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实践与思考

2024-12-31刘洋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23期
关键词:乡村治理中国式现代化优化路径

摘" 要:共同富裕的对象是全体人民,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少数地区的富裕。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社会治理中处于领导核心的地位,发挥着凝聚民心、发动群众、引领发展的作用。该文以H村为范本,H村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对乡村治理进行大量实践,取得一定成效。研究发现目前H村在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过程中存在基层基础弱、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不强等问题。为此,针对目前H村在探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系列优化措施,期望对其他地方的乡村治理问题以及提升各地乡村治理水平和能力,创新乡村治理工作方式提供思路。

关键词:乡村治理;党建;优化路径;乡村振兴;中国式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D422.6"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23-0094-04

Abstract: The object of common prosperity is all people, not the prosperity of a few people, nor the prosperity of a few areas. To promote common prosperity, the most arduous and arduous task lies in rural areas. To comprehensively build a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 the most arduous and arduous tasks still lie in rural areas.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are at the core of leadership in rural social governance and play a role in uniting people's hearts, mobilizing the masses, and leading development. The author uses H Village as a model. H Village has always adhered to the guidance of Party building, carried out a lot of practice on rural governance, and achieved certain results. Research found that Village H currently has problems such as weak grassroots foundation and weak exemplary and leading role of Party members in the process of Party building leading rural governance. To this end, a series of optimization measures are proposed in response to the problems that have arisen during the exploration process of Village H, hoping to provide ideas for rural governance issues in other places, improving the level and capabilities of rural governance in various places, and innovating rural governance work methods.

Keywords: rural governance; Party building; optimization path; rural revitalization; Chinese modernization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1]”乡村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长治久安与农业农村现代化起着重要的作用,乡村治理程度决定着国家治理体系水平和程度。我们党始终重视乡村治理工作,并且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势在必行。中国共产党是乡村治理的领导核心,抓基层党建就是狠抓党领导下的乡村治理,能够进一步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2]。

1" 广东省韶关市H村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实践探索

H村距离韶关市区131 km,距离县城13 km,共7个村小组,总面积达到17 km2,总人口近1 000人。全村以种植蔬菜、水果为主,2020年村民人均年收入16 689元。2021年11月,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等六部门认定100个乡镇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994个村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H村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H村还被评为全国文明村、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和省卫生村。

1.1" 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提量增效,乡村治理增动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强调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加快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和必由之路,也是持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3]。2020年以前,H村村集体收入相对单一,面对发展硬伤,H村“两委”迅速转变观念,以“群众富”体现价值取向,真抓实干拼经济。2021年始,H村盘活闲置土地,引进韶关市韶美实业有限公司和韶关市优益源日用品厂,共引进投资500多万元,帮助本村50位村民就业,流转土地用于种植高附加值的黑糯米,让超过60户的农户受益;同年,H村再次用好林地资源,积极申报生态公益林和开展碳普惠交易,全村9 900多亩(1亩约等于667 m2) 生态林收益超过35万元,碳普惠收益超过11万元,极大提高了村民与村集体收入。为鼓励村民发展蔬菜种植,村党支部敢于担当,为村民争取到农商行600万元贷款额度,支持全村种植蔬菜300多亩,年度创收近200万元。同时,该村投资建设光伏发电项目,如今该项目已进入收益阶段,每年为村委会增收约4万元。目前,H村村集体收入最高达到30.5万元,经济发展初见成效,为乡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1.2" 党建引领“三方联动”,乡村治理凝合力

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乡村治理工作也需要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力量,村民自治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连接纽带,它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让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到乡村治理中来。H村坚持以“党建带村建”,始终服务一条主线,以始终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为不变主线,不断提升村“两委”干部队伍服务能力,强化思想政治引领、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相结合、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相结合,重视规范村民小组管理,约束村级小微权力,延伸组织“触角”,打通治理“神经末梢”,铸造了一支强大的党支部堡垒主心骨。结合本村实际,建立了“党员先锋示范队”“红袖章治安联防队”“大学生志愿助村队”3支村民自治队伍,由H村党支部指导,规范制定管理制度和工作准则,不断优化激励机制,提高村民自治积极性,逐渐打造了“村建为我,强村有我”的共治共享H村治理新局面。自3支自治队伍组建以来,协助H村党支部调解部分村里矛盾和纠纷问题,实实在在地解决了人民群众的烦心事和操心事,着力维护了H村的和谐稳定,极大提振了H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1.3" 党建引领乡村“三治结合”,乡村治理添活力

