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运算本质一致性发展学生运算能力的策略研究

2024-12-27刘华英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4年12期
关键词:运算能力数学核心素养

摘要:运算能力是在“数与代数”领域教学中要发展的数学核心素养之一,是学生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基础性能力。运算能力的培养不能单纯地依托于某一课时的学习,而应该重视对小学阶段有关运算内容的整体沟通与架构。在计算教学中,关键在于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与掌握算理和算法,在对比、分析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中理解运算本质具有一致性,加减运算都要在相同的计数单位下进行。

关键词:运算本质一致性;数学核心素养;运算能力

学生的运算能力表现在多个方面,不仅包括会算和算正确,还包括对运算对象、运算意义、算理算法的理解以及解决问题时的合理选择。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不能单纯地依托于某一课时的学习,教师还应重视对小学阶段有关运算内容的整体沟通与架构。下面,笔者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小数加减法”为例,探究基于运算本质一致性发展学生运算能力的策略。

一、梳理加减运算知识框架

学生在学习本单元的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整数的加减法,知道笔算整数加减法时需要将相同数位对齐再计算;同时,学生已经认识了小数,对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意义有了初步了解,学习了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以及运算律等相关内容。在以上知识基础上,学生能将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迁移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上来。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加减运算知识有一年级上册第3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5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8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一年级下册第2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6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二年级上册第2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三年级上册第2单元“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第4单元“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二)”;四年级下册第1单元“四则运算”,第3单元“运算律”,第6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五年级下册第6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等课时涉及。

二、确定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下的教学目标

(一)运算能力的内涵及表现

运算能力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通称“新课标”)中贯穿小学、初中的数学核心素养之一,是数学核心素养“三会”中促进学生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的重要表现之一。

新课标中运算能力的内涵主要是指:根据法则和运算律进行正确运算的能力。运算能力的主要表现分为基础和应用两个层次:基础层次指的是具备正确运算的能力,具体表现为明确运算的对象和意义、理解算理与算法之间的联系。应用层次指的是将运算能力应用于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表现为能够理解运算问题,选择合理简洁的运算策略解决问题。

(二)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

本课的教学内容属于“数与代数”中“数与运算”部分。新课标强调,数的运算教学重点在于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要让学生经历算理和算法的探索过程,感悟数的运算以及运算之间的关系,体会数的运算本质上的一致性,形成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

基于上述要求,笔者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经历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能正确计算小数的加减法,发展运算能力;对比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异同点,理解加减运算本质上的一致性,增强迁移能力和应用意识;通过解决问题,感受小数加减法对生活的应用价值,沟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三、发展学生运算能力的课堂实施策略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是在已经学习了整数加减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又是后续学习分数加减运算的基础,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对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加减运算,培养运算能力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小数加减法”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其教学重点是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并能正确用竖式计算小数的加减法。本课的核心就是基于运算一致性的相同计数单位间的计算,本课的教学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入境始于亲”,在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运算中发展运算能力

“入境始于亲”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指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着手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二是指新知识的学习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基础出发。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加减法例1”时,教师先创设学生熟悉的“买书付钱”的情境:一本《数学精选故事》16.45元,一本《童话集》14.29元。然后,教师让学生根据已知信息提出一个用加法或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学生会提出“小丽买这两本书一共花了多少钱”“《数学精选故事》比《童话集》贵多少钱”等数学问题。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已知条件列出算式:要解决两本书一共花了多少钱,就是求两本书价格的和,用加法计算,列式是16.45+14.29;要解决《数学精选故事》比《童话集》贵多少钱,就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用减法计算,列式是16.45-14.29。

列出算式后,在计算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用竖式试着计算上面的小数加法算式,想一想怎样算,为什么这样算。因为题目中所涉及的小数的位数相同,学生根据三年级时学习的比较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把小数点对齐,先算小数部分,再算整数部分。学生自然而然地把这种方法迁移到求两个两位小数的和,可以将16.45和14.29的小数点对齐,然后从最低位起,一位一位地做加法,从而计算出结果。有了之前学习位数相同的小数加法的经验,学生很快就知道:位数相同的小数减法和加法的运算道理相同,即先将小数点对齐,再从最低位算起。

