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促进电工装备企业“一带一路”实践研究

2024-12-31高颂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17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一带一路

摘"要:随着国际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利用“一带一路”走出去成为越来越多电工企业的选择,同时企业也遇到了诸多问题,而“产教融合”可以帮助企业解决或缓解挑战。为此,本文明确了电工企业在“一带一路”实践中的对产教融合的知识需求。提出了促进电工企业“一带一路”实践的产教融合组织形式,构建了产教融合推动电工企业“一带一路”实践的效用评价体系,为产教融合促进电工装备企业“一带一路”实践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电工装备企业;产教融合;“一带一路”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7.020

1"前言

产教融合,即产业与教育相互融合,通过教育向相关产业输送人才,产业可以在教育中起到引导作用,提供实训平台和实践指导,理论结合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成才。产教融合强调学校与企业双方的共同参与,整个职教过程需要校企双方互动,在相互沟通和整合的过程中实现双方可持续发展。产教融合理念突出学校与行业的对接,学校在学生实训和实习过程中以行业技能要求为标准,将行业实际工作环境作为职业院校实习实践的组成部分,在学生学业成绩考核中以行业技能标准作为依据。产教融合体现了职业教育与行业发展关系的整体教育理念。

1.1"产教融合的行业特性

产教融合存在行业特性,不同的专业发展轨迹、实施方法都存在差异,面临的挑战各不相同。例如金融机构由于政策细则、风险控制问题,产教融合参与度不高。教育部提出的产教融合示范区、实训基地、职教集团等合作形式,到具体地市各部门有关优惠政策尚不明确,金融企业在产教融合项目当中还没有相关细则可以遵循。行业间的差异需要行业组织和协会参与产教融合,而当前很多研究只关注政府、企业和院校,应该扩大在实际产教融合组织实施过程中的参与主体范围。

1.2"产教融合的模式

模式是为了更好地推进发展进程。杨善江运用三重螺旋理论分析了深化产教融合工程中,政、企、学三者均承担着各自的任务与使命,政府是校企合作的制度保障提供者,企业提供重要的场所,学校是成果的转化的场所,培养市场需求的人才。丁建石认为,高职院校面临的问题是不知与产业之间如何融合。基于此,产教融合模式要结合产业链联动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发展情况,依托产业链的结构发展,结合学院专业与产业链的构成要素结合,对学院的专业建设、教学、人才培养指导进行改革,为保障改革的顺利实施,设置平台进行管理,加强保障制度。胡昌送等基于生产方式视角,认为产教融合实质是不同类的知识生产方式的安排,从资源合作走向知识的生产的合作的发展方式,开展资源、文化、需求等融合。逯铮认为解决产教融合问题,一是需要地方政府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加强行业参与,发挥职能作用。二是开展专业、课程、师资、育人的多方面融合,形成融合机制,要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上提供解决之策。

1.3"产教融合的评价

关于教育评价大多是结合了经济学、环境学、管理学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的。评价内容体系方面,宋小杰对某地区中职教育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将评价体系的基础指标确立为教育的“环境、资源、结构以及成果”。汪长明认为,职业教育评价体系要服务于办学宗旨,从不同的层面进行构建,包括学校、专业、课程、教学四大方面。肖建辉重新建构了课程学习评价体系,是对前人课程评价方法的完善,在评价的主体、指标、内容多个方面进行了扩充。胡正明认为,构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以人为本、定量定性相统一、动静相结合以及系统可行性;作为基础的一级类别的指标要有运行管理情况、资源设置情况、组织安排情况、实施的实际效果、内外部保障情况以及具有特色的差异化创新情况。高苛等构建了关于高校创新创业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经过改进的层次分析法,从环境、输入、输出3个维度出发搭建指标,具体是环境、制度、资源等。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面,刘阳认为,构建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需要从实证的角度出发,在调研的基础上,把握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现状,从评价主体、要素等方面构建评价框架,评价主体多元化,包括企业等用人单位,这一评价体系的构建服务于中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就业问题。张桥影对国内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情况进行研究分析,认为要按照一定的结构和原则构建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给予了各个指标比重。在评级方法方面,秦敬民针对高校创业构建了评价体系,采用了QFD理论。QFD是质量、功能、展开的英文首字母,QFD的基本理念是满足客户需求,并制定系统化的产品服务方法。许起祥基于CIPP理论构建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评价体系。在构建指标体系的过程中,首先运用了实证研究法,分析E大学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高校创新创业课程评价体系的多元化、过程性与发展性原则,根据CIPP评价理论,设计评价指标体系。

2"学科内涵在电工企业“一带一路”实践中的差异化研究

“一带一路”覆盖亚欧大陆以及非洲,为中国电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动力。我国生产的光伏组件、风力发电机等关键零部件占全球市场份额的70%。随着我国电网企业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在海外投资的多个输配电项目带动了我国电力装备“走出去”。

以变压器行业的天威保变企业为例,公司在2018—2020年的“一带一路”国家投标量分别为32、69和47。期间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是整体业务量呈现上升趋势。

大型项目建设是电工装备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大型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分析,揭示其人才需求现状。

2.1"项目准备评估与分析

“一带一路”的发展中国家往往缺乏进行项目可行性评估的财务和人力资源方面的专家。因此在项目前期的项目评估规划方面,需要成本分析人才支持。

2.2"环境和社会影响评估

为了保证“一带一路”建设的可持续性,必须对项目的环境和社会影响进行深入评估,在一些执法环境松懈的国家,可能给项目带来危害。环境影响评估层面的研究不足可能导致不良的社会影响,为此,需要大力培养相关技术人才。

