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024-12-31吴珍慧

三角洲 2024年22期
关键词:农村居民社会保障河北省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农业和农村健康稳定发展的现实基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其良性发展对促进农村地区人民生活、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河北省是京津冀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全国重要的农业基地。本文从农村社会保障重要性出发,以河北省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农村社会保障的重要性

一、解决“三农”问题的有力武器

“三农”问题主要指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城镇现代化进程不断加深,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而农村、农业、农村居民等建设、生活依然落后的问题。要解决农村居民的生活保障问题,就需要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农村居民的后顾之忧,保障农村居民的生活,提高其生活水平,进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二、建设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

社会公平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石,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构建和谐社会,社会保障制度要充分发挥其再分配功能,以公平为着力点,解决城乡社会保障之间的差距、不同地区之间社会保障不平衡的问题,切实保障各地区农村居民的权益,推动社会的和谐建设。

三、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力

首先,社会保障发挥收入分配效应调节居民的收入水平,促使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逐渐缩小,提高居民消费倾向,增加社会消费。其次,社会保障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未来风险储蓄的替代品,即预防性储蓄效应。此外,社会保障具有杠杆效应,较少的社会保障支出就可以替代较多的预防性储蓄,缓解未来风险,增加居民消费信心,当期消费随之增加。

河北省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社会保障法律支持与监管不到位

农村社会保障是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切实保障民生的主要力量之一。虽然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基础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但在法律层面仍有不足。例如,作为我国社会保障领域中的主要立法,《社会保险法》碎片化严重,各法规之间的衔接程度不够,可操作性较差,在农村失业保障、生育保障、社会优抚等仍存在法律空白。此外,《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第十五条“特困人员供养应当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障、最低生活保障、孤儿基本生活保障等制度相衔接”,可以看出此条规定仅说明了各制度间需要衔接,但是缺少实施细则。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导致农村社会保障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很多不规范、不公平的现象。

二、农村社会保障资金存在问题

农村社会保障资金不仅能够为农村社会保障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也可以促进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稳步发展。从我国社会保障的运行来看,主要是依赖国家的扶持而推进的,我国政府每年都会投入资金来支持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以及低保、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机制的建立,需要大量财政资金投入,政府部门的资金压力越来越大,导致农村居民的保障水平较低。河北省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农村居民生活保障水平较低。2023年,河北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每人每年虽然已经提高至4308元,每月约359元,但随着物价逐渐升高,这些钱难以真正保证农村居民的最低生活。

三、城乡之间社会保障存在差距

首先,农村相较于城镇的法治化程度落后。例如,《社会救助暂行办法》里有18条有关“县级及以上”的规定,但是只有4条是关于“乡镇或农村”的,并且与《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存在相同的问题,条文规定的内容较为笼统,缺乏具体实施规范。

其次,城乡之间存在经济差异。河北省统计局2023年数据公开显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631元,较上一年增长5.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88元,较上一年增长6.8%。根据数据可以看出,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远低于城镇居民,2023年,河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的2.11倍。2023年,河北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227元还要低,可以看出,农村居民相较于城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落后了10年。这种经济差异也是农村社会保障发展需要面对的问题。

四、农村居民对社会保障认识不到位

首先,部分农村居民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主要依赖土地生活,依赖家庭养老,还抱有养儿防老的落后思想,缺乏养老意识,认为无须参与社会保障。甚至还存在部分农村居民认为农村社会保障是只针对符合条件的少数人的特殊保障的现象。其次,他们出于对农村社会保障的不信任、不明白,一时难以接受一些需要长期缴费的社会保障项目,对制度持续性存疑,担心最后是否可以领取到如数的养老金和医疗补偿金。因此他们参保积极性较低,甚至不参保。另外,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现在留在农村的大多数为老年人。农村老年人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并不能充分理解农村社会保障的内容。不仅如此,农村地区信息相对滞后,老年人接收信息的渠道也较少,无法对新出台的各种农村社会保障措施做到及时了解与应用,不能及时参保,切实保障自身权益。

河北省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原因分析

一、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

由于长期的历史原因,我国存在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国家明确将居民区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两种,该制度造成了城乡人口设置上的人为分割,此类户口制度的设置为非农业户口带来了各种特权与利益,造成了城乡不对等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而我国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建成。目前进行改革的农村社会保障项目只有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其他社会保障项目仍处在初步阶段。城乡社会保障之间仍存在很大的差距,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城乡之间社会保障的差距,不仅要建立起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建设脚步,还要提高农村居民收入,保障其生活水平,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二、政府资金投入不足

我国当前农村低保和五保等救助制度的资金主要由地方政府投入,中央政府则针对困难地区进行适当的补贴。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增长速度逐渐放缓,政府财政收入趋于平缓,社会保障资金支出的压力随之逐渐增大。作为地方政府,河北省存在财政收入与支出责任不匹配问题,政府财政无法充分有效地投入农村社会保障项目中,地方政府为主的资金来源制度设计仍不能有效地推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运行。

