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耕读教育融入高校涉农专业的实施路径探讨

2024-12-31葛仕豪黄磊樊兆斌李正道姜莉莉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15期
关键词:畜牧兽医专业素养实施路径

摘" 要:全面开展耕读教育是教育部对全国高校涉农专业学生培养提出的总体部署,开展耕读教育有利于传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服务“三农”的高素质人才及涉农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但目前仍存在对耕读教育认识不足、耕读教育质量不高等问题。该文以菏泽学院畜牧兽医类专业为例,探讨耕读教育融入畜牧兽医类专业的实施路径,通过构建耕读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耕读教育实践基地、完善耕读教育师资队伍、营造耕读文化校园氛围等途径,提升畜牧兽医类专业学生的耕读能力和专业素养,为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关键词:耕读教育;实施路径;畜牧兽医;传统文化;专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1"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15-0152-05

Abstract: Carrying out farming-reading education in an all-round way is the overall plan put forwar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for the training of agriculture-related maj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ll over the country. carrying out farming-reading education is conducive to inheriting China's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talents serving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and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related majors,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such as insufficient understanding of farming-reading education, low quality of farming-reading education and so on. Taking the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specialty of Heze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integrating farming-reading education into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specialty.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farming-reading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the construction of farming-reading education practice base, the improvement of farming-reading education teachers, the creation of farming-reading culture campus atmosphere and other ways to improve the ploughing ability and professional accomplishment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majors, to provide talent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nimal husbandry.

Keywords: farming-reading education; implementation path;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ian; traditional culture; professional accomplishment

中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耕作劳动是我们祖辈赖以生存的重要方式,一些知识分子以半耕半读为生活方式,以耕读结合为价值取向,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耕读文化”。几千年来,我国的耕读文化孕育出了大量的农学家,诞生了众多充满先辈智慧的古农书,这些都是我国的优良传统文化,具有树德、增智、强体和育美等综合性育人功能。习近平总书记亦强调“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首次提到“开展耕读教育[1]”,随后教育部于2021年8月印发了《加强和改进涉农高校耕读教育工作方案》,要求在全国涉农高校开展耕读教育,并对耕读教育方案进行了总体部署。

畜牧业是我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支柱产业,肉蛋奶是百姓的“菜篮子”工程,因此,需要大量专业能力强、专业素质高、能吃苦耐劳的畜牧兽医类专业人才投身到我国畜牧业发展中去。因此,加强和改进畜牧兽医类专业学生耕读教育,让学生走进养殖场、走近养殖户,了解乡情民情,学习乡土文化,对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和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1" 涉农专业融入耕读教育元素的必要性

1.1" 涉农专业融入耕读教育元素的现状

2021年之前,国内鲜有关于耕读教育的报道,且多集中在关于农耕文化的研究[2]。自从2021年我国对涉农专业提出开展耕读教育以来,国内涉农高校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耕读教育,将耕读教育融入涉农专业。山西农业大学以园艺专业为例,从耕读教育内涵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实践平台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构建了“5+3+3+2+1”的耕读教育育人模式[3];玉林师范学院提出将耕读教育深度融合于思政教育,以提升“三农”情怀教育的耕读教育方案[4];中北大学从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着手,将耕读教育融入大学生劳动教育[5]。对于畜牧兽医类专业融入耕读教育,国内部分高校也进行了积极探索,衡水职业技术学院对耕读教育如何提高畜牧兽医类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探索,通过加强学生思政教育、专业教育、搭建实践平台等方式使畜牧兽医专业学生耕与读能力、思与创能力得到全方位提升[6];三峡职业技术学院采用“产教融合,耕读引领”的育人模式,将教学过程对接畜牧业产业链,助力乡村振兴和地方经济发展[7];任俊玲等[8]对耕读教育融入动物微生物课程教学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动物医学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支持。由此可见,在耕读教育方案的引导下,我国高校涉农专业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耕读教育,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1.1" 部分师生对耕读教育的认识不足

