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沉浸式”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2024-12-31马梅花

安徽教育科研 2024年32期
关键词:沉浸式群文阅读高中语文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语文教学也在持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沉浸式”群文阅读教学成为备受关注的新型教学方式。此教学策略通过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多篇相关文章,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培养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多样化的文学作品阅读,使学生的阅读素材不再局限于课本之中,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学习不同文体的作品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读写能力。另外,在“沉浸式”群文阅读中,学生可以通过互相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激发彼此的思维火花。本文将具体探究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沉浸式”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培养出具备综合素养的新时代人才。

关键词:高中语文" “沉浸式”群文阅读" 教学策略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加快,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当务之急。语文作为高中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更要积极贯彻落实这一目标。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注重创新教学模式和方式的探索,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从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沉浸式”群文阅读是一种具有较强完整性的阅读教学方式。“沉浸式”群文阅读可以有效地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及语文核心素养。通过“沉浸式”群文阅读的实践,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开拓思维,提升语文素养。另外,在“沉浸式”群文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互相探讨,从而形成深入思考的习惯。

一、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现状

对于群文阅读的研究,国际教育领域最先响起了声音,随后又经过国内十几年的发展与完善,形成了目前的理论框架。群文阅读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积极落实了提高学生阅读素养的高中语文教学要求。经过长期实践和评估,笔者发现群文阅读因其系统性特点,如单元整合、课外知识整合等,能够有效地解决传统高中语文课堂上存在的诸多问题,具有独特的阅读教育价值。高中生的学业负担十分重,他们往往面临大量的课业压力和时间有限,这使得他们的阅读时间被严重压缩,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阅读课外书籍,这不仅大大抑制了他们对阅读的兴趣,还限制了他们阅读能力的发展与提升。许多学生这些年来的阅读大都停留在课内语文教材上,无法开展深度阅读学习。教师也存在所谓“教单篇”现象,他们只关注如何让学生回答阅读问题,而在文本的深度挖掘以及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上投入不足。此外,教师过分追求学生的分数,指向分数的阅读教学很可能抹杀学生对文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二、高中语文“沉浸式”群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高中语文“沉浸式”群文阅读教学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入挖掘文本内涵、拓宽阅读视野,该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思辨能力,提高审美情操。首先,“沉浸式”群文阅读教学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广度与深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将接触到更多类型、领域及风格的文学作品,如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其次,“沉浸式”群文阅读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依靠教师的讲解或机械式背诵,容易使学生对文学产生抵触情绪。而“沉浸式”群文阅读教学则通过让学生读懂作品、互相讨论与交流,让他们成为文学作品的创造者与解读者。在作品的互动中培养学生了解、欣赏和表达文学作品的能力,从而激发对文学的兴趣。最后,“沉浸式”群文阅读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促进审美情操的发展。通过对不同文本的深入挖掘和解读,学生会形成独特的思考方式和审美观点。同时,通过接触高质量的文学作品,学生能够体验到艺术的美感和审美的共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文学修养。总之,高中语文“沉浸式”群文阅读教学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该教学方式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全面发展和成长的语文学习平台。

三、高中语文“沉浸式”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选定阅读主题,精选阅读文章

“沉浸式”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指的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选择多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章,让学生对这些文章进行整体阅读,再引导学生对这些文章进行比较、分析、归纳等,从而对所学文章进行深入理解,深入感受文本内涵,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如何实施“沉浸式”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其关键就在于选取合适的群文阅读材料。教师应当根据教学情况和教学目标,以及阅读材料的主题、风格是否符合教学要求等因素,综合选取多篇具有代表性、针对性的文章。这些文章可以不受限制,可以是课本上的优秀文章,也可以是课外的经典篇目。将这些阅读材料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全面比较阅读,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不同阅读材料的不同文本内涵,从而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定一个明确的主题,如“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古诗词中的离别之情”,围绕这两个主题,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或者与之互补的多篇文章,选取阅读材料时,始终确保所选材料具有代表性、可比性和探究性。在“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主题下,可以选择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第十二课《祝福》和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中册第二单元第六课《纪念刘和珍君》这两篇文章。组织学生对这两篇文章进行深入阅读,阅读时思考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是怎样的,两者的女性形象有何不同这些问题。再进行分组讨论各自的观点,探讨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特点及社会意义。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深入交流,帮助其更全面地理解鲁迅作品的思想和艺术特色,了解其笔下的女性形象。

