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情景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课的应用策略

2024-12-31孙晓晓

中国新通信 2024年12期
关键词:初中教育情境教学法道德与法治

摘要:“互联网+”技术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教学方法和海量的教育资源,将“互联网+”与情景教学法渗透融合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助于优化现有教学模式,改善教学质量。本文以“互联网+”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情境教学的融合应用为题,在充分认知“互联网+”及情境教学法内涵与意义的基础上,结合课程特点与教学实际需求为突破点,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期为持续优化相关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初中教育;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法

一、引言

“互联网+”教育技术已深入在初中日常教学活动中,经历了教学实践的检验,而将“互联网+”与情景教学法融合应用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也将是有益的尝试。道德与法治课堂承担着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正确观念的重要责任。而陈旧僵化的教学模式却让道德与法治课变成了“说教课”,学生很难从教师的语重心长中感受和践行所学的知识。信息化技术加持下的互动性、生活化与游戏化的多趣味情境课堂,引导学生从而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发生转变,优化乏陈的教学模式。

二、“互联网+”及情境教学法的概念界定

(一)“互联网+”的概念

“互联网+”的关键点在于“+”上,即利用互联网在信息技术层面的优势对特定的事物做出优化,本文则是围绕教育领域的具体教学方法进行优化。需要注意的是,“互联网+”与教学的融合应用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触及根本的深入融合,通过互联网技术为传统教学工作注入新的血液,促使课堂教学在互联网的作用下实现创新与发展,完成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过程。

(二)情境教学法的概念

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有意识地设计形象、具体场景,帮助学生提升学习体验、情感体验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脱离抽象的文字,在情境的刺激下得到多重的感官体验,从而产生高度的学习热情。此外,情境教学法的灵活运用能够促使学生思考课堂知识,让学生从多样化的角度理解知识学习,并在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获得更加全面地发展。

(三)“互联网+”背景下的情境教学法

“互联网+”背景下的情境教学法是指在传统情境教学法的基础上引入互联网手段,利用信息化技术和互联网思维推动情境教学法整体优化。相较于传统的情境教学模式,“互联网+”背景下的情境教学在以下方面有所创新:

1.在教学的形式方面,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学设备更直观、生动地呈现课堂知识。

2.在教学内容方面,互联网技术带来了丰富的教学内容,无论是先进的教学理念还是紧跟时事的资讯内容,都是道德与法治课堂优化的可用资源。

3.在教学拓展方面,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教学的时空限制,通过微课、线上交流平台等,学生可以在课前、课后进行自主学习。

三、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中应用“互联网+”情境教学法的重要意义分析

(一)适应教学对象的发展

当代初中生成长于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他们的日常生活无时无刻不在接触互联网,并在接触过程中开阔了眼界、感受到了便利。将“互联网+”与情境教学法融合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让学生可以更加高效地从熟悉的渠道学习知识。

需要注意的是,过早接触互联网也会给学生带来消极影响。网络上的信息鱼龙混杂,在学生人格尚未健全、观念没有完全形成的情况下,无论是正能量超标的“心灵鸡汤”,还是价值取向不当的落后、腐朽文化,都会给学生造成困扰,让学生在初中这个认知、思想转变的重要节点陷入迷茫。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当通过“互联网+”创建情境教学,将学生原本熟悉的讯息进行再次加工。例如,在学习九年级下册“少年当自强”这一板块时,教学目标是理解个人与国家命运间的关系、青少年应有的情怀与抱负等。在传统的教学中,这些内容大多通过说教完成,学生对这种枯燥、耳提面命式的说教感到厌烦至极,课堂上敷衍应声。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互联网+”的手段,引导学生理解“少年当自强”的内涵,例如创建一个奇幻的时间穿越情境,让学生看看历史伟人的少年时代;或者是创建辩论会式的情境,让学生以“少年当自强”为题进行辩论,为学生创造机会说出所思所想等。

总而言之,“互联网+”的引入给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更加广阔的空间,教师可以将更多符合学生认知习惯、喜好特征的事物融入课堂,让学生更加自然、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二)适应教育信息化的要求

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和互联网技术的融合不是一蹴而就的。以课件的制作为例,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将课本上的知识照本宣科投射大屏幕,再搭配几张对应的图片,学生很快就会审美疲劳,失去兴趣。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化素养,或者缺乏对学科的深度认知,很难将二者有机融合起来。因此,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只有积极地转变教学模式,摒弃传统、枯燥的教学方式,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信息化素养,才能够满足互联网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要求。

(三)“互联网+”资源优化情境优化提升课堂效率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上涌现出大量的教育资源,其中包括与道德与法治学科相关的内容,为教师应用情境教学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互联网与教育行业的密切结合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形成了崭新的教育模式,推动了该学科的优化与升级,使其能够适应新的发展环境,并与社会的发展保持同步。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接触到各种教学资源,包括与道德与法治学科相关的内容。他们可以将这些资源上传到互联网平台,并进行甄别、选择和利用,为即将开展的情境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优质的“互联网+”资源的利用,能够大大优化创设的教学情境,增加教学的丰富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教学相长的局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互联网+”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情境教学法应用策略

