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目的论视角下太极拳招式名称的翻译

2024-12-31苏静

三角洲 2024年19期
关键词:连贯性招式术语

太极拳目前已传播至众多国家地区,若想将太极拳以及太极拳内含的中国传统文化有效地传播出去,则需要两种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翻译的作用应运而生。本文通过对太极拳术语的翻译进行比较,总结得出在翻译过程中可通过直译加注法、意译、音译加注法来保证译文在保持源语特色的同时,准确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其次通过拆分和增译来保证译文的连贯性,并提出相关翻译策略,期望能够为太极拳翻译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

太极拳术语涉及哲学、宗教、医学等多个领域,并富含深厚的传统文化意蕴,这就要求译者在进行太极拳术语翻译时既要符合规范性和简约性的要求,又要准确地传达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因此,如何提高太极拳术语翻译质量成为翻译研究者和武术专家学者研究的一个重点。本研究选取了现有的太极拳英译本:《杨氏太极拳》(英文版,于深泉责任编辑,以下简称《杨》)以翻译目的论为视角,研究发现太极拳术语翻译目前处于较为混乱的层面,针对以上问题,研究者指出译者应当在翻译过程中通过直译加注法、意译加文化阐释,准确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其次通过拆分和增译来保证译文的连贯性。译者应根据不同翻译情境选用恰当的翻译策略,以此来保证译文在满足目标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和表达方式的同时,简单明了地传递最完整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目的论包含三个重要原则,即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忠实原则。根据赖斯和弗米尔的说法,翻译要忠实于原文本,不能篡改原文内容、中心思想和情感方向,要有目的和结果。连贯原则,即语内连贯,指译文内部要连贯。忠实原则指译文与原文之间要符合语际连贯的标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依据目的论的三原则灵活选取翻译方法,最终实现译文目的与原作者意图的统一。

目的原则的应用

“武术术语在其形成、传承与发展过程中被深深刻上了这种烙印和浓郁的人文特点。这赋予了武术术语文化性、民族性、形象性、简明性”,因此,要求译者在太极拳术语翻译中,不仅是将太极拳招式进行单纯的语言转换,更重要的目的在于展现中国文化形象,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对于目标语读者而言,也不仅仅是学习太极拳动作招式,而是探究太极拳术语中内含的文化意蕴。

例1:“搂膝拗步”:此式是说明动作的,重在“拗步”二字。因我们生活中走路时,迈右步则左手向前摆动,迈左步则右手向前摆动。拳式的动作却与人的生活习惯相反,而且右或左手足一同向前,故名之为“拗步”。

《陈氏太极拳》和《杨》在“步法”翻译上完全一致,即“搂膝拗步”——“brush knee and twist step”,而《太极拳》则使用完全不同的翻译方式,即“lou xi”ao bu ( brush aside over knee in reverse forward stance)。 前两种译本,运用连接词“and”将太极拳招式进行动作拆分,然后直接将两个动作进行翻译,一定程度上能够使目标语读者了解译者想要传达的文字信息, 但可能导致目标语读者并不能将源语和译文一一对应。

连贯性原则的应用

“汉语是意合语言,注重句子的功能、意义,句子不受严谨的主谓结构的约束,常常不用或少用连接手段,多使用流散句型,较为简洁明了。英语是形合语言,注重句子的结构、形式,要求形式对应和结构完整,常常借助各种连接手段, 多使用结构复杂的长句,较为严谨”。

太极拳术语大多短小精悍、言简意赅,以三字、四字词组为主,如何克服中英文在表达方式上的差别,如何将招式动作准确地传达给目标语读者,既能使语句连贯,又能符合目标语读者的阅读习惯,是此章节研究的重点,因此,作者将对译文中的长难句(以动作招式详解为主)进行比较和分析。 通过对三本译本的总结归纳,作者发现译者在进行长难句翻译时,有异曲同工之妙,本章节将以《杨氏太极拳》(英文版)作为代表,进行具体分析。

例2:白鹤亮翅招式——上体稍左移,右脚向前跟步,左手翻掌向下,左臂平屈于胸前,右手向左上划弧,手心转向上,与左手成抱球状;眼看左手。

《杨》:Shift weight to the right and sit firmly on right leg. Gradually raise left foot from the floor and take a step forward. Change the direction of left foot from southeast to due east and form a left empty step with toes coming down on the floor. Bend right arm from inside outward, then from below upward and then move it past the front of chest and face until it is above the head, with palm facing outward and fingers pointing leftward to form an arc. Move left hand downward, past the front of abdomen and then in an arc to the side of left hip, with palm facing downward and fingers pointing to the front. Face is turned due east, with eyes looking straight ahead.(P53)在动作招式详解中,已涵盖重心、手、脚、手臂和眼睛的要求,从中文解读中很容易发现长句中涵盖的逻辑顺序,能清晰地解读整套招式是如何运作完成的。而在译本中,作者发现这是一个极为冗长的句子,译文基本按照原文逐字逐句地进行翻译,并且在语句中为表明招式的先后顺序,多处使用了连接词、介词等,如“and”“until”“with”等,表明译文在极大程度上尊重了目标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和表达方式,作者认为这是符合连贯性原则要求的。

