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入 融通 融化

2024-12-20周阳扬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4年12期
关键词:节气幼儿园幼儿

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农历中重要的时令标志,其自然特征和独特文化蕴藏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本文聚焦节气资源的融入、节气活动的融通、节气在一日活动的融化三方面,探讨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施路径,意在揭示节气主题对幼儿认知与情感发展的积极作用,同时强调传统节气教育在当代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实用价值。

一、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园课程的价值

(一)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的传承

幼儿园教育融入二十四节气极具价值,不仅能丰富教育内容,还为幼儿提供了亲身体验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机会。通过一系列的节气活动,幼儿能直观了解中国农历节气,感受与之相关的节日习俗和文化象征意义。例如立春时,教师可组织幼儿参与制作传统的“春卷”和“立春贴”,让他们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学习立春的文化背景,通过亲手制作春卷和春贴表达对春天的喜悦与期待,提高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有利于幼儿与自然建立和谐的关系

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园课程有助于幼儿理解并尊重自然规律,培养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每个节气都反映了季节变化和相对应的自然现象,通过观察和探究,幼儿能够学习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例如在“小满”节气,教师可引导幼儿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讲解与节气相关的农事活动:灌溉、施肥,保护农作物免受病虫害。通过参加多种活动,幼儿不仅能学习到很多自然科学知识,还能在日常生活中发展出观察和尊重自然的习惯,为其将来成为有责任感的地球公民奠定基础。

二、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施路径

在幼儿园教育中,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幼儿园课程不仅是一种教学创新,也是培养幼儿文化认同感的重要手段。通过巧妙利用节气资源创生课程,幼儿能更好地理解自然规律,在与自然的互动中不断激发新的探究欲望,进而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知与尊重。

(一)节气资源的融入,生发课程

1.创设适宜的节气环境

幼儿园应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价值,让幼儿在环境中学习、在学习中收获。可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根据季节和节气特点,创设适宜的活动情境,方便幼儿在环境中观察、记录、探究、体验,从“我已经知道的”“我还想知道的”“可以怎样知道”三方面入手,重点呈现幼儿对于该节气的经验变化和反思,感受二十四节气所蕴含的生活智慧。春分时,教师可布置与春天相关的元素,如花朵、绿叶等,营造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为每名幼儿都提供一块“种植分包田”,鼓励他们为自己的田地起上充满童趣的名字,然后每天精心照料。过程中,幼儿不仅学会了如何播种、施肥、灌水和拔草,更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与快乐。他们看着自己的“小田地”一天天变得生机勃勃,心中充满了自豪和满足。

2.建设科学的节气资源库

幼儿园可组织教师深度挖掘二十四节气中所蕴含的环境、天气、风俗、人文等资源,梳理某种节气下动植物的变化、自然现象的变化、社会生活的变化等,利用各种方式对节气资源进行整合和分类、分析各年龄段可获得的经验,并对可开展的活动、可利用的方式提供操作建议。在此基础上,还可绘制园内外节气课程的资源地图、建设节气课程资源库、讨论如何将课程资源转化为幼儿的经验。如芒种时节,枇杷收获了、石榴花开了、小麦收割了、树上隐隐约约开始出现蝉鸣的声音等,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科学利用这些节气资源,让幼儿在与自然、与生活的互动中,产生联系、发生故事、生成课程。

(二)节气活动的融通,推进课程

1.领域渗透

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园课程可视为跨文化与自然学科的教育实践,其教育内容应尽可能地涵盖五大领域。如在冬至节气,通过制作和食用汤圆,让幼儿了解冬季食物的营养价值。搜集冬至前后晨露覆盖的树叶、枯枝等自然物,创作一幅冬天的拼贴画,可让幼儿体验别致的自然美和艺术创造。讲述冬季特有的自然现象,如冰冻、降雪等,能增强幼儿的语言描述能力。介绍冬至节气与农业相关的谚语,如“冬至雪,麦必多”“冬至天气晴,来年白过生”等,有效扩展与农事相关的词汇,加深幼儿对语言和文化的理解。还可以鼓励幼儿积极探索自然现象,测量和记录冬至这天不同时间的影子长度,学习关于地球和太阳关系的基本概念,初步了解为何冬至是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九九数寒图》则是学习巩固数概念的良好辅助。

2.寓教于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鼓励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内容和方式,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二十四节气资源,深入挖掘二十四节气的内涵,根据节气特点以及幼儿的兴趣、身心发展特点,设置课程,让幼儿在与节气互动、探究、体验的过程中获得成长。如在中班节气课程“麦田守望者”中,从2022年11月到2023年6月,寒来暑往,四季更迭,那片麦田于立冬前播种,慢慢地发芽、出苗,扛过了腊月里的风雪,逐渐长高、长大;在雨水时节迎来了返青拔节的高峰期,在谷雨前后开始抽穗,这一时期也是病虫害的防治期,因此幼儿制作并完善了小麦守护计划,为其治虫;小满时节,小麦即将迎来丰收,幼儿积极讨论,商议适合的收割办法;最后在芒种前,大家完成了收割与晒打、制作与品尝美食,并成功播种新一轮的农作物,等待下一次的丰收。他们劳作、分享、讨论、制作、思考、筹备……一次麦田的探索之旅,不仅是“节气文化”与幼儿园课程紧密融合的体现,更是“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精神的生动呈现,在此过程中,幼儿不仅懂得了劳动的辛苦,获得了丰收的喜悦,品尝了分享的快乐,更是在一次次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了有益于身心发展的多种经验。

(三)节气在一日活动中的融化,深化课程

1.重视课程审议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需求及现实情况,选取适宜的、有教育价值的节气内容,依托《指南》,通过一读——解读节气核心教育价值,二研——研幼儿、研节气资源,三审——审目标、审内容、审路径,将节气与幼儿园园本课程相结合。先借助集体研讨,制定目标,形成节气课程网络图。实施过程中再根据幼儿的情况随时调整,为二十四节气在一日活动中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2.融合一日生活

为促进二十四节气与幼儿园课程的深度融合,可将其与幼儿的一日生活紧密结合,在活动中发现幼儿对节气的兴趣点,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幼儿进一步感受二十四节气所蕴含的生活智慧。例如:过渡环节,可根据节气播放二十四节气歌或讲述一些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小故事;在日常生活中布置“任务小打卡”,让幼儿记录每天的天气、温度,从而帮助他们了解气候、自然现象的变化;利用集体与小组相结合的方式,让幼儿更好地探索二十四节气。如芒种时,教师通过集体谈话,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芒种的风俗习惯,然后将活动经验延伸至各个区域游戏:美工区以多种方式表现麦穗的美;科学区探究收割麦穗的方式;生活区尝试将麦粒变成面粉制作美食等,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关于二十四节气的知识和体验。

总之,将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园的课程建设中,不仅有助于丰富幼儿的学习体验,还能加深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知。教师应采取多样化的支持策略扩大幼儿的眼界、陶冶幼儿的情操,帮助幼儿在自然更迭中获得经验,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的发展,为培养新一代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人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节气幼儿园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我爱幼儿园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欢乐的幼儿园
幼儿园是我们的家
爱“上”幼儿园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24节气
24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