(一)更新教育观念,构建互联网+情境教学模式

在过去,许多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课堂上应用情境教学法的时候只是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而较少利用互联网。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需要更新教育理念,利用互联网上的海量教育资源以及强大数据整合分析功能,更好地应用情境教学法,从而发挥大数据的教育作用,满足初中生不断增强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端”移动平台功能,包括预习学习复习、作业、问卷调查、问答专区、评价与反馈等;再整合这些数据信息,将其处理成直观形象的图表,以供教师观看。在此情况下,教师能够更为清晰地了解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更加有针对性地应用情境教学法,从而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成效。“互联网+”具有十足的教育优势,教师在开展日常教学实践工作时需要有意识地学习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互联网对于教育的辅助作用。

(二)运用“互联网+”提高教师情境教学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但同时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来实现自身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的提升,进一步提高情境教学法的应用水平。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首先利用诸如“教师培训网”、“网易云课堂”等多个互联网教育平台进行系统性学习,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并学习借鉴其他优秀教师应用情境教学法的经典案例。其次,教师可以在互联网平台上发布自己录制的情境教学模拟视频,与其他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分享情景教学法的应用经验,以寻找提升的方向。

然后,教师可利用互联网整合本节课所需的教学资源,结合互联网教育平台上收集的学生预习情况反馈,合理调整教学方案,并制作高质量的PPT课件或微课视频。最后,教师应提高自身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在情境教学时熟练运用各种教学工具,以提升学生的课堂体验,带领学生进入真实的教学情境。

(三)借助“互联网+”收集和分析学情。

要想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法的应用成效,需要教师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工作,其中就包括学情收集与分析环节,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发展状况、需求、兴趣发展和经验积累情况,以满足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不能仅仅依靠个人经验判断,而要学会借助“互联网+”的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等功能,收集和分析情境教学法应用中的学生学习情况,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信息是学情收集与分析的重要开始,其中包含“认知能力与倾向”“动机兴趣”“情感反馈”等多项内容。教师可以利用教学平台,收集学生的“在线时长”“兴趣爱好”“问卷调查结果”等数据信息,并进行全面归纳总结与分析,通过教学平台系统的强大功能完成学习收集与分析工作。

(四)借助互联网+情境教学优化教学案

在“互联网+”这一重要背景下,教师开展情境教学工作能够优化教学案。教学案包括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学案”,这种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规范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促进情感交流,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并采用任务教学模式提高学习效率。通过互联网+情境教学,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增强民主意识,提高集体备课成果的利用率,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与尝试机会,从而优化教学案。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信息技术制作电子表格,方便随时填写和更改内容,形成一体化的教学案表格。针对授课时间、时数、形式、章节名称等情况进行记录;清晰呈现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资源准备、课前学习任务、更改补充删减内容、课外作业、课后体会等模块;将授课主要内容纲要、使用教具挂图等教学手段、时间分配情况等一一展示;结合具体教学活动规定学习内容、学生活动和教师活动,并且及时进行教学评价。电子教学案表格的制作,避免了传统纸质版教案填写不下、删改不便等问题的出现,为教师的每一次填写和更改都提供帮助,有利于教师回溯教案制作过程,不断优化教案形式与内容。

(五)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构建完善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法评价体系

一方面,过去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应用情境教学法时没有结合科学理论或者专业数据进行教学评价工作,导致评价结果不够全面和客观。而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可以使用大数据分析功能,将传统落后的教学评价方式转变为大数据评价方式,通过深入挖掘碎片化数据的内在信息,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应用情境教学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另一方面,教学评价的主体不再是单一的,由教师主导、学生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因此,为了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教师应当将学生纳入教学评价体系的主体,发挥教学评价的真正作用,为情境教学法的应用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互联网+”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应用情境教学法具有丰富的实践价值与意义。“互联网+”为传统初中道德与法治应用情境教学法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两者结合既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也是教育信息化的具体表现。教师需要了解“互联网+”情境教学法的具体内涵以及积极意义,创新教学模式,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单位:孙晓晓 昌乐县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李清凤.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J].学苑教育,2021(10):21-22.

[2]陈学芳.浅谈主题情境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J].中学教学参考,2021(10):49-50.

[3]关松云.关于情境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探讨[J].考试周刊,2021(13):109-110.

[4]高扬师.统编教材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运用情境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读写算,2021(03):107-108.

[5]王俊兰.情境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探讨[J].考试周刊,2020(A5):113-114.

[6]陈学芳.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主题情境教学法探讨[J].教书育人,2020(25):32-33.

[7]江果.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设计及实践[J].试题与研究,2020(17):78.

[8]官思琪.情境教学 激发兴趣——情境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J].读写算,2020(02):185.

猜你喜欢

初中教育情境教学法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体验式教学在初中体育课的应用研究
初中阶段留守儿童安全感的特点及弹性发展研究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初中思想品德课体验性教学初探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小学英语课堂情境教学法探讨
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