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花生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措施建议

2024-12-31刘诗涵孙建军孟瑶

乡村科技 2024年11期
关键词:产业现状政策建议河南省

摘 要:河南省花生种植面积及产量位居全国首列,对保障全国花生供应、提升产品质量及推动我国花生产业整体发展至关重要。详细分析河南省花生产业发展现状,指出了河南省花生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河南省实际情况提出了建议。分析表明:河南省花生产业在种植区域布局、技术应用、品质保障及产量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是也面临多重挑战:连年耕种导致土地污染严重,影响花生品质;品牌建设能力薄弱,企业大而不强;种植成本连年增长;针对中小种植户的农业保险制度不完善;加工企业融资困难;科研成果转化率低,深加工产品少等。针对此,河南省应采取如下措施:推广绿色种植技术,提升花生品质;重组合并龙头企业,引领产业健康发展;加快机械化进程,推进规模化经营;完善农业保险体系,保障农民收益;拓宽融资渠道,构建多元经济模式;优化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助力花生产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河南省;花生产业;产业现状;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4)11-43-5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11.009

0 引言

花生是河南省重要的经济作物,具有产量高及附加值高等经济优势。花生也是河南省主要的油料作物,是花生产区农民获取食用油的主要来源。了解河南省花生产业现状及其面临的问题,并针对性地制订发展对策,对促进河南省花生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2022年河南省种植花生面积达128.712万hm2,产量达615.41万t,分别占全国的27.5%和33.6%,均位居全国首位。国家对保障油料供给问题十分重视。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深入推进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河南省花生产业不仅可以为油料加工提供原材料,而且可以带动当地农民增收[1]。笔者分析了河南省花生产业发展现状,并结合当前问题,提出应对措施,旨在为河南省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

1 河南省花生产业发展现状

河南省花生产业高速发展,对提高当地居民收入及应对饮食消费变化发挥了支撑作用。从发展方面看,河南省花生产业有以下优势。

1.1 环境与土地条件优势

河南省地处黄淮海平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充足的阳光和适宜的降水为花生的生长提供了良好条件。在河南省,花生通常在5月中旬至6月初种植,此时温度范围为20~25 °C,适宜花生的生长发育。河南省花生主产区土地肥沃,土壤pH值为5.5~6.5,非常适合种植花生。河南省已建成多个无公害花生生产基地;正阳花生在2019年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在2020年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正阳县被誉为“花生之都”。

1.2 种植技术优势

经过多年大面积种植,河南省花生产区农民已较好掌握花生高产高效种植技术。例如,高油酸花生应晚播种,以避免春季低温影响出苗,其种植温度应稳定在15 °C以上。河南省花生主产区已探索形成了多种花生种植模式及配套的种植技术。例如,春花生种植推广露地起垄种植模式和起垄覆膜种植模式,垄距为70~80 cm,垄高为12~15 cm,垄面宽度为45~50 cm,一垄双行;麦后夏播花生推广露地起垄种植模式或麦后少(免)耕铁茬机械化种植模式;麦套花生要在推广麦垄套种规范化种植技术的基础上,用早熟品种替代中熟品种;推广单粒精播技术,播种深度为3~5 cm,春播种植密度为225 000~270 000株/hm2,夏播种植密度为300 000~330 000株/hm2。种植密度和垄距可根据土壤肥力、品种特性和生育期长短适当调整[2]。

1.3 科技优势

为应对我国食用油短缺及市场对花生需求逐年增长的问题,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张新友院士团队经过10多年的努力,建立了花生无损伤分析系统,并与相关团队共同育成花生新品种55个(如豫花15号、远杂3102、豫花9326等适合河南地区的、高含油量的花生品种),在全国花生育种团队中名列前茅。河南省通过“四优四化”科技行动的优质花生专项任务,在驻马店市、周口市、鹤壁市等地建立了以生产高油花生为目标的示范基地。河南省内的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及地方农业科学院,从事花生研究的科研人员超过百人[3]。

1.4 规模优势

自2003年起,河南省花生产业连续多年在全国种植面积第一,产量第一,单产第一。2022年,河南省花生种植面积达128.712万hm2,产量达615.41万t,单位面积产量达478.13 kg/hm2。2013—2022年河南省及全国花生种植情况如表1所示。

1.5 品牌优势

河南省共创建全国花生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面积达473.33 km2,登记农产品地理标志花生农产品7个,有效使用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标志的花生产品57个。河南省通过举办中国(驻马店)农产品加工投资贸易洽谈会、河南(郑州)国际现代农业博览会和郑州·中国好粮油产品及机械设备技术交易大会等展会,大力推介河南花生品牌,积极引进先进加工技术和市场渠道,建立广泛合作关系,逐步培育自主花生品牌。在2023年国家地理标志花生品牌价值排行榜中,“正阳花生”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已达236.11亿元,位于全国第一位[4]。

