技能人才的顶层设计,对服务乡村振兴人才需求的战略目标落实存在偏差。

2.4" 方案不适应

人才培养方案是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设置的,以培养各类型、各层次人才为目标制定并实施的。但目前现有专业与农业全产业链岗位需求和农业市场发展的需要契合度不高,课程内容没有体现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关键,没有从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实际出发,缺少应有的本土特色,没有形成专业化高水平的教育教学团队,没有建立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专业群和实践实训基地。

2.5" 保障不到位

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有效的组织和实施,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教育赋能和财力支持,目前的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是各级开放大学各显其能,有的是主动对接,有的是政府指派,教育赋能的重要角色不突出,没有统一的财力保障,没有形成工作合力,没有建立较好的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运行机制。各级开放大学没有达成凝聚的共识,系统办学在协调推进乡村振兴人才培养项目上突显不够。

3" 开放大学助力乡村振兴基层干部培养的路径与方法

3.1" 树立学习理念

3.1.1" 强化党建引领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坚持党对乡村振兴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各级党委的首要任务,要紧紧扭住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充分发挥地方党委指导各级开放大学党委在乡村振兴基层干部培养上的核心作用,从体制、机制等多方面给予支持,协调统筹各方资源,发挥好“牵总”执行力,为乡村振兴基层干部培养保持强劲动力。

3.1.2" 转变思想观念

基层乡村干部身处基层一线,要找准自身角色定位,很好地认识工作、认识自己,从自己从事的实际工作内容出发,主动锻炼自身的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快速转变自身的思想观念,牢记自己是为新时代党和国家发展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是带领人民群众走向富裕的直接力量。积极地加入到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洪流中,利用“学历+技能”的网络教育平台,充电赋能,努力更新知识技能,为当地乡村振兴带来新思想、新技术。

3.1.3" 增强学习驱动

通过开放大学灵活的学习方式、针对性强的学习内容,基层乡村干部把“要我学”的被动学习转变成“我要学”的主动学习。注重加强日常管理的联动机制,各市县委组织部、乡镇与教学单位密切沟通联系,定期调度跟进学习开展情况,每年表彰综合表现优秀的学员。对于学以致用的优秀案例加以宣传推广,让学用结合成为学习的新动力。

3.2" 整合系统资源

3.2.1" 上下平台联合

开放大学致力于通过上下游的平台联合,形成协同作用的教育网络体系。体系涉及国家、省、市级教学网络平台,通过集成开发应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集成不仅可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还可提高教育资源的可接触性与适用性,使教学服务更加个性化。“开放大学+”模式通过引入先进技术,扩展教育服务的范围、深度,为基层乡村干部提供了随时随地接受教育的平台,从而增强学习的便利性、实效性。联合平台的建设不仅可提升教学质量,也可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与智力保障。

3.2.2" 左右资源整合

开放大学在乡村振兴的人才培养中,积极与其他教育机构、党政部门、社会各界进行深入合作,形成了一个多层次、跨领域的资源整合网络。这种网络不仅依赖开放大学内部的资源整合,还扩展到与其他高等院校及地方政府协作。通过广泛的合作,开放大学能调动社会资源,响应国家政策导向,精准掌握、满足基层乡村干部的培养需求。资源整合策略可确保教育项目与培训活动的针对性,从而强化乡村干部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同时,开放大学与地方政府的紧密联动,可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与实践平台,从而推动教育资源向基层乡村倾斜,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3" 顶层设计目标

3.3.1" 目标定位准确

贯彻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实施办法,研究制定加强基层乡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落实激励关爱机制,整体推进基层乡村干部队伍专职化管理水平,把学历层次和乡村服务技能提升作为重点,采取素养与技能结合、线上线下、理实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网络课程平台,以微课程、短视频等方式,发挥开放大学服务乡村振兴功能和职责。

3.3.2" 人才培养精确

建立基层乡村干部动态管理台账,分类梳理年龄、学历、学习需求等信息,精准制定提能计划。把能否通过学习提高自身服务乡村振兴的本领,以及通过所学带动乡村振兴作为重要标准,结合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和乡村主要功能人才需要,精准筛选有效培养对象。

3.4" 优化培养方案

3.4.1" 专业布局贴近实际

把培养各种类型和层次的基层乡村干部作为专业设置目标,制定相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开设紧贴产业链岗位需求和市场前沿的战略性新兴专业,采取分层培养、分类指导和分段教学的方式,满足基层乡村干部对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和培训的各类学习需求。

3.4.2" 课程设置适应本土

基层乡村干部高质量培养的关键在课程,也是取得培养成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放大学服务学习者的主要载体和学习资源建设的基础,课程内容应以“超市”的体系呈现,要从高质量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建设一批带有本地特色和特点的专门课程,突出“互联网+”的素质和服务新质生产力的能力培养,并开发一批针对性强的教学课件。

3.5" 政策支持保障

3.5.1" 地市精心组织

基层乡村干部的培养如何有效开展,最重要的是有关部门的精心组织,在制定政策文件时,明确开放大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任务,给予基层乡村干部培养的生均经费,赋予其建立基层乡村干部人才培养项目主导协调职能,发挥“开放大学+”的集团办学优势,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积极推动基层乡村干部的人才培养项目高质量发展。

3.5.2" 区县坚决执行

区县作为政策文件的落实部门,要坚决贯彻执行,要主动与开放大学对接,要掌握本地区基层乡村干部的基本情况,了解本地区基层乡村干部人才培养需求,梳理针对性的培养对象,做好报名推荐和日常管理,与开放大学紧密对接,构建有力的保障和督导体系,推动基层乡村干部人才培养制度化运行。

3.5.3" 学校紧跟标准

开放大学要紧跟乡村振兴和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进一步细化人才培养项目方案,立足基层乡村干部人才培养主体责任,不断扩大服务对象范围,以“学历+技能”培养为基础。坚持“产学研用”融合,加大科技培养力度;强化“校地企社”结合,注重实用好用效果,真正形成覆盖城乡的基层乡村干部人才培养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共同体。

4" 结束语

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开放大学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为基层乡村干部提供专业技能与管理能力的培训,教育机构直接影响着乡村发展的质量。开放大学利用灵活的教学模式与丰富教育资源,不仅可满足乡村人才成长的需求,还通过远程教育平台,扩展职业教育的覆盖范围,为乡村地区提供了广阔的学习机会。这种教育实践不仅可推动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还可促进乡村地区终身学习文化的形成,有力地支撑了乡村振兴的持续进程。

参考文献:

[1] 李尤.以开放大学为代表的远程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策略[J].教育观察,2021,10(10):114-116.

[2] 屠臣阳.国家开放大学助力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J].安徽农学通报,2022,28(9):179-181.

[3] 叶伟勇.终身教育视角下乡村振兴本土人才培养的路径探析——以L市开放大学“领雁”工程项目为例[J].黑河学刊,2023(1):122-128.

[4] 夏涵.地方开放大学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路径研究[J].经济师,2023(1):169-170.

猜你喜欢

教学服务技能型人才开放大学
来华留学生对全英文授课教学服务满意度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分析——以昆明医科大学为例
西安高职旅游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开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路径的认知与启示
浅谈高校动画专业将理论引向实践教学方法研究
从人力资源需求的视觉浅谈技能型人才培养策略
台北市社区大学的办学特色与启示
开放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评估框架研究
新媒体时代开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思考
基于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技师院校英语教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