自从2021年教育部出台耕读教育工作方案后,全国涉农高校迅速行动,出台了各校相应的耕读教育工作实施方案。以笔者所在的菏泽学院为例,学校迅速召集涉农专业相关负责人,根据教育部和山东省教育厅的通知要求,制定了菏泽学院耕读教育实施方案。制定方案后迅速得到了实施,但仍存在部分师生对耕读教育认识不足的问题。笔者对菏泽学院2022级动物医学和动物科学专业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72.3%的学生不了解耕读教育,19.5%的学生听说过耕读教育,只有8.2%的学生较熟悉耕读教育。随后笔者通过随机抽查的方式了解相关教师在课堂上对耕读教育的讲授情况,发现只有极少数教师能将耕读教育引入到专业课的授课环节中去。因此,师生对耕读教育的认识有待加强。

1.1.2" 耕读教育的质量不高

虽然各校制定了耕读教育实施方案,但耕读教育是系统性教育,目前仍存在耕读教育质量不高,效果不好的问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耕读教育资源不足,如耕读教育课程体系、师资力量、实践教学基地等,无法满足耕读教育的要求;二是师生对耕读教育的认识不足,耕读教育浮于形式,重读轻耕,未能较好地把握耕读教育的新内涵;三是耕读教育形式单一,耕读教育活动不够丰富,耕读氛围不够浓厚,未能将理论教育与耕读实践相结合,师生容易产生“耕读教育疲劳”;四是耕读教育的保障评价机制不够完善,学校只注重下发工作要求,而忽视对耕读教育效果的考核评价。

1.2" 涉农专业融入耕读教育元素的意义

1.2.1" 有利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耕读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古代知识分子的生存之道,也是他们追求理想的发展之路,蕴含了做人行事、理想信念等丰富的人生哲理与智慧。明末清初著名理学家张履祥在家训《训子语》中曾提到:“读而废耕,饥寒交至;耕而废读,礼仪遂亡。”元末明初文学家施耐庵亦提出要“以耕读为本,以勤俭为德。”可见,耕读教育传承久远,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通过学习传统的农耕文化和技艺,可使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1.2.2" 有利于培养服务“三农”的高素质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而要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除了抓好农产品保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外,还需要强大的农业科技和人才支撑,其中高素质人才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最关键的一个因素[9]。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想通过高考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生活,认为大学生就应该在城市生活工作,因此,涉农专业的第一志愿录取率较低,涉农专业学生大多是调剂生,导致这部分学生专业归属感和荣誉感不足。通过开展耕读教育,能使学生感悟农业之本、农民之富和农村之美,提升学生知农爱农的情怀,培植大学生的专业荣誉感,使更多的大学生愿意投身到“三农”事业中去,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1.2.3" 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立德树人是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各专业培养方案的首要任务。在涉农专业融入耕读教育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德育方面,通过耕读教育使学生认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和奉献精神;智育方面,通过开设耕读教育相关课程,让学生认识农业发展、农村文明、农民智慧,增长学生的“三农”学识,拓宽学生的“三农”视野;体育和劳育方面,耕读教育在融入涉农专业的过程中,实践活动是重要的一环,通过实践活动,既能增强大学生的体质和团队协作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艰苦奋斗的精神;美育方面,农耕文明源远流长,蕴含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在耕读教育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农耕之美,进而培养学生的美育修养。可见,耕读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操、丰富的“三农”学识、健康的体魄意志、深厚的美育底蕴、高尚的劳动情操,有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2" 畜牧兽医类专业融入耕读教育元素的路径

我国是畜牧业大国,畜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不仅提供了人们生活所必需的肉、蛋、奶、毛和皮等物质资源,而且促进了人们就业创业和经济收入,使我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提升。畜牧业作为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悠久的农业发展史中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畜牧养殖业文明,因此,通过耕读教育将农业、畜牧业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畜牧兽医类专业学生的培养中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目前将耕读教育融入畜牧兽医类专业中的报告较少,笔者以菏泽学院为例,探讨在畜牧兽医类专业中融入耕读教育的实现路径。