“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石[4]。

一是以“党建+自治”激活基层治理内动力。充分发挥“自治”功能,让群众自己的事情自己说了算。2021年H村结合本村实际,开创“党建+理事会”的自治新模式,以村级议事协商为抓手,搭建“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众人商量”的村民自治工作模式,让村民在乡村治理中“话事”。在持续推进河道清漂行动、植树活动、平安法治宣传等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推动志愿服务和乡村治理相融合,通过多种方式摸排急事难事,用真心、贴心、暖心为民办实事、解难题。H村率先推行文明积分制,为确保积分赋能工作能够公平公正进行,H村组织各村开展积分赋能评分标准讲解培训活动,让各村小组评分委员会成员更好地了解积分赋能工作的意义、学习具体的评分操作流程、注意事项等。通过培训,提高相关评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素养,确保评分质量。在实施乡村治理积分制的过程中,H村通过入户走访、网格微信群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给大家普及积分制工作的理念、奖励形式及评分标准,融入到群众平时参与的活动中,采取了积分互比等措施激发群众参与到乡村治理,逐步形成大家“自觉干”“比着干”“争着干”的良好风气,提升群众的知晓率、参与率,使积分制深入人心。可以充分发挥村里老党员的作用,挑选一批有经验、有威望的老党员当调解员,还邀请村里比较擅长调解的村民或者乡贤,当村民发生矛盾或者纠纷时,请他们来发挥调解作用,会起到很好的效果,从而更好地化解村民的矛盾,求解“最大公约数”。

二是以“党建+法治”强化基层治理硬实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5]”2022年,由H村党支部牵头,重点培养一批在村“两委”干部、人民调解委员会、党员志愿先锋队表现突出的人员作为“法律明白人”,全面提升H村干部与志愿者的法律意识与法治素养,能够依法依规地开展矛盾纠纷的调处化解工作。调解期间,党员干部联合志愿者充分发挥村党组织“指挥棒”“连心桥”的作用,以“背对背”的调解方式,分别对双方群众开展思想解释工作。经调解,双方就矛盾纠纷达成共识并签订协议书,该队伍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4件,解决其他实际困难50余件,大大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为强化法治宣传阵地建设,H村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建设法治绿道等多种方式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开展与群众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普法讲堂,让法治宣传入脑入心。

三是以“党建+德治”增强基层治理软实力。充分发挥道德引领、规范和约束功能,让德治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支撑。在2022年新修订的《H村村规民约》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和勤俭节约传统美德等融入到村风民俗中,并印成海报张贴于村里文化广场的醒目位置,形成村民自我约束、共同进步的良好风气。此外,在公民道德建设过程中,H村十分注重以文化人、以文养德,通过道德讲堂、文化礼堂等阵地,挖掘良好家风家训的传习作用,推出“子恺家风好传承”等文明实践项目,提升村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同时,在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将党的创新理论与乡风文明、文化活动多方面融合,不断丰富德治建设内容,还大力挖掘乡村熟人社会中的道德模范和先进典型,形成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为发挥制度规范的导向作用,H村将德治内容融入到组织规章、行业守则和职业规范中。发布移风易俗指标体系,明确规定移风易俗进村规民约。通过“三治积分”等方式,将遵守规范的定性评价转化为具有可操作性的量化赋分,让乡村居民认识到遵守道德规范对个人、家庭和社区的积极作用。

2" H村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

2.1" 基层基础需强化

一是基层党务工作能力有待加强。乡镇的村干部由于要兼顾其他工作,无法全身心从事乡村治理工作,村干部党务工作能力不强,党务工作不规范,缺乏专业培训。二是村干部能力素质参差不齐。村支书、村干部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责任意识和相关知识不足。村干部文化水平不高也制约着乡村治理的发展,对于乡村建设缺乏长远的考虑和合理规划,推动乡村的发展效果不大,难以获得民众的认可。需通过相关培训来提升村干部及党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水平,提升相关理论知识,从而更好应对乡村治理中的难题和挑战。三是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不明显。村里的部分党员前往珠三角等城市发展,党员的学历集中在大专及以下,整体文化素质不高。留在村里发展的以大龄党员偏多,并且成为了参与村级管理工作的“主力”,开展组织生活存在不经常、走过场的活动化现象,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经常流于形式,特别是对民主评议不合格的党员顾忌人情,处置力度很弱。

2.2" 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后备力量不足,履职能力不强

H村老龄化较严重。村里的中青年外出务工,留守的大多数是老人,不利于基层党组织后备人才队伍的选拔和培养,部分地区甚至陷入了无才可用、无才可选的困境,对于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提高有极大的影响。“新鲜血液”补充不足、青黄不接,村干部老龄化、能力不足,导致当前基层“人难选、选人难”。基层党建缺乏规范,党支部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依然存在,“三会一课”、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内生活存在形式化、简单化。另一方面是引领效能发挥不充分,也不同程度影响着乡村发展与乡村治理发展。

2.3" 党员先锋意识发挥不突出

基层党员尤其是村党员对于政治理论学习不够,缺乏相关理论素养和理论指导,头脑里的观念和知识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数党员斗志和激情不足,跟自身利益不相关的事情不会主动关心和处理。部分党员缺乏服务意识,为乡村办实事动力不足。缺乏担当精神,在实际的工作中难以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和战斗力。

2.4" 法治建设滞后,“三治”融合成效不足

一是村民法律意识淡薄。由于H村村民的整体受教育程度低,学历不高,年龄偏大,接受新知识较为缓慢,尤其是对于法律知识,虽然已通过一系列普法宣讲等活动了解到相关法律知识,但是学到的只是理论知识,无法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利用法律知识来捍卫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是H村党组织对于法治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H村也采取了一系列活动来提升村民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但是普法教育主要围绕反诈骗等相关内容,没有涵盖到其他相关法律知识,不够全面。宣传形式较单一,只有发传单、开展讲座等传统方式,没有开展较创新的形式开展活动,不能适应当前农村普法宣传的形式和要求,无法让群众对于法律知识入脑入心。

