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拉西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双相情感障碍Ⅰ型抑郁发作患者的临床效果
2024-12-31朱世海
【摘要】目的 分析鲁拉西酮与丙戊酸钠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Ⅰ型抑郁发作患者中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徐州市民政精神病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双相情感障碍Ⅰ型抑郁发作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参考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参考组患者接受丙戊酸钠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鲁拉西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泌乳素(PRL)水平、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测验(HVLT-R)评分、持续操作测验量表(CPT)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参考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考组(均Plt;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RL水平均升高,但研究组升高幅度小于参考组;两组患者HVLT-R、CPT、MoCA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均高于参考组;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参考组(均Plt;0.05)。结论 鲁拉西酮和丙戊酸钠的联合应用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Ⅰ型抑郁发作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效果,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学习能力、注意力和认知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对PRL水平影响较小,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鲁拉西酮;丙戊酸钠;双相情感障碍Ⅰ型抑郁发作
【中图分类号】R856.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2665.2024.23.0052.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4.23.016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精神障碍疾病,患者常出现躁狂和抑郁两种状态,间歇期患者状态正常,发作时患者精神人格发生改变。其中,双相情感障碍Ⅰ型抑郁发作程度较高,且会增加患者自杀、自残风险,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目前,临床针对该病患者常采用药物治疗。丙戊酸钠能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和吸收,改善患者情绪,但单一用药可能引起肝、肾毒性等不良反应,且对炎症反应的抑制效果不理想,临床应用具有局限性[2]。鲁拉西酮可通过调节谷氨酸的释放、抑制谷氨酸受体的功能等作用,缓解患者抑郁症状,且不易引发糖脂代谢紊乱等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3]。有鉴于此,本研究分析双相情感障碍Ⅰ型抑郁发作患者应用鲁拉西酮和丙戊酸钠的治疗效果,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徐州市
民政精神病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双相情感障碍Ⅰ型抑郁发作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参考组和研究组,各40例。参考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19~40岁,平均年龄(28.02±5.91)岁;病程2~16年,平均病程(8.81±1.48)年。研究组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18~38岁,平均年龄(27.65±5.86)岁;病程2~15年,平均病程(8.76±1.5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组间可比。本研究经徐州市民政精神病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⑴符合双相情感障碍Ⅰ型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4],且经临床检查确诊;⑵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5]评分≥17分;⑶年龄≥18岁;⑷具有沟通、执行能力。排除标准:⑴对本研究使用药物过敏者;⑵存在行为过激、自杀倾向者;⑶存在其他类型双相情感障碍者;⑷合并严重颅脑外伤者。
1.2 治疗方法 参考组患者接受丙戊酸钠治疗:温水送服丙戊酸钠片(湖南省湘中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3020873,规格:0.1 g),初始剂量0.5 g/次、 1次/d。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逐渐增加药物剂量,单天最大用药剂量1.5 g,防止对肠道造成较大刺激。
研究组患者在参考组基础上联合鲁拉西酮治疗:温水送服盐酸鲁拉西酮片[江苏豪森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13460,规格:20 mg(按C28H36N4O2S·HCl计)],初始剂量20 mg/次、1次/d。用药1周后,根据患者耐受情况将药物剂量增加到40~50 mg/d。
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8 周,观察并记录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⑴临床疗效。显效: HAMD-17评分降低gt;75%,抑郁、认知功能障碍等症状基本消失;有效:HAMD-17评分降低50%~75%,症状有所改善;无效:HAMD-17评分降低lt;50%,症状无变化[6]。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⑵泌乳素(PRL)水平。在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以3 000 r/min的转速(离心半径10 cm)离心10 min,取血清,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PRL水平。⑶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测验(HVLT-R)[7]、持续操作测验量表(CPT)[8]、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9]评分。在治疗前后,参考HVLT-R评估患者学习能力,满分36分,分值与患者学习能力成正比;参考CPT评估患者注意力,满分10分,分值与患者注意力成正比;参考Mo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满分30分,分值与患者认知功能成正比。⑷炎症因子水平。在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以2 500 r/min 的转速(离心半径10 cm)离心 15 min,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描述,行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行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x)描述,行t检验。以Plt;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参考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考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lt;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PRL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PRL水平均升高,但研究组升高幅度小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HVLT-R、 CPT、 MoCA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HVLT-R、 CPT、 MoCA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均高于参考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lt;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IL-1β、 TNF-α、 IL-6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参考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lt;0.05),见表4。
