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型人力资本对乡村振兴的影响研究

2024-12-31商露元李璐刘可心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13期
关键词:评价指标乡村振兴

摘" 要:针对创新人才驱动下乡村振兴路径以及动力来源多样化特征,基于中国省域面板数据,系统构建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探究中国各省乡村振兴水平的异质性结构,并深入探索创新型人力资本对于乡村振兴的作用路径和动力机制。研究发现,创新型人力资本对乡村振兴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此外创新型人力资本对乡村振兴的正向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创新型人力资本能显著提升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乡村振兴水平,且对西部地区的提升作用最大。

关键词:乡村振兴;创新型人力资本;评价指标;路径机制;区域异质性

中图分类号:D267"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13-0066-04

Abstract: Aiming at the diversified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paths and power sources driven by innovative human resources, based on China's provincial panel data, the study systematically constructs a rural revitalizatio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explores the heterogeneous structure of the level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each province in China, and deeply explores the role of innovative human capital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paths and power mechanisms. The study finds that innovative human capital has a significant role in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there is regional heterogeneity in the positive impact of innovative human capital on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innovative human capital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level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the central region and the western region, and the western region has the greatest role in the improvement.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innovative human capital; evaluation indicators; pathway mechanisms; regional heterogeneity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2017年,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旨在打破长期存在的农村发展瓶颈,推动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和农民的全面发展。2022年,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性。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治国理政的一项重要方略,对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具有重要作用[1]。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拓展离不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2]。然而目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人口流失、教育资源短缺、人力资本不足和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严重阻碍着乡村的发展[3-4]。在此背景下,吸引高质量劳动力向乡村流动、转变乡村治理思路、调节乡村技术创新驱动力、优化乡村产业结构愈发成为提升创新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必然选择,为突破乡村振兴发展瓶颈伸出了“援助之手”。

创新活力是提升创新质量的活跃要素,而创新型人力资本作为创新载体成为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生产力资源,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乡村振兴不断发展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创新型人力资本所承载的知识和技能是实现创新的核心要素,能够有效提升乡村的创新水平,对技术整合和研发创新起到强有力的促进作用,是推进乡村产业升级和技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5]。在此背景下,本文深入探索创新型人力资本对于乡村振兴的作用路径和动力机制,对于乡村新发展格局中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和深远意义。

1" 乡村振兴水平测算

1.1" 乡村振兴指标体系构建

1.1.1" 熵权法

本文采用熵值赋权法(简称“熵权法”)计算乡村振兴指标体系,借鉴Cherchye等[6]、魏振香等[7]的相关研究,采用Index DEA模型计算两系统的综合指标值。即在计算出乡村振兴系统各指标权重的基础上,选用集成法来计算乡村振兴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得分。

1.1.2" 乡村振兴指标选取及指标体系构建

为了探究不同省域间乡村振兴发展质量的差异,系统探索发展格局和质量升级路径,结合张挺等[8]、毛锦凰等[9]和李长亮等[10]对乡村振兴的内涵界定,总结对比相关文献的各级评价指标设置,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以及《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与《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的有关规划指标,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5个维度衡量乡村振兴水平,见表1。

1.2" 乡村振兴水平及分析

通过测算2012—2021年我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乡村振兴水平,发现2012—2021年我国各省乡村振兴的平均值为0.530,表明当前我国乡村振兴整体水平仍然不高,提升乡村振兴质量依旧任务艰巨。

总体上,目前我国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仍与理想目标有一段距离,需要进一步提升。虽然我国乡村振兴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提升总体效能,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但仍需进一步提升乡村人才储备,进一步加快农村产业结构智能化进程,不断降低农村经济增长对于劳动、资本、资源的依赖,把握乡村振兴时间窗口,聚焦乡村高质量发展,对实现城乡一体化和共同富裕具有深远意义和重要作用。

2" 实证研究

2.1" 模型设计

为检验创新型人力资本对乡村振兴水平的影响,建立如下回归模型

RRit=α+βIHCit+γControlsit+λt+εit , (1)

