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师德现状的调查研究
2024-12-31刘丹曹雁翎王晓雯
摘"要: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师范生师德调查问卷》,对544名在校师范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师范生师德整体水平良好,但在师德认知、师德情感、师德意志和师德行为4个维度上的发展不均衡,具体表现为,(1)师德意志与行为水平相对薄弱;(2)师范生师德整体水平在政治面貌和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共青团员师德水平显著高于群众,大一年级师范生师德水平高于大二和大四年级。研究结果为师范生师德培养与提升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师范生;师德;现状调查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7.047
0"引言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尚的职业道德是成为优秀教师的核心要素。但近几年关于教师师德“失范”的报道屡屡见诸报端。为改善这一状况,各级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并大力开展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工作。2019年12月,教育部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意见》指出,“用5年左右的努力,建立有效的师德师风长效机制,构建师德师风建设新格局,将师德师风建设贯穿教师培养管理的全过程、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可见,开展师德师风研究在我国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师范生是未来的教师,是国家教育事业振兴的重要力量,其素质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教育的质量。师范生具备良好的师德有助于提高其职业素养,是确保新时代教师质量的动力源泉。因此,师范生师德教育已成为师范生培养的主要目标。然而,通过对国内外师德相关研究的梳理发现,已有研究着重以已入职的正式教师为对象,而对于师范生师德教育的研究较少且尚处起步阶段,在探讨师范生师德现状时以理论思辨或经验归纳为主,尚处于“应然”水平的探讨,实际师范生师德现状水平如何则鲜有研究涉及,且国内外师德相关研究更多以已入职的正式教师为对象,对于师范生师德教育的研究尚属空白,对于职前教师或者实习教师的研究亦十分匮乏,这不利于我们准确了解师范生师德的实际现状以及后续影响因素的探讨,有待于研究进一步探索。
基于以上思考,本研究在以往研究基础上,编制具有严谨心理测量学证据的师范生师德测量工具,调查当前师范生师德现状水平及特点。此外,本研究还将对性别、师范生类型、学科、生源地、政治面貌等人口学变量开展调查,考察师范生师德水平在这些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以期为师范生师德教育提供全面、深入的借鉴与指导。
1"师范生师德的现状调查
1.1"调查对象
以吉林省、甘肃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浙江省、上海市等多所师范院校的在读师范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星的形式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时间为2021年9月至2022年5月,回收问卷615份,剔除随意作答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544份,有效率为88.46%,样本的基本情况见表1。
1.2"测量工具
本研究的测量工具为自编的《师范生师德现状调查问卷》。问卷编制过程为:首先,基于本研究的目的,在参考已有研究的理论阐述和相关问卷题目的基础上,设计了《师范生师德现状调查问卷》,编制了73道题目,构成项目池;随后,邀请多位心理学教授和博士研究生对编制的初步题项进行专家评议,形成4个分量表(师德认知、师德情感、师德意志和师德行为)51个题项。其中,师德认知分量表包含13个项目,师德情感分量表包含10个项目,师德意志分量表包含12个项目,师德行为分量表包含16个项目。为了增加问卷的可信度,加入了1道测谎题(这道题目请选择第二个选项“比较不同意”),用以作为剔除无效问卷的参考标准,最后形成的师德教育水平问卷共52道题目。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点评分方法,即“完全不符合”记1分,“比较不符合”记2分,“一般”记3分,“比较符合”记4分,“完全符合”记5分。
1.3"施测过程与统计处理
采用方便取样的方式,采用问卷星的形式,对吉林省、甘肃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浙江省、上海市等多所师范院校的在读师范生进行问卷调查。删除无效数据后,采用SPSS24.0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和差异分析等统计分析。
2"调查结果分析
2.1"师范生师德的整体水平
基于544位师范生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师范生的师德状况整体处于较高水平(M=4."49,SD=0."41)。其中,师范生认知与情感维度的师德分数最高,平均分为4."70(SD=0."34),显著高于意志维度(M=4."09,SD=0."62)和行为维度(M=4."55,SD=0."49),意志维度得分最低,平均分显著低于认知与情感维度和行为维度(pslt;0."001)(见图1)。