三是缺乏法律专业人才。法律是一个比较专业的领域,村民在实际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复杂的问题,需要有专业的人进行指导和给予建议。村干部没有学法律的专业人才,而且对于法律知识知道的不多,通过法律培训讲座也只是简单地了解相关法律内容,无法指导村民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捍卫自身权益。

3" H村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现实启示

3.1" 建立健全党组织体系

党的基层组织是基层治理体系的中心,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发挥好党支部的先锋模范作用[6]。建立健全党组织体系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践中极其重要的一项任务。首先,加强党支部建设,党支部能够保证每个村有活力和凝聚力,党支部依托党的领导和组织功能,引导群众参与到基层治理的各个方面。同时,建立健全村党委组织机构,提高党组织决策能力,进一步统筹和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和乡村治理。建设一支政治性高、能力强的党员队伍,加强人才选拔与培养,带动全体党员干部履职尽责,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其次加强基层党员思想建设,使党员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立场。同时基层党组织还肩负着思想引领的重任,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植于乡村治理中,用新思想指导乡村治理工作,成为凝聚各类主体价值共识的指导思想。

3.2" 加强基层党建队伍建设,扎实推进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

基层党建队伍在乡村振兴发挥着重要作用,基层党建队伍的建设和发展,要提高其组织能力。首先,平时工作中要培养和选拔优秀干部,加强对村干部政治理论、业务能力提升的培养,通过积极定期参加学习、专项培训等,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与工作能力。其次,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推动基层组织治理能力。村党组织书记是乡村治理的主力军,其带头人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最重要的人才。基层党组织书记要增强工作事业心和责任心,对工作充满热情和奉献精神,要提高终身学习的理念和综合素质,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调查研究能力和决策水平也需不断加强,坚持在调查研究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从而作出科学判断。最后,进一步优化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尤其是年轻人才和高学历人才,使队伍充满生机和活力,不断充实完善队伍建设。培养后备干部,在用人方面必须根据业绩、担当能力等指标,让优秀的人才发挥出作用,提高他们在基层干事信心和决心,脚踏实地,主动融入基层、扎根基层,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3.3" 提高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效果

要加强基层党建的统领作用,就要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主动适应新时代党员教育管理要求,管住党员这个“重要多数”。党员应以身作则,在工作和活动中给群众做出表率,成为群众学习的榜样。作为党员,最根本就是要遵纪守法,树立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与到乡村治理中,并且要加强对民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引导。首先,对党员要严格教育和培养,要求党员实行党性锻炼与党性修养。其次,加强党员的管理与监督,监督他们遵守党的纪律和相关规定,履行好党员义务。通过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升,让基层党建深入到农村治理的方方面面,提升基层治理成效。同时,激活党员红色细胞,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基层治理中淬炼党性、锤炼作风,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3.4" 加强法治乡村建设,夯实乡村治理根基

法治是乡村治理的有效途径,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城乡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农村社会结构深度变动,农民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前所未有的变化,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活力,对乡村治理提出了新要求,其破解之道在法治。全面振兴乡村,法治是重要保障。法治是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的保证,决定了乡村治理体系能否平稳运行,因此要完善法律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乡村法治化建设。一是坚持依法治村、依规办事、依法加强对村级事务的指导,在处理村民纠纷等时,依据法律协调处理相关问题,让广大村民感受法律力量和法律尊严。二是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创新式”“开放式”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注重覆盖农村群众生活中涉及的法律类型,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基层司法等实践活动,提高群众法治意识、自觉弘扬法治精神。组织党员当好“法治先锋”,带头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做好示范榜样。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层推动力量,是党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农村基层党组织强不强,直接关系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好不好。通过实践发现,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社会治理中处于领导核心的地位,发挥着凝聚民心、发动群众、引领发展的作用。但是有些基层党组织以党建引领,推动基层治理的过程中也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因此,各基层党组织需要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将党的领导与基层治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发挥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提升党对基层治理的组织领导能力。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 郭静蕊.以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现代化[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35(4):109-112.

[3] 姚瑶.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路径探讨——基于随州市乡村合作公司的思考[J].乡村科技,2023,14(7):69-72.

[4] 成向东.新时代“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探析[J].甘肃理论学刊,2020(3):30-35.

[5] 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

[6] 万民标.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探索与思考——以湖北省来凤县廖家坝村为例[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23(9):16-19.

猜你喜欢

乡村治理中国式现代化优化路径
全面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新”
“中国式现代化”的如椽巨笔
理论·历史·实践: 三维探析中国式现代化
国内关于乡村治理理论研究综述
基于乡村治理思维的精准扶贫思考
信息安全下企业经济信息管理分析
运用激励理论开展企业管理面临的困境分析
新形势下的党群干群关系及优化路径探索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乡村治理与民间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