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河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重新审视与实践路径

2024-12-31张慧婷

兰台内外 2024年20期
关键词:开发利用实践路径

摘 要:随着数字化时代发展,数字人文技术为黄河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重新审视黄河档案资源开发利用中面临的困境,并对创新实践路径总结分析,旨在深度挖掘创新实践路径,依托数据化技术和多元主体协同共享,实现黄河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新突破。

关键词:黄河档案资源;开发利用;重新审视;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273.5 文献标识码:A

黄河档案主要是指历代人们在黄河流域开展各类社会活动时所积累以及保存的具备较高价值的原始记录,是人类非常宝贵的资源。黄河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应重点提高数字化水平,对文本挖掘展开优化,实现多元主体的协同创新,利用多元化的创新措施提升黄河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效果,改善目前的工作现状。黄河档案资源不仅是文化传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载体,还是文明传播过程中的重要媒介,因而对黄河档案资源开展深度开发以及利用具有重要作用。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采取何种方式才可以高效率、高质量地对黄河档案资源的开发成为一项重要课题,而本文在研究分析的过程中,重新审视黄河档案资源开发利用与实践,并展开深入、全面的探析,旨在进一步提高黄河档案资源的利用率,充分发挥黄河档案资源的价值。

一、黄河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可行性

1.发挥档案资源价值的主要措施

黄河档案资源本身具有的地理类型、历史类型、文化类型与学术类型价值,直接决定了按照需要来开发利用。一方面,黄河流域治水的历史有上千年之久,已经形成了很多与河流、泥土、生态相关价值很高的档案资料信息,属于国家知识历史中非常典型的代表,档案资料中的治黄经验直接影响着后续的治黄事业发展,具备一定指导价值;另一方面,我国古代的著名战役、近代华北第一次大规模会战都发生在黄河流域,在此情况下积累了很多具备历史价值的档案资料,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可行性。

2.增强黄河文化影响力的必然举措

从某种程度而言文化属于精神力量,优秀良好的黄河文化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给予人们思想层面的支持,使得人们深深受到感染,得到一定的熏陶。近年来,数字化时代快速发展,各类数字技术已经开始应用到人们的生活与生产领域,为文化的沟通、互相借鉴和交融等提供了新的环境,为黄河文化研究事业、中原文化研究事业提供了较多素材。在此过程中对黄河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能够增强黄河文化的影响力,同时通过多元化的主体相互协同黄河档案资源的开发,还可以快速明确黄河文化和其他文化之间融合的契合点,使得黄河文化能够和社会领域中的基础教育相互整合,提升群众对档案内容的理解度和认知度,形成民族文化认同感,充分发挥黄河文化档案资源在我国各类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巨大作用。

3.数字人文发展属于必然措施

我国的数字人文领域快速发展期间,将数字技术和人文研究之间互相融合,形成二者交叉的状态,可以帮助打破传统的人文学科研究领域的局限性,将数字化工具的优势充分彰显出来,利用数字技术将庞大的人文资料资源转变成能够量化且具有数字特点的产物,并通过不断健全与完善的数字化人文技术,推动档案资源的高质量与高效开发利用。例如,黄河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使用先进的文本挖掘技术,可以深入研究分析档案的内涵,以此为基础达到资源增值的目标,借助先进的数字化技术、网络化技术等创建档案数据库系统,使得黄河档案资源向着数字化的方向进步。以人文的角度考虑问题,使用数字人文技术的过程中可以帮助黄河档案管理拓宽工作范围,不仅能够使得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发动者全过程操作,还能帮助参与者形成情感的交流、身份方面的认同,尤其在应用现代VR技术、AR技术之后,能够创建较为真实的黄河档案资源虚拟化情景,增强用户的体验感、参与感。使用GIS技术还可以使得档案空间数据信息、属性数据信息相互融合,便于从时间、空间等层面明确黄河档案文化发展进步期间的历史轨迹。

二、黄河档案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困境

1.开发成果模式化

目前,在黄河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中经常发生成果模式化的问题,会对档案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产生一定的冲击。具体而言,就是档案馆仍然沿用传统的资源开发模式,导致所提供的成果存在模式化的情况。一方面,档案馆主要开展档案编研以及档案展览活动,无法激活用户良好的档案资源利用体验,甚至会对用户与档案馆的互动产生消极影响,导致用户对档案馆黄河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关注度明显不足;另一方面,黄河档案资源开发方面大多数档案馆尚未构建数字化的开发利用标准,所组织开展的档案开发利用规范缺乏统一性和完善性,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严重,也会导致开发和利用出现模式化的情况,不利于档案资源的深度开发和系统配置。