1.6 加工优势

河南省花生加工企业通过近几年的不断改革创新,由采用传统提油技术(如压榨法、水挤法、浸出法等)逐渐转变为采用冷榨法、水酶法,不仅保留了花生原有的天然味道,还提升了营养品质。这些改进不仅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还降低了生产成本,并减少了产品杂质,促使形成了一批效益好和知名度高的花生油加工企业,并在部分地区形成了花生园区。河南省也不断对粮油产业进行政策支持,设立了“河南好粮油”品牌,部分品牌入选了“中国好粮油”产品名单[5]。

2 河南省花生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连年耕种导致土地污染严重,影响花生品质

耕地质量直接影响花生的品质。近年来,部分种植户为追求高产,大量使用农药及化肥,导致种植区土壤污染退化严重。农田中的农药及化肥会随着雨水流入沟渠,使地下水受到严重污染。此外,一些企业为了经济效益,违规排放污水,进一步加剧了耕地污染。

2.2 品牌建设能力薄弱,企业大而不强

经过多年的努力,河南省花生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拥有上百家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0多家。河南省部分知名花生油生产企业如表2所示。

然而,这些企业的品牌推广力和升级能力较弱,生产标准化程度低,无法做到从生产到加工统一管理;花生溯源平台不健全,难以让消费者接受;品牌成立后缺乏持续性投入,多数企业为家族企业,领导机制和运行机制未能与市场充分接轨,造成资源浪费。河南省花生企业规模较小,2023年,其规模以上企业总资产不超过200亿元,年营业额不足300亿元。相比之下,国内市场上的知名花生加工企业,如金龙鱼市值达1 628亿元,2023年营业收入达2 515亿元;京粮控股市值达46亿元,2023年营业收入达32亿元;深粮控股市值达76亿元,2023年营业收入达83亿元。

2.3 种植成本连年增长

近年来,各种因素导致种植成本逐年增高。河南省花生种植区土地成本从2018年的3 766.50元/hm2上升至2023年的3 962.1元/hm2,增幅为5.19%。2018—2023年,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持续下降,导致以农民为主体的普通劳动力工资持续上涨,人工成本从10 373.7元/hm2增至10 831.35元/hm2,涨幅为4.47 %。种植花生所需的物质资料价格也连续上涨,如种子费、化肥费、农药费和农膜费等,造成高消耗低回报。2023年,河南省种植花生的净利润仅为6 392.40元/hm2,使得部分种植户减少花生种植面积,转而种植经济效益更好的农作物,从而降低了河南省花生的竞争力。2018—2023年河南省花生种植与收益情况。如表3所示。

2.4 针对中小种植户的农业保险制度不完善

近年来,受到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河南省花生产业损失巨大。2021年7月,河南省花生主产区遭受暴雨灾害;2023年5月,河南省持续降雨导致花生产地被雨水淹没,造成经济损失上亿元。尽管河南部分地区的花生种植户也参加了农业保险,但是参保面积低于实际种植面积。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2点。一是大多数种植户以家庭经营模式为主,花生收购价格偏低,参加农业保险并不能直接影响花生的收益,加之种植户年龄较大,难以理解农业保险的影响。二是保险政策的支持力度较低。虽然河南省政府多次出台相关政策,提出用农业保险保障种植户利益,但参保流程复杂,需要农户自行操作,导致农业保险未能实现全覆盖,花生种植保险也未得到广泛应用。

2.5 加工企业融资困难

河南省花生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加工企业的支持,但这些企业大多发展缓慢,经营规模较小,缺乏管理经验和健全的经营机制,抵抗风险能力弱,融资经验不足,不具备专业的金融知识,仅依赖民间金融[6]。部分商业银行对贷款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审核条件苛刻,需要抵押土地经营权、房屋等资产,审核周期过长,部分农机评估困难。近年来,部分地方政府的补助资金延迟发放,对困难企业的融资支持较少。

2.6 科研成果转化率低,深加工产品少

河南省花生产业在加工方面存在科研成果转化不足的问题,技术研发与生产销售相分离。河南省的花生主要用于榨油等初级加工,但在消费升级的趋势下,初级加工不仅成本高且效益低下。河南省大多数花生加工企业在研发费用上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很低,研发投入不足导致产品竞争力弱。高校和科研机构缺乏既懂技术又懂市场的复合型人才,与产业化相关的人才更加匮乏。河南省内尚未建立专业的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平台,难以使科研成果更好地转化为市场效益。河南省花生深加工产品占比不足10%,大多产品以原料出售,附加值低。

