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参与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分析
2024-12-31郭子温
摘" 要:该文以2022中国企业乡村振兴社会责任年度案例为研究对象,围绕国企参与乡村振兴的实践进行深入剖析,案例包括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的“创新‘网络+’帮扶模式数智化赋能乡村发展”、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过程提供就业帮扶全产业链助力乡村振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的“多维助力脱贫攻坚,全面赋能乡村振兴”。我国企业可以从强化政策引导与激励、深化企业与乡村的合作、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推动产业多元化与融合发展、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方面着手参与乡村振兴。
关键词:国企参与;乡村振兴;企业责任;中国移动;中建集团;中国石油
中图分类号:F323"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15-0047-04
Abstract: This paper delves into the 2022 annual case studies on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Chinese enterprises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with a focused analysis on the involvement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SOEs)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efforts. The cases highlighted includ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ioneering a 'Network Plus' assistance model for digitally empowered rural development\"; China Stat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rporation \"Offering comprehensive employment support throughout the entire industry chain to bolster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oration \"Providing multi-dimensional support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fully empower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The involvement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can commence from several fronts: reinforcing policy guidance and incentives, deepening cooperation between enterprises and rural areas, enhancing the leve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promoting the diversification and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industries, and strengthening talent development and recruitment.
Keywords: involvement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rural revitalization; corporate responsibility; China Mobile; China Construction Group; PetroChina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参与乡村振兴是其社会责任之一。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国企通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特色产业品牌等做法参与乡村振兴,产生了大量值得推广借鉴的成功案例。为此,本文通过对国企参与乡村振兴的多个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探讨国有企业参与乡村振兴实践及其效果,以期为其他国有企业或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提供可资借鉴的对策建议。
1" 国企参与乡村振兴的相关理论依据
1.1" 社会责任理论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指的是企业在其商业活动中,除了追求股东的经济利益和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还应积极关注并最大限度地增进员工、消费者、母公司或子公司、供应商、社区等利益相关者的福祉,同时注重对整体社会利益及自然环境的保护和贡献[1]。这意味着企业应承担起超越单纯盈利目标的更广泛的责任,包括社会责任、环境责任以及道德责任等,从而实现可持续的健康的商业发展。国企作为国家资产为主的企业,其经营行为不仅关乎自身的经济利益,更关乎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利益[2]。因此,参与乡村振兴,是国企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
1.2" 新公共服务理论
珍妮·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3]提出的新公共服务理论,重新定义了政府、公共机构与公民之间的关系,强调了服务、民主参与和公共利益的核心地位。比如,新公共服务理论强调政府的职能是服务而非掌舵,那么国企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参与者,应转变角色,从单纯的经济活动者转变为社会发展问题的解决者和促进者;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公共利益是目标而非副产品,即国企应致力于实现乡村社会的公共利益,通过广泛的公众对话和协商,去探索乡村繁荣发展的路径;公共服务理论强调在思想上要具有战略性,在行动上要具有民主性,国企应通过与乡村居民的广泛参与和合作,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新公共服务理论强调为公民服务而非为顾客服务,这就意味着,国企应关注乡村居民的需求和利益,建立超越企业与顾客的关系,共同推动乡村的发展;新公共服务理论重视人而不只是重视生产率,那么在参与乡村振兴过程中国企应更多关注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福祉,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力,并培育他们的造血能力。
1.3" 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ory),是一种兼顾当前与未来,确保人类需求得到满足而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自身需求能力的发展理念,以公平性、持续性和共同性为核心原则,致力于构建一个经济繁荣、社会公正、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模式[4]。国企参与乡村振兴,通过推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等目标的实现,有助于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这既符合国企的长期发展目标,也符合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利益。如国企可以推动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提高农业附加值和竞争力;国企可以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国企参与农村文化建设和社会治理创新,可以提升农村地区的文明程度和治理水平。
1.4" 企业公民理论