2.3"项目融资和债务

EPC总承包是最常见的项目建设方式,英文全称为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Contractor,是指总承包单位按照合同约定,即承担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工作,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的总承包方式。整个管理团队在权责明确的前提下,需具备一定的沟通、协调能力,并以此为基础,相互配合,使EPC项目管理达到整合、协调的效果。

“一带一路”给电工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巨大的机会,从人才需求上看,以工程技术人才为主,其中高端管理人才稀缺,需要财务、金融、人力资源等人才支撑,才能形成业务闭环。

3"促进电工企业“一带一路”实践的产教融合组织形式研究

促进电工企业“一带一路”实践的产教融合组织形式主要有国家间的高等教育合作以及职业教育国际化。

3.1"国家间高等教育合作

“共同体”是高等教育合作的理想化,通过政策协商、机制建立、资源整合达成价值观共识。国家、地区和社会群体基于相同的共同目标,相互认同,自发建立。2015年由西安交通大学发起成立的新丝路大学联盟在西安成立。目前共有151所高校和成员,来自38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家肩负着丝绸之路学术发展的使命,旨在推动区域化发展,加强交流与合作。同年,来自16个国家的46所大学在甘肃敦煌成立了“一带一路”大学战略联盟。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跨境教育资源,在国外办大学、在中国留学、出国留学已成为跨境高等教育的“三位一体”。以项目形式开展高等教育合作是各国与中国高等教育对接的主要方式之一。目前有9个省市开展了国际合作项目,31个合作教育项目,涉及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新加坡、乌克兰和印度等6个国家。其中,俄罗斯拥有最多的19家公司。孔子学院在“一带一路”国家逐步建立,成为学校建设的成功范例。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三大留学国。其中,以“一带一路”国家的学术和非学术研究为主。“一带一路”国家一直将来华留学视为提高高等教育人才素质的重要途径。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交往日益密切,高等教育领域交流不断加强。在人才交流方面,截至2017年,共有317200名“一带一路”国家的留学生来华学习,占中国留学生总数的64.85%(中国教育部,2018)。中国的国际学生人数达到61.6万人。比上年增长15.7%。在办学合作方面,截至2018年6月,中国已有300家合作办学机构。

3.2"职业教育国际化

以“鲁班工坊”为代表的职业教育国际化是促进电工企业“走出去”的有效途径。“鲁班工坊”是天津市政府推出的项目,旨在提供最先进的技术和职业培训,推动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加强世界各地职业学校之间的合作,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2016年3月8日,由天津渤海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在泰国阿瑜陀耶技术学院成立了中国以外的第一个鲁班工作室。在随后的两年里,2000多名学生在那里接受了职业培训。

4"评价产教融合推动电工企业“一带一路”实践的方法体系研究

当前主要有四种类型的产教融合:

(1)研究支持,主要指工业界对大学的财政支持。主要用于升级实验室、向学生提供奖学金,为项目提供资金。如今,对大学研究的支持更有针对性,通常与特定的研究项目挂钩。

(2)合作研究,包括与个人的研究、咨询,以及专门用于解决产业问题的研究项目。

(3)知识转移,包括正式和非正式的个人互动、合作教育、课程开发和人员交流。知识转移机制包括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和雇用实习学生,由大学和工业公司成员共同撰写研究论文等。

(4)技术转让,大学通过技术咨询、推广服务、合资或经营企业重点解决具体的行业问题。

通常,衡量“产教融合”的指标是由地方政府制定的,以衡量知识转移活动对经济和公共部门需求的响应程度。这些指标用于跟踪大学和企业在一段时间内的表现,以了解政策和合作的效果。

绩效衡量指标可分为投入、产出和影响。投入指标适合评估期望输出的意图。产出和影响指标涉及合作的结果,但重要的是要区分产出是合作的直接结果。在表1中,按投入、产出和影响类别定义了一些可能的指标。

5"结论

电工企业“一带一路”产教融合主要依托项目工程,组织形式涉及共同开发、人才培养等方面;在产教融合评估方法上,提出了项目投入、产出和影响的三个方面并分别给出了对应的考察内容。电工企业应积极应对“一带一路”实践中的挑战,尤其来自政策法规方面的宏观环境,与此同时,加强产教融合,是进一步推进电工企业实践的有利途径。为了科学评估产教融合在促进电工企业实践过程中的作用,有必要制定科学的可执行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杨善江.“产教融合”的院校、企业、政府角色新探——基于“三重螺旋”理论框架[J].高等农业教育,2014,(12):117119.

[2]丁建石.基于产业链的高职院校产学合作模式及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30):1418.

[3]胡昌送,张俊平.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本质、模式与路径——基于知识生产方式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19,(04):9297.

[4]逯铮.利益相关者视角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必然选择与发展路径[J].成人教育,2019,39(05):7580.

[5]宋小杰.区域中等职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2.

[6]汪长明.职业教育评价体系构建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5):4143.

[7]肖建辉.基于学习质量视角职业教育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J].高等职业教育,2020,(04):6573.

[8]胡正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08):7276.

[9]高苛,华菊翠.基于改进AHP法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J].现代教育管理,2015,(04):6164.

[10]刘阳.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11]张桥影.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3.

[12]秦敬民.中外高等医学教学改革现状与问题比较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9,(20):9093.

[13]许起祥.基于CIPP理论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评价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7.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一带一路
浅谈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高专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
“346”产教深度融合中地方政府与行业企业的作用与做法
浅议物流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印媒:“一带一路”可助力人民币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