(二)“探究入肌理”,在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运算中发展运算能力

“探究入肌理”是指学生的探究学习不能仅停留在表层的“做对”,而且要深入肌理进行探究,追寻答案背后的道理,弄清楚“为什么”。通过学习“小数加减法”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算法,更关键的是要让学生理解算理。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加减法例2”时,教师可以沿用买书的情境,但两种书本价格的小数位数是不同的:一本《数学精选故事》16.45元,一本《神奇的大自然》12.3元。教师提出“求这两本书的总价钱和比较价钱多少”的加减计算问题。学生列出算式后,教师让学生先自主尝试笔算16.45+12.3,接着,引导学生进行组内交流,最后出示两种做法(一种是小数点对齐的笔算过程,一种是末位对齐的笔算过程),引导学生用喜欢的方法验证为什么题中的3要和4相加而不是和5相加。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的过程,产生了以下四种方法。

【方法1】货币单位验证法。16.45元是16元4角5分,12.3元是12元3角,相同单位才能直接相加,应该是3角和4角相加,不能用3角和5分直接相加。

【方法2】计数器验证法。先在计数器上拨珠子表示出16.45,即在十位拨1颗珠子,在个位拨6颗珠子,在十分位拨4颗珠子,在百分位拨5颗珠子。加12.3就在十位再拨1颗珠子,个位再拨2颗珠子,3在十分位上,要在十分位上再拨3颗珠子,也就是和原来16.45中的4拨在同一个数位上,不能拨在百分位上。所以,3要和4相加而不是和5相加。

【方法3】小数的意义验证法。从小数的意义上来看,16.45是由1个十、6个一、4个0.1、5个0.01组成的,12.3是由1个十、2个一和3个0.1组成的,相同的计数单位才能直接相加,所以3个0.1可以直接和4个0.1相加,也同样说明了3要和4相加而不是和5相加。

【方法4】数位顺序表验证法。先画好数位顺序表,再将两个小数“对位填数”到数位表中。将两个小数填到数位顺序表的过程,不仅能说明3要和4相加,还呈现出竖式计算的“雏形”。

虽然上述的验证方法形式各不相同,但实际上都说明了一个相同的道理:只有相同数位对齐,才能使拥有相同计数单位的数相加。学生无论选择上面的哪种方法验证都可以说明3要和4相加,即笔算时这两个数要对齐。笔算时,确保相同数位对齐的关键是什么呢?答案呼之欲出:要让小数点对齐。但在实际教学中,对于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总有一部分学生会弄错,究其原因就是思维上习惯了末位对齐。这时,教师要再次引导学生充分探究发现:笔算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小数点对齐后,可以通过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在位数少的小数末尾添0再计算,实现小数点对齐后,末位也能对齐,就可以迁移前面的学习经验计算出结果。通过深入肌理的探究活动,学生在掌握不同位数的小数加法的同时,也能触类旁通地学会不同位数的小数减法。

(三)对比明本质,在比较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中发展运算能力

计算的本质就是数一数、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个计数单位。理解计算本质,对于学生掌握算理和算法,提升运算能力至关重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进行对比,发现他们表面上的差异以及深层上的共通之处,从而发展运算能力。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过程。学生会发现,在笔算整数加减法时,一般习惯将个位对齐,从个位开始进行加减运算。而笔算小数加减法时,则是将小数点对齐,从最低位开始进行加减运算。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两种计算方法背后的原因:为什么整数加减法要个位对齐,而小数加减法要小数点对齐?通过思考和讨论,学生会逐渐理解:虽然算法不同,但算理相同。无论是整数加减法还是小数加减法,计算本质上都是对相同计数单位的累加或减少。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发现:无论是个位对齐还是小数点对齐,都是为了确保相同计数单位的数位对应,从而方便进行加减运算。通过对比,学生再次经历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更深刻地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明确计算本质一致性。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内容结构化,让学生经历“入境始于亲”“探究入肌理”“对比明本质”等学习环节,理解运算的本质是“相同计数单位间的计算”,帮助学生搭建结构化的加减运算体系,感悟数运算的一致性,发展运算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华忠.小学数学教学“运算一致性”的探索[J].小学教学设计,2024(Z2).

[2]梁勤芳.基于运算一致性凸显运算的本质:以“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教学为例[J].小学数学教育,2023(20).

(责任编辑:杨强)

猜你喜欢

运算能力数学核心素养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引导学生有序学习探究
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教学思考
乐学· 自主·分享
新常态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之重
探解题方法悟价值取向
浅谈初中学生运算错误的原因和对策
提高初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
浅论高中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
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的问题及策略
小学低年级计算问题分析与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