2.开发投入力量薄弱

黄河档案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需要充足的经费支持,但当前我国档案部门尚未深刻认识到黄河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导致这方面经费投入相对较少,出现了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力量薄弱的问题,只有部分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参与其中,学术研究范围狭窄,没有从新时代黄河历史、地理研究的角度和黄河自然、文化资源开发的角度探索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导致档案资源开发效果不理想,资源利用率偏低的问题明显,会限制新时期黄河档案资源的科学利用。

3.未激活潜在受众

在对黄河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有意识的激活潜在受众能为档案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相应的支持,使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创造更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但是,综合分析新时代背景下黄河档案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本情况,能够看出资源开发和利用环节面临着受众群体狭窄的问题,社会公众对黄河档案资源缺乏足够的了解,也未形成对资源的利用意识,甚至在对黄河相关历史和地理问题的研究过程中,未能到档案馆查找相关资料,对资源的有效利用造成冲击,不利于黄河档案资源开发和利用工作的创新推进。

4.数字化转型不充分

针对当前黄河档案资源利用的基本情况展开分析,发现在数字时代背景下,档案资源已经开始探索数字化转型,并且档案部门基于数字化档案资源管理构建了全新的管理模式,力求能全面推进黄河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数字化转型。但是,由于当前档案部门探索数字化转型的时间相对较短,现阶段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数字化转型标准,黄河档案资源数字化转型制度体系的构建也不够完善,难以结合时代发展的动态变化实现档案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全面转型,还需要深入研究如何使用数字化技术开展档案资源数字化开发和利用工作。

三、黄河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创新实践路径

1.数字化形式创新

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探索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档案资源实施数字化形式创新,构建数字化的档案资源开发和管理模式,提高档案资源的综合管理效果。因此,结合信息时代和数字时代的背景,在实际探索黄河档案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要注意重点结合数字技术的应用,促进资源的数字化转型,有效促进数字化形式的全面创新,多角度提高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整体效果。首先,在黄河档案资源数字化开发工作中,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汲取国内外先进经验。例如,可以借鉴荷兰记忆宫殿项目、故宫虚拟紫禁城项目、数字敦煌项目方面的成功经验,结合黄河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数字化转型创新方案,构建特色的数字化开发体系,助力档案资源数字化转型发展取得良好的发展成效;其次,引入数字信息技术,数字化呈现资源。对于黄河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言,在数字形式的创新工作中较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将文字档案、照片档案等以时空映射的方式呈现出来,方便受众在获取档案信息的过程中,能够按照不同的方式浏览档案资源,了解黄河档案中的人物故事、具体事件的脉络以及历史发展情况等,从而赋予黄河档案资源全新的生命力,使档案资源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能够呈现出动态化、智能化和信息化发展态势,让用户获得多重感官的刺激和体验,从而增强数字化资源创意开发应用的综合效果;最后,制定数字化标准,优化档案资源的馆藏结构。在对黄河档案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要想真正实现数字形式创新的目标,就应该基于数字技术的应用和档案资源的多元化开发实践,有意识地制定数字化的管理制度和统一的数据管理标准,细化数字化档案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工作,保障能够在软硬件设备设施的支撑下创新资源开发工作,加快黄河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数字化发展进程,保障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顺应数字人文环境建设的要求,取得良好的发展成效,为资源的高效化利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2.文本挖掘优化

在档案馆探索黄河档案资源开发和利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有效规避档案资源开发模式化的问题,在实际针对黄河档案资源的研究过程中,可以尝试引入文本深度挖掘的理念,深度开发黄河档案,从而形成档案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特色,降低模式化问题的不良影响,提高档案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整体水平。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探索文本深度挖掘技术的合理化应用,针对海量的黄河档案资源展开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在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信息聚合技术、算法工具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综合应用基础上,充分挖掘档案资源的潜在价值,并且系统分析档案资源获取的过程、档案资源利用数据,借助语义关联和各主体间关联的规则,在对黄河档案资源深度开发的基础上形成智能化响应模式,满足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用户快速获取黄河档案的需求,保障能在标准数据库挖掘的支撑下,形成完善的资源挖掘和利用系统,为档案馆系统创新黄河档案资源开发和利用模式奠定基础。

