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信息化手段优化初中书法教学研究
2024-12-31田中连
摘要:书法欣赏及汉字书写教育,可以为学生培养审美意趣、陶冶艺术情操,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将信息技术与书法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不仅可以促进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还能有效推动书法课程的优化改革。通过利用信息化资源及产品功能帮助学生规范书写动作,可以在增强书法教学质效的同时,提高学生对书法的了解与学习兴趣。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当前初中书法教学现状,并就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优化初中书法教学进行了相应研究。
关键词:数字化;信息化;初中书法
在信息时代,各种现代教学设备的应用能够极大地方便各学科教学工作,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书法教学也应当积极与信息技术进行融合创新,这也是当下教育发展的必然。在信息化手段的支持下,教师能有效打破以往书法课堂沉闷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对书法的兴趣,这对学生良好书法能力及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初中书法教学的现状
(一)校领导重视程度问题
从当前情况来看,各学校的书法教学水平、进度均存在明显差异,有些地方的书法教学开展得风生水起,有些地方的教学进展却是相当缓慢,甚至止步不前,这与校领导的重视程度有很大关系。很多人更看重升学率,认为书法教学浪费时间,因此忽视了书法教学的重要性。但事实上,学好书法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很多方面的进步与成长。留心观察便会发现,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字迹通常是规范、整洁的;而成绩比较差的后进生,字迹一般比较潦草。可以说,汉字书写水平能直接体现出一个人的学习态度、精神风貌等内容。通过一笔一画地认真书写,可以实现对个人修养、性情等方面的有效改善。而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校领导能否形成正确的认识,并将教学工作落实到位。
(二)教材种类及教学形式问题
书法类教材无论是在编排形式上,还是在内容、指导思想等方面,都应具备一定的风格,而不能简单局限于传统的字帖。现阶段,市场上可供选择的书法教材种类较少,不能完全满足教学工作的实际需求,因此需要针对学生学习层次、年龄等条件的不同补充更多种类的书法教材。此外,目前初中阶段书法基础教学的探索与改革也相对缓慢,存在重视技巧训练而忽略理论指导与学习思考的情况。想要解决这些问题,不单单需要教师努力进行教学优化,还必须有高质量的配套教材来提供辅助[1]。
(三)教师队伍素质问题
目前,很多中学的书法教师由美术教师或语文教师兼任,真正专攻书法的教师寥寥无几。更为关键的是,这些书法课教师大多未曾接受过专业培训,难以满足书法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需要。要知道,书法本身是一门较为严格的技能类、技术类课程,如果老师在教学中的书写不够规范,必然会对学生的书写习惯产生不良影响。因此,虽然书法并不属于主学科,但依旧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有较高要求。这也正是许多高等院校宁可高薪聘请校外书法名家,也不愿随便找校内教师授课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解决师资队伍的素质问题,提升其专业水平以满足教学的需要,避免学生走弯路,成为当下初中书法教学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四)学生书法基础问题
想要学好书法,离不开科学的方法指导和良好的习惯,否则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学生都存在各种问题,比如写字歪歪扭扭、笔画连贯性差、姿势不正确等。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之前接受的书法教育不足。虽然有些学生在小学时参加过校外的书法培训班,从而在进入初中后显现出较高的书法水平,但这样的学生毕竟只是少数。现实中,绝大多数初中生都未能在小学时期打好书法基础,这也导致他们难以对初中书法教学产生兴趣,以至于频频出现握笔方法不正确、坐姿不端正等问题。因此,想让初中生真正学好书法,必须从基础入手,帮助学生养成正确书写习惯。
二、书法课堂应用信息化手段的作用分析
信息化手段与初中书法课程的良好结合,应当以云平台的系统构架构建教学系统,并以此为媒介打造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教学、互动与管理平台,切实提高书法课堂实践的丰富性。以下是对其所能起到的作用分析。
(一)拓宽书法教学的资源
信息化技术的引入为书法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更为多样的资源。互联网上包含大量的书法家范写视频、田字格字帖图片、原碑帖图片、笔画书写详解等素材,教师可以在备课阶段根据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在网上搜索并下载相应的多媒体资源,然后进行剪辑加工处理,把素材制作成适合于课堂的幻灯片。借助各种便捷的多媒体硬件设备,教师可以营造声情兼具的良好教学环境,有效调动学生的书法学习积极性。
(二)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空间
教师在完成备课后,可以将为课堂教学所选取的大量字帖临摹视频及书法赏析课件等上传并储存到系统平台上,让学生结合课程学习要求,自由选择资料包中的内容,从而有效拓宽学生的书法学习范围。此外,部分资料在经过云平台的数字化存储之后,也有助于学生在课后更为方便地进行拓展学习。
(三)提升课堂临摹创作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平台资源库等渠道下载国内知名书法家创作书法作品的视频,并在班级内播放,向学生分析其写字、坐姿、握笔姿势等,让学生在领略名家风范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种观看视频的形式也可有效激发学生对书法的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练习书法的积极性。另外,如果条件允许,学校也可以引进书法临摹屏等硬件设备,方便学生自由调整临摹字样的位置、大小和内容,使学生在进行集字创作的时候能够参考临摹作品对自己的书写进行局部微调,切实提升自身的书法质量[2]。
(四)提高作品鉴赏点评效率
在信息化手段的支持下,学生课上完成书写后可借助高拍仪实现线上提交作业,然后教师可以选出其中的优秀作品通过教师端展示。相比于传统的悬挂展示,这种作品点评方式有着更为清晰、直观的优点。教师既可以通过分屏分享、拖拉、圈画等方法对某个作品进行单独点评;也可以带领学生在平台上欣赏所有同学的作品,并进行多个作品之间的比较,大大提高了鉴赏点评的方便性。而且除了教师点评外,数字化平台还能支持学生评价的多样性。
三、应用信息技术优化书法教学
(一)研发电子书法课程教材
