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健美操专项训练常见运动损伤研究
2024-12-31王燕培胡建平刘澳
摘要:为有效预防并降低健美操运动损伤的风险,切实保障运动员的身心健康,提高训练质量,为健美操运动员提供预防运动损伤的理论依据与措施,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健美操专项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与分析。健美操专项运动员运动损伤部位以下肢为主,依次是踝关节、膝关节、小腿等;健美操专项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类型主要是拉伤、扭伤、挫伤等;进一步分析显示,准备活动不充分、技术掌握不好、身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是引起健美操专项运动员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运动员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合理控制训练强度与时间、加强专项技术训练为主,对每一个训练环节给予充分重视,并加强预防损伤知识的学习,以更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健美操的训练中。
关键词:健美操" 运动损伤" 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G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02-(2024)-08-111-3-ZL
健美操是一项集健身、娱乐、竞技于一体的运动项目,深受广大学子的喜爱,是高校体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身体协调性与灵活性,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团队凝聚力。健美操项目在我国发展周期较短,但其技术动作难度却在不断提升,运动损伤问题也日益突显。健美操运动对于身体健康的影响也像是一把双刃剑,在锻炼技能愉悦身心的同时,身体各部位还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与分析高校健美操训练中运动损伤情况,探讨其损伤的原因、特点及规律,为高校健美操运动的科学训练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1、健美操训练常见运动损伤情况分析
1.1、健美操训练运动损伤率
由表1数据可以看出在调查的94名运动员中,有65名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发生过损伤,占总调查人数的69.15%,其中受伤次数为1-3次的人数占比最大,有58人,占总调查人数的61.7%;受伤次数为4-6次的有7人,占总调查人数的7.45%。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健美操专项运动员在进行专项训练过程中的损伤率较高,健美操动作幅度大,强而有力,在快节奏下完成各种跳跃、转体、屈伸、劈叉等动作,极易出现损伤。健美操中的跳跃动作要求运动员具备出色的爆发力和平衡感。在快速的音乐节奏中,跳跃动作不仅需要足够的腿部力量,还需要在落地时能够稳定地控制身体姿态,避免受伤。然而,由于跳跃动作的高难度和高速性,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运动损伤。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年龄、性别、心理状态等因素都会影响损伤的发生率。
1.2、健美操训练运动损伤部位
健美操作为一项综合性的体育运动,融合了音乐、舞蹈及体操等不同的艺术形式,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娱乐性和创造性。对于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需要身体不同部位同时配合。因此,在健美操训练过程中,运动员极易发生损伤,并且易受损伤的部位较多,从表2中可以看出,健美操运动损伤的部位以下肢为主,踝关节、膝关节、小腿和髋关节是主要受伤部位。具体而言,踝关节的损伤频率尤为突出,累计受伤人数达50人,占据了总调查人数的53.19%的高比例;紧随其后的是膝关节损伤,受伤人数达到33人,占总调查人数的35.11%;小腿损伤的有29人(小腿损伤的主要部位在小腿后侧的腓肠肌),占总调查人数的30.85%;髋关节损伤的有28人,占总调查人数的29.79%;上臂损伤的有27人,占总调查人数的28.72%;大腿损伤的有26人(大腿损伤的主要部位在大腿后侧的腘绳肌),占总调查人数的27.66%。从表2中发现踝关节受到损伤的人数最多,在健美操技术动作中,转体、大跳、小跳是最基础的动作之一,双脚不停地离地跳跃,会使运动员的踝关节承受很大的压力,造成踝关节的负荷过重,受到的冲击很大,损伤的比例也较大。此外,在成套动作中有许多需要膝关节跪地支撑的动作,对于膝关节的磨损很大,由于许多运动员技术动作的要领掌握得不牢,在练习中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再加上健美操技术动作中,有许多高冲击性动作(健美操中的高冲击动作包括:大跳、小跳、弓步跳等),所以,在健美操训练过程中,下肢损伤次数较多。
1.3、健美操训练运动损伤类型
