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信息化时代高校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模式

2024-12-31苏宇

兰台内外 2024年20期
关键词: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时代高校图书馆

摘 要: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收藏了大量的历史文献、科研资料和工具图书,是教师和学生学习以及开展科研的重要场所。图书馆馆藏的丰富与否以及服务师生的质量高低,是评价一所高校校园建设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自从我国教育改革以来,随着高校在校学生人数的不断增长,对高校图书馆的服务需求也日益增多,原有图书资料的传统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师生的需求。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成熟的信息技术为高校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带来了新的模式,不仅让高校图书馆图书资料的储存更加方便快捷,还为广大师生提供了更高效的服务。但是,由于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因此,高校图书馆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模式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文章通过对高校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展开论述,并结合当前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探讨我国高校图书馆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模式。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高校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

中图分类号:G251;G258.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各行各业对高素质人才需求的急剧增加。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肩负着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综合人才的重任。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成为高校师生学习、科研的重要场所,高校图书馆的建设质量已经成为衡量一所高校教学质量高低的标准之一,可见图书馆对高校的重要性。

一、高校建立图书馆的重要意义

1.图书馆是中国悠久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高校是为社会培养和提供高素质综合人才的重要基地,而图书馆正是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收藏着丰富的图书资料,为在校师生的学习和科研提供了物质基础,尤其是收藏的历史书籍,更是传承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2.图书馆是高校学生提升自身文化素养的基地

高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不仅要将学生培养成具备高等文化的有用人才,还应着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高校图书馆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知识、查找资料的重要场所,有深厚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无形之中受知识的熏陶,提升自身文化素养。

3.图书馆有力地推动了知识的创新

高校学生正处于思维最为活跃的时期,在对知识理解的同时还在不断创新。而高校图书馆储备的大量书籍和资料,正是学生不断汲取新知识的源泉,保障了学生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

由此可见,图书馆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模式也受到了影响,原有的管理模式已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高校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

二、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的内涵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种成熟的信息技术在各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图书馆也在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围绕着图书馆收藏的图书和各类资料开展科学规划,统筹管理,合理归档,根本目的是为了向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了以下三点内容:一是图书资料信息标准化;二是图书资料信息存储数字化;三是图书资料信息利用网络化。

从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内容不难看出,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旨在优化图书资料分类、管理、归档、检索查询以及对图书资料载体实行整体优化的过程。

三、高校图书馆开展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1.图书馆图书资料信息化建设是保证图书馆事业持续稳定发展的保证

图书资料记录并保存了国家历史、经济、文化以及建设等各个领域的重要文献和翔实的信息,不仅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文化传播、社会稳定提供了重要支撑,还是人类文明延续发展的坚实基础。进入信息化时代,图书资料的传统管理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为了应对新的形势,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已是大势所趋。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只有紧随时代步伐,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融入管理模式当中,才能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协调一致,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助力。

2.图书资料信息化建设是实现资源共享的保障

图书资料内容的广泛性,意味着其拥有无限资源利用的潜力。而资源共享是保证资源合理利用的有力保证,同时也是信息化建设的最大优势。不论是国家的经济建设还是文化传播以及社会的发展,都依托于资源的利用,作为重要的资源之一,图书资料推动了我国社会健康、稳定和持续发展。只有通过图书资料信息化建设,才能实现有效的资源共享。

3.图书资料信息化建设是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图书资料管理模式,以纸质图书、图表和文档为主,在保存、分类及有效利用方面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更快、更全面、更安全以及跨时空地有效利用图书资料,是信息化时代的要求。通过图书资料信息化建设,实现资金、物力与人力等资源的集中使用,在增强图书馆整体实力的同时,简化图书资料管理流程,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图书资料现代化、科学化管理,规避了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通过对纸质资料的电子化转换,不仅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储存空间,还方便了广大用户查阅和使用,为用户提供了优质的服务,有效提高图书资料的管理效率。

4.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图书资料社会效益的保障

图书资料的社会效益体现在它为社会的经济、建设和文化等方面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信息资源的有力支撑。图书资料信息化建设实现了全方位的资源共享,打破了传统管理模式的时间、空间限制,使用户能够跨时空、快捷获取所需信息资料,并通过网络实现实时互动和有效沟通,促进了社会各界的合作和共同进步。因此,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图书资料社会效益的有力保障。

5.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各种成熟的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信息化最大的优势就是实现资源的共享。作为社会资源的重要组成,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是社会发展到信息化时代的必要要求。

四、当前高校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

1.缺乏对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充分认知

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广泛应用,是信息化时代的具体特点。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校,在校园整体管理体系中也大量应用了信息技术。但是,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技术应用还处于相对薄弱的环节,主要原因是图书馆管理人员还未充分认识到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传统的图书资料管理,要耗费大量人力、时间收集、排序和归档图书资料,存在很多的局限性、工作效率低、出错率高。思想的禁锢,导致众多的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缺乏对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知,影响了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2.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体制不健全,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传统高校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模式中,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不仅影响和制约了信息化建设进程,还造成了图书馆资源的浪费与流失,无法充分体现馆藏图书资料的社会价值。高校图书馆没有完整的管理体制,在开展信息化建设时,缺乏对资源整体的把握,使图书资源信息化建设系统没有整体性和综合性。此外,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尚不足以胜任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岗位。

3.高校对图书馆缺乏必要的经费投入

高校图书馆对高校而言就是一个服务场所,并不能为学校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并未引起高校的足够重视。直接的表现为对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投入的资金比例低,无法保障其信息化建设正常开展。

