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旅游助力赣南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及实践路径

2024-12-31王煜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22期
关键词:重要意义实践路径红色旅游

摘 "要:赣南革命老区是著名的红色故都,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发展红色旅游对赣南革命老区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具有重大意义。红色旅游在助力赣南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方面取得显著的成就,但依然还存在红色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红色旅游发展人才资源匮乏、红色资源开发主体合力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聚焦地区资源优势,打造红色旅游发展新模式、破解人才资源瓶颈,激发红色旅游发展动力、完善工作机制,汇聚红色资源开发主体合力的实践路径,为利用红色旅游资源助推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红色旅游;赣南革命老区;重要意义;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249.2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22-0112-04

Abstract: The old revolutionary base area in southern Jiangxi is a famous Red capital with rich Red tourism resources. Against the strategic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Red tourism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realization of industrial prosperity, ecological livability, civilized rural customs, effective governance, and affluent life in the old revolutionary areas in southern Jiangxi. Red tourism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assisting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of old revolutionary areas in southern Jiangxi, but 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such as serious homogenization of Red tourism products, lack of talent resources for Red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insufficient synergy among Red resource development entities. In response to these problems, we propose a practical path to focus on regional resource advantages, create a new model for Red tourism development, break the bottleneck of talent resources, stimulate the development momentum of Red tourism, improve working mechanisms, and gather the joint efforts of Red resource development entities, so as to use Red tourism resources to boost the revolution.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old areas provides useful reference.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Red tourism; old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 in southern Jiangxi; significance; practical path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谈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明确指出要“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同时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1]。赣南革命老区作为原中央苏区所在地,是享誉全国的“红色故都”和“红色政权建立地”,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面对新时代乡村振兴和红色旅游融合的要求,研究发展红色旅游对赣南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分析红色旅游在助力赣南革命老区发展进程中的成效与问题,对全国其他革命老区发展红色旅游、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启示。

1 "红色旅游助力赣南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

红色旅游在乡村振兴中大有可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大别山革命老区考察时曾指出,“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了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做法”[2]。以红色旅游为抓手,发扬红色传统、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对赣南革命老区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1.1 "有利于赣南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实现产业兴旺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发展红色旅游最突出贡献就是能拉动当地经济发展,拓宽产业发展途径,从而为乡村振兴夯实经济基础。一方面,通过发展红色旅游,能够提升赣南革命老区知名度,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览,从而为当地带来巨大的信息流、资金流、人员流。另一方面,发展红色旅游能够优化当地产业结构,辐射周边地区发展餐饮、住宿、农家乐、红色文创产品、农产品和交通运输等服务性产业,从而打造出乡村振兴新的经济增长点。

1.2 "有利于赣南革命老区优化生活环境,实现生态宜居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本身就对改善生态环境有着天然的优势,因此发展红色旅游,对整治人居环境和优化自然生态有着很大的助推作用。生态宜居并不仅仅代表自然生态和自然环境,文化生态和文化环境也是生态宜居的重要内容。因此,赣南革命老区在开发和利用红色资源中,要注重深入挖掘其中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素,积极弘扬红色资源中向善向上的价值内容。在挖掘的基础之上,要注重利用标语、影视等多种宣传方式来营造良好的乡村文化氛围,培育宜居的文化生态。

1.3 "有利于丰富赣南革命老区人民文化生活,实现乡风文明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把物质“塑形”和精神“铸魂”有机结合起来,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一起抓,不断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村民精神面貌[3]。通过发展红色旅游,进一步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有利于赣南革命老区持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发展红色旅游还可以丰富老区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通过深入挖掘老区红色文化资源,创新打造红色文化产品,开展特色文艺活动,丰富老区人民业余文化生活,为乡风文明建设注入生机活力。

1.4 "有利于赣南革命老区加强党建工作,实现治理有效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推动革命老区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战斗堡垒作用。红色资源具有独特的政治性,其蕴含着革命先烈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和坚定理想信念的爱国主义情怀。赣南革命老区要利用好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资源、感人肺腑的英雄革命事迹、淳朴善良的村风民风为农村基层领导干部开展广泛的红色培训,这有助于在广大农村地区建设好红色阵地、构建红色教育实践基地、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为巩固基层党组织,持续推进基层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助力。

1.5 "有利于赣南革命老区人民增产增收,实现生活富裕

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红色旅游是扶持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扶贫手段。近年来,赣南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发展整体向好,接待游客数量以及旅游收入逐年增加,红色旅游巨大的发展潜力给老区人民直接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了老区人民的就业率,有利于老区人民创业增收。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优化赣南革命老区优化产业结构,使当地群众摆脱了仅依靠农业这单一的收入来源渠道,增加了老区人民的非农业收入,优化了老区农村的劳动力结构,提升了老区人民的生活质量。

