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OBE理念的植物组织培养教材建设实践与探索

2024-12-31左利娟李志强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16期
关键词:植物组织培养课程体系创新

摘" 要:针对植物组织培养课程特点和教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基于OBE理念对植物组织培养教材建设提出具体改革策略,进行实践与探索。植物组织培养教材由校企共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编写。结合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岗位能力需求,及时更新相关内容,重建课程体系;实现理论教材与实训手册相结合的教材形式的创新;有机结合该校产学研情况,实现教学内容的实用化和本土化。

关键词:OBE;植物组织培养;课程体系;教材形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16-0138-04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lant tissue culture courses a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pecific reform strategi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for plant tissue culture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OBE, and carries out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The teaching material of plant tissue culture is jointly developed by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and compiled based on the working process. Based on the talent training plan and post ability requirements of this major, it is proposed to update the relevant contents in time, so as to rebuild the curriculum system; to realize the innovation in textbook form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etical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raining manuals; and to organically integrate the situation of production, learning and research in our university,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practicality and localiz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

Keywords: OBE; plant tissue culture; curriculum system; textbook form; innovation

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指的是产出导向教育,是一种以结果为导向,把行业企业岗位要求变为学生的毕业要求,由此倒推得到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和各课程目标等的合理配置[1]。OBE理念核心是:强调在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设计更重视学生的学习成果;强调持续改进,不断完善的教学机制。

植物组织培养是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植物生物技术[1-4],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为植物快繁、植物脱毒、种质保存以及基因库建立等方面开辟了新途径。植物组织培养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工业和医药业,成为当今生物科学中的重点领域之一。

基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应用的广泛性,大多数涉农高职院校的园艺、园林、生物技术和现代农艺等专业均开设植物组织培养课程[5]。同时为突出植物组织培养课程的实践性方面,也做了许多课程改革等方面的研究。不少院校根据自身课程改革情况,编写了植物组织培养的理实一体化教材,以及配合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立体化教材,但是针对植物组织培养教材方面的针对性和系统性研究尚未系统和深入。OBE理念下的教材建设如何在课程改革中更充分发挥作用方面仍需要进一步实践与研究。

1" 植物组织培养教材建设的必要性

1.1" 教材开发缺乏行业参与,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植物组织培养的部分教材还只是适用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编写。这种模式还停留在理论原理加实验的体系。传统的教学模式系统性较强,实验内容经典但也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在教学方面,高职的植物组织培养课程在不同学校或不同专业所设置的课时是不同的,尤其是在课堂教学课时急剧压缩的情况下,想要系统阐述完整的知识体系是不现实的。对于学生来说,教材所学内容和所学技能有可能在将来就业时使用频率不高,甚至用不上。综上诸多问题,归根到底是忽视了行业单位对于教材开发的参与度。生物技术公司、种苗公司、研究所等行业单位,往往依托某些技术立足于市场竞争中,在技术的前沿性、创新性、生产成本控制与人员管理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如果教材开发缺乏行业企业参与,则必然导致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及非专业能力[6]。

1.2" 教材知识陈旧,内容不够完善

1.2.1" 教材知识陈旧、体系松散,学生难以学以致用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提出要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要求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开发模块化、系统化的实训课程体系,及时更新教学标准,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和典型生产案例及时纳入教学内容[7]。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百余年来不断发展,尤其与转基因为主要内容的生物技术的结合,在植物生理学、遗传学、育种学和药学等多个学科研究和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新技术与应用实践只有不断补充,才可以使教材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

目前,有些教材涉及范围比较宽泛,重点不突出;部分教材会按照知识点进行模块化编写,虽然看起来是“项目式”教学的编写体例,但实际上知识体系松散,没有结合学校自己的实际条件,导致学生课后没有实践机会。

1.2.2" 部分教材的教学内容与企业工作岗位脱节

由于课程开发过程没有行业企业参与,植物组织培养课程内容与企业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联系不紧密,实验与实训课程与实践联系不紧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不能充分被调动。如果学生学习完成后,连自己完整的实验结果都看不到,何谈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何谈适应组培企业工作流程与典型职业的工作。针对以上问题,在“岗课赛证”通融的背景下,课程中要融入岗位的工作规范、工作任务、工作流程和工作技能标准[8],使企业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对接,实现产学合一、岗课融通,使学生更直观、清晰地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技术前沿及应用前景。