4.图书资料信息化后缺乏有效利用,未形成资源共享

高校图书馆在开展信息化建设前,都是采用传统纸质版书籍资料的借阅形式,让学校师生养成了固定的借阅方式。经过信息化管理后,很多高校图书馆缺乏有效的宣传和明确的流程规定,导致师生一时无法接受,觉得过于复杂,依旧采用传统借阅模式,宣传不到位的结果让数字图书资源缺乏有效利用。

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是为了实现各高校图书馆之间的沟通交流,实现优势资源共享。但就目前来看,各高校因自身实际情况不同,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进程也有所差别,图书馆所采用的管理软件、数字资源千差万别,且对图书资料收录、分类和检索等方式不统一,导致高校图书馆之间的交流有限,资源共享受到严重影响,背离了图书资料信息化建设的初衷。

5.忽视了数字图书资料的安全问题

信息化时代,网络的普及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最为明显的是个人隐私被泄露。高校图书馆图书资料信息化建设后,如果忽视了网络安全问题,会遭遇不法分子的网络入侵,出现盗取用户资料,篡改信息数据等严重问题。

五、信息化时代我国高校图书馆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路径

1.加大资金支持

高校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离不开必要的软硬件设备设施。在硬件设备设施中,计算机、网络服务器等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还应有相应的管理系统软件以及杀毒软件等与之相配套。因此,高校需要加大对图书馆资金投入的比例,高校领导要重视图书资料信息化建设。

2.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保障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力保障。通过与高校图书馆自身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适合本学校的管理制度。与此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图书资料作为宝贵资源的安全性,高校要合理运用相应的法律法规对本校的图书资料实行保护,确保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的安全性,做到各项事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3.改变传统管理观念,提升管理人员素质

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它是以信息技术对原有图书资料展开搜集、整理、分类以及检索的全新管理体系。首先,高校主管领导要接受并学习相关的管理知识,改变原有的传统管理观念,从意识上高度重视本校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其次,作为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体,图书馆工作人员要摒弃传统管理方式,深入学习信息化管理知识,重点是对各项信息技术的熟练掌握,尤其是计算机及网络知识,提高信息化技能。高校也要重视对优秀信息技术人才的引进工作,通过薪酬及良好的工作环境从外部招聘相关人才,为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打造一支优秀、高素质的管理团队。

4.建立统一标准的图书管理平台,实现资源共享目标

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为了有效实现优势资源共享。当前,我国高校因各自拥有的资源有所差别,在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进度有所不同,导致各自所拥有的优势资源无法有效共享。因此,高校要结合实际情况,建立统一标准的图书资料管理平台,通过平台达到图书馆与广大用户以及图书资料供货商的有效沟通和互动的目的。此外,各高校图书馆应在统一标准下,建立区域性、全国性的高校图书馆联盟体系,通过网络平台的共建,实现资源共享,尤其是各自的专业优势资源通过平台实行共享,满足不同高校和不同专业的师生快捷获取各类所需的图书资料,满足各自对不同知识的需求。

5.加强对图书馆图书资料信息化建设的宣传

高校图书馆在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应通过不同形式的宣传,让广大师生了解并接受新型的数字资料阅读模式,如果宣传不到位,就会使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高校应利用当前丰富的新媒体渠道,如某信公众号、校园官网、某博等发布相关信息,并在校内的海报宣传栏等显著地方发布消息。通过多样化的宣传方式,让师生及时了解最新动态信息,根据需求实施图书资料的搜索与使用。

6.注重数字图书资料的安全性

高校领导要重视数字图书资料的安全,提高网络保护措施,做好以下几点保护工作:首先,做好网络安全隔离工作。安全隔离是网络安全工作的基础,在网络安全维护工作开展期间起到了重要的防护作用,也是高校图书馆图书资料信息化建设中安全保障的重点工作;其次,采用多元化技术性维护举措,安装杀毒软件并对重要的数据备份恢复。高校网络安全管理人员要定期对计算机的软硬件以及网络设置实行安全检查,及时更新杀毒软件,防止网络病毒的入侵,能够及时发现并有效阻止黑客等不法分子的网络入侵,保障校园网络的安全运行;最后,高校要建立一支网络安全维护管理队伍。高校要重视网络安全人才的培养,并加大资金投入维护网络安全,重视网络安全防护、管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六、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成熟和广泛应用,各类信息资料已经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高速传播,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作为培养社会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要注重图书馆传播、存储图书资源的重要作用。高度重视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加大资金投入,转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固有思想,创新服务理念,实现各高校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提升高校图书馆的管理质量,促进高校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孟 健,佟晶岩.浅析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3):23-24.

[2]江立功.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0,30(3):62-63.

[3]倪国琴.浅析如何构建数字化图书馆模式[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24(16):118-121.

[4]代秋菊.我国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初探[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15-16+22.

[5]袁新宇,宋 冰.论高校图书馆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办公室业务,2015(05):96.

[6]王启瑞.高校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4,44(02):77-79.

[7]高 华.浅谈我国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32(05):147-148.

作者单位:保定学院作者简介:苏宇(1979—),男,汉族,河北曲阳人,本科,馆员,研究方向:图书资料。

猜你喜欢

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时代高校图书馆
在互联网+环境下探讨实现图书资料管理的信息化的重要性
论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
做好信息化条件下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
信息化时代的财务管理变革分析
高职英语教学中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基于在线教育的大数据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