例3:手挥琵琶招式——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右腿,随着重心后移,使右脚踏实,坐实右腿;同时腰微右转;左脚随坐实右腿随提起向前迈半步,以脚跟着地,脚尖微翘,膝微弓,成左虚步;左手随转腰臂外旋随向上抄,掌心向右,指尖向 前侧上,高与肩平;右手同时也随转腰臂外旋随向下采,掌心向左,指尖朝前侧上,高与腹齐;眼神顾及两掌向前平视。

《杨》:Raise right foot and move it forward about the length of a fist before it lands on the floor. While turning body slightly to the right, shift weight backward gradually and sit firmly on right leg. Stretch forward left leg with heel landing in the floor and toes off the floor. Following movement of waist, bend left arm from below upward, with palm facing rightward. At the same time, move right arm from front to rear and withdraw it slightly downward until it comes to the inside of left arm, with palm facing the left side. Face is turned due east, with eyes looking straight ahead.(P56)在中文详解中,重心、腿、腰、脚跟等即使没有明确的时间顺序词语做连接,依然能很清楚地解读整套动作的流程和出招的先后顺序。而在译文中,首先由于整套动作过于复杂,译者将动作进行拆分,再用“with”“then”“while”“at the same time”“until”等单词或词组将整套动作招式的前后顺序进行梳理,作者认为这是译者有意注重译文的结构和形式,可最大程度地符合目标语读者的阅读习惯,是符合连贯性原则的。除此之外,通过对三本译本的研究,作者发现三本译本中,在动作招式详解时,基本都对招式进行了拆分,将一个完整的招式拆分成了几个句子并逐一列出。例如“手法”——“挤手”(双手交叉成环形向前推出)《杨》:Following the inward turn of the right forearm, the right palm is also turned until it faces obliquely inward; following the outward turn of the left forearm, the left palm is also turned until it faces obliquely outward, place left palm on right forearm near the wrist.(P42)在“挤”这个基本手法中,不仅涵盖手上动作,也包括腿部动作,译者将整个招式一分为二,对手部动作和腿部动作逐一进行讲解,使译文连贯且易懂。太极拳动作名称基本短小精悍、言简意赅,但是名称代表的动作招式往往是一连串的招式组合,若将招式以一个复杂的长句呈现给目标语读者,可能会晦涩难懂。作者认为,译者在进行翻译前,先梳理动作招式的逻辑顺序,再进行适当的拆分,最后将拆分动作转换成几个短句,有利于太极拳学习者准确了解招式动作要领和出招顺序,最大程度地在尊重目标语读者的阅读习惯下保证了译文内容的连贯性和准确性。

忠实性原则的应用

作者认为忠实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太极拳术语具有精练性和形象性的特点,作者认为在翻译过程中,译本应尽量保持简短、形象这一特点。第二,译文要以传播武术精神和优良的中国民族文化为目的,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最大限度地保留源语文化。在太极拳术语中,“手型”“手法”和“步型”“步法”都短小精悍,将动作招式高度概括,而译文也保持这一特点,大多通过直译,使译文精练简洁。

例4:“上步栽捶”:进步向前,同时握拳由上下击,如栽植作物状。《杨》《陈》《太》:“step up and punch downward”。“上步栽捶”是一个单纯描述太极拳招式的词语,简单明了地阐述了“上步”和“栽捶”两个行为动作,在进行语言转换时,译者保留了原文特点,采用直译法,仅对两个动作进行解释,使译文言简意赅,目标语读者也能对所描述的太极拳招式一目了然。

本文基于翻译目的论,对太极拳术语中具有代表性的文本进行了对比分析,并通过文本总结出翻译策略。最后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我们必须了解太极拳术语翻译的目的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基于此目的,对于太极拳含有文化词语的翻译,应该保存原文本身的文化内涵,但同时需要考虑到目标语读者的文化背景和理解能力,所以在翻译策略上应该采用直译加注法、意译加文化阐释、中英夹杂等方法用以达到翻译目的。第二,基于连贯性原则的文本分析发现,为最大程度地尊重目标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文化背景,在进行长难句翻译时,应适当地拆分长句,调整译文的组织结构,或梳理逻辑关系,增加介词、连词或短语等方法,从而达到语内连贯,让源语言更贴近目标语读者的表达习惯。第三,为满足忠实性原则的要求,应适当采用意译加文化阐释、脚注、文内注释等方法来实现译文语用的忠实性。

作者简介:

苏静,1998年生,女,河南省驻马店市人,硕士,英语笔译专业。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

猜你喜欢

连贯性招式术语
慢性宫颈炎患者采用连贯性护理健康教育的临床价值
Why do we celebrate the New Year?
针对高考物理计算题,教你增分三招式
等比数列解题十招式理论与实践
“三大招式”写开头
从主位结构角度分析罗斯福演讲中的连贯性
有感于几个术语的定名与应用
从术语学基本模型的演变看术语学的发展趋势
俄语广告语篇整体连贯性分析
奥运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