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在初中语文的多媒体辅助教学
2024-12-31丁欣关立新
《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文字学研究的重要著作,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哲学等多个领域,对后人研究古代文化大有裨益。近年来,一些一线教师开始尝试将《说文解字》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以提升教学效果。《说文解字》又称《说文》,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字书,被视为汉代四大语言学专著之一,由东汉末年的许慎编纂而成。它以解释汉字的形、音、义为主要内容,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字学研究的重要里程碑。从《说文》的独特价值、对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常用方法,以及在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创造性应用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意在拓展当下《说文》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多媒体辅助应用途径。
《说文》的独特价值
《说文》在中国古代文字学研究、汉字教学以及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都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说文》是中国古代文字学研究的重要参考,是在总结前人的经验基础上,对字形、构造和含义进行系统分析,揭示汉字的起源、演变和发展过程,为后世的文字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这部著作的编纂过程可谓十分艰辛。许慎花费了数十年的时间,广泛收集了各类古籍文献,包括金石、铭文、竹简等,以及他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从而汇集了大量珍贵的文字材料。许慎将所收集的材料整理归纳,以清晰的逻辑结构呈现出来,使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汉字的本质。
许慎独创了“部首制”,使上万个汉字找到了家,实现了“分别部居,不相杂厕”。许慎在研究汉字规律时,发现了一些汉字有相同的部分,于是将这些结构上有相同部分的字化为一部,并将每部字相同的部分列于各部之首,称为“部首”,以统领该部所有字。例如,过、达、迁、远都有“辶”,杨、材、杆、杖都有“木”,轨、辆、轮、轴都有“车”。许慎最终创建了540个部首,后在每个部首里面的汉字排序上,采用了“始一终亥”和“据形系联”的方式,巧妙化解了汉字排序这一大难题。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高度评价道:“此千古未有之书,许君之所独创。若网在纲,如裘挈领,讨源以纳流,执要以说详。与《史籀篇》《仓颉篇》《凡将篇》杂乱无章之体例,不可以道里计。”这本书可谓是我们后世研究中国古代汉字学非常重要的参考资料。
《说文》为汉字教学提供新思路。教师在《说文》中可以深入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汉字的构造原理及不同字体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字形的演化和发展,这有助于教师帮助学生更准确地书写和识读汉字,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学生在《说文》中可以深入挖掘汉字背后的意义和文化内涵。每个汉字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象形符号,通过分析和解释,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字义,进一步丰富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够领略到汉字所承载的丰富文化传统,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说文》还为汉字教学提供了一种系统的学习方法,它将汉字按照部首进行分类和组织,使学生能够有条理地学习和掌握汉字知识。这种系统性的学习不仅可以更好地掌握汉字,还可以将这种系统性思维模式运用于其他领域的学习之中。
《说文》对文化传承和价值观塑造产生的影响。《说文》通过对汉字的解析和解释,不仅记录了汉字的演变历史,更深入地揭示了汉字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通过对每个字的解析,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许慎在书中注重强调各个字的正面含义和美好寓意,倡导了崇尚德行、尊重礼仪、追求真善美的思想。这些价值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对于塑造社会公德心和个人品质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后世的文化传承提供了参考。这部著作记录了汉字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规律,为后代研究者提供了珍贵的文献资料,帮助人们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说文》对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解析汉字形体,体会文化之美。通过《说文》可以对汉字形体进行解析,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解析,传达了深远的文化内涵和美感。许慎以字为单位,详细揭示了每个字的构造、形态和演变过程。通过对字形的分析,将汉字与自然界的事物相联系,展现了古代先民对于自然环境的观察和理解。《说文》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汉字的图像化特点,从而增加了文字的表现力和艺术性。例如,“草”是自然界中所有草本植物的总称,《说文》中记载最早的“草”写作“屮”,读作chè,它的写法就像是自然界中小草的形状。