2 "红色旅游助力赣南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现状分析

2.1 "红色旅游助力赣南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取得的成就

2.1.1 "助力老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红色旅游作为一种“造血式”的反贫困手段,在助力欠发达地区脱贫致富方面长期发挥着显著的效应。赣南革命老区依托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和红色文化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助力人民谋产业、谋创业、谋出路,将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财富,带动老区人民增产增收。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支持下,赣南革命老区充分利用好红色旅游这张“特色牌”,助力全市114.33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 02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老区人民如愿与全国同步全面小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4]。产业振兴不仅是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还是实现两者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红色旅游作为新兴的第三产业和乡村特色产业有利于优化乡村产业结构、延长乡村产业链条,助力乡村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实现全面振兴的进程中,赣南革命老区始终用好红色旅游这一“法宝”,拓宽人民增收渠道,带领老区人民走上致富路。

2.1.2 "完善老区交通基础设施体系

2015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革命老区开发建设座谈会,对革命老区发展红色旅游,加快老区建设做出重要部署,要求加快建设公路、铁路、水利、 电力、网络等重大基础设施,破解老区发展瓶颈制约。培育壮大红色旅游产业,不断增强老区自我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5]。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持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大背景下,红色旅游对革命老区建设的效益显著增强,从而辐射带动了革命老区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以交通方面为例,赣南革命老区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动农村公路提质增效,高质量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和旅游路建设,一方面提升了旅游景区客源接待能力,另一方面完善了老区基础设施体系,方便了老区人民出行,提高了老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如赣州市安远县深入推进交通与红色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打造了数条精品旅游线路,打通了以三百山为主要核心的“两天半”旅游圈公路。成功助力安远县由曾经的无高速、无铁路、无国道的“三无”县到“交通+旅游”的华丽蝶变。

2.1.3 "丰富老区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首先,赣南革命老区注重深挖和提升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如兴国县打造了一系列的红色旅游名村作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党性教育实践基地,并编印了《“模范兴国”的红军骄子》《长冈乡调查》《红色传统读本》等红色书籍作为党员教育的生动教材。其次,注重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兴国县打造了全国首个红色记忆图书馆,在服务游客的同时,为老区人民带来了海量的学习资源,满足了老区人民借阅图书、增长知识、开拓眼界的需求,有利于讲好党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最后,赣南革命老区依托红色资源打造了一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展开了“从瑞金追根溯源”主题系列活动、创作了《一个人的长征》《永远的歌谣》《八子参军》等赣南采茶戏、推出《浴血瑞京》大型实景演艺节目。同时,还创作了文献纪录片《从瑞金出发》《苏区干部好作风》,拍摄了《陈赞贤》《扩红》等一批党史题材微电影[6]。这些文艺作品,极大丰富了老区人民的日常生活,在红色文化的潜移默化下,有助于老区人民提升精神文化风貌,助力乡风文明。

2.2 "红色旅游助力赣南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存在的现实困境

2.2.1 "红色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当前,赣南革命老区红色旅游产品的类型多为革命历史纪念馆、博物馆、红色小镇、红色文化景区、红色培训基地、革命旧址遗址等形式,与其他大部分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产品相似度较高,产品类型单一化、趋同化、简单化、模式化等问题突出。此外,红色旅游项目缺乏地域特色,大多数仍然为单一的旅游观光形式,与红色故事、革命文物等联系不够紧密,没有形成独具赣南特色的品牌优势。并且,老区红色旅游景点的主体参观部分一般都是纪念馆、纪念碑、遗址遗迹、英雄故居、文化馆等较为单一的旅游产品,而这些旅游产品的呈现方式都是静物陈列,因此游客在游览的过程参与感低,并且缺乏沉浸式的体验感,大多数都是走马观花式的游览方式,这就难以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

2.2.2 "红色旅游发展人才资源匮乏

人才资源是红色旅游发展的重要支撑力。但从目前赣南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发展的现状来看,人才资源十分匮乏。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大量青年劳动力流失,农村空心化严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从农村流向城市,特别是在一些贫困的农村,就业机会少,收入水平低,就更会迫使年轻人去大城市谋求生存,这种现象导致农村空心化严重,农村只剩下缺乏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和幼儿。农村劳动力的缺乏会阻碍农村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赣南革命老区发展红色旅游严重缺乏高层次专业人才。赣南革命老区由于地处偏远山区,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公共设施不完善、就业机会少、发展空间受限等原因难以引进和留住外地人才。

2.2.3 "红色资源开发主体合力不足

红色资源开发包括主体、客体、介体、环体4种要素。其中主体主要是指开发主体以及受众主体[7]。当前,赣南革命老区红色资源开发主体之间的协调合作能力以及受众主体参与红色资源开发的程度需要加强。一方面,红色资源开发涉及到多个环节、多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分工合作。目前赣南革命老区红色资源开发主要是由赣州市人民政府主导,在具体的工作分配上涉及到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民政部门、党史办等多个部门。而在具体的红色资源开发中,出于多种原因的考虑,各个部门的意见往往难以达成一致,红色资源面临受制于多方管理的被动局面。另一方面,从受众主体来看,赣南革命老区当地群众,尤其是农村地区的群众参与红色资源开发的程度较低。大多数农民对旅游行业的相关政策、发展动态、行业要求等了解较少,并且缺乏兴趣,主要是被动接受政府安排,主动性不强。大部分农民自身能力水平不足,不能够熟练掌握新兴的技术,对新的概念和新的理念缺乏认识,参与红色资源开发比较困难,参与的程度也很低。

