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财务支出法政策的电网生产技改投资管理问题与策略研究
2024-12-31郑婷婷方登洲
摘要:基于财务支出法政策的电网生产技改投资业务现状,全面分析技改项目全过程管理各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与瓶颈,并结合电网生产技改项目管理特点,重点针对技改投资规模预测、投资分配优化、项目优选决策等内容提出相应的管控措施与建议,为电网企业规避风险、提高技改项目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财务支出法;电网生产技改;投资统计;投资管理
0" 引言
生产技改作为电网设备更新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对于优化电网网架结构、提升电网安全可靠性、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设备能耗水平等具有重要作用[1]。随着时间的推移及电网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技改投资规模逐步提升[2]。针对日益增多的电网生产技改项目,如何加强生产技改投资管理,明确项目投资策略,降低各类项目投资风险,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已成为电网企业经营发展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当前,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核算方式由形象进度法调整为财务支出法[3],二者之间的差异将逐步显现。电网企业有必要进一步强化生产技改投资全链条管理,加强问题分析与策略研究,有效应对统计方法调整带来的差异影响。
1" 电网生产技改投资统计政策变化
长期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采用形象进度法,以实物工程量完成进度乘以项目总投资计算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但在实际业务中,形象进度法难以保证投资统计质量,造成我国投资统计数据质量逐年下降,投资与GDP(国内生产总值)之比逐年走高,投资统计数据质量隐患逐步凸显。2022年底,国家统计局发布《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报表制度》(2022年统计年报和2023年定期统计报表),正式固化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改革成果,将投资统计核算方式由形象进度法调整为财务支出法。自2023年起,电网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已采用财务支出法进行统计。
财务支出法是以票据等相关资料为依据,在现行会计准则下对一定时期内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所对应的费用或价值进行会计核算,通过“在建工程”等会计科目下的金额反映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方法。财务支出法投资完成额依据合法凭证规范填报,以凭证取得时点作为计量时点,并明确规定固定资产投资4项费用填报依据要求,更强调“数据有出、直接采集”。这对电网生产技改项目年度投资计划完成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2" 电网生产技改投资全链条管理问题分析
2.1" 项目前期管理方面
项目前期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项目需求提报合理性不够。项目需求提报本意是为对电网设备设施改造及性能完善提出项目需求,并报上级专业部室审核、批准的环节,但在实际执行中却成为一种阻碍。目前,项目需求提报环节主要职责往往在于项目管理专责,专业介入不够深入。该环节各层级专业管理人员不重视,没有真正把好需求审核关,起不到项目必要性审核把关作用,可能会导致后期项目储备方案及规模变化较大。
(2)项目储备进度不均衡。基层项目需求单位对动态储备认识不够,仍然期望于在计划申报前期开展突击储备,前两季度新增储备项目较少,导致推进相对较慢。另外,项目前期储备与各专业衔接紧密度不够,特别是专业统筹安排的专项项目,在项目储备时往往存在时间紧、任务重情况。同时,项目实施方案往往不能第一时间明确,导致项目后期环节方案出现较大变更,对项目实施进度造成影响,也不利于项目投资精准度控制。
(3)可研及初设编制质量不高。当前实现常态化储备,项目可研质量决定了项目储备质量。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发现,电网生产技改项目普遍存在前期现场踏勘不到位、设计深度不足等问题[4],部分项目未充分考虑各类因素影响,也未从技术、经济、安全等角度全方位评价项目技术方案,造成技术方案比选论证不充分,容易产生费用结余或结算超估算等现象。
2.2" 项目计划管理方面
