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提质增效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2024-12-31崔荣玲

安徽教育科研 2024年32期
关键词:提质增效作业设计小学数学

摘要:在当前我国推行“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如何实现提质增效,已经成为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工作探讨的重要话题。本文将结合苏教版教材内容,基于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现存问题,从明确目标、合理布置、难度调控、及时批改这四个角度,提出相应的作业设计策略,旨在为广大一线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关键词:提质增效" 小学数学" 作业设计

引言

作业是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关键环节,学生在完成作业任务的过程中能够复习并巩固在课堂上学习到的数学概念和知识,加深理解,锻炼其逻辑推理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以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了改善以往题海战术的作业设计弊端,减轻学生的课业压力,提升其学习效率与质量水平,教师应当基于提质增效的核心目标来重点把控作业内容,进行多元化、层次化的设计。但是就当前情况来看,由于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在作业布置的过程中仍旧拘泥于书面作业形式,并且未能做好作业题目难易比例的有效调控,一味地安排难度过大的题目,而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导致大部分学生为了完成作业任务而抄袭其他同学的作业,甚至直接放弃,难以发挥出作业的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应当基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身心发展特征,合理进行作业布置,在保质的同时,控制好作业量与内容难易程度,鼓励学生自主完成。

一、基于提质增效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价值

在当下教育领域,“双减”政策旨在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为学生创造一个更为健康、平衡的学习环境。而对于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而言,提质增效不仅是对这一政策的具体落实,更是对学生数学能力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首先,基于提质增效的作业设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应更加注重内容的多样性和趣味性,避免单一、机械的习题重复。设计具有生活场景、实践探索性质的作业,能够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发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其次,基于提质增效的作业设计能够精准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应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需求,设计差异化的作业。通过分层设计、弹性布置等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完成适合自己的作业过程中获得提升,既避免无效作业和重复性劳动,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再次,基于提质增效的作业设计不仅仅是巩固知识、提高技能的手段,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开放性的作业,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创新,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最后,基于提质增效的作业设计注重学生的反馈和意见,及时调整作业内容和难度,确保作业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契合。同时,教师通过作业批改、答疑解惑等方式,与学生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困难,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二、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作业形式单一

目前大部分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的过程中,通常以书面作业的形式为主,其形式单调,内容枯燥,并且设计目标不明确,未能抓住重点,仅仅照搬教材上的习题,缺乏针对性,导致作业内容难以发挥出实际作用。同时,部分教师为了提升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会选择布置大量的重复型内容,导致学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完成,不得不反复练习相同的题型,这不仅浪费了学生的时间,还可能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厌烦情绪。

(二)作业难度不当

部分教师在设计作业题目的过程中,往往会更加偏好难度过大、缺乏针对性的题目,一心希望锻炼学生们的逻辑思考能力,但是却未能考虑到班级内部学困生的基本学情,使其在计算与思考的过程中根本无章可循,让其产生畏惧的心理,打击其学习积极性。同时,由于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未能得到针对性的知识训练,其对课堂所学知识也难以进行掌握与应用。

(三)作业批改较慢

作业批改是检验学生课堂学习成果的重要环节,也是小学数学教师的重要工作内容,而能否及时修改,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影响。如果作业批改不及时,学生可能无法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对于错误的题目也无法及时纠正,导致对知识点的掌握不够牢固,对后续的学习进程造成影响。此外,作业批改不及时还可能让学生产生拖延心理,认为作业完成与否并不重要,从而失去学习的动力,往后面对作业任务时也不会对其予以重视。而对于教师而言,批改不及时也意味着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难以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三、基于提质增效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一)明确设计目标

作业是为了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是教学目标的一种延伸拓展。尤其是在当前着重强调提质增效的环境下,教师应当基于明确目标,针对性地进行作业设计,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以及课堂教学进度,合理布置课后作业内容,并突出重点知识内容。

例如“小数加减法”一节,教材提供了逛超市的情境,旨在让学生通过自身的生活经验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积极寻求方法与途径,从而培养其数学学习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意识。笔者认为,该章节的重点不仅仅是掌握小数的加减计算方式,还包括培养学生们的探究合作精神,为此笔者摆脱以往书面化的作业形式,设置了实践作业环节,基于教材情境为学生们创设超市购物的情境,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小数加法和减法的应用,在实际操作中提升计算能力。具体来说,在本次作业中,学生需要假设自己是一位购物者,并列出一张购物清单,清单上包括商品名称、单价和数量。例如,清单上可以有苹果(单价2.5元/斤,购买2斤)、香蕉(单价3.8元/斤,购买1斤)等商品,而学生需要利用小数加法的知识,计算出每种商品的总价,进一步将所有商品的总价相加,得出购物总价,并通过列出竖式来展示自己的计算过程。之后在下一堂课上,让学生与同桌之间进行计算结果的沟通。同时,笔者提出了“你们两样东西的价钱一样吗?”“都买了哪些东西,买了多少?”等问题,鼓励同桌之间进行探讨,将彼此的想法用算式表达出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并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二)合理布置题目

一般来说,作业题目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会感到过于困难,也不会认为过于简单,从而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为此,教师应当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学科特点,合理控制作业题目类型、数量,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基于其实际情况以及课堂教学进度,通过分步骤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按部就班地、逐步递进地完成作业任务,以避免学生对作业内容产生抵触的心理。

