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
2024-12-31付阳红
摘" 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是实现农业强国、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是保障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关键所在,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该文分析科技自立自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并探讨在当前的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面临着一些困境。在此基础上,从农业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提升农民科技意识3个方面提出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在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对策,从而更科学高效地推动农业农村的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乡村振兴;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农民素质;科技创新
中图分类号:F303.3"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13-0189-04
Abstract: The self-reliance and self-relianc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the only way to achieve a strong agricultural and technological power, the key to ensuring the stable and safe supply of national food and important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accelerate the moderniz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reas and promote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an all-round wa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elf-reliance and self-improvement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discusses that in the current contex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rural areas are facing some difficulties.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lf-reliance and self-reliance in the proces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from three aspects: th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the training and introduc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lents, and the promotion of farmer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sciousness, so as to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process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reas more scientifically and efficiently.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elf-reliance; talent; farmers' literacy;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近年来,科技自立自强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1]。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宏伟蓝图,对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乡村振兴是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2]。当前,农业领域还面临很多难题,如先进农业科技基础设施不完善、乡村地区科技人才资源短缺和农民对科学技术意识淡薄等问题,这些问题已然成为制约我国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因此,如何实现乡村振兴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新发展理念背景下,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选择。
1" 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性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是实现农业强国的必由之路,是保障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关键所在,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3]。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科技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核心驱动力。对于乡村振兴而言,科技自立自强同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第一,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通过引进并吸收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能够实现农作物种植、管理和收割的全过程机械化、智能化。这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而且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享受现代农业带来的便利和收益。科技的进步还表现在对农业生产过程的精准控制上。借助于各种现代科技手段,如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能够实现对农田环境的实时监测,以及农作物生长状况的精准判断。这样,农民就可以根据这些数据,进行更加科学、精准的农业生产决策,从而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同时,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也有助于提升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只有不断引进和应用最新的农业科技,才能使我国农业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此外,通过科技创新,我们还可以研发出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技术和设备,从而推动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可以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和转型。传统农业往往存在着产业结构单一、生产方式粗放等问题,而科技的引入可以推动农业向多元化、高端化方向发展。例如,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实现对农业资源的精准配置,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通过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可以构建更加智能、高效的农产品供应链,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第三,农业科技自立自强能带动农民增收致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将得到进一步完善,农民的生活质量也将得到显著提高。例如,通过互联网、移动支付等技术,可以让农民更加便捷地获取各类信息和资源,提高他们的生活便利性;通过医疗、教育等领域的科技应用,可以改善乡村医疗条件和教育水平,让农民享受到更好的公共服务。
综上所述,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只有不断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才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推动乡村地区实现更加繁荣、可持续的发展。
2"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地区农业科技自立自强面临着一些困境。
2.1" 乡村地区科技基础设施薄弱,缺乏现代化科技设备和技术
