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民办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路径

2024-12-31刘舒

三角洲 2024年19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人才政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这是对大学生培养具有指导性意义的话语,高等教育不仅要培养有本领、能够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还要培养大学生担当民族复兴使命的重任。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紧密结合,既是历史赋予高校育人过程的使命,也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文化生态环境需要,更是决定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

新时代蕴含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和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具体要求,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民办高校肩负着培养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的重任。近几年,民办高校快速发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是民办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校要紧跟公办高校的步伐,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新时代迫切需要更大规模更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队伍。近年来,我国科技发展取得长足进步,载人航天飞船、互联网技术和生物科技不断发展,这些都离不开创新型人才的支撑。创新人才对我国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国力突飞猛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指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对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人才强国作出战略部署。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当前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单边主义盛行,人才自主培养尤其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战略地位愈加凸显。

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培养引领未来的创新型人才,不仅是公办院校的使命,更是我们民办高校的使命。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师资优势、学科优势、平台优势,努力培养出一流人才,特别是一流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一批具有交叉思维、复合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高质量发展,事关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实现,事关国家创新发展战略。

思想政治教育在民办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价值

一、导向价值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引导全党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来。

大学时期是人生的关键阶段,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想观念一方面趋于成型,另一方面有很大的可塑性,他们善于接受新鲜事物,但是缺乏辨别能力。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为学生提供政治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思想上为创新人才培养指引方向。第二,为学生提供精神指引,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积极进取。

二、动力价值

创新型人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他们不仅具有强大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而且具备一系列优秀的素质和特质。创新思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往往源于对现实问题和需求的洞察和理解。它可以来源于各种不同的渠道。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创新思维的内在统一,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必将有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从维护辩证法角度理解创新思维的实质在于我们要勇于突破常规,将创新意识的感性提升到理性的探索上,真正实现创新活动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的飞跃。

三、育人价值

立德树人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民办高校也不例外。民办高校经过几十年发展,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做出巨大贡献。在高校的诸多教学内容中,思政教育内容尤为关键,影响学生思想观念及道德品质形成效果。“时代新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新时代为背景提出的,“时代新人”首先要有理想,有梦想,要在中国梦的引导下,将自己的个人梦、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自古以来,培养全面发展和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一直都是我们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同样“时代新人”的素质和思想品质不仅仅要从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中获取,更需要通过思想政治的教育和引导得以培养。

四、调节价值

大学生代表年轻有活力,是具有开拓性的建设与创造的主力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材,是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是国家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由于大学生经历的挫折不多,抗压能力不强,因此,会引发各种心理问题,而思想政治教育借助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通过一些心理咨询和专题讲座等,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创新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这个良好的心态一定是积极向上的,只有拥有了积极向上的好心态,才能经得起失败,经得起困难。美国心理学家戴维斯等认为:创新能力是发展自己的天赋,使自己变成一个能发现新领域、创造新思想、解决疑难杂症的有创新能力的人。德国心理学家海纳特则认为,创新能力是一种能力、力量和才能。因此,创新人才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要能够正确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民办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有效途径

一、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以人为本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所在,是和谐社会的最高价值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强调要在教育中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培养和发展人的独立个性和创造精神,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创新人才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贯彻和实现的主渠道,同时帮助创新人才树立正确的三观,在思想道德上共同进步。

二、充实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创新人才培养已经成为民办高校的重中之重。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断更新,不断融入新的元素、新的观点,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作用。

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要充分调动教育教学、学生工作、宣传等思想政治教育涉及的部门的力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要向学生传递和灌输勇于创新、不怕失败的理念。加强挫折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对待事情的观点和看法,克服创新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

三、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当前加强和改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很重要的一环,就是改进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要整合多种方法,培养创新人才。

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要途径。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方面仍采用单一的教育方法。为此,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手段现代化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措施。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利于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更有利于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充分将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优势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中去,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样对培养高校创新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分别从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三个方面论述如何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

一、优化学校环境

校园文化,是社会和精神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提升文化内蕴的形式,是学校创校宗旨的精髓。和谐的校园文化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心智,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体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创新人才培养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良好的教育理念、学习氛围为培养创新人才开拓更广阔的天地。

二、优化社会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必须积极营造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社会环境,公正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待遇适当、保障有力的生活环境,为人才心无旁骛钻研业务创造良好条件,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创新、包容创新的良好氛围。”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可见,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社会环境,创新人才的形成离不开一个支持性的社会环境。创新人才在一个适应的社会环境中才能更好地展示他们的才华和能量,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非常广泛,包括多种多样的因素。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总是在一个具体的环境里进行的,人也总是生活在一个具体的环境里,其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更多地受到这一具体环节的影响和制约。

社会环境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的主要环境因素。

三、优化家庭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的家庭环境是指影响和制约家庭成员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各种家庭环境,如家长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理念和价值取向等。家庭环境对家庭成员尤其是子女的成长、子女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观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家风是家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家风教育会决定一个人的性格和品行;另一方面,家风教育是良好社会风气形成的重要渠道。家风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和延伸。重视家风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提高家庭成员的思想品德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培养创新人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本质体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本质意义上就是“人”的解放,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创新潜能的不断释放,并汇聚成磅礴的创新力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人类社会的伟大发展。

创新人才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我们正处在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的关键时期。建设教育强国,就是要不断增强教育的育人功能,因此在教育领域进行改革是至关重要的。学校除了传授知识基础,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独立解决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人才,就是要发现每个人独特的创新本能,并以适合的方式把这种创新本能激发和实现出来,引导学生创新地学习、生活、成长,最终成长为各不相同的创新人才。

作者简介:

刘舒,1991年生,女,汉族,辽宁省法库县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作者单位:吉林动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人才政治
人才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