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语用学在太极拳术语英译中的运用
2024-12-31胡真真庞密香
太极拳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完美融合了武术、艺术、中医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该运动形式丰富蕴含东方包容理念,太极拳习练者会针对意、气、形、神进行一体锻炼。它是一种高层次的人体文化,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非常符合人体生理和心理的要求,对人类个体身心健康以及人类群体的和谐共处,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优秀文化遗产的太极拳,荟萃了中华大武术学、传统中医学、养生学、美学、中国古代哲学、中国兵学等文化之精髓。以陈氏太极拳为起源,太极拳主要有四大门派:杨、武、孙、吴,各有千秋,太极拳几百年历史,造就了其辉煌的发展历程。目前,太极拳习武之人的足迹已遍布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大到七旬老人,小到孩童青年,太极拳正在为整个人类提供不可磨灭的文化价值,其传播和发展势不可挡。
跨文化语用学理论分析
跨文化语用学是语言研究的一个新兴学科,建立在语用学理论的发展基础上。跨文化语用学的产生是语用学理论本身发展的结果,有着深刻的学术根源和社会背景。首先是学科内部发展的需要,语用学理论的提出及分析对西方语言是有相当解释力的。但随着语用学的发展,基于语用学理论的提出与探讨,非西方文化国家的语用学专家学者开始结合本国的情况研究语用理论,跨文化语用学的研究也就因此而产生了。不同文化与不同语言的差异性,给跨文化语用学研究带来了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内容,使之成为一门有价值、有潜力的语用学分支学科。
跨文化语用研究包括三个层面:跨文化语用语言学、跨文化社交语用学以及语际语语用学;此外,跨文化语用学中的对等问题也是研究需要关注的问题。只有充分考虑这一点才能使跨文化语用研究更加可靠有效,消除跨文化语用学研究中一些不必要的错误。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语码转换,翻译当然要追求最大限度的完美效果。这里所说的“最大限度的完美效果”就是指“等效翻译”。传统的等效翻译侧重于谋求双语翻译在词汇、语法、静态语义等语言形式上的效果对等。而语用等效翻译则是从语用学的角度,探讨译文与原文的动态对等效果,通过对《陈氏太极拳》《杨氏太极拳》和《太极拳》英译本的语言对比,研究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交语用等效的翻译问题。
跨文化语用学在太极拳术语英译中的运用分析
一、立足语境,实现语用语言等效
不同语言中相同或相似语言形式的语用功能也有相同、相似、相异之别,人们在理解这些语言形式和使用这些语言形式实施言语行为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要实现翻译的语用语言等效,必须注意源语的语用用意,注意从源语的角度看词语的语境含义。在翻译时必须根据语篇内部的因素来确定其真实含义,因为这些因素可以限制或决定词语的意义。如果译者对作品本身的上下文不清楚,对相应的语境理解不准确,就会造成翻译的语用失效。
例1:“云手”
《陈氏太极拳》:“to wave the hands in the clouds”
《杨氏太极拳》:“wave hands like clouds on both sides”
该招式因中国画习惯以螺旋状表示云之随风旋转而取此名。中国舞蹈的经典动作里也会有“云手”的组合动作,飘逸非常。也许是因它启发了太极拳拳术中该类划圈动势名称的命名。《陈氏太极拳》和《杨氏太极拳》两种译本在该招式上的翻译有所不同,但最根本的问题在于这两个译本对于“云”之一字的理解。“云”在太极拳招式中是一种动态动作,表示挥动着的状态,而不是字面意思上的名词物“云”。《陈氏太极拳》和《太极拳》这两个译文中均采用了直译法,虽然该译法保留了原文形似的特点,但不能准确传达原招式中的含义,极易误导外国读者。
二、寻找关联,实现社交语用等效
社交语用等效指社会文化层次上的等效,这一层次的等效比较难实现,要求译者对翻译所涉及的两种文化有深入的了解。
不同文化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联系就是指民族文化间存在的共性,它是各民族之间能相互交流、相互理解的前提,同时也赋予了词汇一致的联想意义。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能够体现其共性的词汇很多。这类词汇字面意义相同、文化内涵相近,在两种语言中可作等值互译,其文化联想意义的差异不明显,反映出相同或相似的心理和感情。翻译这类词语或句子时,一般比较易于做到社交语用等效。
例2:“玉女穿梭”:重心后移,左手上架;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右掌前推。
《陈氏太极拳》《太极拳》:“the jade maiden works ate her shuttles”
《杨氏太极拳》:“fair lady works at shuttles”