经过统计,由表3数据发现,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健美操专项运动员在训练中运动损伤的类型依次是拉伤占比最高,为57.45%,扭伤占比52.13%,挫伤占比35.11%,擦伤占比32.98%,等等。损伤类型在健美操项目中呈现多样性,损伤类型是由健美操项目特点决定的,技术主导类难美项群的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的柔韧、力量、速度和耐力等都提出了高要求,而较大的强度易使机体产生疲劳,降低了对身体的控制能力,运动员需要在快节奏的音乐中,以极高的准确性、流畅性和表现力完成各种跳跃、转体、屈伸、劈叉等动作,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发生损伤。
1.4、健美操训练运动损伤原因
通过调查健美操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发现因准备活动不充分受到损伤的人数为65人,占总调查人数的69.15%;由于动作技术问题导致损伤的有59人,占总调查人数的62.77%;由于身体疲劳受到损伤的有37人,占总调查人数的39.36%;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受到损伤的有27人,占总调查人数的28.72%;由于场地、器械原因导致损伤的有24人,占总调查人数的25.53%;其中22人因训练方法不当受伤,这一原因占总调查人数的23.4%;另外,还有18人因为着装不适合运动而导致了损伤,占总调查人数的19.15%;由于天气原因受到损伤的有16人,占总调查人数的17.02%;其他原因中,有5名同学因为场地的外界因素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占总调查人数的5.32%。从项目特点、技术难度、训练量、运动员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等方面入手,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保障运动员的健康和安全。
(1)准备活动不充分。
在进行健美操训练前,运动员需要进行充分的拉伸,在健美操练习中身体的各个部位都需要处于绷紧的状态。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人体在运动时,内脏器官的机能惰性较大,不能满足运动器官的负荷,极易导致运动强度较大,持续一段时间后会出现“极点”。因健美操运动的强度较大,如果在训练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肌肉仍一直处于僵硬状态,内脏系统的功能没有动员起来,就会很容易造成损伤,进行充足的准备活动其目的是为了在正式锻炼前做好生理和心理上的准备,教练员有责任让运动员认识到准备活动的重要性,并督促他们充分做好准备活动。
(2)动作技术问题。
受训练时间、水平的影响,健美操运动员个人能力素质存在差异性,部分运动员在技巧性动作的掌握上尚显不足,柔韧性也相对较差,且身体各部分不协调,因此在训练中常因技术动作未能达到标准规范而受到影响。由于自身技术动作掌握程度低,训练动作不符合运动学规律,给自身带来过大的压力,容易在训练时造成肌肉或者韧带的拉伤。健美操是一项技术性较高的运动,其动作技术的精湛掌握依赖于长期且系统的训练过程。此外,由于该运动对参与者的身体素质有着较为严苛的要求,许多运动员在初次接触时难以迅速领悟并准确执行动作要领。因此,在日常训练中,运动员往往面临较高的损伤风险,需要特别注重动作的标准性和身体的适应性训练。
(3)身体疲劳。
在健美操的学习过程中,训练量较大,运动员的生理状态不佳,如身体疲劳或生病等,当身体出现不佳状态时,无论是初学者亦或是运动水平高、熟练掌握技术的运动员,都可能会因其技术的错误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疲劳状态显著地削弱了人体各器官之间的协调性,从而抑制其高效运动和整体运动效率。同时,疲劳会导致注意力的分散和降低,以及人体反应能力的显著迟钝,这些变化均显著增加了运动员在运动中发生损伤的风险。
(4)注意力不集中。
健美操运动中无论个人练习还是团队配合必须做到身心合一才能高质量完成。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应始终保持高度的专注力,避免思维分散,专注于观察动作执行的细微之处,并深入领会技术动作的核心要领。此外,在自主练习时,运动员应定期回顾和复习教练员所讲解的关键点,确保这些要点能够切实融入并体现在其实际训练中。
(5)场地、器械原因。
健美操运动涉及了多样化的转体、跳跃、支撑等力量型动作,对于训练的场地有特殊的要求,若场地存在不平整、过于滑腻、质地坚硬等,都会影响运动员的日常发挥,进而导致不同程度的损伤。另外,不合适的器械或者器械使用不当也会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健美操训练以成套内容、音乐使用、操化组合、场地空间、表演配合为主。运动员在训练前应对场地和器械进行检查,选择适宜的训练场地与器械,确保其符合安全标准对于健美操运动员的安全训练至关重要。
1.5、健美操运动损伤后采取的治疗方式
从表5可以看到,在受到损伤后运动员在思想上保持高度的重视和警觉,知道一些简单的处理方法,其中在运动损伤后停止运动,适当休息有74人,占总调查人数的78.72%;采取冰敷/热敷的有53人,占总调查人数的56.38%;立即就医的有51人,占总调查人数的54.26%。正常情况下,运动员在急性软组织损伤后的24h内进行早期处理,对于其康复至关重要。而关于开放性损伤或闭合性损伤的处理方式也存在异同,教练员需要引导运动员掌握应急处理方法,帮助运动员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在发生损伤时,教练员也要沉着冷静,帮助运动员处理损伤,降低运动损伤带给运动员生理或心理上的伤害。
