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财经背景下财务共享理论与实务课程研究性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
2024-12-31董红杰谢香兵
*基金项目:2021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数智化会计硕士人才培养综合改革研究”(2021SJGLX240Y);2022年本科高校研究性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财务会计类课程研究性教学模式研究”(2022SYJXLX044);2024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数智时代下的教育变革与会计类专业人才培养转型研究”(2024SJGLX0121)。
摘要:新财经是对传统财经学科的交叉、融合和创新发展,研究性教学模式有利于新财经教育目标的达成。财务共享理论与实务课程注重新技术赋能、学科交叉融合及实践应用性,其特征符合新财经课程要求。基于此,以财务共享理论和实务课程为例,运用P-MASE模型构建研究性教学模式,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3个方面探索研究性教学模式,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方法和路径。
关键词:新财经;教学改革;财务共享;研究性教学模式
0" 引言
新文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等8个学科门类,占全部学科门类的2/3[1]。2020年11月,教育部发布的《新文科建设宣言》描绘了新文科建设的“施工图”,提出要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提升专业内涵。新财经是新文科建设分类推进的内在要求[2-3]。本科高校已呈现出“无校不财经”的发展趋势[4]。新财经是新文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财经是对传统财经学科的交叉、融合和创新发展。虽然新财经的内涵还未达成共识,但其新技术赋能、学科交叉融合、注重实践应用性等特征得到广泛认同。
研究性教学是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高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性教学是科研与教学统一的有效途径,只有二者紧密结合,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创造性人才。2013年12月,财政部印发《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提出企业集团应当探索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会计工作集中,逐步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FSSC)。2014年10月,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鼓励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2021年11月,财政部发布的《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强调,积极推动会计工作数字化转型。2021年12月,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指出,“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将有力地推动企业管理工作数字化转型。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2年)》显示,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45.5万亿元,占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9.8%,年均增速达15.9%。2021年,我国产业数字化规模达37.18万亿元,占数字经济的比重为81.7%。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是研究性教学侧重于数字人才培养的动因,数字经济与研究性教学的内在关联性是驱动教学改革的前提。
财务共享理论与实务课程符合新财经课程要求,需要借助相关新技术,如OCR(光学字符识别)电子影像技术、财务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技术、区块链技术等,有利于促进新产业和新经济高质量发展。该课程可以很好地体现研究性教学模式成效。
1" 研究性教学模式构建
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洪堡最早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办学思想。19世纪末20世纪初,教育家杜威提出“做中学”“问题学习法”,是面向问题解决的研究性教学的前身。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纷纷出台政策和各项改革措施,发展研究性教学。1998年,美国博耶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委员会推出《重建本科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蓝图》,指出大学本科教学要与研究相结合。2001年,该委员会提出“建立以研究为基础的教学模式”。研究性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形成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模式[5]。研究性教学既是一种教学理念,又是一种教学模式,还是一种教学方法。
1.1" 研究性教学模式构建理论
研究性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以科研方法为支撑的教学方式。其理论基础有:
