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思想

2024-12-31王思琪

三角洲 2024年19期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自然界

《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思想以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德国古典哲学自然观为理论基础。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提出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使得人与自然构成一个整体的思想,并且用科学方法预言了人类社会对大自然的无限探索,必然造成了生态危机的出现。对《自然辩证法》中生态思想的系统阐释可以为当代生态保护提供重要启示,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提供重要思路。

《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思想的理论渊源

历史上的自然观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中生态思想的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在批判地继承吸收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德国古典哲学自然观之后,恩格斯将辩证唯物主义与生态观结合,形成了正确的自然观。

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在古希腊时期,人们的思想尚未成熟,自然科学也同样处于萌芽时期,人们通过最基础的劳动实践去了解自然,随着劳动工具的提升与人们思想的成熟,对于大自然的理解和把握也更加深刻,但在古代社会,具体的知识体系、正确的自然观还没有形成,对于自然科学的研究与对于哲学的反思紧密相连,它们共同推进了哲学的进程,也是自然科学发展的道路。

古希腊哲学家从世界是由什么物质构成角度出发,从时间、空间上解释世界的存在,寻找构成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古希腊哲学家们观念似乎在表面上有所不同,但从深层次看,他们都在表达一种从个别到一般、从特殊到普遍、从局部到整体、从有限到无限的辩证分析方法。这种分析方法强调从整体性的角度去研究和探究自然界,对自然现象和规律进行假设和思考。虽然这种分析可能包含粗糙和武断的成分,但其实质却是正确和富有洞见的。

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将当时现有的研究进行搜集和分类,对于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的自然科学对于自然界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当时的哲学家们在解释自然原因时往往用力学规律去进行解释,用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说明自然。机械唯物主义肯定了物质的第一性以及物质具有运动的属性,也坚持从自然本身去说明自然,有力地打击了神学自然观,维护了世界的物质属性,摒弃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直观属性,而且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在研究过程中主张分析和还原研究对象,对于近代科学的研究与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也是起着积极的作用,但机械唯物主义在事物内部联系上有着本质的错误,忽视了世界内部之间的联系,以机械的观点看待自然界和人,把统一的整体分割成若干个孤立的部分,认为自然界是孤立于人的时间领域之外的原始的自然存在物,机械唯物主义仅仅用力学的尺度去衡量自然界中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甚至把生命的运动也归结到力学的运动,这与当时的思想成熟度是分不开的,在机械唯物主义的思维模式影响下,产生出人们对于自然界错误的方法论,错误的方法论使资本主义更加激化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冲突,引发相应的生态危机。

三、德国古典哲学自然观

康德批判地继承吸收了活力论中的辩证法思想,打开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第一个缺口,而最终的完成者则是黑格尔,将前人丰富的经验以及高度的思辨构想结合起来,将自然界与人类的心灵密切联系在了一起,德国古典哲学的自然观包含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这种辩证法思想在实际的环境保护中也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恩格斯则对德国古典哲学自然观进行了扬弃,将辩证法引入了自然科学之中,从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角度出发,关注到了自然界内部存在的客观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的形成也使人们能够辩证地去看待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人们在唯物主义的视角下去能动地认识自然界,将辩证唯物主义应用到自然界的内部规律中去,确立了物质的第一性且物质是运动的。辩证唯物主义从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出发,使人们意识到历史的演进主要是由人为的经济社会活动造成的,其具有固定的内在运行规律,使人们看到了自然界中人与万物所具有的内在联系,不再以孤立的、静止的、零散的观点去看待人在自然中活动,人们通过实践去找到自然界内在的运行规律,这给人们也提供了正确的方法论思想,也为恩格斯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视角去研究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提供了思路。

《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

《自然辩证法》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主义思想,主要表现在:

一、人与自然统一的辩证自然观

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使得人与自然构成一个整体,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人的产生发展离不开自然,因此人们必须保护自然,这是人与自然辩证统一关系作为生态思想的体现。首先,人存在于自然界,正是由于自然的供养才有了人的生存繁衍,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自然界的不断发展,给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家园。其次,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并不是消极地存在于自然界,人类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去适应自然,改变自然,人类在自然中的活动是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不同于动物,人类会通过制造工具改变自然来满足主体需求,还会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熟悉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规律去改变自然。再次,恩格斯提出是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肯定了劳动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劳动也是人与动物之间最大的区别,在劳动过程中,人类进行了沟通、交流与协作,这对创造人类社会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劳动,在自然界中获取必要的物质资料,去保证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最后,恩格斯指出了过度掠夺自然必会对人类造成反噬,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也举例说明了过度掠夺自然的后果,警示人们要保护自然,恩格斯明确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自然辩证法》中蕴含的思想是具有整体性的,是具有自然界本身发展的内在运动规律的。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去分析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得出自然界是一个整体的结论。恩格斯认为,“我们所接触到的整个自然界构成一个体系,即各种物体相联系的总体,而我们在这里所理解的物体,是指所有的物质存在。”黑格尔在《逻辑学》中阐释辩证法思想,恩格斯则将其从中总结与提炼出来,使辩证法思想更加清晰,辩证法规律揭示的是极限本质之间的联系,是抽象程度的最高产物,也概括出自然界内部的发展规律。辩证唯物主义将自然界看作是活的有机整体,自然界内部的各种事物有着发展的运动规律,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绝对运动的。恩格斯在自然科学的研究中引入了辩证唯物主义,对于自然界的把握更加具体,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也能把握其中的内在规律,也提出了人们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尊重自然规律的必要性。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提出,为人们在深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提供正确的方法论,树立正确的自然观,使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生态危机的产生根源