1.2.3" 教材编写的针对性不强

植物组织培养被很多专业选为必修课程,不同专业如园艺、农学、生物技术等对于植物组织培养这门课程定位不同,其授课重点也不同[9]。比如,农学对于这门课程的侧重点为育种方向[10],而园艺对于这门课程的侧重点是花卉、果树和蔬菜的培育技术等。另外,南北方的植物种类不同,不同地域的特色植物也不同,相应的植物组织培养的案例也应该有所区别。因此,单一版本的教材难以满足所有的专业需求。因此,植物组织培养教材编写内容必须体现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要结合地方需求,与真实岗位接轨。在植物组织培养教材建设中,编写更符合学校特色、地方特色、实用性更强的教材是一个亟待解决、迫在眉睫的问题。

2" OBE理念下教材建设的内容

2.1" 行业企业参与教材开发

教材的编写是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及《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和要求,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体现职业教育特色。按照“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驱动的“教、学、做相结合”学习过程进行教材的编写,在多年深化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基础上,由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基于OBE理念下的植物组织培养教材建设,借鉴韩春梅[11]“以岗导课”模式和基于工作过程的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改革[12]等经验,根据目前产业发展的现状和企业岗位需求,设立教学目标。植物组织培养课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的,使学生掌握植物组织培养基本操作技术,具备对常见园艺植物进行组培的能力,并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动能力[13]。具体课程目标见表1。

教材的开发,遵循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基本规律。以园艺专业为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植物组织培养课以植物生长与环境、园艺植物遗传概论等课程为基础课;以本专业的核心课花卉生产与应用、都市果树生产技术、都市蔬菜生产技术等核心课为先导课;学生学习植物组织培养课程之后,就到了顶岗实习阶段,学生在“学习-实践-学习-实践”的循环中不断成长,技能不断提升。

2.2" 教学内容的重构

2.2.1" 课程体系的重建

根据植物组织培养的主要就业方向,以及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职业岗位需求,建立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任务驱动教学为手段”的课程教学体系,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相应职业资格标准,将课程体系整合为3个模块,7个项目(见表2)。3个模块是:模块一是技术基础,主要讲植物组织培养必备的相关知识;模块二是基本技术,主要讲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过程、实验室设计与管理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模块三是拓展技术,主要讲植物组织培养在生产中的具体应用技术,如植物脱毒技术、植物快速繁殖技术和植物遗传转化技术等。3个模块的安排在认知程度上由简单到复杂,学习难度上由基础到提升。

2.2.2" 教学内容的持续更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物技术不断进步,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逐渐成为基因技术的基础操作。所以,《植物组织培养》理实一体化教材中的模块三拓展技术部分,增加了植物遗传转化技术;在模块二基本技术中没有单独把“器官培养”中的相关内容列入其中,也是考虑了这些技术也是基本技术之一。每一种器官的培养都要经过从初代培养、继代培养、生根培养和驯化移栽等这几个过程。由此,我们在《植物组织培养实训手册》中将几种类型的器官培养,如茎段培养、花粉培养等实验内容列出来,让学生在不断重复与变化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3" 创新教材形式,方便学生使用

2.3.1" 结合人才培养方案,针对性地编写实训教材

根据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植物组织培养课程开设后既有集中实训,又有毕业前的顶岗实习过程,学生集中实践的时间比较长。考虑为了方便开展平时课程教学,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驱动的“教、学、做相结合”学习过程进行《植物组织培养》理实一体化教材的编写。为了方便学生在组培室开展实践教学或者集中实习实训,还单独编写了一本《植物组织培养实训手册》。其主要内容的编写模式是根据现有实验室的条件,配合理实一体化校本教材的编写内容,将校内或合作企业内部能够开展的实习实训项目中的实验内容逐一细化,把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用具等内容交代清楚,方便学生上实验课或实训时使用相关仪器。每一个实验结束后,还配有相应的复习思考题,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3.2" 教材编写内容与线上课程有机结合

OBE理念注重以学生为中心。随着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升植物组织培养课程的教学效果[14-15]。植物组织培养课程的教材建设作为课程教学改革的一部分,也要与时俱进,不断丰富教材的内容与形式,使其既能满足线上线下的新型教学模式的要求,又能在内容上结合新技术的发展,兼顾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需要。2本校本教材编写的相应内容与任课教师的线上课程资源相匹配,使得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都可以进行参考,从而使学生学习起来更方便、更高效。《植物组织培养》理实一体化教材和《植物组织培养实训手册》均为活页式教材,在方便学生使用的同时也方便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增减与修改,给教师对教材进行多次开发留有余地。