“玉女穿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极具动作神韵,让读者能体会到非常生动的画面。三个译本进行比较,《陈氏太极拳》和《太极拳》中都将“玉女”一词译为了“the jade maiden”,希望能保留原文中所采用的修辞手法,但由于中外文化的巨大差异,造成了该译本中的选词失误。“jade”一词不只有“玉石”这一层意思,还有另外一层带有贬义的隐含意义。而《杨氏太极拳》中将“玉女”一词译为了“fair lady”,就很好地考虑到了文化摩擦层面,避免了误导外国读者。
虽然《陈氏太极拳》和《太极拳》选用的直译法在一定程度上极力保留了原文本的修辞手法,但是其实这些修辞手法外国读者是很难明白其内涵的。采用直译法翻译这些带有修辞手法的术语,可以另行加注进一步解释说明这些修辞所蕴含的意义和中华文化,就能做到让外国读者理解太极拳招式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这些太极拳招式中所特有的中华文化。
三、把握文化底蕴,选择适当的译词
体育强国、文化强国也是新时期时代背景下我国总体发展的重要目标。武术是我国的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国文化的集中体现,其囊括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古代体育文化,中华武术所蕴含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具有永不褪色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
例3:“白鹤亮翅”
《陈氏太极拳》《杨氏太极拳》《太极拳》:“white crane spreads its wings”
“白鹤亮翅”是太极拳中以动物命名的动作招式中的一个很典型的例子,除此之外还有“揽雀尾”“野马分鬃”“抱虎归山”“金鸡独立”等等。该类太极拳动作招式根据名称就能在脑海中形成特有的动作形象,以动物为模拟,动物动作为模型,对于了解中国文化的读者来说十分富有想象力。这也需要太极拳术语英译者在进行翻译前能够熟练掌握该类动作要领以及其中的文化内涵,能够进行合理的语义转换。《陈氏太极拳》《杨氏太极拳》《太极拳》都将“白鹤亮翅”译为“white crane spreads its wings”, 在采用直译的方法翻译该动作完整招式的同时,也保留了原文中“白鹤”的文化内涵,白鹤在中华文化中象征着吉祥长寿,有吉祥如意的寓意,将其翻译为“crane”,而不是“白鹅亮翅”中的“goose”,既保留了原动作招式的内容,让外国习武者可以照着招式进行习练太极拳,又能让外国读者在习练的过程中理解领会该类动作招式背后的文化内涵。
武术文化具有中国文化的特色,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翻译中国武术文化有利于向对武术文化感兴趣的外国人介绍武术文化,从而提高外国读者对中国武术文化的了解,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其次,它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减少国家之间在国际交流中的文化障碍。
全球化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逐渐走向了世界。然而,由于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武术文化的翻译难度较大。因此,对武术文化翻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跨文化语用学是语言学中语用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言语行为在跨文化交际时所表现出的不同特点。其中的跨文化语用语言学、跨文化社交语用学对汉英翻译过程中文化因素的处理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指导。笔者选取了跨文化语用学的相关理论思想: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交语用等效,对武术文化文本翻译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相应的跨文化传播问题。跨文化语用学是语言学中语用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言语行为在跨文化交际时所表现出的不同特点。其中的跨文化语用语言学、跨文化社交语用学对汉英翻译过程中文化因素的处理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指导。
太极拳术语外译的目的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于此目的,对于太极拳中所含有的中国独特文化用语的翻译,应该在尽力保留原文文化内涵的同时,考虑到中外文化差异和外国读者的认知差异。因此,在翻译策略的大方向上可以选用直译加注法、音译加注法、意译加注法去进一步解释说明等方法达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翻译目的。
作者简介:
胡真真,1998年生,女,硕士,河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笔译;庞密香,1971年生,女,河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