(1)学生主体性理论。学生是研究性教学的主体,主要通过合作、交流等方式实现知识积累和能力提升。
(2)问题意识理论。研究性教学强调以问题为导向,通过问题研究促进知识发现和创新能力提升。
(3)案例教学理论。利用案例进行研究性教学,通过典型案例探究,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4)科学探究理论。强调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通过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等实现知识和能力的提升。
(5)跨学科整合理论。研究性教学需要跨学科整合,将多学科知识融合,更好地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
(6)教师引导理论。教师作为学生的合作伙伴和知识导师,引导和支持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形成创新思维。
1.2" 研究性教学模式构建原则
为保证教学效果和质量,开展研究性教学活动应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问题导向原则。问题是学习的起点和落脚点,研究性教学教师需设定合适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探究和解决问题,积累相关知识和技能。
(2)学生主体性原则。研究性教学是在老师提供必要的引导和支持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和主角。
(3)合作学习原则。在研究性教学中,教师注重创设合作学习的环境和机会,学生在交流和协作中相互促进、相互学习,进而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4)多元评价原则。研究性教学应该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不仅注重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且要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而全面、客观地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5)应用导向原则。研究性教注重应用导向,通过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研究性教学模式构建思路
研究性教学模式的P-MASE(Problem-posing、Model-building、Application、Synthesis、Evaluation)模型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基本思路为:
(1)Problem-posing(问题提出)。教师通过设置开放性问题或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
(2)Model-building(建模)。在问题提出基础上,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线索,构建知识模型,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问题的本质,同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Application(应用)。将建立的模型应用到实际中,进行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验证。
(4)Synthesis(综合)。逐步形成对问题的全面认识,将认识与已有的知识体系相融合,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综合过程可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和创新能力。
(5)Evaluation(评估)。在研究性教学的最后阶段,对项目进行总结和成果评估,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和提升。
P-MASE是一个循环模型,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达到研究性教学目的。
目前,研究性教学存在教学管理不完善、评价机制不合理、教师培训不到位、课程与教材体系僵化、学生学业负担重、依赖讲授式教学、缺乏科学研究素养等问题。本文以财务共享理论和实务课程为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3个方面探讨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基本构建过程,根据研究性教学的P-MASE模型[6],通过引入问题、构建模型、科学应用、综合认知和效果评估的研究性教学模式,探索课程建设中的研究性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进而为构建研究性教学的教学理论和制度保障提供经验借鉴。
2" 研究性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以财务共享理论与实务课程为例
新财经课程体系要按照“财经+N”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对原有课程设置进行深度改革,增加与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相关的课程[7]。财务共享理论与实务课程符合新财经课程体系的相关特征。
2.1" 教学目标如何从理论讲授型向综合素质培养型转变
教学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而且关注能力提升及人文素养的协同,融入课程思政,促进学生创新能力与综合素养全面发展。例如,在财务共享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过程中,当讲授FSSC建设动因和战略定位方面内容时,运用P-MASE模型,对主要战略定位(加强集团管控、降低财务成本、挖掘数据价值、支持企业发展)进行研究性教学。
(1)引入问题。为什么建设FSSC?不同类型企业的战略定位差别在哪里?