农村科技设施设备落后是影响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因素。具体来说,农村科技设施设备落后的表现包括:缺乏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缺乏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应用设施、缺乏专业的农业技术人才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产品质量难以提高,导致农村的生产力水平低下,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从而影响了乡村振兴的进程。
农村科技设施设备落后影响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在科技设施设备落后的农村,农业生产仍然主要依靠人力和简单的机械操作,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农业生产成本高昂。同时,由于缺乏先进的科技设施设备,农产品的质量也无法得到保证,这会直接影响农业的收益和农民的生计。
首先,农村科技设施设备的落后,无疑是制约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在科技设施设备相对滞后的农村地区,农业生产的方式往往还停留在较为原始的阶段,过度依赖人力和简单的机械操作。这样的生产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具体来说,人力劳动虽然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强的特点,但在面对大规模、高强度的农业生产任务时,其局限性便显得尤为突出。人力劳动往往难以保证作业的一致性和精确性,同时也容易受到天气、劳动者体力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生产效率低下。此外,简单机械操作的局限性也在于其操作效率低下,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对高效、精准、自动化的要求。
其次,农村科技设施设备的落后状态,对农民的素质提升和生活质量改善造成了极大的阻碍。在科技设施设备相对滞后的农村地区,农民往往难以接触到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现代化的生产设备,这使得他们在农业生产上缺乏创新和竞争力。更糟糕的是,由于缺乏良好的教育和培训资源,农民们往往难以获得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他们的素质难以得到有效提升。这不仅限制了他们个人的发展,也制约了整个农村地区的进步。
最后,很多乡村地区,传统的农耕方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使得现代化的农业科技设备和技术无法得到广泛应用。由于缺乏先进的农业科技设备,农民们往往需要依靠人力来完成种植、施肥、收割等农事活动,这不仅增加了劳动强度,而且效率也相对较低。此外,乡村地区在通信技术方面也相对落后,很多地方缺乏网络覆盖或者网络质量较差,这使得当地居民在获取外部信息、进行远程教育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难。
造成乡村地区科技基础设施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很多乡村地区在建设和发展科技基础设施方面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由于人才流失严重,乡村地区往往难以吸引和留住高水平的科技人才。缺乏专业人才的指导和推动,乡村地区的科技发展自然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这使得这些地区的农业生产力低下,经济发展缓慢。
2.2" 乡村地区科技人才短缺,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受限
目前,面向乡村发展的科技供给、技术服务和人才支撑不足,科技资源向农村集聚、科技人才向农村流动的机制仍不顺畅。在农业科技创新过程中,人才是其中的根本,如果缺乏科技人才,那么农业的创新工作也就无法有效开展。目前,农业技术创新未与创新者利益结合起来,创新者收益偏低,致使农业科研部门优秀人才流失且队伍老化,一些重要学科中青年科技创新型人才缺乏,制约了农业科技创新,也阻碍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一方面,由于乡村地区地理位置偏远,往往与繁华的城市生活相隔甚远,且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许多优秀的科技人才往往不愿意耗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前往这些地区工作和生活。他们更倾向于在城市中寻找机会,享受更为便利的城市生活和丰富的资源,另一方面,乡村地区的生活条件和基础设施往往也较为落后。这使得当地居民在生活上无法与城市居民相比,也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科技人才。同时,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等原因,乡村地区的居民往往无法及时了解和掌握新的科技知识和技能,也难以与外界保持同步。
2.3" 部分农民科技意识淡薄,农业科技推广和应用受阻
乡村科技人才在推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目前,具备先进思想观念的农民还是少数,他们愿意积极参与培训,并更倾向于接受实地教学式的讲解。然而,对于大部分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民来说,他们对学习科技知识持有疑虑。这导致他们在吸收现代化生产经营方式、接纳新兴农业科技方面进展缓慢,从而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的进一步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特别强调要培养新一代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4]。广大农民群众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要广泛依靠农民、教育引导农民、组织带动农民投身乡村振兴,他们不仅是引领农业科技创新和发展的核心力量,同时也是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科技素质的关键因素。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型职业农民需要具备一系列的素质和能力。首先,需要具备前沿的认知和敏锐的科技意识。这意味着他们应该时刻关注农业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理念,了解并掌握最新的农业科技动态。其次,需要具备积极的学习态度。他们应该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农业市场需求。同时,他们还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探索新的农业发展模式和路径,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这有助于形成与农业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科学工作方法,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3"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的对策思考
3.1" 推进农业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对于推动农村发展至关重要。政府应当在财政预算中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确保资金到位,以满足农村发展的迫切需求。在投资方向上,应优先保障农村交通、水利、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些设施是农村发展的基石,也是农民生产生活的必要条件。特别是对于农业科技设备和技术的投入,政府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农业现代化离不开科技的支持,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科技和设备,可以大幅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这不仅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还可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为农民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此外,加大对农村科技设施设备的投入力度,也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科技设备,可以优化农业生产流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还可以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第二,推广先进的农业科技。推广先进的农业科技,是提升我国农业发展水平、增强农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加强与科研机构和农业企业的深度合作,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新格局。通过与科研机构紧密合作,可以引进先进的农业科技设备和生产技术,这些技术和设备的应用将极大地提升农业生产的规模和效率,为我国农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的宣传和推广力度。通过各种渠道,如农业展览、科技下乡等活动,让广大农民了解并接受先进的农业科技。此外,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培训,可以提升农民的科技素质和技能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用科技设施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农民对科技设施设备的认识和接受程度,直接关系到农业科技在农村的普及和应用效果。因此,还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如示范点建设、成功案例分享等,来增强农民对科技设施设备的信心和兴趣。