除了对字形的解析,《说文》还对字义进行了详细的阐释。通过对古代文献的研究和观察,揭示了汉字背后的丰富文化内涵。通过对字义的解释,展示了中国古代先民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生活哲学。这些文字背后的文化元素,使汉字成为了一种载体,能够传递和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例如,在《说文》中“女”部字中有表示女子行为道德败坏的字,如“婺、婞、婼”等,都是不恭敬、不顺从的意思。从这些字所表达的意思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父权社会女性地位的低下,女性多受到歧视与不公平对待的事实。
《说文》的研究对于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层次意义至关重要,它不仅帮助人们了解了汉字的形态和演变,更重要的是通过解析字义,传达了中国古代先民对于自然、人生、道德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这种文化之美通过汉字得以体现,使汉字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区分词语古今异义,准确把握词义。《说文》这部经典著作在区分词语古今异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把握词义。许慎通过对字形、构造和含义的详细解析,揭示了汉字的多义性,以及不同时期的词义变化。通过对字形的分析,揭示了古代汉字的演变过程。通过观察字形的变化,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时期同一个字的写法有所差异,进而推测出不同时期该字的词义可能存在差异,这为我们理解古代文献和古代文字提供了重要线索。
精炼诗词重点字,牢牢把握意象。《说文》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字书,以解释字形和字义为主要内容,对于鉴赏诗词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利用《说文》牢牢把握诗词意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体悟意象内涵。
在古代诗词中,往往会运用到《说文》中所描述的字义来传达深刻的意境和情感。以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观沧海》为例,《说文》中解释“观”字时,提到了“諦視也。从見雚聲”。“观”的含义非常广泛,不仅指凝视、审视的意思,同时也涵盖了思考、审慎考虑等方面。“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一句中的“观”字足以展现作者不仅想用全景的角度来把握和感受大海的广阔无垠和浩渺深邃,同时也在通过眼前景象来感受世界,体悟人生,抒发自己欲建功立业、施展抱负、胸怀天下的思想感情。
另外,《说文》中还有许多形象生动的字义可以用来鉴赏古代诗词的意象。比如,杜甫的千古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其中“山”字在《说文》中解释为“土高也”,可以引发人们对山峦巍峨、壮丽景色的联想;曹操的《观沧海》有写“水何澹澹,山岛耸峙”,其中“澹”字在《说文》中解释为“水摇也”,可以引发人们对海水波涛激荡之景的联想与想象。
通过利用《说文》中的字义,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诗词中所蕴含的意象内涵。这样的鉴赏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和体悟古代诗词的美,还能够拓展学生对汉字意义的认知。
学习古代文化常识,提升文化素养。学习《说文》可以了解到古代先民对于事物的观察和理解。通过观察自然界中的万物,将其抽象成具有特定含义的字形,这些字形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说文》中解释了很多与自然相关的字,如“山”“水”“木”等,这些字形不仅反映了先民对自然景观的认知,还揭示了他们对自然力量的崇拜和敬畏之情。《说文》还蕴含着古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借此可以增加学生的古代文化常识储备量,进而提升语文学科的文化素养。
《说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常用方法。《说文》对于初中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教师主要运用以下几个方法来将《说文》运用于初中语文教学。
第一,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法来运用《说文》。教学中遇到一些重点的字词,结合《说文》的解释和注解,运用口述和黑板板书向学生详细解释其意义、构造和演变过程。第二,教师可以通过分析法来运用《说文》。教学中选择一些具有相同部首或相似结构的字词,在黑板上写下来,让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从中找出共同点和规律。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汉字的记忆和运用能力。第三,教师通过讨论法来运用《说文》。教学中选择一些有争议或有趣的字词,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和研讨。
教师运用以上三种教学方法将《说文》融会贯通于初中语文教学,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对字词句文的理解更加深刻,但教师的讲授方法往往是用口述和黑板板书的形式,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缺乏创新性,学生在听讲时不感兴趣,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最终导致学生无法很好地吸收相关的文字知识,从而浪费了《说文》这一宝贵的资源。
《说文》在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中的
创造性应用