(2)构建模型。什么样的企业适合建立FSSC?不同性质和规模的企业对战略定位的要求有哪些不同?
(3)科学应用。梳理有关数字化转型的政策背景,并根据行业分类、企业所在市场竞争状况、企业性质等,讨论FSSC的建设动因和战略定位。
(4)综合评估。在分析FSSC建设内外部环境的背景下,讲授FSSC的4种战略定位,了解其特征、内容和适用条件,让学生领会到两点。第一,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建设FSSC首要考虑因素是加强集团管控,更侧重于管理职能。通过制定统一的制度流程、建立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形成集团集中化和标准化的管理模式,整合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对集团下属公司实施财务全程化、实时性监控,增强集团的综合掌控能力,支撑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第二,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建设FSSC首要考虑因素是降本增效。通过对基础性、事务性工作的集中,一名财务人员可处理几家公司的相同岗位的业务,从而在业务量不变的同时减少人员,使得原来在不同的子公司完成的工作由一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完成,提高财务核算效率,降低原分散在各单位工作量的处理费用,节约人工成本。
(5)效果评价。根据权变管理理论,要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部条件,适时启动FSSC建设,并针对不同的条件和阶段寻求最合适的战略定位排序及建设模式等。
2.2" 教学内容由传统教育理念向OBE教育理念转变
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强调目标导向、学生中心和持续改进。结合财务共享理论与实务课程中财务共享人员“三定”的教学内容,通过解决以下4个问题进行研究性教学的相关探索。
2.2.1" 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果是什么
明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组织架构,掌握共享模式下三角财务组织及职责划分;根据“三定”方案测算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人员的需求并进行人员调整,领会FSSC建设的重要性和难点。
2.2.2" 为什么要让学生取得这样的学习成果
通过人员“三定”内容教学,让学生从公司治理层面领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加强集团管控、降本增效等的战略定位及具体实施步骤,有助于学生毕业入职大型企业或组织时从更深层次理解并融入企业或组织的理架构和运营流程。
2.2.3" 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取得这些学习成果
借用案例,让学生虚拟仿真参与人员“三定”的核算与测定,了解人员“三定”中的难点和痛点。基于财务共享的财务组织向三角财务组织转换后,要对相关岗位和职责进行调整,明确划分战略财务、
业务财务与共享财务职能的边界,形成三角财务组织。
1.明晰FSSC职责
(1)战略财务。集团财务部作为战略财务,负责集团运营监控和决策支持,行使对下属企业的财务管理职能,包括制定和监督财务会计政策、支撑集团投资决策、进行风险控制,以及对集团税务筹划、全面预算、成本进行统筹管理等管控型、专家型财务工作。
(2)业务财务。各业务板块或业务单元的财务部作为业务财务参与业务全过程,作为业务前端合作伙伴及时发现经营问题,基于财务角度对业务过程进行支持和控制,承担业财融合职责。其中,总部财务部受集团财务部领导,负责本公司及下属分支机构一般财务监督、成本费用审核、总部纳税筹划、经营财务分析与决策支持工作;分支机构财务部负责财务业务监督控制、决策支撑和高附加值的运营管控型及现场型财务工作。
(3)共享财务。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负责集团各公司及分支机构的会计基础核算、费用、资金结算等规模型、重复性、可标准化处理的财务工作。共享财务要做到专业化、标准化、流程化、集约化。
2.FSSC人员“三定”
所谓人员“三定”,是指建立FSSC后,全集团财务人员的定责、定岗、定编。
(1)定责。将从事标准化工作的会计核算人员分离出来,调整到共享财务,将财务核算工作和财务管理工作分开,使会计核算工作集中后按专业岗位进行分工作业,实现由共享财务集中处理基础性核算服务,有效控制成本与风险。
(2)定岗。集团财务部、原板块及业务单位财务部的岗位中,如果职责保留,岗位就保留,否则将取消相应岗位,人员待转岗。
(3)定编。岗位人员配置测算方法有业务分析法、对标评测法和数据测算法。业务分析法基于业务性质的特点,并结合现有管理人员及业务人员经验进行分析评估,最终确定人员需求数量。对标评测法针对原先没有岗位设置、无经验值参考、无法进行数据测算的业务,选取其他单位的相近口径业务进行对标估测。数据测算法又称工时法,基于业务量和工作效率(人均业务量)的确定,核算人员需求数量。此方法适用于对能够提取到可靠业务量,并能够对单笔业务量所用时间进行测量的项目。
3.A集团人员“三定”测算
按照战略财务、业务财务、共享财务的定义及标准,将A集团现有职责进行重新分类并定责定岗,为后期共享后企业组织结构重组做准备,见表1。
在定岗定责基础上,根据业务分析法、对标评测法、数据测算法(工时法)等对集团财务部、公司财务部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进行定编测算,见表2、表3、表4。业务分析法:按经验每岗位人数取1。对标评测法:当共享财务中业务人员为50人左右时,运营管理人员为5人。数据测算法:人员数=月工作量/人均业务量。A集团公司月工作量为调研所得,人均工作量为同行业标杆企业人均业务量。
根据人员“三定”测算,可以看出A集团原有财务人员165人(集团财务25人、公司财务140)。财务共享后,A集团需要122人(集团财务19人、业务财务51人、共享财务52人),节省人员43人。因工作职责和岗位变动需求,A集团需要有129人竞聘上岗或转岗。
4.财务共享组织优化后的价值体现
在财务共享理论和实务课程教学中,通过人员“三定”测算,让学生切身感受到FSSC建设不只体现在人员节约上,还对企业文化重塑、企业流程再造、员工心理调整、新技能学习等方面产生影响,并让学生体会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变革前各部门进行充分沟通和规划、变革中各部门通力配合、变革后稳定重塑。