2.1" 把握耕读教育内涵,构建耕读教育课程体系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自古以来强调以农立国、以农为本。古代知识分子耕读结合、半耕半读,他们既要养家糊口,又要学习文化知识,在这种生活背景下逐渐形成了热爱劳动、奋发图强、甘于奉献和积极向上的人生品格。这种耕读精神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是古人留给我们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需要我们加以传承和发扬光大。但耕读文明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中华文明数千年的不断演变,新时代赋予了耕读文明新内涵,耕读教育也从“耕读传家”演化为“耕读并重”,既强调理论学习,又重视劳动实践,形成了“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耕读理念[9]。劳动实践是耕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耕读教育不仅仅是劳动教育,而部分涉农高校将劳动教育作为耕读教育,而忽视了耕读教育的新内涵[10]。因此,涉农高校师生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认真领会《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涉农高校耕读教育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充分把握耕读教育内涵,将耕读教育与专业学习、素质提升有机融合。

在充分把握耕读教育内涵的基础上,结合畜牧兽医类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组织专业教师修改现用培养方案,构建耕读教育课程体系。首先,明确实践教学环节在涉农专业学生培养目标中的重要性,分类构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确保专业实践教学的学分不低于专业总学分的三分之一。其次,将耕读教育类课程增设为畜牧兽医类专业培养方案的必修课,安排具有副教授职称以上的“双师型”教师进行授课,并设置不低于8学时的耕读教育实践环节。除增设耕读教育必修课外,还要充分挖掘各专业课程中的耕读教育元素,组织教师编写各专业课程耕读教育教学大纲,以提升教师道德修养和耕读教育能力,最终通过课程耕读思政、学业导师、现场教学等形式将耕读教育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到专业教育全过程,增强学生爱国爱民之情怀,提升专业认知度和自豪感。再次,可结合畜牧兽医类专业特点,增设畜牧和兽医优秀传统文化类课程,建设本专业的特色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将耕读文明推广到其他专业。最后,组织本专业教师和企业优秀人才编写耕读教育校本教材,教材编写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为目标,从回归生活、知行合一教育的视角切入。

2.2"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设耕读教育实践基地

实施耕读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耕读实践,耕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是推动实践环节实施的重要举措,通过实践基地建设,可使大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田间、养殖场、饲料厂等,从而开阔大学生的视野,厚植大学生的“三农”情怀,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要建设耕读教育实践基地,首先,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按照“校企融合、转型发展”的工作思路,加强与畜牧兽医局等政府部门,以及养殖企业、兽药厂、饲料厂等的长期稳定合作,充分挖掘可利用资源,以确保耕读教育实践基地的顺利建设。其次,除利用校外资源建设耕读基地外,还可利用校内资源,如组织学生拔草、清理积雪等,使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与艰苦。还可利用学校附属动物医院,组织学生到动物医院实践,既可加强学生的耕读实践能力,也可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珍惜生命的职业操守。最后,教师可带领畜牧兽医类专业学生利用假期进行“科技三下乡”活动,走进农村、深入企业,解决农民、企业遇到的难题,从而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耕读精神。

调查显示,高质量的耕读教育基地建设仍是涉农高校面临的重要难题,在耕读教育实践过程中存在“参观式”“义务劳动”等形式的实践[10],而未能把握耕读实践的内涵。为了更好地落实耕读教育方案,把握耕读教育内涵,将耕读教育落在实处,菏泽学院(以下简称“我校”)除了进行日常的耕读教育之外,还在最后一学年安排畜牧兽医类专业学生到养殖场、兽药厂、宠物医院等企业实践,且实践时间不低于6个月。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必须收集数据,撰写毕业论文和耕读实践报告,并进行实践答辩。最终通过耕读实践,可以让学生体验劳作、尚读圣贤,以“耕”为历,以“读”滋养,领会劳动创造价值之美,促进学生知行合一、身心两健,最终提升学生专业实践水平和职业素养。

