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资本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4-12-31张辉王怡婕郝振达王大勇

财务管理研究 2024年7期
关键词:资产管理信息化

摘要:在“过紧日子”背景下,高校按照预算管理一体化的新要求,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固定资产的全过程管理。以C大学为例,通过对高校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资本化中工程管理水平不高、积极性不够、制度不完善、信息化水平低等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提出高校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工作的可行性建议,促进新时代高校资产管理水平稳步提升。

关键词:高校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资本化;信息化;资产管理

0" 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资产规模持续增大。固定资产是高校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学校发展和教学、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随着房屋等固定资产的使用、教育教学新要求和师生新需求的出现,高校固定资产后续支出不断增多,对于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使用管理也变得更加重要。

2019年1月实施的《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以下简称《政府会计制度》)明确指出,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后续支出,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是指固定资产投入使用以后,为保证固定资产正常使用发生的日常维修支出和为增加固定资产使用效能或延长其使用年限而发生的改扩建支出等[1-2]。随着高校修缮工程项目数量和资金规模不断增大,修缮类工程后续支出的资金管理对于高校成本核算和国有资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1" 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费用化与资本化

C大学是教育部直属“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经过7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学科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现有本科生1.1万人、研究生6 000多人。在资产管理方面,学校建立起以资产与后勤管理处为归口,财务处、基建处、后勤集团、审计处多部门参与的管理模式。目前,C大学采购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和财务系统已经基本实现了部门数据对接,但是仍未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管理模式和流程,部分相关数据处于“失真”状态。

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规定及财政资金预算一体化要求,资产概念由“占有或使用”扩展为“直接支配”[3]。C大学严格规范资产管理流程,设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并选派各部门专人专岗负责固定资产管理,通过设立与财务系统数据共享关联的固定资产电子台账,明确资产使用人和管理人的岗位职责,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统筹动态管理。财务部门采取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并行、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双重计量原则的运行模式,通过“双功能+双基础”进行会计核算处理。

根据《政府会计准则制度解释第4号》,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后续支出,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予以资本化,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费用或其他相关资产成本[1]。通常情况下,为增加固定资产使用效能或延长固定资产使用年限而发生的改扩建、大型修缮项目等相关后续支出,应当计入资产成本,即资本化;为维护正常使用而发生的日常维修、养护等相关后续支出,应当计入当期费用,即费用化[1]。

高校固定资产可分为基建项目及非基建项目。以C大学为例,对于基建项目及需要分期付款的非基建项目而言,项目开启施工直至工程完工之前,以“在建工程”科目入账;项目竣工实物资产交付验收后,以暂估价值计入“在建工程”;待项目完成审核决算后,经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批复,办理正式转固手续,以固定资产设备对账单中的设备金额作为资产最终入账价值,计入“固定资产”,并通过财务系统与资产系统的数据关联功能,实现资产财务并行入账。对于一次性支付的非基建项目来说,固定资产交付验收时,合同履约完毕,财务记账时直接将设备资料的购买价值计入“固定资产”,尽可能做到资产账实相符、固定资产及时入账。固定资产后续折旧统一采用按月计提的记账方式。待固定资产报废时,将固定资产残值做统一结转处理。

2" 高校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资本化面临的问题

高校固定资产后续支出涉及大型仪器设备的修理和更换,房屋及建筑物的改扩建、修缮装修[2]。大型仪器设备的修理和更换有比较完善的合同约定,也相对容易计量和计价,重点在后续支出的资本化规范方面。房屋及建筑物改扩建、修缮装修后续支出一般具有金额小、发生次数多、受益期限短等特点,管理成本比较高。这些后续支出的发生不仅是技术发展的需要,而且是维护或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能的需要。高校房屋及建筑物的后续支出面临资本化条件暂未明确、现行管理模式不利于资本化确认、协同工作机制未建立、工作积极性不高等问题[2,4]。

