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会”思到“慧”思
2024-12-20冷海英
儿童哲学教育旨在通过思维训练和讨论,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能力和价值观。而师幼互动作为幼儿学习与成长中的重要方式,在实践中需要不断创新,以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和情感提升。本次实践研究中,我们打破幼儿在活动中被动接受的地位,以儿童哲学理念为核心,在助力园所课程质量提升的同时也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
一、内涵解析:儿童哲学理念在师幼互动中的价值与意义
良好的师幼互动能够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当教师积极与幼儿互动,倾听他们的声音,理解他们的需求时,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会提高。而儿童哲学理念的引入能够为师幼互动搭建智慧与情感的桥梁,促进幼儿在互动中学习、在思考中成长。
⒈以幼儿为主体,增进师幼平等交流
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是儿童哲学理念的核心要义之一。在师幼互动中,我们强调尊重幼儿的独特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这种尊重不仅体现在言语和动作上的礼貌和呵护,更体现在对幼儿思想、情感、需求的深入理解和关注。儿童哲学思维引导教师面对性格内向的幼儿,要采用温和、鼓励的方式交流,帮助他们打开心扉;对于活泼好动的幼儿,可以设计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⒉以思维为导向,激发幼儿思考能力
在儿童哲学理念的指导下,培养幼儿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成为师幼互动的核心目标。通过有效的师幼互动,幼儿解决问题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等会得到显著提升。这种师幼互动方式不仅提升了幼儿的独立思考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幼儿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多元并进:儿童哲学理念在师幼互动中的创新与实践
“抛开一切主观和参考的框架,无条件尊重接受每一个孩子的真实想法。耐心等待孩子真实的情绪反应、观察孩子的心理行为和表现、聆听孩子的内在情绪心声,从而有效地回应他们的内心需要。”这是哲学思想在师幼互动中的核心概念,也是可视化、可行性的手法。基于此,我们通过多元化、多主体共同参与、联动的形式,开启儿童哲学理念下师幼互动的实践与创新之路。
在儿童哲学教育中,情景化引导是一种极具价值的教学策略,它通过创设具体场景或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思考,从而促进师幼之间的互动与哲学性探究。一种常见的实践方式是利用寓教于乐的故事或游戏,为幼儿打开思维的大门,引导他们探索哲学世界。
⒈情境助推,开启“哲学之门”
教师可以讲述一个发生在动物王国里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动物们生活在一个和平而幸福的社会里,但突然出现了一场危机:一只狐狸被指控偷窃,其他动物陷入了困惑和恐慌,他们开始质疑正义的本质和如何正确地判断对错。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情景,引发幼儿对正义、公平、责任等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教师问:“听了这个故事之后,你们认为狐狸是不是真的偷了东西?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判断正义?怎样判断?”幼儿开始思考并讨论。俊俊说:“故事里的狐狸都是坏的,它肯定是小偷。”潇潇说:“对的,狐狸很狡猾。”伊伊说:“还没听到故事的内容,为什么说狐狸就是盗贼呢?”芸芸说:“狐狸也有帮助别人的,我读过绘本《狐狸爸爸鸭儿子》,狐狸也有好的,不应该是盗贼。”
通过这样的提问,幼儿对道德和伦理问题进行思考,开始探索什么是公正,什么是正确的行为。教师通过讲故事和情景化引导,不仅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也促进了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幼儿思考故事中角色的行为和选择,体验到了哲学探究的乐趣和意义。
⒉问题驱动,引发师幼“深度互动”
问题式探究是儿童哲学教育中的一项关键策略,它通过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或挑战,激发幼儿的主动探索和思考,从而促进师幼之间的互动与认知发展。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幼儿自由表达想法,并引导他们深入思考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案。
例如,教师和幼儿一起探讨“友谊”的主题时,可以向幼儿循序渐进提出各种开放性的问题,来引发幼儿对友谊的理解和价值观的思考。在听到不同的问题后,幼儿会开始思考并试图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些不同的回答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可以进一步探讨友谊的含义和特点(见表1)。
合适的问题可以引导幼儿思考友谊的维护和发展,以及如何解决友谊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与教师和同伴的交流和讨论,幼儿逐渐理解友谊需要互相尊重、包容和信任,以及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问题式探究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还可以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念。通过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自由思考,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问题式探究也为师幼之间的互动提供了丰富的话题和交流机会,促进彼此之间的深入沟通和理解,为幼儿的综合素养发展和成长提供了有益的支持。
⒊审美体验,提炼哲学“内涵思想”
审美体验在儿童哲学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通过艺术、音乐、文学等形式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感受和思维启发的机会。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赏美术作品、欣赏音乐、阅读文学作品等,带领他们走进美的世界,从中汲取智慧与情感的滋养,进而引发对生活、情感和人生意义的深入思考。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一次艺术展览。在展览中,幼儿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每一幅作品都蕴含着艺术家的思想和情感。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每幅作品,欣赏其中的线条、色彩和构图,同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当幼儿看到一幅色彩明快、构图独特的画作时,教师可以提问:“看到这幅画,你有什么感受?”通过交流,幼儿不仅能更好地感受美,还能思考艺术作品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三、反思优化:儿童哲学理念在师幼互动中的展望与未来
⒈以身作则,提升哲学素养
要想以儿童哲学为核心开展师幼互动,教师自身的哲学素养需要不断提升和更新。以往的教育中,教师往往难以从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中跳出来,更倾向于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幼儿思考能力、辩论能力等的培养,这导致儿童哲学的核心价值难以充分体现。师幼互动强调的是对话、倾听,教师应该以幼儿为中心展开互动。
例如,在一日生活中,教师可以对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游戏、班本课程等及时反思,总结自己在活动组织与实施中的经验教训,及时调整和改进,以批判性的思维独立思考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在提升自身哲学素养的同时,提高对课程的内涵认知。
⒉学科跨度,整合核心经验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儿童哲学理念在师幼互动过程中的呈现方式应是融合性、多维性和整合性的。
教师需要面对跨学科整合的挑战。比如,如何将儿童哲学与文学、艺术、科学、健康等领域有机融合,如何将“多元智能”与“儿童哲学”“师幼互动”有机融合,让多主体资源联动到一日生活中的互动环节,以形成更加丰富、多样灵动的教学内容和方式。
⒊家园融合,链接协同共育
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的教育是一种非常复杂的事情,并非幼儿园一方就能够独立胜任的,也并非家庭一方就能够完全独立胜任,一定要在共同努力合作下方能真正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亲子互动、家园共育是儿童哲学推进的重要路径。
鼓励家长和幼儿共同阅读关于哲学的故事、绘本等,引导幼儿在陪伴中、互动中思考社会现象,并效仿幼儿园中的开放式提问、互动讨论,将师幼互动延伸至亲子互动,激发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和阅读内容的思考欲望,进一步培养其哲学素养。也可以邀请家长以亲子实地探访的形式,参观当地的博物馆和文化馆等,将习得的哲学认知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融合,真正做到“哲学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经验”的核心体验。
四、结论
儿童哲学理念下的师幼互动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教育教学工作,需要教师与幼儿之间形成互助、共长的“平行线”,激发幼儿对哲学的兴趣和创新精神。然而,每一个幼儿的经验水平、核心成长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后续的实践研究中,我们将更加注重幼儿的个性化差异,让哲学领域中的问题呈现,通过幼儿独特的个性见解和想法创新,营造一种合作探究型、经验分享型的思辨场域和互动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