项目计划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项目优选排序科学性有待提升。电网企业项目储备库中的技改项目数量多、技改方案多样,涉及的技改设备、技改效益、技改需求等优先决策因素,因不同决策者的管理经验和风险偏好会有较大的主观差异,但当前项目优先等级排序科学性、合理性等方面缺乏量化分析手段。除去涉及电网安全的技改项目需要优先投资外,其他项目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依赖投资管理人员的经验。项目选择排序弊端明显,需要用更加精准的投资管理模式与投资优选方法指导电网生产技改项目的精准投资。
(2)项目实施计划科学性有待完善。部分500kV及以上电压等级项目受停电计划变动影响较大,往往无法按期实施,容易造成里程碑延误无法调整、错过综合计划调整窗口期等问题,因此,需要深入研究项目实施与停电计划的衔接,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此外,项目计划调整次数少且计划下达时间较迟,财务预算调整计划滞后,不利于后续资金缺口填补或结余资金再分配利用[5]。
2.3" 项目实施管理方面
项目实施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物资招标模式有待进一步优化。国网公司招标采购组织形式主要包括批次采购、协议库存采购、框架协议采购等。当前,协议库存种类增多,输变电等一次设备招标采购更加灵活,但还有大量的二次设备、通信设备需要执行批次招标。不少项目设备所需采购批次增加,到货时间不一,更容易漏招。同时,由于生产技改项目物资需求量较大、种类各异,部分物资不在协议库存范围内,且协议库存与电商化平台采购等方式更多是针对时间节点较短、有明确品牌要求的设备,存在部分设备无法及时采购、设备供货周期较长等问题。
(2)项目建设实施有待进一步加强。电网生产技改项目的建设实施主要包括合同执行与管理、进度管控、设计变更和签证管理、现场安全管理、施工质量管理、物资拆旧及利旧管理等。受计划下达、招标采购、停电计划、现场实施等多重因素制约,部分项目不能按期实施和完工,财务支出法统计政策下项目投资进度管理面临较大挑战。此外,项目实施需求量不断增加与项目管理人员承载力不足、项目施工单位承载力不够等存在矛盾,导致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安全风险、质量风险、合规风险始终存在。
2.4" 项目后期管理方面
项目后期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项目结决算及时性和规范性不够。部分项目结算资料整理不及时,导致决算、转资等后续工作进度滞后[3];部分项目集中突击开展项目结算、资料整理等工作,造成结算编制规范性严重不足,存在结算时间规范、资料规范、流程规范等相关问题。同时,在结算审核过程中,审核人员业务技能参差不齐,缺乏实际项目施工经验,对工程项目中有关造价部分的理解局限于理论知识,导致编制的工程造价审核文件与现场实际存在偏差。
(2)项目造价分析和后评价管理不足。开展生产技改项目造价分析和后评价管理工作,梳理项目建设经验,是强化项目建设效果的重要举措,能够帮助企业科学地指导后续项目立项和实施。但目前电网生产技改项目造价分析和后评价还存在较大局限性,往往只被视为事后评估的工具,未有效形成闭环的管控提升机制。另外,目前项目造价分析和后评价管理数字化转型还不够深入,项目估算、物料价格、过程实施、项目结算、物资报废等全过程信息数据挖掘应用不足,数据智能统计分析的维度还有所欠缺。
3" 电网生产技改投资管理优化对策
3.1" 生产技改投资精准规划
电网企业应以生产技改投入产出统计分析模型为切入点,基于技改投资规划、投资与建设发展多维度统计分析,强化技改投资规模结构与类别成效统计,构建技改投资投入产出关联性统计分析体系,加强项目规划管理[6]。
(1)运用“资产墙”预测模型。结合电网实物资产平均使用寿命、设计寿命、折旧年限,可以进行实物资产未来技改投资需求规划,为企业投资规划策略制定提供参考与借鉴[7]。该模型简单、直观,不仅能够反映不同时期资产投资变化情况,而且能够通过一定原则进行“整体平移”,预测企业未来资产更新换代所需的投资规模,以资产为视角,结合生产技改投资的原则与目标,实现投资需求的确定。具体见图1。
(2)建立生产技改大修项目规划评估体系。持续强化项目管理与专业管理联动,会同各专业制定老旧设备及隐患设备3年技改投资规划,明确各专业专项隐患治理、老旧设备改造、技术提升等重点投入方向及投资需求。每年评估年度储备项目和规划库项目关联度,储备与规划未关联的项目需加强专业审核,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规划库项目,并结合年度投资计划,动态开展项目规划“问题销号”和“滚动更新”。
3.2" 生产技改投资精准决策
电网生产项目精准投资是关系到电网安全发展、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结合当前改革新环境、企业发展新形势,构建科学化决策方法,提出技改投资决策优化技术及科学的优化管控策略,对于确保技改投资规模合理、投资目标精准、严控低效投资、杜绝无效投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1)强化技改投资分配动态优化。结合当前技改投资分配现状,梳理业务实际及精准投资目标导向,统筹省公司及地市公司考虑的重点,顾及不同地区状态、需求、投入产出效益等多重差异,设计投资分配考量要点体系,构建以历史投资规模为基础的分配标准,基于实际需求、实际状态、投入产出效益等综合考量调整和优化投资分配思路,提出融合历史规模与“需求+状态+效益”的多阶段分配模型。具体见图2。