3 河南省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推广绿色种植技术,提升花生品质

河南省应坚持绿色种植理念,科学选择适宜种植区,从源头筛选优质花生种子,减少农药与化肥使用量,遵循花生自然生长规律来种植。同时,合理应用灌溉技术,加强田间精细化管理,全面推行机械化生产,依托花生产业园区建设全国性的优质专用花生生产基地。河南省应通过龙头企业订单式生产模式,推动花生种植向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方向发展。此外,应优化花生秸秆综合利用方案,提升其饲料化和能源化利用水平,构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如在花生种植基地周边建立养牛场,以牛粪为肥料来种植花生,以花生秸秆为饲料来喂养牛只。针对肥力较弱的花生地,应重点实施土壤肥力恢复与地力保护措施,并持续进行土地健康评估。

3.2 重组合并龙头企业,引领产业健康发展

河南省可整合域内花生加工行业的领军企业资源,创立一家集种植、储存、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龙头企业,并以该龙头企业为引领,全面提升产业整体发展水平。该企业可通过自建生产基地,促进产品升级与深加工产品销售,实现产业深度融合。同时,龙头企业应建立线上销售平台,在抖音、快手等主流平台进行直播带货,以线上销售拉动线下生产,并完善物流配送体系,构建绿色销售网络。

3.3 加快机械化进程,推进规模化经营

河南省应持续加大对花生机械设备研发创新的支持力度,全面推动花生产业全链条的机械化,实现从播种到收获的技术优化,助力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促进规模化经营,河南省花生主产区鼓励农民通过入股等方式流转土地,提升经营效率与抗风险能力;应支持合作社等机构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订单农业,带动农户增收。此外,河南省花生生产区应利用项目带动科技创新,对规模以上种植户给予财政补贴,并派遣科技人员提供专业指导。

3.4 完善农业保险体系,保障农民收益

河南省应积极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种植户的风险防范意识[7];简化保险条款,扩大保险覆盖范围与品种,开发新功能;加强基层保险服务体系建设,为农户设立快速理赔通道;推动农业保险向二三产业延伸。此外,政府应充分发挥监管作用,确保农业保险平稳运行,有效保障农民收益。

3.5 拓宽融资渠道,构建多元经济模式

一是政府金融部门应根据农村经营主体需求,创新推出贷款服务平台,实现金融贷款对农业全领域的覆盖,并通过村委筛选、线上申请线下办理的方式,简化流程,降低风险与成本,提高申请通过率,为花生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二是由河南省政府与农业投资银行合作设立农业专项基金,为花生加工企业提供无息贷款,以入股方式促进企业稳定发展,并确保基金管理在项目中的优先清算权。

三是充分利用花生期货在郑州商品交易所上市的有利条件,通过“期货+订单”模式,结合农产品价格险市场现状,为花生生产者和交易者提供价格参考与风险管理工具,拓宽花生采购与销售渠道,吸引更多优质客户资源。

四是鼓励农民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推动规模化生产经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8]。

3.6 优化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助力花生产业转型升级

科研成果转化率是衡量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河南省应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促进科研机构与企业的紧密合作。河南省应引导相关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针对市场需求开发多样化花生产品,特别是适合年轻消费群体的新产品,以提升花生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河南省政府应出台激励政策,加强校企合作,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项目补贴,为企业提供多次培训机会,营造良好的科研成果转化环境,助力花生产业转型升级[9]。

参考文献:

[1]万书波.花生产业经济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2]付阳阳.高油酸花生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2022(16):50-51.

[3]周帅,韩彬,李帅,等.河南省花生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J].天津农业科学,2021,27(8):56-59.

[4]曲奕威,任春玲,姜玉忠.河南省花生全产业链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J].中国农技推广,2022,38(2):9-11.

[5]中国粮油学会.关于公布2021年度“中国好粮油”产品名单的通知[EB/OL].(2022-01-19)[2022-03-15].https://www.ccoaonline.com/ueditor/php/upload/file/20220120/1642640104975372.pdf.

[6]白选杰.我国花生产业发展策略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356-1358.

[7]宁威,李艳春,周静娴.我国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最优比例研究: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1(10):106-111,194.

[8]姜德华.“保险+期货”在我国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基于陕西富县苹果试点的案例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0(8):120-123,178.

[9]黄灿辉.河南省花生加工业现状及建议[J].河南农业,2018(22):17.

猜你喜欢

产业现状政策建议河南省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山东省中草药种植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浅谈生态旅游产业现状与发展前景
江苏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调查与思考
科研经费管理政策改革研究
新余蜜桔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城市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