动画解构篆文汉字活灵活现。如何将《说文》中的内容以动画的形式呈现出来,使汉字的解构更加生动活泼是教师首先考虑的问题。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三维动画技术已经成为一种强大的工具,可以将汉字的结构立体化,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学习汉字。
通过运用三维动画技术,可以将汉字在《说文》中的原始笔画、部首和组成元素以立体的方式呈现出来。通过旋转、缩放和移动视角来观察汉字的立体结构,深入了解每个部分的形态和位置关系。对于比较复杂结构的汉字,教师可以逐步展示其各个部分的组合过程,使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个部分是如何相互连接并产生意义的。
此外,三维动画技术还可以配合声音和文字进行交互式学习。当学生点击汉字的不同部分时,系统可以自动播放相关的解释和例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汉字的意义和用法。例如,《陈情表》中有这样一句“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褥”,学生对于“婴”的理解往往受到今义的影响而存在偏差。“婴”的小篆字形为,在《说文》中对“婴”的解释为“頸飾也。从女賏。賏,其連也。於盈切”。这里引申为缠绕的意思。教师可以利用三维动画技术展现“婴”字,当点击上半部分“賏”时,系统展现出贝壳串联的贝链的图片和文字解释;当点击下半部分“女”时,系统出现“女人端坐在那里与人攀谈,颈部缠绕着贝链格外显眼”的情景。学生通过上述学习,回归到“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褥”这句话中,就可以轻而易举地理解本句是指“祖母刘氏早被疾病缠绕,常常卧床不起”的意思。
通过将汉字结构立体化,三维动画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它不仅可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汉字的形态和意义。
视频呈现诗词意象绘影绘声。视频可以通过动态的图像和音效来展现汉字的形状和结构,进而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意境。比如,当学生学习《黄鹤楼》中“芳草萋萋鹦鹉洲”这一句时,学生往往对“萋”比较陌生,甚至完全不理解它的意思。《说文》对“萋”加以解释“萋,艸盛。从艸妻声”,其本义表示草木旺盛。教师可以利用视频形式,使用流畅的线条和色彩变化,将《说文》记载“萋”的原始字形在画面中逐渐展开,并在视频中同步以旁白的形式对“萋”进行解释,视频中配有生机勃勃的芳草丛生之景,这样做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作者描绘的空明、悠远之景,领悟到作者浓浓的乡愁。
视频还可以通过故事性的叙述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展现汉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通过精心编排的剧情和角色表演,可以将汉字与诗歌中相关的历史人物、事件相结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诗歌所表达的意境。
幻灯片演示文化知识趣味盎然。《说文》是一本十分经典的汉字字典,利用幻灯片来演示其中的文化知识,不仅能够增加趣味性,还能够更好地传播和理解《说文》中的文化知识。
通过幻灯片的形式展示《说文》中的文字解释,可以使人们更直观地了解每个汉字的构造和含义。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将汉字的形状、部首、笔画等信息展示出来,使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字形背后所蕴含的意义。同时,配合相关的图片或动画,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汉字所代表的文化内涵。
幻灯片演示还可以通过故事、小品或趣味游戏等形式,将《说文》中的知识进行生动有趣地呈现。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常见的汉字,通过幻灯片展示它们的字形和解释,并结合一些有趣的故事或情景,让学生在欢笑中学习。例如,一些学生总是无法区分“俊”和“後”,这其实是由于学生对这两个汉字的字形和字义不了解。教师如果采用罚抄的方式帮助学生区分,学生也只是短暂机械地记住了它们的写法,时间久了还是容易混淆;教师如果只用口述的方式来将《说文》中“俊”和“後”的解释讲出来,学生往往会因为缺乏趣味性而记忆不深。教师可以尝试先利用幻灯片呈现白字县官将名叫“冉住俊”的犯人念成“再往後”,进而引发一系列笑料的幽默故事,再将《说文》中对于“俊”和“後”的解释在幻灯片中加以说明,《说文》中解释“俊,材千人也。从人夋聲”。指的是才能智慧超出一般之人,而“後,遲也,从彳、幺、夊者,後也。古文後从辵”。“後”的古字形用“幺”表示绳,“夂”表示倒回来走的脚,合起来表示落后或在后面的意思。经过这样的介绍,学生就不会再对“俊”和“後”有所混淆了。通过幻灯片的形式呈现幽默故事和字在《说文》中的本义,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还能够激发他们对汉字文化的兴趣,使学习过程更加愉快和有效。
通过幻灯片演示《说文》,还可以与其他相关的文化知识结合,形成一个全面而丰富的文化学习平台。比如,可以在幻灯片中介绍一些与汉字相关的传统节日、历史人物或文化艺术等内容,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汉字所承载的丰富文化内涵。
《说文》作为一部汉字经典,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将多媒体技术与《说文》相结合运用于初中语文教学中,这样做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能力,还能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作者简介:
丁欣,1998年出生,女,佳木斯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学科教学(语文)。关立新,1970年出生,女,本文通信作者,佳木斯大学教授、博士、硕导,主要研究中国哲学与语言学。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