式中:RRit代表省份i第t年的乡村振兴水平,IHCit代表省份i第t年的创新型人力资本发展水平,Controls为一系列控制变量,λt为年份固定效应,εit为残差项,α为截距项。此外,模型采用了异方差稳健标准误来缓解潜在的异方差问题。若创新型人力资本对乡村振兴起到了正向作用,则β预期应显著为正。

2.2" 变量与数据设置

2.2.1" 变量

被解释变量:本研究的被解释变量为通过熵权法测算的乡村振兴水平(RR)。

核心解释变量:创新型人力资本(IHC)。根据以往学者研究,Ramp;D人员是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能够更为准确地衡量创新人才数量和人才内部结构,综合体现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11],因此本文利用Ramp;D人员全时当量来衡量创新型人力资本。

控制变量:①外商投资(FDI),外商投资是对外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用外商投资总额与地区生产总值GDP之比来衡量。②产业结构(INS),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是农村产业发展的路径,用第三产业增加值与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值来衡量。③对外开放(DOI),采用货物进出口总额来衡量。④交通基础设施(INFR),基础设施是乡村发展的基石,而交通对于地区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采用人均公路、铁路、内河航道里程数来表示。⑤资本密集度(CI),本文采用人均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即资产劳动来衡量资本密集度。

2.2.2" 数据

本文的研究时段为2012—2021年。2012年开始,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步入爆发增长阶段,对于乡村发展以及人口流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故选取2012—2021年作为研究时段。基于数据统计口径①一致性和有效性,同时考虑到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不具有可比较的一般性特征,故本文的研究对象为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考虑到各指标量纲及数量级差异将引起实证结果产生误差,使用离差的标准化对原始数据资料进行处理。表2展示了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2.3" 实证结果与分析

2.3.1" 基准回归与结果分析

本文采用上文出现的回归模型(1)来检验创新型人力资本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回归结果见表3,表3第(1)列为单变量回归结果,IHC系数为0.026,在1%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表明创新型人力资本与乡村振兴之间高度正相关。表3第(2)列加入了控制变量后,IHC系数仍在1%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表3第(3)列在加入上述控制变量的基础上,又控制了年份固定效应,IHC的系数为0.034,在1%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这意味着创新型人力资本对乡村振兴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具体地,创新型人力资本每提高一个标准差(1.38),乡村振兴相比均值将提高约8.8%。本文结论在经过替换解释变量和固定效应后仍保持稳健。

2.3.2" 异质性分析

资本密集度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具有重要影响,有研究表明,区域产业资本密集度提高,其单位资本对劳动需求降低,从而扩大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因此,资本密集度对乡村振兴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对资本密集度按照高、低两类进行分组回归。具体结果见表4,表4体现了创新型人力资本对乡村振兴的资本密集度高低差异。资本密集度高和低的系数均为正,这说明创新型人力资本对乡村振兴有正向影响,且在资本密集度高和低的区域都是显著的,但在资本密集度高的区域影响更大。

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差异较大,因此创新型人力资本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可能存在区域间差异。本文根据“七五计划”相关内容,将我国的31个省级行政单位分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这3类进行分组回归②。具体结果见表4,中、西部地区系数显著为正,东部地区回归系数虽然为正但并不显著,即创新型人力资本对乡村振兴的正向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创新型人力资本能显著提升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乡村振兴水平,且对西部地区的提升作用最大。

3" 主要政策结论及启示

3.1" 研究结论

本文构建了乡村振兴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法测算出2012—2021年31个省份乡村振兴水平,在此基础上实证考察了创新型人力资本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

1)我国乡村振兴发展整体水平较低,平均值为0.530,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要求仍然任重道远。各地区乡村振兴水平存在不均衡性,乡村振兴水平较低的地区与乡村振兴水平较高的省份存在较大差距。此外,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存在区域性差异。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乡村振兴水平均值呈递减态势。中国乡村振兴发展呈现出区域性分布特征,并且东部地区远远领先于其他地区的发展。乡村振兴发展指数得分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关。传统农业大省的乡村振兴发展指数得分均值不高,并且多数处于中等发展水平,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较好的经济强省得分往往较高。