2、预防健美操运动损伤的措施
在健美操训练过程中易发生各种运动损伤,这不仅会影响着我们的正常生活、学习,还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一定的伤害,甚至于心理上的影响,在进行健美操运动之前,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加强机体的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损伤的发生,有效预防健美操运动损伤的措施有以下几点:
2.1、重视训练前的准备活动
提升思想警觉性是有效预防运动损伤的关键步骤之一。从教练员角度来说,应在训练中强化思想教育,培养运动员的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从运动员角度来说,在进行健美操运动之前,确保充分进行热身和针对性的准备活动至关重要,使自身从生理和心理上做好准备。经过充分且具有针对性的准备活动有效激发身体的活力,克服肌肉的粘滞性,保证运动员在运动时身体达到最佳状态,提高身体的代谢功能。在经过高强度、大负荷的训练后,加强肌肉的拉伸和放松,使身体各个部位得到良好的恢复,不仅是预防训练后出现肌肉酸痛,也为后续的训练打下坚实基础。
2.2、加强专项技术动作训练
高校健美操运动员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运动员的专项练习时间不够,短时间的强化练习虽有成效,但是,由于操之过急,忽视体育运动发展的规律,会导致不同程度的损伤。循序渐进地加强专项技术训练,增加课堂专项力量训练的时间,技术的精湛掌握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与过程的历练。在学习过程中,充分采取分解练习的方式,逐步熟悉并掌握动作的各个环节,随后再过渡到完整的练习,以确保技术的精准与流畅,是预防运动损伤的关键。
2.3、合理安排训练内容与负荷
教练员对于训练内容和训练目标要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进行考虑,对于成套动作的编排、难度动作的选择,要由运动员运动水平的高低决定,选择运动员易于掌握的动作,从简单动作的练习上过渡到难度动作的学习。运动负荷适宜时,运动员的情绪会变得高涨,学习动作的兴趣提高,行为也更加主动,掌握动作时心理得到满足,更容易实现训练目标。
2.4、加强易受伤部位的锻炼
根据健美操运动的特点和容易发生损伤的部位,加强易受伤部位的锻炼,尤其是上下肢、腰腹、关节韧带等部位的力量,只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机体作为基础,才能在健美操的训练过程中更好地掌握复杂的难度动作,并且能够承受高强度的训练,提高机体抵抗运动损伤的能力,预防损伤的发生。
2.5、重视韧带柔韧性训练
健美操运动对于运动员的柔韧性有一定的要求,特别是在一些专项动作的学习上,如大跳、C跳等动作,若运动员的柔韧度不够很容易发生损伤,因此,在平常的训练中,要加强柔韧性练习,无论是在训练中还是在日常练习中,都应该加强柔韧性练习的意识。在日常的锻炼中,主要做身体韧带、肌肉、肌腱组织的拉伸锻炼,如正压腿、侧压腿、竖叉、横叉等,柔韧性训练所带来的益处是多方面的,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3、结语
健美操运动损伤是较为普遍的,通过研究的开展,不仅能够对高校健美操训练中的运动损伤问题有深入的了解,还能为高校健美操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同时,也希望研究能够引起更多人对运动损伤问题的关注和重视,共同推动高校体育运动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何献达,李文涛,覃芳贤.健美操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应用分析[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4(9).
[2]张晓莹,赵轩立.竞技健美操难度组合C289接A187的运动学分析[J].体育学刊,2018,25(5).
[3]段锐,马廉祯,王松涛.我国体育科研高质量发展的几点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3,46(10).
[4]江金泽.健美操解说词的美与激情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6(4).
[5]赵阳,汤卫东.难美项群竞技体育项目版权法保护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8,52(9).
[6]王静.健美操运动员运动损伤特征及对策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8,8(20).
[7]任觉晓.体能训练中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其康复手段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7(10).
基金项目:河南理工大学2023年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SKJYB2023-21。
作者简介:王燕培(1999-),女,河南漯河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