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中,为获取利益最大化,资本主义会最大限度地获取自然资源,牺牲自然环境,去获取最大的利润。资本家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剥削和压榨工人以获取剩余价值,占取资源,扩大生产,向自然中排放有害物质,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打破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对人类本身的发展、后代的生存、大自然的环境都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人与自然的相处过程应始终保持和谐的平衡。

在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工业发展的负面影响较大,人们对此现象的预料不充分,导致生态危机的产生。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环境遭到破坏,导致生态失衡,环境污染也会影响人类的生存发展。尽管发生过由生态环境破坏引发的危机,但只凭借历史经验不能够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人类仍旧可能会破坏生态环境,引发生态危机,所以,必须要讨论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在源头制止危机的产生与环境的破坏。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提出的生态思想,使我们认识到了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以及对于生态危机的有效解决方式,这对当今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思想的启示

人类应尊重并保卫自然,因为人与自然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我们共同的责任在于保持这种和谐共生。现如今,世界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逐步提升,无论是从制度体系的制定、科学技术的提升,还是人们思想上正确引领,都做出了相应的努力。为了能够更好地认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人们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还需要对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进行更加深刻的研究,并将此运用到当代生态环境保护中以及全球的环境治理中。

建立生态文明离不开制度的扶持。近年来,全球范围的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发展生态文明,就必须要积极出台政策,完善环境保护体系,保护环境是人类共同的目标与责任,而环境保护体系的制定是实现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对于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生态的可持续性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经济不断增长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并不矛盾,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将有效改进环境质量,加强对于环境的治理,制止乱排乱放的行为,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在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下,会引起各国更为广泛的关注,引起重视,扩大影响,建立更加良好的社会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对于物质利益的平衡也需要制度进行保障,努力推进政策的制定,强化政策的执行,重视政策的创新,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构建生态文明离不开技术创新。技术的创新能够将传统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技术的创新能够有效改善传统技术所带来的环境问题、生态问题以及阻碍社会发展的问题。这种技术的创新能从多个层面改善生态问题,构建生态文明。在社会快速发展的时期,不能简单地追求技术创新所带来的更大的经济效益,也要关注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在科技的不断创新过程中,不但要实现技术的创新进步,还要在实现技术创新过程中生态思想的提升,要改变传统的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追求经济利润的理念。技术的创新使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的保护得到和谐统一,使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能够更加和谐的相处,促进更加和谐的生态环境,推进技术的创新也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举措,从而保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构建生态文明离不开思维的转变。无论是制度的确立还是技术的创新,都需要人类思想的解放,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消除掉自然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错误思想,只有让人们深刻地重视自然规律,深刻意识到不尊重自然规律的后果会反噬到人类本身,才会在人们的思想中形成一种准则。一方面,恩格斯强调自然界对于人类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他也强调了反作用,“人也反作用于自然界,改变自然界,为自己创造新的生存条件”。辩证地看待人与自然界的相互作用,能够使人们正确地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对人类的发展也起着积极的作用。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全面系统地分析了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以及处理人类问题的基本途径和各种生态方式。当今,人类社会正日益成为世界命运共同体的一个整体。各个发达国家都重视环保意识并建立了有关环保的法规制度,但从总体上来看,全球环保意识下降的势头尚未得到有效控制。脆弱的生态环境、资源的巨大损耗,以及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持续污染一直是持续存在的难题。所以,为建设好人们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改变人类生态环境恶化的态势,就必须准确掌握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把握大自然的运转规则,通过改变不合理的相互关系和方式,使人与自然之间、社会财产分布,以及人与人形成的社会整体关系处在生态平衡之间,这也是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思想给予我们的启示。

作者简介:

王思琪,2000年12月生,蒙古族,女,辽宁锦州人,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作者单位:渤海大学。

猜你喜欢

自然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自然界
自然界里神奇的“干饭人”
自然界的一秒钟
例说“自然界的水”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知识产权制度未来发展试析——基于辩证唯物主义观视角
自然辨证方法应用于机关公共事物系统的探讨
人在篮球运动中是否能自由地支配自己的行为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高等数学教书育人例谈
自然界的奥运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