2.4" 强调教学内容的实用化和本土化

OBE理念强调教学过程要持续改进。对于植物组织培养教材建设来说,内容的实用化和本土化尤为重要。教材所选择的实践教学内容都是根据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内组培室或企业实践基地所能开展的实验项目。比如,校内组培室在兰花育种和草莓脱毒快繁方面,在行业中有技术优势。2本教材实训项目策划时,重点针对这2类植物让学生从外植体选择、初代培养、继代培养和生根培养等各个过程进行实验设计与实施。学生通过完成这2类植物的组培过程,其知识体系可以涵盖植物组培基本技术全过程以及组培拓展技术中的植物脱毒技术和植物快繁技术等内容。学生通过完成实训,会对植物组织培养知识有比较全面和系统地掌握,可以将典型的植物组培规律和技术学深悟透。而且,这种研究型的学习能力还可以迁移到对其他植物的组培技术中。

植物组织培养活页式教材重点对学校组培室的草莓、兰花等植物工厂化育苗过程有较多研究内容[16],为的是使学生在组培课上学习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练习与提升。校内组培室有单独区域,可开展工厂化育苗,并会定期销售。学校也有对学生实践能力提升较为利好的政策。比如,学工部联合实训实验中心会为学生提供组培室的勤工助学机会,可供学生在学习初期进行技能提升;在每学期的集中实训期,学生可以申请到组培室进行集中时段的学习和锻炼;在顶岗实习阶段,组培室还可以为优秀学生提供组培实习机会,让其或参与生产项目,或参与教师科研课题。校本教材的编写可以最大化利用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的制度优势,让学生掌握行业企业中的实用技术,真正体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与生产一体化,学校与企业一体化”。

3" 结束语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在农业院校相关课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植物组织培养教材建设依托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双高”专业群项目,是植物组织培养课程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OBE的教学模式,教材建设除了体现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之外,更要从本校、本行业实际情况出发,体现教材本土化、实用性、高效性,提升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

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17]。为响应国家关于职教改革的要求,植物组织培养校本教材编写小组,根据行业发展、职业教育特点和本校实际情况,还会进一步对使用效果、行业发展要求、学生学习效果监测等数据进行统计,完善其中不足,以期更好地满足师生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付素静,吴西永,邱发根.基于OBE理念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园林专业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讨——以铜仁学院为例[J].高教学刊,2023,9(11):125-128.

[2] 陈裕坤,李雪,陈发兴,等.《园艺植物组织培养课程实习》教学改革的探讨[J].园艺与种苗,2018(8):26-29,60.

[3] 陶阿丽,曹殿洁,华芳,等.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8(18):31-35.

[4] 孙志强,孙占育.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生产上的应用与进展 [J].陕西农业科学,2010(3):98-100,103.

[5] 李晶晶,赵风平,秦晓彦,等.基于工作过程的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改革初探[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23(4):125-128.

[6] 张华微,王栩.生物技术专业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20(4):26-27,67.

[7] 葛锦林.职业教育“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探微[J].机械职业教育,2023(2):1-6.

[8] 孙旭霞.现代农业技术专业“岗课赛证通融”人才培养方案探索[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22,22(4):125-128.

[9] 吴鹏,李良俊.“新农科”背景下《园艺植物组织培养》课程的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现代化,2021(8):92-95.

[10] 金晓霞,于丽杰,岳中辉,等.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植物组织培养”实验课程教学改革设计[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8(4):111-112.

[11] 韩春梅.《植物组织培养》“以岗导课”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32):68.

[12] 肖海峻,孟利前,陈兰芬,等.基于工作过程的《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13(3):109-110.

[13] 申顺先,周云帆,樊亚敏.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植物组织培养课程开发与反思[J].职业教育,2023,22(17):32-35.

[14] 彭少兵,强虹,贾小明,等.农林高校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2(18):9954-9956.

[15] 周云帆,张亚菲,申顺先,等.基于“智慧职教-职教云”平台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以植物组织培养课程为例[J].河南农业,2021(9):22-24.

[16] 毛艳丽,吴洪艳,王瑞.“任务书式”活页实训课程及教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以中职物流仓储与配送技能实训为例[J].职教论坛,2019(10):52-56.

[17] 佘阳梓,余凡.高等职业教育活页式教材的开发流程研究[J].职教论坛,2021(11):75-80.

猜你喜欢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体系创新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类通识任选课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浅析罗汉果组织培养新技术的探索
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林木育种中的应用
开展生物学 “植物组织培养” 选修活动课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