2.3" 开展耕读教育培训,完善耕读教育师资队伍

耕读教育的关键在“教”,教师作为“教”的主体,在耕读教育过程中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但目前耕读教育师资队伍存在数量不足、水平偏低等问题[11],因此,在耕读教育过程中,加强完善耕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需要打造一支“双师型”的耕读教师队伍。我校根据自身实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完善耕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首先,开展耕读教育教师队伍专项培训:培训对象包括专业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培训方式包括集中培训、个人自学等形式。集中培训主要聘请学校思政专家或校外涉农高校的耕读教育专家,以讲座的形式对教师进行培训,并组织教师集中观看《大国三农》《农耕探文明》等专题纪录片。个人自学主要是利用余暇时间自学关于耕读教育的重要论述和相关政策。通过专项培训,使教师队伍充分理解和把握耕读教育的内涵,从而增加耕读教育文化储备,提升耕读教育素养,提高耕读育人水平。其次,增加耕读教育师资队伍数量:专任教师的数量毕竟有限,且大多数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工作,缺乏耕读教育实践经验。针对这种情况,我校根据菏泽市《关于加快校城融合发展的意见》,积极聘请行业企业的技术专家、劳动模范等担任专兼职耕读教育教师,推进师资共享,拓展师资来源。通过开展耕读大讲堂、企业奋斗史分享会等活动,为广大师生讲授耕读思政课,传授实践经验,加深师生对耕读文化的理解。最后,拓展专业教师耕读教育能力:针对专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缺乏耕读实践经验的问题,我校选派部分专业能力强的博士教师到企业挂职至少一年的“科技副总”,一方面可以帮助企业解决畜禽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另一方面通过挂职锻炼弥补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

2.4" 传承优秀耕读文化,营造耕读文化校园氛围

当代大学生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是祖国的未来,大学校园作为培养大学生的主阵地,对于提升大学生知识文化水平、精神文明素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耕读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在校园开展耕读文化建设、营造校园耕读文化氛围,对于培养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引领作用,可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三农”情怀熏陶,进而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12]。营造校园耕读文化氛围可以有以下几个途径,首先,要有学校层面的政策支持,涉农高校作为实施耕读教育的主体单位,必须在政策上给予足够的支持,才能为营造校园耕读文化提供可能。笔者所在单位菏泽学院高度重视耕读教育的实施,专门制定《菏泽学院耕读教育实施方案》,在制度建设、经费保障等政策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其次,要加大校园耕读文化教育宣传,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完善校园耕读文化硬件设施建设,优化育人环境,设立耕读文化长廊,将农耕文明以文字、绘画、音视频和漫画等形式进行展示,吸引学生主动去参观学习。将优秀耕读文化制作成海报、宣传册等资料,让学生在校园文化环境中感知中华优秀耕读文化,营造出和谐的耕读文化氛围,使全校学生都可感受耕读文明的魅力。还可利用学校公众号、微博等多媒体平台推送耕读教育优秀案例,多渠道宣传耕读文明。最后,要在校园开展丰富多彩的耕读教育活动,畜牧兽医类专业班级可充分利用好周四论坛、主题班会、主题党(团)日、名师讲堂等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耕读文化学习教育活动,亦可开展耕读文化相关知识竞赛、征文活动、摄影和视频制作比赛等活动,并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展播,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耕读文化的熏陶,最终使耕读教育融入大学生的精神世界[13]。

3" 建立健全畜牧兽医类专业融入耕读教育元素的组织保障

任何有效活动的实施都离不开有效的组织保障,为避免耕读教育活动实施出现形式主义、表面化,必须构建完善的耕读教育组织保障体系,同时还需完善耕读教育激励机制,给予耕读教育优秀教师在职称评审、绩效考核等方面政策倾斜。首先要加强领导,实行耕读教育建设责任制度,在学校层面形成相关耕读教育工作方案,二级学院成立以书记、院长为组长的耕读教育领导小组,全面加强耕读教育建设工作的统筹协调,明确职责,理顺关系,督促按时完成耕读教育建设任务,并进行阶段检查和分期验收,以保证耕读教育建设与实施的质量。其次要构建多元的耕读教育评价体系,对参与耕读教育的全体师生进行全过程、全方位评价,从耕读内涵建设、培养方案实施、耕读教学大纲、耕读课程思政、耕读基地建设、耕读实践锻炼和耕读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纳入教师的考核机制和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最后要加强耕读教育经费保障,在耕读教育过程中,耕读教材编写、师生耕读实践、耕读在线资源库建设、耕读基地建设等方面都需要一定资金的支持,这就需要学校在编制预算时,预留出一部分资金进行耕读教育建设,以确保耕读教育的顺利实施。同时要形成完善的耕读教育专项经费保障制度,以确保学校配套的耕读教育经费能专款专用。