3 "发展红色旅游助力赣南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3.1 "聚焦地区资源优势,打造红色旅游发展新模式

红色文化资源产品开发的类型大多数千篇一律,主要原因就是在开发过程中没有聚焦当地资源优势,忽略了发挥自身特色。推进红色旅游深入开发要遵循“一县一品”“一村一特色”的原则,立足赣南革命老区当地的资源优势和文化特色,打好红色旅游的“特色牌”。第一,赣南革命老区要全力整合优势红色资源,集中力量打造瑞金、于都、兴国等红色旅游特色片区,围绕“共和国摇篮”“长征集结出发地”“苏区干部好作风”“红都”“反围剿”等特色推出一系列重点红色旅游项目、开发多种经典旅游线路、打造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红色旅游精品,将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第二,赣南革命老区要立足自身生态资源优势,做好将绿色山水融入红色文化的大文章,打造自然风光、温泉养生、休闲度假等旅游产品,推动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休闲旅游、乡村旅游多种业态融合发展。第三,将赣州客家民俗文化与红色旅游深度融合。赣州是“客家摇篮”,拥有赣南采茶戏、兴国山歌、于都唢呐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在游客参观完红色旅游景点之后,组织游客体验客家民俗文化,包括观看民俗表演、体验民俗手工、品尝客家特色美食,让红色文化与客家风情交辉相映。

3.2 "破解人才资源瓶颈,激发红色旅游发展动力

第一,大力引才,提升赣南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发展智力。发展红色旅游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和保障,赣南革命老区应完善相关人才制度,既要吸引优秀人才,也要留得住人才。一方面要创新人才引进措施,多途径吸引人才。除了安排人才招聘考试之外,当地政府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干部挂职、出台各种优惠政策来吸引青年人才建设老区,振兴老区。另一方面,要完善激励制度,让老区留得住人才。从生活条件、经济收入、精神需求等方面出发健全激励制度,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做到物质激励和精神肯定,从而留住人才。第二,全面育才,挖掘赣南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发展潜力。要大力培育当地景区基层员工,对景区内部员工采取定期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旅游专业知识、服务技能、管理运营等。建立完善的专业技能考核制度,对景区旅游从业人员展开定期的业务考核,并且要制定好考核的内容和标准,采取公平公正的考核原则。考核完成后要采取一定的奖惩制度,以此来激励旅游服务人员提高专业素养。当地红色旅游景区可以与周围的高校构建校企合作关系,一方面景区可以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提供实习岗位,满足学生实习就业的需求。另一方面,高校的专家学者可以为景区的服务人员开展讲座,提高景区内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景区和高校可以达成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

3.3 "完善工作机制,汇聚红色资源开发主体合力

第一,完善红色资源开发协调机制。一方面要加强对红色资源开发的总体部署,强化政府统一领导,科学规划赣南革命老区红色资源开发的总体布局。另一方面要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能力,确保在资源开发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各部门能够共同协商,携手并进,共同解决问题。第二,健全社会公众参与机制。老区人民既是老区振兴发展成果的享用者也是建设者,在发展红色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要健全社会公众参与机制,激发老区人民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老区人民的参与能力。在红色资源开发前,广泛了解群众诉求,征求群众意见,将群众意愿融入到红色资源开发中。同时,要让老区当地群众参与制定红色资源开发规划中,充分发挥老区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在红色资源开发过程中要发挥老区人民主人翁作用,鼓励群众自觉监督,营造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良好氛围。

4 "结束语

发展红色旅游对赣南革命老区乡村振兴以及其他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力传承红色基因,发展红色旅游是赣州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奋力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的重要内容。为此,应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做到因地制宜,用好红色资源。并且要注重做好招才引智工作,加强红色旅游人才支撑力度,同时要依托政策叠加优势,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助力赣南革命老区乡村全面振兴。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1).

[2] 河南新县:牢记嘱托 奋力书写乡村振兴美好答卷[N].中国日报中文网,2023-03-02.

[3] 黄三生,凡宇,熊火根.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红色文化资源开发路径探析[J].价格月刊,2018(9):90-94.

[4] 习近平出席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http://www.cppcc.gov.cn/zxww/2022/12/26/ARTI1672017624210117.shtml.

[5] 关于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7-03/01/content_5172179.htm.

[6] 冷天虹,温居林.用好红色资源 传承红色基因[N].赣南日报,2021-06-22.

[7] 胡晓加,廖运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红色资源开发[J].求实,2011(3):94-96.

猜你喜欢

重要意义实践路径红色旅游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红色旅游助力宗店乡村振兴
红色旅游
素质教育视野下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实践路径探析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面提升党员素养
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技术要点探析
公路桥梁加固设计及其施工建议
浅谈少先队员荣誉感、 责任心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