(2)强化技改投资项目优选。结合投资分配动态优化,考虑投资需求无法满足的实际情况,构建项目分类分级体系,设计、构建能够简单高效、科学合理进行项目优选的机制。充分考虑生产技改项目的实际特点,从技术、经济、社会等多重角度出发,对电网生产技改项目进行优选评估[8-9];建立优选综合评价体系,客观地对技改项目进行整体分析和评价,从而为合理安排项目建设顺序及项目优选决策提供参考,最终保证资金合理分配,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效益。具体见图3。
3.3" 生产技改投资过程管控
电网企业应深入推进项目管理数字化转型,努力实现项目全过程“可视化”管理,全面落实项目事中监督,按财务支出法统计技改大修项目投资进度,加强项目进度与资金入账情况跟踪,统筹计划、批次调整,强化项目过程管控。
(1)强化里程碑计划刚性执行。根据项目电压等级、专业类别、投资规模、实施方式,充分考虑物资采购周期、停电计划批复、人员安排及承载力等影响因素,科学制订技改项目实施里程碑计划,细化现场勘查、物资到货、开工审查、安全措施、停电实施、验收送电等节点安排;利用项目资金预估维护功能、资金入账预警功能、结算超期预警功能等数字化手段,按月迭代更新项目年度资金结余预测,加大计划节点管控力度并编制实施计划调整预案;建立计划实施“月分析、季预警”机制,针对长期进度滞后、入账缓慢的项目下发问题清单并将其列入督办范围。
(2)加强物资到货管控。项目计划下达后,及时、准确地提报物资采购计划,主动跟进项目物资交货进度,无缝衔接物资到货验收及检测,必要时可试点物资验收、储存、检测一站式服务;利用数字化手段,提取项目估算书中服务投资金额与甲供物资投资金额,持续跟踪、告警项目的服务招标与物资采购进展情况,精细项目执行管控;加强项目合规管理,全面开展项目转分包、结(决)算违规等常见审计问题梳理,建立项目合规管理监督检查机制,加强项目事前统筹、事中监督、事后评价。
3.4 "生产技改投资效果评价
电网企业应创新开展项目造价分析和后评价工作,对不同地域、专业、方案造价进行多维分析和对比,摸规律、查问题,强化成果应用。针对重点工程开展专项造价分析工作,跟踪建设进度,加强对初步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管理、造价过程控制等方面的分析,助推管理成效提升。
(1)深化项目造价数字化管理。通过优化生产管理系统功能,实现估算、概算、预算、结算等造价文件关键数据自动提取和结构化存储;横向对比同类型工程造价指标,纵向分析各环节量、价、费偏差,建立技经管理数据管控规则,及时发现项目执行偏差,为技改项目精准立项和排序提供数据支撑,为提高未来投资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精准性提供参考依据。
(2)持续开展项目后评价。重点关注各专业规划内容转项目计划实施情况,开展项目投资成效分析,规划落实进度分析;开展重点项目管理评价、项目群专题评价,发挥后评价反馈指导工程建设效用;建立技改项目评审能力评价体系,强化细化评审专业化、标准化建设,推进各级评审质量提升;开展设计、施工、监理、造价咨询单位等外协服务类供应商评价,加强合同履约管理,强化外协单位工作质量管控。
4" 结语
新形势下,电网投资发展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外部市场环境与内部管理提升需求。紧密结合当前技改投资管控实际,开展项目全链条管理问题分析,探讨项目各个阶段执行效果并发现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优化后续管控措施,不断加强技改投资决策系统化、科学化、层次化设计,促进项目投资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良性循环,有效提升电网企业生产技改精准投资效率与效益水平。
参考文献
[1]郁琰佳.关于电网生产技改大修项目成本的管理决策方法[J]. 电工技术,2022(18):203-205.
[2]梁瑜,杨蕴华,冯婷婷,等.电网生产技改项目全过程综合评价研究[J]. 电工技术,2023(3):20-25.
[3]赵伟杰. 财务支出法下电网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研究[J]. 云南电业,2016(9):43-44
[4]殷风,石小帅,张天坤,等.电网生产技改大修项目全过程风险管理策略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5):127-128.
[5]郝媚美,许超晨,王新琴,等.财务预算管控方式对生产技改项目实施的影响与对策研究[J].财务管理研究,2023(1):78-82.
[6]郝媚美.新形势下电网生产技改大修项目管理的特点及对策[J].项目管理评论,2022(4):78-80.
[7]王侠.输配电价改革下的电网企业投资策略研究:基于电网企业技改大修项目的分析[J]. 财政监督,2022(22):100-104.
[8]杨蕴华,尹冰冰,游春,等.电网生产技改项目投资经济性测算研究[J].自动化应用,2021(11):169-172.
[9]杨蕴华,项维,游春,等.电网生产技改项目投资优选方法研究[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3(15):62-63.
收稿日期:2024-01-26
作者简介:
郑婷婷,女,1985年生,硕士研究生,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财务预算。
方登洲,男,1982年生,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电力系统生产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