在“古诗词中的离别之情”主题下,可以选择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短歌行》(曹操)和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琵琶行》(白居易)等多篇涉及离别之情的古诗词。并让学生通过阅读这几篇古诗词,比较不同诗词中离别之情的异同。感受诗人是如何根据诗词中的意象、意境等来表达其离别之情的,深入理解离别主题在古诗词中的表现。通过这样的沉浸式群文阅读教学,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具有相似性或互补性的文学作品,从而丰富他们的文学积累。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还能够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文本分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二)注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很多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过于重视学生的积累及技巧教学,缺少了对学生阅读需求的关注,这样就很容易造成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兴趣永远是最好的导师,所以在实施“沉浸式”群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做好的工作就是创新,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转变教学方式,同时也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沉浸式”群文阅读的内容与形式应是多元化的,不能只停留在对文章的表层阅读上,阅读篇章的背景故事以及课外拓展同样重要。教师在进行“沉浸式”群文阅读教学时要让课堂活跃起来,把沉闷的“阅读理解”变得活泼有趣。另外,很多学生在阅读学习时缺乏明确的目标,教师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适当用阅读任务来驱动学生进行阅读探究,让学生阅读时带有一定的目的性,从而取得更深入、更专注的阅读效果。

例如,在运用比较阅读的教学方法时,教师可以选取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第十二课《祝福》和课外阅读篇目《为奴隶的母亲》这两篇文章进行群文阅读。这两篇文章都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优秀的文学作品,并且写作的年代接近,文章的主旨相似,都表现了作者对社会最底层的贫困农村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

“沉浸式”群文阅读教学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批判性分析。通过比较两篇文章的写作手法、表达情感、人物性格以及主题方面的异同,在对比和分析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到不同的观点和表述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启发学生思考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想法发表其对文本的独特见解。教师还可以采用将生活中的新闻事例与“沉浸式”群文阅读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更加有效地拉近学生与课堂间的距离,能够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教师可以结合当下热门文学作品或社会现象,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与真实生活相关的问题,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还能够培养他们对社会与人文的关怀与思考。

另外,教师充分利用课件中的教学资源并将趣味化的元素融入进去,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但是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必须平衡好课堂时间的分配,要保证教学任务按照进度及时完成,不能为了创新而忽视教学的本质。再比如教师可以在群文阅读教学中融入小游戏,以明确的奖惩机制督促学生更高效地进行群文阅读学习,从学生的阅读兴趣着手慢慢提升他们的语文阅读素养。在课堂上,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并理解“沉浸式”群文阅读教学方式。通过多元化的内容和形式,以及明确的阅读任务,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运用信息技术,创设阅读环境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沉浸式”群文阅读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策略运用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欢迎。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打破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限制,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阅读体验,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并且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方式,如何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创设“沉浸式”群文阅读环境是现代语文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探究的问题。教师要利用多媒体的便利性来开发更多的阅读教学资源,通过更加丰富、多元化的课堂帮助学生提升群文阅读能力及思维能力。在创建“沉浸式”群文阅读教学环境的同时,要将阅读教学课堂中生硬、枯燥的知识点转变为生动有趣的课堂内容。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资源,如图片、音频、视频等,丰富阅读材料的表现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并让其身临其境地去感受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在阅读统编版高中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第十四课《故都的秋》(郁达夫)与《荷塘月色》(朱自清)这两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图片和视频展示,先让学生对故都的秋和荷塘月色有个直观的感受。接着引导学生进行“沉浸式”群文阅读,并组织学生以自由朗诵的方式,感受文章的韵律美和语言美。再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以及文章中的感情变化。比较两篇文章在写作手法、情感表达、细节描写方面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

在阅读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七单元《红楼梦》(曹雪芹)与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第八课《茶馆》(老舍)这两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这两部作品的写作背景,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中的人物形象及故事情节。在阅读《红楼梦》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红楼梦》这部电视剧,让学生对故事情节有个大概的了解,并且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方式,让学生不再感到枯燥乏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茶馆》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茶馆》话剧,展示戏剧中的精彩对话,让学生感受戏剧的魅力,更有利于创设“沉浸式”群文阅读教学环境。通过多媒体资源和创设“沉浸式”群文阅读环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一定会得到显著提高。同时,这种教学方式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

综上所述,群文阅读的广泛应用对于高中语文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沉浸式”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是新课程改革下的产物,其作为顺应时代的新兴阅读教学方式已得到了许多教育工作者的认可。其作为一种多样化的阅读方式,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的阅读途径。通过群文阅读,教师能够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为他们的个人发展和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应积极探索并推广群文阅读,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阅读体验与机会。同时,教师也需要创设一个更宽松而平等的环境,激发学生探究文本背后深层含义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周成平.语文“沉浸式”教学法的研究[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3(10):16.

[2]童敦彬.创设课题化文言微专题构建沉浸式文言学习情境[J].中学语文,2022(8):6568.

[3]漆子静.基于群文阅读的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2022(16):200202.

[4]王少曼.高中语文沉浸式阅读初探[J].师道·教研,2022(11):158159.

[5]王春林.群文阅读模式下的沉浸式教学体现[J].语文课内外,2019(30):216.

责任编辑:唐丹丹

猜你喜欢

沉浸式群文阅读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初中语文沉浸式散文教学研究
“沉浸式”初中体育教学的实践探索
艺术与技术:“沉浸式”的历史对话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试论“沉浸式”语文教学视听训练中教师应具备的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