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低效无效资产处置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2024-12-31苏凯欣

关键词:不良资产企业

【摘" 要】我国社会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各行各业的营商环境逐步优化,国家对企业的帮扶力度不断加大,我国企业如雨后春笋一般源源不断注册成立,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如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企业亟须解决的问题。资产盘活,不失为一种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通过盘活企业低效无效资产可以不断优化企业资源配置,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使其增强市场竞争力。因此,论文基于资产管理角度,通过分析企业低效无效资产处置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企业低效无效资产处置问题的解决策略,以期为相关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企业;不良资产;低效资产;无效资产;清理处置

【中图分类号】F275"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志码】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1673-1069(2024)07-0098-03

1 企业低效无效资产的分类和认定标准

1.1 企业低效无效资产的分类

1.1.1 资金类低效无效资产

资金类的低效和无效资产是财务管理中最明显也是对企业收支影响最大的资产类型,以基本失效难以收回的应收账款形成的呆账坏账为主。这类低效无效资产的形成原因主要分为3种情况:一是企业应收账款未能按时收回。主要原因在于货物已经售出,但购买方的财务状况出现问题,无力支付或者难以支付相应的货款,从而造成应收账款难以回收或者仅仅回收部分资金的情况。这部分难以追回的资金无法转化为其他资产回收,这便形成了低效无效资金。二是企业在一定时限内无法回收本金的短期金融资产。主要原因在于这部分金融资产的收益率过低,回收后并不能提高收益,且无法为企业创造价值。因此,企业往往选择不回收,因而形成了低效无效资产。三是因企业会计核算不及时、内控无效而产生的账面资金。此类资金其实仅存在于账面,而企业实际资产是少于账面的,所以将其归入无效资产[1]。

1.1.2 实物类低效无效资产

实物类低效无效资产特征明显,对其划分和判断较为容易。其构成主要包括以下3种:一是由于固定资产非正常损益淘汰而形成的不良资产,主要原因是盘查浪费或者新购买的设备无法为企业带来盈利,而选择淘汰相应设备,这类被淘汰的资产被称为实物类低效无效资产;二是受客观因素影响被动淘汰的固定资产,例如,一些电厂由于客观要求必须发展清洁能源发电,从而只能淘汰相关火电发电设备和与之相关的生产设备,进而涉及的相关材料也因此闲置,从而成为企业的低效无效资产;三是由于资产管理不严格、资产盘查较少,长期存在账实不符的情况,这部分账实不符的资产就成为企业低效无效资产[2]。

1.1.3 投资类低效无效资产

当企业具有一定规模或者处于上升发展阶段,往往会注重资金投资利用,从而向新的领域或者行业投资来实现资产增加的目的,如常见的股权投资。但由于信息差或者决策错误等情况,导致企业在经济衰退期为实现投资收益而重复进行投资建设,因而遗留下大量的资产,这类资产就成为企业的低效无效资产。另外,由于企业不断增加投资资金,使得企业在投资方面投入过大,影响企业正常经营运转,从而造成资金周转不灵,甚至影响企业资金链的正常运转,因此,企业不得不放弃这部分难以挽回收益的投资,从而形成了投资类低效无效资产[3]。

1.2 企业低效无效资产的认定标准

1.2.1 资产周转率低下

资产周转率是企业资产运营效率的体现。当企业部分资产的周转率明显低于行业的平均水平,或者低于其他同类资产时,表明该资产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流转速度较慢,无法迅速转化为现金流或产生新的价值。因此,低下的周转率将伴随着资金占用成本的增加,从而降低了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

1.2.2 利用率低或闲置

资产的利用率反映了其被实际使用并产生经济效益的程度。对于利用率较低或者长期闲置的资产,即使有较高的原始价值,也不能为企业产生更多的经济贡献。此类资产主要因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技术更新、生产计划调整等情况,失去原有价值,从而增加企业的负担。

1.2.3 未来收益预期不佳

企业资产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当前的经济效益上,还和未来的收益预期有关。当企业资产的未来收益不佳,说明这部分资产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无法为企业带来足够的经济回报。由于市场环境恶化、行业竞争加剧、技术替代风险增加等因素,企业应审慎评估其未来价值,并考虑采取适当的处置措施以避免进一步的经济损失。