4" 畜牧兽医类专业融入耕读教育元素取得的成效

笔者以菏泽学院创办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为依据,以我校畜牧兽医类专业学生为实践对象,开展耕读教育融入畜牧兽医类专业的实践应用,实施后,我校畜牧兽医类专业人才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首先,学生对耕读教育的认识有了质的提升,从以前绝大多数同学对耕读教育闻所未闻,到如今绝大多数同学对耕读教育内涵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他们认识到了耕读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对于畜牧兽医类等涉农专业学生的素质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次,学生参与耕读教育的积极性较高,笔者在实施耕读教育的过程中寓教于乐,形式丰富多彩,相较于理论课的学习,耕读教育更能吸引学生参与进来。通过举行耕读教育征文活动、摄影比赛、知识竞赛等活动,既提高了学生参与耕读教育的积极性,也提升了学生的素质拓展能力。再次,专业教师的耕读文化教学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在对学生进行耕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耕读教育能力也在不断提升,教师通过制作专业课程耕读教育教学大纲、耕读课程思政、耕读基地建设等活动,也使自身的耕读教育教学能力得到提升。最后,学生更愿意参与各种实践活动,通过耕读教育的学习,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明显提升,有更多的学生愿意参与到打扫实验室卫生、校园大扫除等劳动中来。同时,学生更愿意参加各种专业技能大赛,如小动物医师技能大赛、动物医学专业技能大赛、小动物影像学技能大赛等,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5" 结束语

耕读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人生哲理,需要加以传承和发扬。通过在畜牧兽医类等涉农专业中开展耕读文化教育,有利于培养知农爱农具有“三农”情怀的专业人才,有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立德树人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夯实了基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 陈国华.新时代耕读教育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路径[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45(5):36-42.

[2] 梁梦玫,原容莲.涉农高等职业院校实施耕读教育探讨[J].广西教育,2023(12):107-110.

[3] 成晓典,朱江.基于乡村振兴视阈下涉农高校的耕读教育模式初探——以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23,51(23):279-282.

[4] 辛桂瑜,詹萍,卢呈,等.新农科背景下加强耕读教育涵养“三农”情怀的意义及路径探究——以玉林师范学院为例[J].智慧农业导刊,2023,3(21):146-149.

[5] 靳华云,张春秀.耕读文化融入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价值及其践行路径[J].高教论坛,2023(10):36-39.

[6] 陈志军,廖智慧,李晓,等.耕读教育背景下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路径探讨[J].山东畜牧兽医,2023,44(7):83-84.

[7] 郑娟,姜汹,赵青松.产教融合,耕读引领,畜牧兽医专业群“三段、四元、五化”育人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以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南农业科技,2022,43(1):145-147.

[8] 任俊玲,李和平,郑艳.耕读教育背景下动物微生物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23,28(2):101-104.

[9] 杨柳青,王晓勇,周静.涉农高校加强耕读教育的意义与实施路径[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23(9):37-39.

[10] 金帷,杨娟,张虎,等.全国涉农高校耕读教育实施进展与问题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2023(3):3-9.

[11] 杨孝延,何世潮,舒英杰.乡村振兴视域下地方涉农院校耕读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智慧农业导刊,2023,3(17):150-153.

[12] 陈秋平.乡村人才振兴视域下新时代耕读教育发展路径新探[J].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8(1):48-50.

[13] 尚睿智,魏文刚,李晓玲.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涉农高校耕读教育路径探析[J].智慧农业导刊,2022,2(24):97-100.

基金项目:2023年菏泽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zz-2023-35);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20902846233234);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重点项目(Z2021219,Z2022213);菏泽学院教改项目(2020020)

第一作者简介:葛仕豪(1980-),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动物医学专业教学与科研。

*通信作者:姜莉莉(1981-),女,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动物医学专业教学与科研。

猜你喜欢

畜牧兽医专业素养实施路径
现代生物技术构建下的畜牧兽医实践分析
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的服务现状与对策探讨
农村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体系现状及对策
论小学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
烟草商业企业标准化管理实施路径研究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翻转课堂背景下的高职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探析
当下如何提高中小学美术教师专业素养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