电子教材是实现书法教学信息化的关键基础,也是增强书法教学质效的重要途径。因此,为了有效优化初中书法课堂,教师应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班上学生的书法基础与学习情况,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研发电子教材,具体流程如下:
1.课程内容确定阶段
此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尽可能保证电子教材在内容、布局等方面的合理性。其中,最重要的是结合学校当前在书法方面的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实际书法水平进行合理分析。
2.动画制作阶段
对新时代的教学工作来说,线上线下融合是一项重要的发展趋势。不同于以往的面对面教学,线上课堂能够将书法创作的每个环节通过动画、视频、图片等形式生动地展现给学生,学生可观看视频练习书法。为做好课程动画制作,教师一方面要积极对教材以及其他教学资源进行信息化处理,使这些资源能通过线上平台自由呈现给学生,方便其更好地进行书法学习与训练;另一方面,教师还应不断扩充数字化教学资源,以此促进书法线上教学的效果提升。
3.视频录制阶段
视频是信息化教学的一项关键组成部分,视频资源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因此,在研发电子教材的过程中必须对视频资源保持高度重视,特别是要为课程重难点准备专门的视频,让学生能借此更为方便、直观地掌握相关书法知识。当学生遇到学习困惑的时候,也可以通过回顾视频来寻找答案。
4.电子课程完成阶段
在完成电子教材资源设计制作后,教师还应做好资源整合工作,优化相关配置,从而为初中书法教学构建科学的数字化资源系统。另外,在电子教材正式被应用到课堂之后,教师还应做好相应的反馈工作,以便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调整并优化教材内容,持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二)依托信息技术实施翻转课堂
1.课程教学准备阶段
教学准备的主体在于教师。书法教师需要积极搜集各种高质量的网络教学资源,将其制作成符合学生学情的教学材料。在初中阶段,书法教学通常会用到高清图库、课程视频、作品背景故事、专题练习库等材料。完成材料准备后,教师还需严格遵守教学平台的相关管理规范,将教学材料上传至平台,并及时向学生发布课程学习要求[3]。
2.课程教学实施阶段
教学实施是整个翻转课堂的中心所在,其重点由两方面构成:一方面,坚持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尽可能让学生在课前自主进行预习活动,并积极参与相关的书法专题训练。就课程内容来看,初中书法涵盖技法、理论两个部分。其中,理论内容可以直接通过平台进行线上学习,技法类学习内容则可以按照课程教学视频中的书写示范来开展线下练习。在教学实施阶段,为引导学生更为有效地进行课前自习,教师应结合学生们的层次与需求差异整合教学资源,并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内容导读与学习方法,从而充分激发学生对书法知识的了解兴趣。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了无法解决的问题或是有不懂的地方,可以通过平台在线提问。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在课上就学生所遇到的书法学习问题,组织他们展开针对性地交流研讨,并认真挑选出其中的典型问题,给出专业的书写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书法知识内化。对于那些非典型的困惑和问题,则可以让学生在集中讨论中自行解决,并要求他们详细叙述问题的具体解决方式。若学生在经过共同探讨后依旧无法解决,教师应及时介入,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思路引导,亦或是带领学生进行师生研讨,全班共同解决该问题[4]。
3.课程教学评价阶段
在评价时要注意不能只有对学生的评价,还必须积极做好对课堂成效及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在评价学生学习情况时,应综合考虑学生的期末成绩与日常学习表现,使之紧密结合。在具体操作上,教师可以整合学生的日常书法表现,如问题提出、讨论参与、作品创作以及自身阐述等,构建专门的个人文件库,由此展开综合性的分析,然后给出合理的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则需要根据课程形式的不同,分为技法和理论两部分,予以针对性地成绩评价。在评价教师教学工作时,可以从两个角度展开。一方面,通过对比学生的书法学习成绩与同年级其他书法教师以及未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时的成绩,实现对教师教学的多维度分析,由此完成科学的教学评价。另一方面,利用信息化手段设置评教系统,让学生自主登录系统,通过网络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线上点评。至于对书法课堂成效的评价,一方面要在平台上借助大数据等手段,对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评价进行综合整理;另一方面,还应当通过平台向学生发放相应的调查问卷,让学生针对翻转课堂带来的教学变化发表其感受和想法;学校方面也要让教师参与平台问卷调查,探明教师对该教学模式的效果满意度。另外,针对如今数字化的时代背景,还可以利用移动社交平台、互联网平台等开展第三方的互动评价,提高评价的多元性与有效性,为学生的书法技艺发展提供真实有效的建议,促进初中书法教学效果的提升[5]。
四、结束语
随着素质教学理念被各界广泛接受,人们对书法教学的关注度日益提高。教师可通过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优化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对书法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初中书法教师应基于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充分了解,深入探究书法教学与信息化手段之间的结合,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为其书法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之获得良好的书法学习体验与综合发展。
作者单位:田中连 菏泽市牡丹区第二十二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王宏业.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书法教育研究[J].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教育,2022(6):33-35.
[2]王兆廷.借助数字化手段优化初中书法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1(23):43-44.
[3]蒋全顺.信息化环境下翻转课堂理念在书法专业教学中的研究与运用[J].书法教育,2021(6):45-49.
[4]梁顺生.运用信息技术推进书法教育的路径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8(11):100-102.
[5]冯猛.“金课”标准下线上书法创作课程教学模式探究[J].西北美术,2023,(03):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