2)创新型人力资本对乡村振兴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创新型人力资本每提高一个标准差,乡村振兴相比均值将提高约8.8%。替换解释变量及对模型进行替换后结果依然稳健。此外,创新型人力资本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在资本密集度高的地区和西部地区,创新型人力资本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更大。

3.2" 政策建议

第一,政府应加大对乡村振兴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在乡村振兴水平较低的地区,通过财政、税收等手段,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农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同时,强化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第二,应着力培养和引进创新型人力资本,建立人才引进机制,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乡村人才引进工作,共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此外,政府和社会各界应积极开展乡村人才的培训和进修工作。通过定期组织培训班、研讨会等形式,更新乡村人才的知识体系,提高其专业技能和创新意识。第三,针对不同地区的差异性,应制定差异化的乡村振兴政策。在资本密集度高的地区,应充分发挥资本优势,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产业升级;在西部地区,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最后,加强乡村振兴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通过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等措施,实现乡村振兴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4" 结束语

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背景下,创新型人力资本能够聚集起高智力人才,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重要推动力量,推动实现乡村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长期目标。此外,创新型人力资本能够实现稀缺劳动能力的人力资本累积,能够有效缓解乡村资源不足、人才缺乏、技术落后等问题,在解决“三农”问题,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5个方面对乡村振兴水平进行系统测算,深入探析乡村振兴水平的区域异质性,并通过研究发现创新型人力资本对乡村振兴存在正向促进作用,能够有效推动乡村振兴水平的提高,且创新型人力资本对区域乡村振兴的正向影响存在差异性,在较为落后的西部地区效果更为显著。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应着力培养和引进创新型人才,并依托区域发展差异因地制宜实施有关政策,从而有效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产业高质量结构转型。

注释:

① 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社会统计年鉴》以及生态环境公报。

② 地区划分: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山东、辽宁、河北、江苏、上海、浙江、福建、海南和广东共计11个省(直辖市);中部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河南、山西、安徽、江西、内蒙古、广西、湖北、湖南共10个省(自治区);西部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共1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

参考文献:

[1] 位杰.习近平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论述蕴含的科学思维方法[J].经济学家,2022(11):21-29.

[2] 赵延安,陈凤仪.乡村振兴战略的思想资源、科学内涵和实现路径[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3(6):1-9.

[3] 李长安,徐宁.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的内在动力机制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23(3):193-202.

[4] 李杰义,胡静澜,马子涵.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理论机制、实践路径与政策启示[J].西南金融,2022(11):84-95.

[5] 张桅,胡艳.长三角地区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基于创新中介效应检验[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5(1):124-136.

[6] CHERCHYE L,MOESEN W,ROGGE N,et al. Creating Composite Indicators with DEA and Robustness Analysis:The Case of the Technology Achievement Index[J]. The Journal of the Operational Research Society,2008,59(2):239-251.

[7] 魏振香,史相国.生态可持续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关系分析——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实证[J].华东经济管理,2021,35(4):11-19.

[8] 张挺,李闽榕,徐艳梅.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8,34(8):99-105.

[9] 毛锦凰,王林涛.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基于省域层面的实证[J].统计与决策,2020,36(19):181-184.

[10] 李长亮,李昊儒,周美秀.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J].统计与决策,2022,38(22):66-70.

[11] 侯建,李思雨,庄彩云,等.外部知识源化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创新的影响机理:创新型人力资本视角[J].系统管理学报,2023,32(1):111-117.

第一作者简介:商露元(2000-),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乡村振兴、人力资本。

猜你喜欢

评价指标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一个高中生眼中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经济
一个高中生眼中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经济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理论与实证分析
中国药品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基于UML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