2.2.4" 如何知道学生已经取得了这些学习成果
按照OBE“反向设计、正向实施”教育理念,通过理论讲授、案例分享及实地参访,让学生提交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阶段性成果为:以案例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结果为导向,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小组讨论、分组课堂展示、实训报告撰写,掌握FSSC构建和运作的方方面面。最终成果为:根据案例企业情况,让学生自己选择一家已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进行正向实施,并形成最终课程论文。
2.3" 教学方法从传统教学法向启发式、探究式多元教学法转变
研究性教学在实施中要根据讲授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综合运营适当的教学方法[8]。鉴于财务共享理论和实务课程的特点,可采用虚拟仿真教学、案例讨论、小组探究、翻转课堂等启发式教学方式。
1.虚拟仿真教学法
通过新道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手工沙盘构建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将沙盘盘面提炼为“3区9要素”,具体包含战略规划区、流程规划区、组织规划区3个区域。在战略规划区完成FSSC战略定位、FSSC模式、FSSC选址等要素的规划与设计;在流程规划区完成流程优化路径、业务职责切分、首选流程优化设计(含制度与技术)等要素的规划与设计;在组织规划区完成组织架构、职责调整、人员“三定”等要素的规划与设计。在财务共享理论和实务课程教学中,通过新道VBSE电子沙盘导入的财务共享服务企业的技术平台、方法与案例实践,依托虚拟仿真的财务共享服务工作场景,融入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
2.案例讨论法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模式有多种,如单中心模式、多中心模式、专业化中心模式、灾备中心模式、联邦模式等,通过分小组案例讨论,让学生对各模式的适应条件及优缺点有充分认知。单中心模式是一套作业系统、一个FSSC,内部组织按照先业务、后业态或地域设置,也可按照先业态或地域、后业务设置,如国家开发银行、陕西移动通信公司、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有限公司、天瑞集团等即采取了这种模式。多中心模式是多套作业系统、多个FSSC,且FSSC相互间没有关联及协作关系;或者一套作业系统、多个FSSC,且FSSC相互间没有关联及协作关系,如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等即采取了这种模式。专业化中心模式指多中心模式下设专业化中心或单中心模式下设专业化分中心,如海尔集团、运通集团等即采取了这种模式。
3" 结语
2013年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引导制度,如《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企业财务通则(公开征求意见稿)》《电子发票全流程电子化管理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修正草案)》等。这些制度指引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和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和制度保障。
本文以财务共享理论和实务课程为例,基于P-MASE模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3个方面探讨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基本构建过程,指出教学目标要从理论讲授型向综合素质培养型转变,教学内容要从传统教育理念向OBE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方法要从传统教学法向启发式、探究式多元教学法转变。
参考文献
[1]樊丽明.“新文科”:时代需求与建设重点[J].中国大学教学,2020(5):4-8.
[2]董兆伟,柳天恩.“新财经”教育改革的思考与实践:以河北经贸大学为例[J].新文科教育研究,2021(3):72-81,142.
[3]刘兵,刘培琪.基于新文科视角的新财经人才培养理念探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21(9):16-20.
[4]韦冬余.论高校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基本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36(10):155-157.
[5]屈波,程哲,马忠.基于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教学的本科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1(4):85-87.
[6]赵宏,高裴裴,梁赛.大学数据素养类融合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22(5):28-32.
[7]陈永国,李文哲,殷向晖.新财经的时代背景、重要使命和教育体系[J].大学教育,2023(1):56-58.
[8]董红杰,谢香兵.数智化会计专业硕士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财会通讯,2022(15):171-176.
收稿日期:2024-01-16
作者简介:
董红杰,女,1978年生,博士研究生,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谢香兵,男,1979年生,博士研究生,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