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岗赛课证”融通背景下新能源汽修专业“四阶五环”教学模式的探索

2024-12-31陈少龙

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 2024年8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改革中职教育产教融合

关键词:中职教育;岗赛课证;产教融合;教学模式改革

0 引言

2022 年5 月,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开始实施,明确职业教育地位与普通教育地位同等重要。同时,中职教育从“以就业为导向”转变为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就业与升学并重”,它使职业教育从“谋业”转向“谋人”,这对我们人才的培养、课程的建设,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实现教学内容与行业企业标准、教学过程与技能竞赛规程、教学成果与技能证书考核的有效对接,旨在培养学生安全规范操作能力、诊断逻辑搭建能力、排除故障操作能力,真正做到“岗赛课证”融通,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基础。

本文以《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系统构造与维修》课程为例,在“岗赛课证”融通背景下充分利用本校现有教学和实训条件,结合数字信息技术进行“四阶五环”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期提高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引入课堂,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 教学整体设计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系统构造与维修》课程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概述、交流充电技术、直流充电技术、充电桩维护与保养,以及不同充电模式实训教学等内容。使学生学会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的构造、原理,从而掌握其维护和运行的基本技能[1]。

1.1 对岗对标,重构螺旋递进的教学内容

通过企业走访、问卷调查和查阅资料等方式,对接新能源汽车维修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融合职业技能大赛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与检修项目竞赛要求,“1+X”汽车领域技能等级证书以及汽车维修中级工和低压电工考核标准,并始终以“三信育人”为思政主线,对传统充电桩构造与维修课程内容重构为纯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拔不出、连不上、充不进、充不满”四大模块教学内容[2](图1)。通过任务驱动法,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有效帮助学生规范操作、提高诊断能力和提升职业素养,同时增强职业自信。

1.2 数据定位,分析能力素质的真实学情

学情分析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学生是学习中的主体,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知识经验与心理认知特点才能确定教学目标。我们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大数据分析和观察法开展学情分析,通过多个模块的学习情况和考核数据进行统计,得到汽修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三难三弱”的特征(图2)。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每位同学的不同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着重解决学生“三难三弱”的常见问题[3]。

1.3 以生定教,确定能诊会排的教学目标

通过全面严谨的学情分析,对标企业岗位需求、技能竞赛规程规范、技能等级考核标准,为学生制定本课程“懂方案、精检修、勇担当、善沟通”的教学目标。基于学情,明确教学的重难点(图3)。

1.4 线上线下,打造虚拟实境的教学资源

校企深入耦合,迭代更新设备、技术、教学内容,共同打造“虚拟+实境”教学资源。虚拟资源包括企业案例素材库、省级教学资源库——《纯电动汽车检修教学资源库》、云端线上资源、虚拟仿真软件和自主开发的APP 等。实体资源包括故障排除实操系统、充电系统智能实训平台、新能源汽车维修服务中心和新能源汽车实训车间等。虚拟资源和实体资源共同实现线上线下交互融合式教学开展、互动、评价与管理,破解“专业平台难建设”的难题。

1.5 三阶递进,创新“动力绩效”考核模式

充分结合行业企业能力需求,构建综合动力绩效榜(表1)。将课前、课中课程平台数据统计评价、教师考核、企业导师考核、学生互相考核形成的过程评价以及课后学生通过努力获取的技能等级证书、技能竞赛荣誉等形成的增值性评价,构成了综合动力绩效评价体系[4]。并通过动力绩效榜的排名考核学生是否具有被学校推荐到企业实习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积极性。

2 教学过程实施

教学过程按照课前、课中和课后分为“云端寻技—探究试技—实战强技—拓展扬技”四个阶段,在课中实施过程中通过“验症状—预诊断—研方案—排故障—评结果”五个环节进行具体的教学落实(图4)。旨在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效果,切实增强学生安全意识、规范意识、创新思维、职业素养以及工匠精神。