企业公民理论是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一个重要延伸与发展,主张企业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应当像个体公民一样,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积极履行其对社会的责任与义务[5]。对于国企而言,参与乡村振兴不仅是响应国家战略的号召,更是践行企业公民理论的体现。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国企作为国家的经济支柱,拥有雄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可以将这些优势资源转化为推动农村发展的强大动力;与当地政府、社会组织和农民等各方紧密合作,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可以确保国企自身的发展与乡村振兴的相互促进;国企在参与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也需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关注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等方面的问题。
2" 典型案例分析
为保证范本的代表性、科学性、典型性和对比性,本文选取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参与乡村振兴的实践作为研究对象。
2.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创新“网络+”帮扶模式数智化赋能乡村发展
2.1.1" 案例概况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移动”)深入实施“网络+”乡村振兴战略,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乡村发展紧密结合,推动了新疆的数智化赋能乡村发展进展。截至2023年,中国移动在新疆的帮扶点已累计投入8.51亿元,实施的各类帮扶项目涵盖了民生、教育、产业及健康等多个领域,培训的干部群众达13万人次,支持了近1.8亿元的消费帮扶金额,很好地撬动了乡村振兴新动能[6]。
2.1.2" 具体做法
在民生保障领域,中国移动通过投资建设基础设施,提高当地的教育、卫生和生活水平。如投入5.86亿元,为新疆帮扶点建设了包括26栋/座学校、3个卫生院、1个饮水工程、7个乡村数智医疗项目和228个村级幸福大院等 ,受益人口高达59.56万;为解决洛浦县帮扶点存在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中国移动投入了2 052万元的帮扶资金,并联合医院自筹的148万元,共同推动了洛浦县人民医院5G+医共体智慧医疗项目的建设,提高了当地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水平的同时,实现了县域内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在洛浦县投入了1 248万元用于5G+智慧校园信息化应用项目的建设,覆盖了全县209所中小学,为当地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有力支撑,提高了教学效率和管理水平。
在产业帮扶方面,中国移动累计投入了2.15亿元,建设了包括13个产业项目、6个产业平台、2 235个蔬菜大棚等一系列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解决了约2万人的就业问题,还推动了当地产业的快速发展。例如,在疏勒县巴仁乡18村新建的净菜中心厂房带动了70余人的就业,实现了年产值600余万元。
在公共服务方面,中国移动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大力投入资金和技术力量,在新疆广大农村区域建设了覆盖广泛的5G基站和家宽网络。截至2023年6月,新疆移动已累计建设5G基站9 541个、投资约15.3亿;农村区域家宽覆盖约450万户、投资约15.75亿;整体行政村家宽覆盖率达92.59%、县城以上家宽覆盖率超95%、平均行政村覆盖率达95.14%。
2.2" 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全过程提供就业帮扶全产业链助力乡村振兴
2.2.1" 案例概况
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建集团”),作为全球建筑行业的领军者,其在中国的乡村振兴策略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在深入分析康县的独特环境和挑战后,中建集团充分利用其在建筑行业的主导地位和广泛资源,精准实施以劳务输转就业为核心的帮扶措施,将自身业务专长与地区发展紧密结合,有力地推动了康县建筑劳务产业的振兴,并为当地居民提供了稳定可持续的就业机会。
2.2.2" 具体做法
一是劳务输转“新模式”的打造。中建集团通过调研,结合康县的实际发展情况,逐步探索出“三类户+劳务带头人+劳务示范村+劳务公司”的输转模式[7]。这一模式,一方面有效解决了当地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带动了建筑上下游产业的发展,真正让康县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二是重视教育培训。中建集团拨付专项资金用于培训,加强提升务工人员的建筑专业技能水平。如通过成立农民工党校暨技能培训学校,设计专门的课程,全面提升了劳务人员的技能水平,为康县打造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奠定了基础。
三是强化过程服务。中建集团注重劳务输转过程中的细节管理,为每名输转务工人员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保障,如免除路费、优质食宿、免费体检等。这些措施不仅让劳务人员工作顺心、生活舒心,还增强了他们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四是彰显品牌效应。通过积极组织主流媒体走进康县报道劳务输转工作成效,提升了康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可以让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还为其他企业复制推广劳务帮扶提供了成熟的借鉴模式。
2.3"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多维助力脱贫攻坚,全面赋能乡村振兴
2.3.1" 案例概况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作为全球知名的能源巨头,在中国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事业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32年来,中国石油累计投入帮扶资金近70亿元,覆盖全国28个省(市、区)的476个县(市),受益人口近千万[8]。中国石油不仅在经济上给予大力支持,更派出扶贫干部1万人次,深入一线,确保各项扶贫任务和乡村振兴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2.3.2" 具体做法
一是深化特色产业帮扶,促进可持续发展。中国石油结合受援地资源、市场的基本情况,开展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项目,提升当地的自我发展能力[9]。通过投运项目、完善产业链、提高市场竞争和抗风险能力等方式,帮助受援乡村打造特色产业,实现稳定增收和可持续脱贫。例如,在内蒙古、新疆等地,中国石油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和民族文化,打造自有非油产品和产业链条,提升品牌价值,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是关注民生改善,解决突出问题。中国石油着眼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着力解决公共服务基础差、群众增收困难等突出问题。通过援建牧民安居房、饮水灌溉等项目,改善群众生活条件;通过投入资金建设集中式光伏电站、游客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助推当地旅游产业发展,带动牧民就业增收;通过实施旱地灌溉工程等农业项目,提高农副产品产量和质量,提高农村地区人口的经济收入。
三是拓展医疗帮扶范围,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例如,中国石油通过加强对各级帮扶干部和脱贫地区基层干部、致富带头人、专业技术人才等群体的培训,增强了帮扶地干部群众的脱贫能力;针对受援地的群众开展乡村振兴、农牧业新业态、数字农业等主题的培训活动,提高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通过乡镇卫生院新建或完善、定期巡诊、乡村医护人员培训等做法,全面保障群众健康权益。
四是强化品牌宣传和社会动员。中国石油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通过组织主流媒体走进帮扶地区报道工作成效、设立石油奖学金等方式,提升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同时,加强与政府、社会组织、地方企业的合作,营造合力推进乡村振兴的良好社会氛围。
3" 结束语
3.1" 研究结论
通过对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创新‘网络+’帮扶模式数智化赋能乡村发展”、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全过程提供就业帮扶全产业链助力乡村振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多维助力脱贫攻坚,全面赋能乡村振兴”的深入分析,得出了以下研究结论。