以分数为例,先着重讲解分数的概念、基本性质及其运算规律,让学生们在理解并掌握分数知识的同时能够灵活运用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由于分数的数学概念相对抽象,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理解难度,因此笔者尝试通过展示图片以及实物的方式,引入分数的相关概念,并让学生通过多样化的练习方式,加深对分数知识点的理解。之后笔者向学生们详细介绍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表达方式,并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其加减乘除的具体运算规律,并通过多组练习题,让学生逐渐掌握分数的基本运算方法。最后笔者结合实际生活案例,让学生尝试利用分数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还向学生们简单介绍了百分数的概念,并回顾以往学过的小数,以帮助学生们构建出完整的数学知识逻辑框架,强化对分数的理解与应用,同时也为后续的知识学习做好铺垫。

(三)适当调控难度

作业设计一定的难题,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确实具有较大的助益,但是并不代表难度越高越好,应当将难度控制在适当范围内,在保障其学习效果的同时,尽可能激发其学习动机。对于小学生来说,笔者认为应当根据其年龄特点以及认知水平来设计作业,不能过难也不得过于简单,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为了让学生们能够简单绘制常见的几何图形、掌握其基本性质,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了点、线、角等基本概念,先让学生们了解几何图形的基本构成要素,让其根据图形特点分析各个图形之间存在的异同点,之后让学生们利用格尺工具,结合笔者给出的图形进行模仿练习,并基于这些图形,跟以前学习过的长方形与正方形进行对比,要求学生根据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知识点,推理出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相关知识点。这一过程对于部分学生来说确实较难,因此笔者适当给出了一定的提示,让学生在平行四边形与梯形上画辅助线,结合三角形相关的知识点来进行分析,计算出其图形周长,在锻炼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巩固其以往所学的知识。

(四)及时进行批改

作业批改是一项工作量较大的工作,教师需要面对来自数十名学生的作业成果,并进行逐一批阅,耗时耗力。为了及时进行作业批改,笔者认为,教师可以根据作业类型和难度,采用随堂批改、面批、小组批改、自改和互改等多种批改方法。对于简单的作业,可以自改和互改,以培养学生的自我检查和合作能力;对于复杂的作业,可以面批或小组批改,以提供更具体的指导和反馈。批改作业后,教师应及时给予反馈,指出学生的错误和优点,并给出具体的建议。对于共性问题,可以在课堂上进行集体讲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五)加强作业辅导

在作业批改之后,不仅需要将作业及时返还给学生,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批注来明确自己的作业完成情况,也需要教师为其提供相应的辅导。例如在“认识图形”这一单元中,学生需要掌握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各种基本图形的特征,同时还要能够进行基本的分类与识别,为此笔者设计了针对性的作业内容,以加强学生的理解和应用。在作业批改的过程中,笔者发现部分学生在识别图形时存在混淆,特别是长方形和正方形。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在作业反馈的过程中,明确指出学生的错误,并解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长方形有两组对边相等且四个角都是直角,而正方形四边都相等且四个角都是直角。同时,笔者也建议学生使用直尺或模型,帮助其更好地理解图形的特征。

除了书面指导外,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例如对于在作业中混淆图形的学生,笔者会与其面对面交流,通过提问和举例的方式,引导并帮助其澄清基本概念。同时,笔者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额外提供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

(六)引入游戏机制

小学生天性好玩多动,如果长时间采取固定的学习模式,不仅会影响其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不利于挖掘其潜能。为此笔者尝试引入游戏、竞赛机制,基于教学内容来进行作业布置。

例如在“分数的初步认知”这一单元中,笔者设计了名为“分数探险”的数学游戏,让学生扮演探险家的角色,通过完成一系列与分数相关的任务来逐步解锁新的探险区域。对于识别分数、读写分数和比较分数大小等一些较为基础的分数问题,以选择题、填空题或拖拽题等互动形式呈现,让学生通过手机、电脑操作等方式,巩固对分数基本概念的理解。随着游戏的进行,学生将面临更具挑战性的任务。比如,学生们可能需要通过分割图形来找出相等的分数部分,或者通过组合不同大小的分数来得到一个新的分数,运用所学的分数知识进行推理和计算,从而提高其问题解决能力。笔者还设置奖励机制,每当学生成功完成一个任务,他们都可以获得一些虚拟的奖励,比如探险装备、宝藏地图或探险点数,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其更加积极地参与游戏。而笔者则通过后台,对各个学生的操作情况进行观察,了解学生们具体的学习情况。这一作业形式的优势就在于能够摆脱以往书面作业的桎梏,为学生们提供更为新颖的作业任务,让其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高质量地完成作业。同时,笔者也能够节省大量的作业批改时间,仅通过现场操作,就可以了解学生们的实际学习情况,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批改与指导。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积极迎合“双减”政策,实现小学数学作业的提质增效,笔者认为应当基于现状来进行全面整改,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小学生的基本学情、课程进度以及个体差异来进行合理布置题目,将题目难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并及时进行作业批改与反馈,以发挥出作业布置的实质作用,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柴守伟.基于提质增效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J].读写算,2024(15):810.

[2]朱会芳.聚焦“双减”,提质增效——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策略探讨[J].家长,2023(35):101103.

[3]徐碧双.聚焦新课标,让作业提质增效——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策略探讨[J].华夏教师,2023(32):8486.

责任编辑:丁 蔚

猜你喜欢

提质增效作业设计小学数学
浅谈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的实践
基于扁平化管理的精益烟叶生产模式的实践应用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探讨
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策略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