2 企业低效无效资产处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缺乏有效的资产管理机制

企业低效无效资产处置的核心问题是缺乏有效的资产管理机制。由于管理层对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资产管理在企业战略中处于边缘位置,无法得到充分的资源支持。在资产管理中,因制度不完善,存在职责划分不明确、流程不清晰等问题,使得资产管理容易出现疏漏和错误。在实际的监督管理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使得资产管理人员责任心不足,难以确保资产得到有效管理和处置。此外,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导致资产管理信息沟通不畅,决策效率低下,无法及时响应市场变化和企业需求。这些问题共同构成了企业低效无效资产处置中的一道障碍,严重制约了企业资产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2.2 对企业不良资产清查力度不够

部分企业往往存在资产管理制度健全但忽视清查工作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固定资产的盘点、盘存工作力度不够,盘点工作不够细致,从而使企业出现账实不符的情况,形成低效无效资产。二是财务信息和资产信息存在滞后性。由于会计核算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如果企业不加强日常资产清查工作,那么很容易出现双边信息滞后的情况,对清查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2.3 对低效无效资产处理不及时、不合理

部分企业存在对低效无效资产处理不及时、不合理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时效性。部分企业清查出不良资产之后不及时处理,依旧闲置在原地,不仅增加了企业成本,也无法发挥优化资产配置的作用,甚至造成了企业资源浪费等情况。二是处置方式单一。部分企业面对低效无效资产,感到难以着手处理,从而采用单一的处置方式,即将“烫手山芋”抛出,然而这种情况无疑是对企业资源的浪费,无法发挥资产管理的真正作用,长此以往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不良影响,从长远来看并非明智之举。

3 企业低效无效资产处置问题的解决策略

3.1 提高重视程度,加快对企业低效无效资产的处置

想要解决企业低效无效资产处置中存在的问题,企业应该从思想上进行转变,从思想上提高对低效无效资产处置的重视程度,从而更好地指导低效无效资产的处置工作[4]。因此,企业需要提高思想认识,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企业管理层应当不断提高对企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转变传统的重生产思想、重业务思想。在企业传统的以业务为重的思想中,一旦遇到紧急生产任务就可以随意挤占设备管理和维护时间,搁置日常资产管理工作,调动一切力量来保障生产,然而正是这样的思想引发了一系列的资产“蝴蝶效应”,企业逐渐陷入对资产重投入、轻管理的恶性循环,最终形成大量的低效无效资产。因此,企业管理层应当积极转变思想观念,主动学习和接受正确的资产管理观念,重视企业资产管理,加快整治企业低效资产和无效资产,促使企业财务管理账实相符、资产管理落到实处。

其次,提高企业全体员工对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企业内部应当加强资产管理宣传,通过开展动员大会、宣讲会或者印发与资产管理相关的知识和理论手册,使得员工加深对资产管理的理解,从而树立正确的资产管理意识,积极配合企业开展资产管理整治活动、不良资产清理活动、低效无效资产处置活动。

3.2 强化处置保障,建立健全企业低效无效资产处置长效机制

想要解决企业低效无效资产处置中存在的问题,就必须构建低效无效资产处置长效机制,形成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推动企业低效无效资产加快处置。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3.2.1 强化组织保障,夯实责任抓落实

企业应当强化组织保障,健全低效无效资产处置工作机制。首先,优化组织架构,组建一个低效无效资产处置管理小组,由企业董事成员、总经理担任组长,企业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牵头,各个部门负责人担任组员,由上至下全面优化资产管理,协同开展低效无效资产处置和治理工作。其次,夯实责任抓落实,管理小组的组长负责决策和审批工作,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工作方案,各部门负责执行和配合,从而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头上,积极协调配合企业开展整治工作,推动工作落实。此外,管理小组应当定期跟进低效无效资产处置工作,一方面,定期召开商讨会议和专项问题会议,着力解决低效无效资产处置中遇到的重点问题、难点问题;另一方面,强化反馈机制,建立低效无效资产清退处置工作定期汇报反馈机制,加强对处置中情况复杂、任务紧急的资产进行监督和指导,并且要求资产管理部门定期更新和报送目标清单和书面工作小结。