三、宣传不到位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各类参与者的积极配合,尤其对广大农户来说,他们是参与的主体和最终的受益者,因此农户本身的自我保障意识将直接影响相关制度实施的有效性。由于农村信息传播渠道相对较少、信息传播速度相对较慢,导致农村信息相对滞后,对农村社会保障信息的宣传效果很难达到预期。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以及农村劳动力流失的情况,现在农村大多数居民为老年人,大多数老年人的文化水平较低。在宣传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的过程中大多数采用海报、宣传手册等传统方式进行宣传,老年人由于文化程度的限制,无法对相关政策内容进行解读,此类宣传手段很难达到预期宣传效果。此外,由于农村居民信息素养相对较低,对于复杂的相关政策没办法理解到位,在宣传时需要进行详细的解释。另外,宣传内容缺乏针对性,农村居民对宣传内容缺乏兴趣与关注度。

对策及建议

一、提高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农村社会保障发展滞后也受限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得到提高,政府也就有相应的财力基础发展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基于河北省农村经济发展相较于城镇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事实,要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扩大农村的就业需求,提高其收入水平,加快农村建设。首先,利用自身乡村资源优势,地方政府可以给予政策支持,为入驻当地的企业给予一些优惠,吸引一些低能耗、低污染的企业入驻或者根据当地特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当地特色乡村产业。这样不仅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也可以解决当地农村人口的就业问题。农村经济水平得到了发展,农村社会保障得到完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收入水平都会得到保障。

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的法律体系与监管体系

要推动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必不可少的就是要完善其法律体系与监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一条基本逻辑就是科学理念的确立要优于制度设计,合理的制度设计要优于技术方案的选择。由于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法律法规中某些条例仍然存在空白、碎片化的现象,因此在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的法律体系的进程中要对分散的法规进行整合,对空白进行填补,让农村社会保障法制层面从分散走向整合。同时,针对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机制进行法治化建设。农村地区普遍缺少对社会保障资金的监督管理机制,从而导致地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相对落后和资金运行不规范、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实施过程不公平等问题出现。因此要对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机制提高法治化程度,对于违法违纪的行为加大惩治力度,防止腐败、不公平的现象频发,提高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的使用效率。此外,也要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的监管体系建设。首先要加大监督主体,让多元主体参与进行监督,增强监督力量与力度。要保障各主体各司其职,同时要确保信息的透明度,把监督放在阳光下。其次,只有监督还不够,还要扩大反馈渠道。要设置多渠道反馈机制,让农村居民可以选择多种方式反馈问题,确保问题得到及时反馈和解决。

三、改善农村社会保障的资金渠道

目前,在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中,社会保险基金主要秉持由国家、企业、个人三方筹集的原则。社会救助基金主要依赖政府和社会,社会福利基金由国家、地方政府和企业筹集,社会优抚则主要依靠各级政府的资金投入。要保障农村社会保障资金有持续性的来源,政府承担着主体责任。因此,在农村社会保障方面,政府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投入机制,增加财政收入。不仅要强化对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促使资金实现增值,还要完善信息化建设,提升支付水平。此外,集体也承担着相当一部分的责任,主要来自乡镇企业的利润和集体经济的积累。农村经济发展起来,乡镇企业较多的话,经济积累并不成问题。因此,河北省要加大对乡镇企业的扶持力度,吸引乡镇企业入驻以及发展当地特色产业。

四、增强农村居民参保积极性

由于部分农村居民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导致农村居民的参保积极性不高。因此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他们的参保积极性。首先,加大宣传力度。不仅要向农村居民宣传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同时也要宣传相关法律知识,提高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改变农村居民仅依靠土地和家庭保障自己生活的观念,让其清晰认识到农村社会保障并不是少数人的保障,每个人都可以用社会保障来保障自己的权益。其次,改变宣传形式,要对宣传形式进行创新。可以利用广播、公告栏、社区宣传、微信公众号等方式,也可以采取社区讲座的形式进行宣传。对于文化水平较低的老年人可以采取上门讲解的形式,为老年人答疑解惑。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村居民真正清晰地了解认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在参与农村社会保障中获得益处。

要解决河北省农村社会保障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要提高农村经济水平;其次,完善其法律与监管体系以及改善资金渠道;最后,改变农村居民思想,提高参保积极性。要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建设进程,为农村居民提供生活保障,切实保障其权益。

作者简介:

吴珍慧,2000年生,女,汉族,河北沧州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政学。作者单位:西藏大学。

猜你喜欢

农村居民社会保障河北省
今年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4.8% 细算农家增收账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河北省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
媒体募捐永远成不了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