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集体建设“一二三四”
2024-12-27刘仙玲
班集体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阵地,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精神家园。班集体并非个体学生的简单总和,而是群体发展的高级形式。由自然组成的班级到具有归属感的班集体,必将经历培养和建设的过程,而这一历程必是目标与行动、理论与实践、教育与管理等多方互动、碰撞、调整、生成的过程。
一个目标要坚定
班集体目标的制订一般不宜在班级组建之初进行,应以教师了解班情、学情等基本情况为前提,与学生讨论、提炼后形成,语言要言简意赅。目标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接受水平,且“跳一跳够得到”。目标还要能鼓舞人心、深入人心并打动人心,全班学生要高度认同且愿意为之努力。班集体目标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师生日常工作、学习、活动等紧密联系,与个人目标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只有个人加倍努力,才会更好地实现班集体目标。
两项内容要抓实
班级是学生走向大社会的一个通道。建设优秀班集体,有两“风”必须要抓实,一个是班风,另一个是学风。建设良好的班风,一靠影响,二靠管理,三靠培养。班主任是班集体建设的负责人,自身要充满正能量,能言传身教,用自己良好的人格品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引导班级形成良好秩序和风气。建设良好的学风需要“教、学、管”三管齐下,即教师首先要用良好的教学态度和优质的教学水平吸引、熏陶和感染学生,其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等,最后要用严格有效的纪律、制度等管理好学生。
三方力量要协作
学生是学校与家庭联结的纽带,学生发展与班集体建设是紧密联系、互为因果的两个方面。只有把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力量凝聚起来,才会产生强有力的教育合力。心理学家科尔曼在研究中发现,在决定儿童的学习成就方面,家庭因素比学校更重要。因此,班集体建设家长不能缺席,更不能只关注自己孩子的事而不关注集体的事。
四个方略要探索
抓好两头,带动中间。在班集体中,双优生的威信较高,有一定的号召力,是班级骨干和教师的得力助手,能影响整个班级的发展;而一个班级,绝大多数的纪律问题往往是少数学生造成的。抓好这两部分学生的教育工作,能够事半功倍。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班集体建设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使学生形成规则意识、集体观念的过程。学生违反纪律后接受教育时,教师既要给学生说明事情原委的机会,又要让他了解事态的严重性,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规矩与爱并行。
软硬环境,内外兼修。班集体硬环境是指教室环境。教室是班集体的外在形象,要保持干净整洁。班集体软环境,是指师生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形成的人际关系,也有人称之为“精神环境”。良好的软环境具有平等、活泼、生动、和谐的特征,有助于提高师生的工作和学习效率。
品学兼顾,全面育人。班集体建设的终极目标是培养能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人。因此,在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上,班主任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体现学校的根本价值追求。
(本文系吉林省教育规划课题《“立人教育”理念下的“人文+”课程建设研究》阶段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GH20713)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华蕴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陈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