2.2"师范生师德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根据本研究结果,师范生师德水平在政治面貌和年级上存在差异(见表2)。具体表现为:(1)政治面貌方面,共青团员的师德总分显著高于群众(plt;0."01),在认知与情感维度上,共青团员得分显著高于群众(plt;0."01);(2)在意志维度上,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的得分均显著高于群众(pslt;0."05);(3)在行为维度上,不同政治面貌的师范生的师德分数不存在显著差异;(4)在年级方面,大一学生的师德总分显著高于大二学生(plt;0."01)和大四学生(plt;0."01);(5)在意志维度上,大一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大二学生(pslt;0."01);(6)在行为维度上,大一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大二学生和大四学生(plt;0."01);(7)师范生师德总分以及分维度得分在性别、师范生类别、学科类别以及生源地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3"师范生师德现状调查结果的启示
3.1"我国师范生师德整体水平良好
从调查研究结果来看,当前我国师范生师德整体水平较高,充分说明师德教育的现状总体良好。随着国家对师范生师德教育的关注,师范院校对师范生师德教育的重视度也在增强。有研究对师范院校专任教师和辅导员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专任教师和辅导员都认同师范生师德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且很多学校开设了专门的师德培育课程,在课程思政的建设中,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均重视融入师德教育。可见,通过开展内容与形式丰富的师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师范生师德相关理论知识的储备,提升师范生的师德水平。
3.2"我国师范生师德水平发展不均衡
根据本研究的调查结果,当前师范生师德意志与行为水平相对薄弱。师范生师德各维度发展水平差异大,主要表现在师德意志部分显著低于其他部分,支持了已有学者的观点,如张素雅的研究发现,我国当代师范生因过度追求理性判断,而导致坚守教育信仰的意志力降低。周小雪通过调查也发现,师范生存在师德意志不坚定的问题。不同于师德认知情感或师德行为部分,师德意志要求师范生在面对诱惑与困境时仍能表现出对师德精神的坚守,这种坚守具有一定的困难、需要以损失个人得失为代价。从这种程度上来说,师德意志维度的相对薄弱性充分反映了在当代时代背景下,多元价值观对师范生师德意志的冲击。这应当引起教育者与校方重视,因为这种情境往往最需要教师发挥其奉献精神。如何解决功利物质取向在师德培养上的不利作用将是未来工作的一大重要挑战。若不能得到合理解决,将无法实现我国师德建设的重要目标。
其次,师范生的师德行为取向方面低于认知与情感方面,这种趋势极可能是由于当前师德教育的整体模式所致。已有学者指出,我们的师德教育仍以理论灌输和概念驱动为主体,轻视情感体验与实践践行的作用。正如本研究结果显示,落实到经验与实践方面的师德教育总体占比不大,尚不能支撑师范生群体将行为规范落实到生活经验中,通过案例模拟、实践体验等方式将更有利于师范生将师德建设课程学到的知识内化、将对应的情感体验落地扎根,实现真正意义上师范生的师德行为培育。这一点,也有待于师范院校在未来设计师德教育模式时进行一定的反思与倾斜。
3.3"师范生师德水平存在明显的年级差异
大一年级的师范生其师德水平显著高于高年级学生。在总体趋势上,伴随着年级增长,师范生的师德水平和感知到的师德教育培养均出现明显下滑,这一结果与前人研究基本一致。这一现象需要引起普遍重视,从成因来看,这种逆增长可能反应了两个截然不同的问题:第一,其可能是由于高年级学生在校时间降低、更多将精力投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因而接受师德教育的时间和机会远低于低年级学生,正面教育效果随之降低。这种培养程度导致的差异也可能表现在不同地域、不同等级的院校,有赖于推进教育资源分配、加大师德教育培养力度等方式加以解决;第二,这种逆增长其实是由社会不良价值观所致,当师范生走出校园、更多接触社会,他们将面对更复杂的冲击,这种外部环境带来的不良作用也同步增加,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师范生使命感培养等方面入手。它们强调了师范生师德教育随时间发展不断应对逐级增长的挑战,其难度和复杂性不断增强。未来应建立相应的长效机制以应对这种反效果增强的问题,师德建设并不止步于师范生阶段,当师范生转变身份后,这种问题会演变得愈加剧烈。在这个意义上,师德建设应是一项长远任务,如何解决师德水平的时间函数变化——即培育的难度增加与干预可能性降低之间的矛盾,将会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思考。
参考文献
[1]Ngang"T"K,Chan"T"C.The"Importance"of"Ethics,Moral"and"Professional"Skills"of"Novice"Teachers[J].Procedia"-"Social"and"Behavioral"Sciences,2015(205):812.
[2]黄蓉生.论教育、教师与师德[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8(5):7.
[3]方艳.新时代高校师范生师德教育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9.
[4]邵焕荣.高校师范生师德意识调查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1,19(5):4.
[5]张素雅.免费师范生教育信仰现状、原因与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6]周小雪.地方高校师范生师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7.
[7]林雪.高师院校本科师范生师德教育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
[8]翁雪招.师德规范视域下师范生的师德意识调查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9.
[9]蒋蕊冰,李雪,蔡佳,等.师范生师德教育路径的创新研究——以成都师范学院为例[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20,(12):8385.
[10]彭美贵.论多元价值背景下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信仰建设的重要性及实践路径[J].高教学刊,2019,(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