2.1" 高校工程管理水平相对不高

高校房屋及建筑物的改扩建、修缮装修具有涉及面广、项目小而散、项目来源单一、不可控因素多等特点,使高校工程管理面临较大挑战[5]。加之受制于人事管理制度等因素,高校在工程管理专业人员配置上存在人员数量不足、专业能力不强等问题。因此,高校工程管理大多数时候不得不依赖外部管理团队,主要包括工程造价咨询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等[5]。高校工程建设项目规模普遍不大,外部管理团队的管理能力也参差不齐,这在中小型项目和修缮项目上表现得尤其突出。

2.2" 高校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资本化部门协同性不强

高校落实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资本化的要求,不仅是规范财务会计制度的需要,而且是盘活存量国有资产、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有效举措[4]。但在业务操作层面,C大学仍然存在跨部门协同性不足、交流不深入等问题。

一是相比新建项目,房屋及建筑物后续支出资本化财务操作相对烦琐。要准确计量资本化金额,需要先确认原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后续支出金额和固定资产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1,4,7]。这3种基础数据的获取存在信息壁垒,往往需要相关各方协调配合。此外,还存在固定资产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较难确定、固定资产虚增问题[8]。二是除少数大型改扩建项目外,房屋及建筑物后续支出整体资金规模不大,对于高校整体资产规模的增加影响较小。高校对此类业务重视程度不够,需进一步提高积极性。

2.3" 高校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资本化制度流程有待完善

根据《政府会计准则第3号——固定资产》和《政府会计准则制度解释第4号》相关条款,部分高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资本化的相关制度,但是仍有不少高校并未行动起来。此外,在建立相关制度的高校中,部分也存在制度执行不到位、执行标准不明确、流程不规范和“信息孤岛”等问题,制度规定无法落地、落实。

目前,C大学的《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并未对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做出相关规定,也并未出台专门的相关管理办法。学校财务部门在处理资产后续支出时,仅对于设备安装类项目和满足“入固”条件的主材进行资本化处理,业务上存在“入固就是资本化”的不当操作。这种操作简单明了,但是并未真实反映资产的价值变化。财务部门对于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管理,仅能依靠上级部门的规章制度,在实际项目中往往缺乏内部制度依据,如改建、扩建、大型修缮项目资本化的标准,已投入使用在建工程的后续支出处理等。

2.4" 高校管理信息化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

随着预算管理一体化的持续推进,C大学工程管理、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得到了长足进步,数据信息化和共享的要求也随之提高。C大学各个部门通过对业务流程的梳理,大都建立起了相关业务的信息化系统或模块,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然而,部门之间甚至部门内部仍然存在业务模块分散、缺乏统一的管理平台的问题[8]。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资本化的实现涉及多个部门,需要各个部门进行数据共享互通、业务管理相互支持和配合。在现有人员和机构不变的情况下,高校需通过信息化建设,促进各部门间业务和数据融合共享,提高协调作业效率。信息化建设同时也是有效实施投资控制、达成投资目标的重要途径[9]。

3" 加强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资本化的举措和建议

3.1" 完善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资本化管理制度

现行《政府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资本化的条件并没有做出明确规定。高校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和细化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资本化的相关管理办法,明确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资本化的确认条件,规范资本化流程[1,11]。高校可以借鉴《企业会计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相关条款,充分考虑自身情况和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合适的规章制度。

C大学现行资产管理制度是2015年发布实施的。2018年,C大学对其内容进行了补充。无论是从发布时间看,还是从制度内容看,现有资产管理制度均已无法适应C大学资产管理要求,对资产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十分必要。为了使制度落地,C大学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固定资产支出资本化实施细则或操作规程,便于工作人员操作,避免出现“一事一议”现象发生。C大学可从项目性质和项目资金规模两个方面统筹考虑:第一,为增加使用效能或延长使用年限而进行的改扩建和大型修缮项目发生的支出,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应进行资本化处理;第二,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达到固定资产原账面价值50%以上或修理后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延长2年以上的支出,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应进行资本化处理[2]。财务处也应优化预算管理、经费管理和绩效管理相关制度,补充和完善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资本化的规定,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使固定资产管理形成闭环。