3.1.1" 案例概况
第一,这3个案例都体现了企业社会责任,揭示了企业不仅是追求经济利益的组织,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参与者的国企本质特征。在这些案例,都是在发挥国企自身资源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参与推动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不仅解决了受援地的实际困难,也传递了企业服务社会、回馈社会的理念。
第二,这些案例都着眼于长期效益和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业,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这些企业在帮扶过程中,不仅注重解决当前的贫困问题,更注重为当地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它们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推动产业发展和加强教育培训等方式,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持久动力。这种注重长期效益的做法,不仅有助于当地经济的持续发展,也有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第三,这些案例都着眼于政府、企业和乡村利益主体的合作。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元主体的协同努力,无论是国企还是民营企业,都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需要形成“1+1gt;2”的聚合效果。企业在政府相关政策的引导下,通过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和项目推进等方式,可以为乡村振兴贡献精准的帮扶力量。
3.1.2" 案例个性
中国移动参与乡村振兴的案例,体现了信息技术对乡村振兴的赋能作用。例如,中国移动通过建设5G基站等基础设施,推动了乡村振兴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同时,中国移动利用自身的信息技术和设施设备优势,为受援地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提供了信息化解决方案,有效提升了当地公共服务的整体水平。
中建集团通过全过程提供就业帮扶和全产业链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展现了其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积极作用和贡献。如通过“培训+就业”模式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机会,帮助农村劳动力实现精准脱贫,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中国石油的案例则展现了能源企业在助力脱贫攻坚和赋能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作用。中国石油通过投入资金、派出干部、开展产业帮扶和智力医疗帮扶等方式,为贫困地区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3.2" 对策建议
第一,强化政策引导与激励至关重要。一是政府相关部门应制定更为明确和具体的乡村振兴政策,明确企业在乡村振兴中的角色和定位,为企业提供清晰的参与路径和行动指南;二是对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的各类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和财政补贴等激励措施,以激发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深化企业与乡村的合作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是通过构建股份合作制的利益共同体,扭转社会身份“村民化”,增能赋权“化村民”,从而促进资本与乡村社会的融合;二是将企业纳入村庄治理主体,依托村集体治理平台,发挥“企业+村庄+农户”的合作治理优势;三是通过规范工商资本下乡行为、建立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工商资本参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以及投资现代新型农业等基本路径,以强化外来资本的社会责任和参与度。
第三,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一是需要政府和社会资本加大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入,包括但不限于网络基础设施、数据中心、云计算资源等的建设;二是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根据各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当地发展的数字经济政策和措施,以实现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最大贡献;三是鼓励企业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农业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的智能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第四,推动产业多元化与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向。一是应根据乡村地区的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在企业的帮扶下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产业,避免产业同质化竞争;二是可以考虑通过企业与政府的合力,推动农业、文化、旅游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乡村全产业链,提升乡村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第五,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一是加强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中的涉农人才培养,以满足乡村振兴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二是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方式,建立更加紧密的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三是需要通过政策激励、资金支持、企业培养等手段,吸引和留住乡村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俊海.公司的社会责任[M].北京:法律出版,1999:4.
[2] 冒佩华,杨浩宇.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的理论逻辑与现实进路[J].上海经济研究,2023(6):29-40.
[3] 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M].丁煌,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5.
[4] 孙建文.国际贸易视角下中国粮食安全影响因素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20.
[5] 陈思思.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影响的实证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21.
[6] 刘璟.中国移动在新疆探索“网络+”乡村振兴新模式[EB/OL].(2024-02-17).http://www.chinaxinjiang.cn/2023/06/21/33f6f4e694da48c98cc2e4d5f17096fb.html.
[7] 一局案例入选《中央企业助力乡村振兴蓝皮书(2022)》[EB/OL].(2024-02-17).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25221087.
[8] 安栋平.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中国石油深入推进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N].中国电力报,2021-06-12(06).
[9] 中国石油精准扶贫近百万群众受益[N].中国石油报,2020-05-25(01).
作者简介:郭子温(1988-),女,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行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