3.2.2 完善资产管理制度,规范企业资产管理

首先,企业必须加快完善与资产管理相关的各项制度。企业应重新修订和完善各类资产管理制度,例如,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对外投资管理办法》《应收账款管理办法》《财务核算处理规范》等多方面的制度,全范围、多层次地列出标准,规范资产管理。其次,企业应该完善资产评估制度。所谓居安思危,企业需要定期对各类资产进行有效评估,防止一些资产在潜移默化中变为低效资产、无效资产,从而不断提高资产利用率。

3.2.3 优化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将企业资产管理与考核评价体系挂钩

首先,企业应当将资产管理与考核评价体系挂钩,将企业资产状况、财务状况纳入考核评价指标,将低效无效资产专项行动列入业绩考核;其次,优化激励机制,完善企业资产管理奖惩制度,针对爱护企业固定资产、对资产管理作出重大贡献、对资产管理工作尽心尽责的员工进行表彰,并且给予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充分调动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提升企业资产管理的效率。

3.2.4 重视人才培养,建设一支专业化的盘活企业低效无效资产的队伍

首先,企业应该积极吸纳在盘活低效无效资产方面经验丰富的人才,尽快选聘具有资产管理专业素养和资产处置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强化企业资产管理人才储备。其次,企业应该加强对现有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与教育,由于企业的低效无效资产范围广、种类多,对其开展盘活和治理工作的专业化操作要求较高,所以必须加强对现有工作人员盘活能力、专业技能的提高,通过开展专项化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等培训方式,帮助他们强化盘活资产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同时,加强对相关资产操作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的解读,防范法律风险,实现规范操作,坚决不触碰法律红线,从而不断提升管理效率和处置效率。

3.3 加快资产清查,全力开展企业低效无效资产处置工作

3.3.1 加快资产清查进度

企业开展低效无效资产处置工作的前提是加快资产清查进度,明确企业各类资产的属性,只有这样才能有方向、有目的地开展工作。首先是对内部资产进行全面清查,通过盘点、核查等多种方式,查清企业每项资产的情况;其次是对企业各项资产进行分门别类,建立起相关的资产档案,提高企业在日常资产管理和清查中的工作效率;最后是细化对查清资产的梳理工作,将查清的低效无效资产二次清查,找出问题较少的、容易处理的资产及时处理,使得低效无效资产处理难度有效降低[5]。

3.3.2 优化低效无效资产处置方式

企业在处理低效无效资产时,应当明确“低效异化”的理念,合理处置一些投资类低效资产,例如,长期亏损的股权投资、非正式交易的股权投资等,通过转让、合并及清算等方式,加快低效无效资产的处置。此外,企业可以通过内部整合的方式,重新分配资产,实现旧设备重复利用、闲置材料和设备再次利用,有效降低企业成本,降低资产处理难度。另外,企业可以通过改造升级、对外出租等方式,盘活一些实物类的低效资产,不仅使企业得到租赁收益,还能有效利用这些低效资产。

4 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低效无效资产的处置工作并非轻易即可完成,需要企业站在全局角度统筹考虑,提高对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合理规划和布局。通过提高重视程度、强化处置保障、加快资产清查进度等多种措施,成立专项管理小组,及时查找出低效无效资产。

因此,企业应当加大资产管理力度,提高低效无效资产处置效率,确保低效无效资产盘活工作的专业化、高效化、有效性,从而减轻企业压力,提高企业资产利用率,为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发挥良好的促进作用,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增加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李艳.清理处置低效、无效资产,提高企业资产运营质量[J].财会学习,2016(16):13-14.

【2】马荣.低效、无效资产处置中的若干问题探讨[J].商讯,2022(11):179-182.

【3】任旭峰.企业低效无效资产处置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消费导刊,2021(27):249.

【4】邹兵,房高琪,文杰豪.精立项强方案 抓整改重实效 积极推动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以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低效无效资产专项审计为例[J].中国内部审计,2022(5):64-68.

【5】刘保彬,崔花蕾.抓牢主线 明确责任 中建七局低效无效资产清理取得实效[J].中华建设,2022(5):16.

【作者简介】苏凯欣(1990-),女,广东广州人,会计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财务管理、会计学。

猜你喜欢

不良资产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上扬原因与处置探索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分析
债转股的法理分析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