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慧”制成长册,幼小巧衔接

2024-12-20汤晓文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4年12期
关键词:插画内容幼儿

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中,教育部明确提出了“坚持双向衔接”的基本原则。该原则强调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协同合作,旨在促进幼儿的顺利过渡。我们以幼儿成长册为切入点,让幼儿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自己动手制作成长册,从而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和条理性,帮助其为小学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

一、“慧”察元素,内容巧剖析

1.成长册对于幼儿的价值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关于评估方式的阐述中指出,要“重点关注保育教育过程质量,关注幼儿园提升保教水平的努力程度和改进过程,严禁用直接测查幼儿能力和发展水平的方式评估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幼儿成长册作为记录幼儿成长点滴的重要载体,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和培养创造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在日常活动中目的明确、计划周详地收集关于幼儿发展的各类资料,并对其进行解读与分析,教师能够全面、客观、真实地掌握幼儿成长的过程及其特点,作为设计并实施教育行为的重要依据。在收集、评估、分析制作成长册的过程中,教师不断调整教育活动的有效策略,满足幼儿的需要,最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从小班到大班,成长册一直伴随着幼儿的发展。在与家长共同欣赏的过程中,幼儿对成长册的内容更加熟悉和了解;在和同伴阅览的过程中,幼儿会非常积极地向同伴介绍照片的拍摄地点、插画的绘制方法以及其他作品的制作过程等。显然,幼儿成长册的内容记录着幼儿生活及学习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见证着幼儿成长的过程。幼儿亲历其中,有着最直接的认知经验。教师在与幼儿一起收集各种资料的过程中,也能够借助作品和就此展开的交流去深入了解他们的成长体验、感受和想法。同时,教师对幼儿的成长资料进行观察和分析,掌握其成长特点和发展趋势,为接下来的教育活动提供重要参考。

综上所述,我们将幼儿成长册陈列出来,供他们反复阅览和介绍、观察和学习同伴的制作方法,并通过谈话活动帮助他们归纳和梳理经验和想法。

2.成长册的组成元素分析

通过师幼共同观察和梳理,幼儿发现成长册的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元素:

照片:照片是成长册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可以在成长册中放入从小到大各个阶段的照片。有的是在家里的温馨时刻,有的是在幼儿园活动中的精彩瞬间。这些照片能够直观地展示幼儿成长的轨迹和生活中的重要时刻,记录着他们成长的点点滴滴。

文字:文字记录是成长册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是爸爸妈妈和教师写下的成长故事、感受、思考、期望。相比照片,文字的概括能力和叙事功能更强,且能够记录幼儿内心世界和成长过程中的点滴体会,让成长册更加生动有趣。

作品:美工活动、科学活动、数学活动中的大量作品够具体地呈现幼儿的成长和探索过程,将它们整理后放入成长册里,有着不一样的意义,可以增添成长册的纪念价值。

插画和装饰:成长册的设计和装饰也很重要。幼儿可以根据内容添加一些装饰性的贴纸、边框和自制插画,让成长册更加美观和个性化。

二、“慧”集素材,材料巧梳理

在对成长册构成元素进行剖析之后,幼儿开始收集各种各样的制作材料及工具,有小贴画、相框、彩色笔、粘贴工具、花边剪刀等。这么多材料和工具放在美工区,该如何使用和管理呢?怎样拿取才方便而且不易混淆和丢失呢?

1.素材的收集与筛选

大班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收集素材的经验,平时也会有意识地整理自己的东西。为此,我们准备了许多小收纳袋,幼儿可以从记录自己日常活动的照片和爸爸妈妈帮助购买的小装饰品中选出一些最满意的,放进小收纳袋里,便于在日常活动、区域活动中随时拿取和制作。在制作成长册时,我们会提醒幼儿聚焦某一特定主题,确保跨页内容无论是照片、插画还是作品等,都应与选定主题紧密相关。

2.素材的分类与使用

大班幼儿已具备依据物品多种特征进行多角度分类的能力,因此我们准备了数量充足、大小适宜的分类盒。成长册中最为常见的展示形式为照片,无论尺寸大小,均应依照主题进行归类。对于内容相同的照片,可使用回形针或小夹子等辅助工具合并到一起,并妥善存放于个人小柜中,以便随时取用。插画与作品亦应以相同方式妥善保管。鉴于美术区域的空间有限,若将分类盒全部展开于桌面,则其他活动将无法进行,因此分类盒的存放与收纳需兼顾便捷性与空间利用率。我们为幼儿选择了大号带盖的透明多格收纳盒,幼儿可以将所有材料先分大类,再分小类,而且透明材质可以让幼儿从外面就知道里面装了什么,方便拿取。多格分类盒还可以随时抽取,非常方便。幼儿在制作成长册的过程中不断整理、收纳、补充制作材料,解决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养成了及时整理物品的好习惯,增强了对物品的管理能力。

三、“慧”制内容,方法巧探索

在做好准备以后,幼儿开始讨论:成长册到底怎么做呢?这些材料贴在哪里呢?照片不一样大怎么办?家长准备的照片混在一起怎么办?这些工具该如何使用?页面怎样排版才更美观?我们并不急于干预幼儿的操作,而是让他们尝试后再总结操作方法,并引导他们梳理出制作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

计划:在制作前,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本学期可能完成的主题内容,幼儿根据主题内容和跨页数量来设计成长册的内容,明确需要的素材、工具等,为制作做好准备。

排版:每一页想要展示的素材,要先考虑怎么贴,可以先在桌子上大致摆放一下,满意之后再粘贴。作品或照片之间要有缝隙,先贴大的素材再贴小的素材,页面饱满丰富才美观。

制作:制作过程中,可以积极和同伴、老师交流自己的发现、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并与同伴分工合作、互相帮助。这个过程中,幼儿能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并在集体讨论中形成共识。这种合作意识的培养对幼儿的社交技能和合作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整理:无论是材料还是工具,用完后要及时整理,个人素材放回小柜子,共用材料和工具放回收纳盒,以避免丢失和损坏。最后,别忘了清理废弃物品,分类后扔到垃圾桶里。

四、“慧”思困惑,问题巧解决

确定步骤后,幼儿尝试制作成长册,并在制作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方法。例如,幼儿发现页面中事先留好了插画的位置,但将插画剪下来后发现预留的位置不够,怎么办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明白了为什么要先排版再粘贴,插画要根据预留位置的大小去画,太小了不好剪,太大了贴不下。幼儿逐渐形成有条理地做事、先思考再操作等学习品质。在一次次的操作中,幼儿不断调整,总结出很多有用的经验。比如,他们将剪好的双面胶小块先贴在手指尖上,再贴到照片的反面,这样速度快、更顺手。再如,为了避免素材混淆在一起不好区分,他们把贴好双面胶的插画按照内容或用途摆放整齐,做事情越来越有条理性。

幼儿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和困难时,教师引导他们积极面对问题,并与他们一起探讨解决方案。这有助于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同时,教师在观察和评估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幼儿的进步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及时调整教育活动策略,以便更好地满足幼儿的需求。

综上所述,通过自主制作成长册,幼儿在艺术创造能力得到锻炼之外,其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交往的能力、自我管理的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和条理性等也获得了发展,学习能力得以孵化和增强。这些都将帮助他们在进入小学后更好地安排学习和生活,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猜你喜欢

插画内容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就要紧紧粘住你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无脸小插画
主要内容
超暖萌治愈系插画
插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