3 讨论
双相情感障碍属于常见的心境障碍疾病,发病与机体激素变化密切相关,患者主要表现为抑郁、狂躁症状[10]。双相情感障碍Ⅰ型抑郁发病原因较复杂,发病时患者会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且自杀倾向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1]。
本研究证明结果为,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参考组更佳,且治疗总有效率也较参考组更高。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HVLT-R、CPT和MoCA评分均有所提升,其中研究组的评分增长比参考组更为显著。这说明采用鲁拉西酮与丙戊酸钠的联合治疗方案,对双相情感障碍Ⅰ型抑郁发作患者而言,不仅临床效果显著,还能增强患者的学习能力、专注力和认知功能。分析原因为,丙戊酸钠作为心境稳定剂,能抑制机体γ-氨基丁酸代谢,使神经兴奋性传递过程受到抑制,降低大脑兴奋程度,起到抗抑郁的效果[12]。鲁拉西酮是一种非典型苯并异噻唑衍生物,能拮抗多巴胺受体,调节患者情感症状,从而改善其认知功能[13]。鲁拉西酮与丙戊酸钠联合治疗能拮抗多巴胺受体及5-HT受体,提高γ-氨基丁酸浓度,保持神经兴奋和抑制达到平衡状态,起到镇静的效果,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PRL由垂体前叶PRL细胞分泌,使用抗精神病类药物常会出现PRL水平升高的情况,从而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14]。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PRL水平均升高,但研究组升高幅度小于参考组。这提示联合药物治疗对PRL水平影响较小。分析原因为,联合药物治疗能抑制P糖蛋白,选择性拮抗多巴胺D2受体等,增强血脑屏障穿透力,减少垂体前叶残留量,从而抑制PRL的释放[15]。
IL-1β作为一种调节蛋白,在细胞和体液免疫中起重要作用,可诱导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促进炎症反应;IL-6是一种多效细胞因子,能诱导细胞增殖、分化,参与神经细胞分化过程,当其呈高表达时会介导炎症反应;TNF-α作为一种促炎因子,能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直接细胞毒作用,使炎症反应水平升高。本研究证明结果为,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炎症标志物IL-1β、TNF-α和IL-6水平均有所下降,且研究组的下降程度更为明显,低于参考组。这说明采用鲁拉西酮与丙戊酸钠的联合治疗方案,能抑制双相情感障碍Ⅰ型抑郁发作患者炎症反应。分析原因为,联合药物治疗能对神经递质进行调节,缓解大脑功能紊乱情况,抑制机体炎症因子释放,从而减轻炎症反应[16]。
综上所述,鲁拉西酮和丙戊酸钠的共同应用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Ⅰ型抑郁发作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效果,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学习能力、注意力和认知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对PRL水平影响较小,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江婷婷,刘伟,刘会前.帕罗西汀联合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的临床疗效[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2024, 52(4): 632-634.
王能焜,黄焱,谢清芳.富马酸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效果及对认知功能、炎症氧化因子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24, 51(2): 465-469.
朱仁杰,姜华,徐璐,等.鲁拉西酮联合舒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 2023, 38(8): 1953-1957.
BATTLE D E. Diag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DSM)[J]. Codas, 2013, 25(2): 191-192.
MARK Z, JENNIFER H M, DIANE Y, et al. Severity classification on the 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J].J Affect Disord, 2013, 150(2): 384-388.
郭艳丽.丙戊酸钠联合齐拉西酮对双相情感障碍Ⅰ型患者疗效的影响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0, 33(10): 1523-1524.
黎华柱,吕焯莹,林月爱,等.富马酸喹硫平与丙戊酸镁治疗双相情感障碍对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 2019, 32(6): 1358-1360.
KUROKAMI T, KOBAYASHI H, NAKAJIMA M, et al. Eatablishment of an objective index for the diagnosis of 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by the continuous performance test MOGRAZ[J]. Brain Dev, 2022, 44(10): 664-671.
NASREDDINE Z S, PHILLIPS N A, BEDIRIAN V, et al. The 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 A brief screening tool for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J]. J Am Geriatr Soc, 2005, 53(4): 695-699.
喻军海,李清,万娜萍.哌罗匹隆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的效果及其对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 2023, 30(33): 74-77.
苏旭江,惠存竹.氨磺必利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障碍Ⅰ型抑郁发作的临床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 14(34): 60-61.
苏文生.阿立哌唑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体重及神经内分泌的影响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 17(17): 158-160.
张蕊.丙戊酸钠联合齐拉西酮对双相情感障碍Ⅰ型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影响[J].中外医疗, 2023, 42(9): 137-140, 145.
黎满华,周树军,李剑明.丙戊酸钠联合齐拉西酮对双相情感障碍Ⅰ型患者临床效果和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 2022, 26(25): 33-35.
曲雪慧.丙戊酸钠联合齐拉西酮对双相情感障碍Ⅰ型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 33(1): 51-52.
韩婧,孙秋云,杨金龙,等.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镁治疗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内分泌激素、认知功能的影响[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 46(5): 1017-1018, 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