3.多元主体协同创新

档案资源的开发不仅仅是档案部门的任务,还需要多部门的协同支持,只有在多部门的积极支持和配合下,逐步加大投入,深化黄河档案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研究工作,才能循序渐进地提高档案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综合效果,实现对档案资源的高效化开发和利用,最大限度地展现黄河档案资源的价值。在数字人文视角下对黄河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多元主体力量,共同促进资源开发的协同创新。首先,档案馆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在探索黄河档案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有意识地针对受众需求展开系统分析,以受众需求为导向对相关档案资源展开全面、系统地挖掘,并借助公众能接受的方式促进档案资源共享和服务工作的创新,提高档案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专业性;其次,黄河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科研团队应该主动承担深入开展科研工作的责任和义务,相关高校以及科研院所要重点针对黄河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展开分析,紧随数字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潮流,结合行业前沿动态变化,为档案馆探索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知识和学术指导,提高档案馆开展档案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整体水平,为档案资源的高效化利用创造便利;最后,档案资源开发和管理的上级主管部门,要注意结合本地区黄河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实际情况,发布地方政策法律法规,支持档案馆开展档案资源宣传教育工作,从整体上优化管理,为档案馆开发利用档案资源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确保档案馆资源开发和利用工作顺利推进,提高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整体成效。

4.挖掘受众潜能

在黄河档案管理部门探索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应该认识挖掘受众潜能的重要性,将受众的开发作为基础,使受众能够广泛关注资源开发和利用工作,有效促进黄河档案资源利用率逐步提高。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可以重点开展黄河档案相关文献资料的宣传教育工作。档案馆应紧随时代发展潮流,有意识地设置多种宣传活动,如开发主题教育,让受众了解黄河档案资源的丰富性和价值性。还可以依托新媒体平台整理和宣传黄河档案资源,以纪录片的形式向受众展示黄河档案资源,让其多角度感受黄河档案资源的价值和魅力,从而提高受众对黄河档案资源的认可度和接受度,引导他们在参与黄河历史、地理相关研究工作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查询和利用相关档案资源,增强档案资源的综合应用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尝试依托互联网平台,开发黄河档案资源互联网宣传模式,按照受众需求的变化和获取档案资源喜好情况,开发微信、在线App资源获取渠道等,使受众能从多角度获取资源信息,实现对黄河档案资源的有效利用。例如,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在黄河档案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可以构建黄河档案虚拟场景,在虚拟场景中动态化、故事化和立体化地展现黄河档案资源,为用户提供穿梭时空的体验,使用户在获取和使用档案资源信息的过程中,能够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可以更加全面、系统地了解黄河流域相关历史事件,感受黄河地理变迁情况,在真实的体验中增强对黄河档案资源的认同感,为档案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良好的受众支持。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黄河档案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能够为研究黄河历史和地理情况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助于促进现代社会黄河研究工作的深化发展。因此,新时期的档案资源受到广泛关注,要注意有意识地探索黄河档案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措施,重新审视当前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科学的实践改革方案,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相关黄河档案资源研究工作科学、系统推进。

参考文献:

[1]李宗富,于子闪. 数字人文视域下的黄河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研究[J]. 山西档案,2021,11(1):73-79.

[2]杨宝章.省委办公厅、省档案局、省档案馆联合举办黄河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座谈会[J].档案管理,2020,34(6):133-145.

[3]管先海,李兴利.档案大合奏讲好黄河故事[J].档案管理,2021,16(2):105-106.

[4]邢 琳.新形势下水利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研究[J].卷宗,2019,9(30):21-67.

[5]杜 娟.试论新时期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 卷宗,2019,9(10):102-112.

[6]张 越.档案编研工作转型发展路径分析[J].卷宗,2021,11(19):11-56.

[7]李宗富,周 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档案部门的融入与建设研究[J].档案管理,2020,15(6):74-76.

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档案馆

基金项目:“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在高校通识教育中的作用研究”项目,本人主持立结项并获得郑州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委员会一等奖。项目证书编号:JX20130635,成果证书编号:201301035。

作者简介:张慧婷(1971—),女,汉族,河南郑州人,硕士,馆员,从事档案收集、整理指导和图书文献信息资源研究等工作。

猜你喜欢

开发利用实践路径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品牌化开发路径研究
我国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实践路径初探
素质教育视野下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实践路径探析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新时期高校足球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审计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审计成果利用探析
天台县忍冬科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及开发利用
云南食用花卉开发利用浅析
档案的开发利用在供电公司全面管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