2.1 联合技能培养,“四阶螺旋”强三弱

“云端寻技”阶段,校企双导师联合发布学习任务,以学生课前预习时长、知识点闯关、问题讨论情况作为依据,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优化调整教学策略。学生自主探寻新技术,形成排故的认知。

“探究试技”阶段,校企双导师联合引导,学生小组协作,自主验明故障任务,探究故障原理、初步制定检修方案。依据维修手册、竞赛评分标准,对检修方案进行完善;依托仿真软件验证检修方案,故障排除,形成排故思维,提升检修方案制定能力。

“实战强技”阶段,通过小组分工协作,学生实车验证检修方案。由校企双导师联合评价、学生评价、自主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操作过程实施评价,纠正学生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分享心得练就实车排故技能。

“拓展扬技”阶段,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在校企双导师共同指导下,积极参与企业的跟岗实习、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强化训练拓展活动来强化职业能力。校企协调共施技能教学,实现学生排故检修技术水平螺旋上升,突破教学的难点[5]。

2.2 依循检修流程,“五环相扣”解三难

课中,模块教学实施依循企业检修的流程,以验症状、预诊断、研方案、排故障和评结果5 个教学环节开展。

验症状:引入真实的案例,通过解答知识点闯关测试当中的问题,并对交流/ 直流充电引导信号电路图进行分析。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入充电锁止异常、充电链接指示灯不亮、充电无电流、充电跳枪的真实故障任务,提升学生的故障逻辑与检修认知,增强职业岗位意识。

预诊断:学生通过自我补充的方式讲解新课有关的知识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随后,教师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故障诊断仪,读取故障码数据流,结合之前的理论学习,对故障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培养学生对新能源汽车故障问题的分析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研方案:师生共析解决充电异常故障的策略与原理。教师引导各小组借助维修手册与网络资源,精心编写检修方案,教师给出最优方案进行对比,学生自行完成第一次方案优化。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虚拟仿真平台开展检修方案的演练与第二次优化。由简入繁,层层递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优化解决问题的能力。

排故障:教师演示讲解,提高学生查询维修手册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安全规范操作意识。之后,有序组织学生以小组作业的形式在维修的台架或实车上完成维修方案的验证,并根据验证结果第三次优化故障诊断方案。教师全程监督,及时纠正问题,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评结果:教师主持,学生自觉完成自评与互评。教师则对各组的检修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梳理与总结,针对性地给出反馈。企业导师通过平台查阅学生填写工单和拍摄视频予以点评并打分。

通过上述五个环节,培养学生严谨的检修逻辑思维,规范学生的检修过程,树立学生的安全意识、规范意识,以及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安全操作能力、制定方案能力和故障诊断能力。

3 预期成效

3.1 学之有效,学生综合能力有提高

通过以上“四阶五环”的教学后,通过平台数据可以发现,学生课前预习作业完成度得到明显提升。学生的“三弱三难”得到明显改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对《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系统构造与维修》课程内容有充分地掌握,课堂育人效果显著。

3.2 练技有绩,学生职业自信有提升

通过“四阶五环”教学模式的培养,课前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中有效增强了学生的诊断能力和操作能力,课后进一步验证学生的学习成果。学生综合成绩平稳提升,职业技能有精进,学习获得感有提升,职业自信有增强。

3.3 思政有益,学生理想信念有增强

本教学模式始终将“三信育人”贯彻始终。通过我们的思政教育,学生对国产新能源汽车的关注度和对行业发展的民族自信心明显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信仰、工匠精神信念、职业发展信心等,也都由此得到明显地增强。

4 结束语

长期以来,本校汽修专业主动对接当地企业,围绕企业岗位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共建共享实训基地、教学资源,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积极探索“岗赛课证”融通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职业素养都得到发展,安全意识、规范意识、创新意识也得到提高。希望该模式在不断探索和尝试下能够培养出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以满足汽车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改革中职教育产教融合
网络新应用环境下JavaWeb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家居空间设计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国际比较研究
基于微课的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浅议物流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浅谈对中职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