3.2" 建立多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

高校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资本化工作涉及多个部门。高校可建立跨部门的全流程协同工作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定位,加强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工作中校内各部门的沟通和协作;精细梳理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资本化工作流程,确保从项目立项到项目决算的数据共享共用,实现部门间高效顺畅衔接,提高工作效率[4]。资产管理部门应做好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全面摸清“家底”,确保资产卡片信息完善,做到账实相符。财务部门应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办法,在预算管理和财务付款时对项目账目进行核实,确保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应转尽转。

3.3" 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

在现有人员和机构不变情况下,信息化技术是推动高校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资本化工作的重要抓手。目前,仍有不少高校资产信息处理分别由财务管理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在各自系统中进行。高校可通过深挖信息化技术潜能,使两个相对独立的系统数据实现有效对接和共享,让信息“多跑路”、教职工“少跑路”,既方便教职工,又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提升工作质量[10]。

随着财政部、教育部持续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C大学作为财务管理信息化管理引领高校,可以充分利用自身在财务管理方面的优势,牵头资产、采购、工程管理等相关部门和科室,对现有系统进行升级或增加管理模块,实现采购数据、资产管理数据和财务数据准确对接。

3.4" 明确绩效考核,加强内部监督

根据预算管理一体化的新要求,高校宜将绩效理念和方式融入固定资产后续支出项目的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全过程,避免出现“重采购、轻管理”现象发生[11]。高校在明确各个部门职责与分工的同时,应制定项目绩效目标,对项目执行全过程进行绩效考核,如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绩效评价。高校还应加强内部监督。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在监督项目过程管理和工程造价管理的同时,应对项目支出是否符合资本化确认条件发表审计意见。同时,审计处应针对项目结算审计后的财务决算建立监督评价机制,实现工程审计和财务审计有效衔接。

4" 结语

资产管理水平是高校现代化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管理是资产管理的重要环节。加强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资本化管理是高校落实中央“过紧日子”要求和践行预算管理一体化的举措。高校可以通过完善制度体系、优化工作流程、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强内部评级与监督等措施规范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资本化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高资产使用效能。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关于印发《政府会计准则制度解释第4号》的通知:财会[2021]33号[A/OL].(2021-12-22)[2023-12-22].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12/30/content_5665343.htm?eqid=9417cb12000f3a7f00000002645c971f.

[2]于莉景. 成本核算背景下高校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资本化问题探究[J]. 会计师,2021(15):117-118.

[3]王凯.《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修订要点及实施路径探析[J]. 会计之友,2023(9):102-108.

[4]邱瑞玲,张科,李大壮.贯彻落实“过紧日子”,探索高校房屋大型修缮资本化的实施路径:以S大学为例[J].教育财会研究,2022,33(2):39-41,48.

[5]何国修,何培芬,刘珈琪.高校维修改造工程管理现状及对策[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3(15):226-228.

[6]焦佳丽.加强企业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管理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3(15):109-110.

[7]余青.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规范房产账务处理[J].教育财会研究,2018,29(1):47-51.

[8]黄振胜,张雅婧,李霞.地方院校基建修缮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以F大学为例[J].教育财会研究,2018,29(1):58-64.

[9]凡任宽.高校修缮工程成本管理及控制研究[J].建筑设计管理,2023,40(7):37-42.

[10]叶楠,郑友广,徐红岩.信息化背景下高校资产管理路径优化探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3,42(8):281-284.

[11]王喜梅. 关于加强高校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管理的思考[J]. 经营者,2022,36(5):16-18.

收稿日期:2024-01-02

作者简介:

张辉,男,1988年生,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高校工程管理与审计。

王怡婕,女,1996年生,硕士研究生,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高校财务。

郝振达,男,1987年生,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资产管理、房产管理。

王大勇,男,1977年生,硕士研究生,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高校财务。

猜你喜欢

资产管理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分析
论基于内部控制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
浅析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绩效角度下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研究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及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方法探讨
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结合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