第三,鼓励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农业领域也不例外。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虽然有其优点,但在面对现代社会的诸多挑战时,已经显得力不从心。因此,鼓励农民和企业积极投身于科技创新,成为我们当前的重要任务。为了激发农民和企业的创新热情,需要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政策方面,可以出台一系列鼓励科技创新的优惠政策,如减免税收、提供土地和设施等,为农民和企业提供创新的土壤。资金方面,可以设立科技创新基金,专门用于支持农业科技创新项目,为农民和企业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当然,仅仅有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是不够的,还需要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这需要建立健全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创新与农业生产的深度融合。同时,还需要加强农业科技推广,让更多的农民和企业了解和应用最新的农业科技成果,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科技创新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还可以帮助解决一些长期困扰农业发展的难题。比如,通过科技创新,可以研发出更加环保、高效的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
综上所述,解决乡村地区科技基础设施薄弱、缺乏现代化科技设备和技术的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农民多方合力,从多方面入手,加大投入力度、推广先进的农业科技、加强农村信息化、鼓励科技创新、加强合作与交流等措施,推动我国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3.2" 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激发创新活力
人才尤其是乡村科技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动力源、造血者。乡村振兴战略切实落地,不仅迫切需要一批懂农业的人才,更需要一支爱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技人才队伍[5]。要不断创新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模式。
第一,对现有科技人员加强培训和教育。科技人员作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和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其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的更新与提升,直接关系到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此,需要为科技人员提供定期的培训课程。这些课程应当涵盖最新的农业科技知识、技术进展以及行业发展趋势,帮助他们及时更新知识体系,掌握前沿技术。同时,培训课程还应注重实践应用,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操作等方式,让科技人员能够在学习中提高技术水平,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除了培训课程,还可以通过与农业科研机构、农业院校等合作,为科技人员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这些机构拥有丰富的科研资源和实验条件,能够为科技人员提供广阔的实践平台。科技人员可以在实践中深入了解农业生产过程,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此外,还应鼓励科技人员加强自我学习和创新。通过参加学术会议、阅读专业文献、开展科研项目等方式,科技人员可以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增强创新能力,为农业现代化和科技创新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积极引进高层次、复合型科技人才。这些人才不仅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更拥有跨学科的视野和创新能力,能够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为了吸引更多这样的人才,需要拓宽招聘渠道,充分利用网络招聘、人才交流活动等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参与到农业科技创新中来。同时,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也是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有效途径。这些机构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和科研成果,通过与它们的深入合作,可以引进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的人才,为农业科技创新注入新的活力。此外,还应为引进的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待遇,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和潜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吸引和留住这些高层次、复合型科技人才,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持续的人才支持。
3.3" 提供培训指导,提升农民科技意识
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文化素质和科技水平,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建立培训计划。制定长期的农民科技培训计划,包括农业技术、农业机械使用、农产品加工与销售等方面的内容。根据当地农业发展和农民需求,确定培训的主题和内容。二是组织实地培训。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农业专家和科研人员,深入农村开展实地培训。通过现场教学、示范操作和互动交流等方式,向农民传授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经验。三是开展网络培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农业科技网络培训平台,提供在线课程和教学资源。这样可以让农民随时随地学习科技知识,提高科技意识。
通过这些措施的综合实施,让更多的农民接受科技知识教育,提高他们的科技素质,从而推动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发展。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还可以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同时,农业科技自立自强还可以促进农业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未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仍需以科技创新为第一生产力,需要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完善政策法规和体制机制,推动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召开[EB/OL].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2116646.
[2]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3] 吴孔明.以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支撑引领农业强国建设[J].红旗文稿,2023(6):4-8,1.
[4]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N].人民日报,2018-09-27(001).
[5] 岳玉兰,侯立刚,杨明静,等.科技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践与思考——以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为例[J].农业科技管理,2020,39(4):22-24.
作者简介:付阳红(1993-),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