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外戚世家》中的窦漪房形象浅析
2024-12-20杨静怡
【摘要】窦漪房作为一代巾帼,生逢汉朝最安宁的时期,辅佐三朝皇帝,她拥有不同凡响的人生和坚守的人生信条,在汉朝政治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但后世大多认为窦漪房的一生是“天命”所致,而忽略了其本身人物特点和贡献。窦漪房从一个本无力改变现状的女子,最后成为掌握朝廷权力的一朝太后,与她的性格和保身智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她对于黄老之术的坚持使得汉初的“无为而治”得以持续,同时也间接助推了“文景之治”的产生。
【关键词】窦漪房;后妃;“无为而治”;“文景之治”
【中图分类号】K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46-0076-04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46.019
我国古代社会的掌权者以男性为主,受这样的客观条件影响,司马迁所作《史记》也以记载男性功业为主,仅有《吕太后本纪》和《外戚世家》为专写女性的篇章。因此,吕雉吕太后的形象为人们所熟知,吕太后一生历经三代王朝,在位时极力干预朝政,壮大本家势力,差点成为中国第一位女皇帝。相比而言,窦漪房窦太后的锋芒就要微弱些,《史记·外戚世家》作为主要记载后妃的一篇文章,对窦太后的记载也只是突出她命运的“机缘巧合”,将她的一生推向了为“命”和“偶然性”,窦漪房似乎成了歪打正着、吉星高照的典范。
窦漪房出身寒微,但她的一生几乎在汉朝最繁盛安宁的时候度过,“吕太后时,窦姬以良家子入宫侍太后” ①。窦漪房最初只是作为吕太后身边侍女的身份进入后宫,后被当作赐给王子们的“赏赐物”阴差阳错送往代国,窦漪房因远离老家清河去往代国伤心落泪,可这却成为她恢宏一生的转折点。汉惠帝刘盈驾崩后汉文帝刘恒进京登基成为皇帝,作为刘恒后妃的窦漪房被册封为皇后。汉文帝去世,她的儿子刘启继位,她顺理成章成为窦太后。后汉景帝去世,汉武帝继位,她改尊号为太皇太后。这样一位历经三朝的人,对三朝皇帝及政治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绝非“天命”所能促成的。普通百姓亦有多面性,窦漪房更是如此,她执掌后宫大权,是温柔恭俭的皇帝后妃,她也活动于朝野之中,可以称得上是一位有着个人坚持的政治家。
一、贤良淑德的后妃形象
(一)初入宫的良家子
窦漪房窦太后,《集解》引皇甫谧云:“名漪房。”王先谦引周寿昌曰:“《初学记》引《世王传》曰:‘窦氏少小头秃,不为家人所齿。遇七月七日夜,人皆看织女,独不许后出。有光照室,为后之瑞’。”窦漪房自小便不受家人重视,在七夕这样的节日里,窦漪房的家人纷纷出门守夜“看织女”,但窦漪房却因为头秃为家人所不齿被关在屋内。可见她不仅出身寒微,而且在家中不受宠爱,连行动自由也不能掌握,这也为她被送入宫中服侍吕太后做好铺垫。《史记·外戚世家》载:“吕太后时,窦姬以良家子入宫侍太后。” ②窦漪房初入宫,身份低微卑贱,仅仅作为吕太后身边的婢女侍奉吕太后,后来吕太后要把自己身边的宫女赏赐给各位诸侯王以稳固自己的势力,窦漪房便是其中一位。出于想家的朴素心理,窦漪房希望被分配到距离清河老家较近的赵国,于是特意找主管分配的宦官,希望将自己列入派往赵国的名单上,但却因为宦官遗忘,于是窦漪房被派往代国,窦漪房虽然埋怨宦官糊涂,但也只得被迫来到代国,她的后妃生活和政治生涯也自此拉开帷幕。
无论是入宫为婢还是发派诸侯国,窦漪房都只能任凭差遣,她对个人命运丧失决定权,这或许也是封建时期大多数女子的命运使然,身若浮萍,命如草芥,难以决定个人身去何方。现如今关于窦漪房身世改编的影视剧繁多,具有代表性的影视剧《美QbqBpyqur+y5/58C8SPtZaB76DRlI0VRo2662cC/7ek=人心计》中将窦漪房刻画为聪慧贤良的女子形象,在剧中因为她的聪慧被吕太后看中作为“细作”发配代国监视代王刘恒的一举一动,在这里事情一旦败露,窦漪房也将面临着丧命的危险。
足以见得,无论是真实历史的记载还是影视剧作中所呈现的,窦漪房早期的命运从未掌握在自己手中,她的命运被握在掌权者手中,像权谋下的一颗棋子,任人摆动。
(二)皇后身份的跨越
进入代国是窦漪房传奇人生的开始,也是其人生的转折点,窦漪房初为窦姬,代王对她宠爱有加,先后诞下长公主刘嫖、汉景帝刘启和梁孝王刘武。代王入朝为帝前已有皇后,《史记·外戚世家》载:“而代王先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为帝而王后卒。及代王立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 ③早在代王进京之前,他的前王后就已经死了,代王成为皇帝后,先王后所生的四个儿子又相继病死。至于死因《史记》中并未详细记载,后人也不敢妄加猜测。因此,在代王即位为汉文帝后,公卿们请求立太子,窦漪房长子刘启便成为太子的最佳人选,而后“立窦姬为皇后,女嫖为长公主” ④。一切都看似顺理成章,窦漪房从窦姬变成了窦皇后,这样的偶然性也促成了后人言窦漪房是母凭子贵当了皇后。
而在《史记·文帝本纪》里记载:“三月,有司请立皇后。薄太后曰:‘诸侯皆同姓,立太子母为皇后。’皇后姓窦氏。上为立后故,赐天下鳏寡孤独穷困及年八十以上、孤儿九岁已下布帛米肉各有数。” ⑤可见,薄太后力荐窦漪房为皇后。孝文帝入朝为帝前,《史记·吕太后本纪》记载吕氏家族覆灭后,大臣商议拥代王为帝时言:“代王方今高帝见子,最长,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 ⑥可见代王成为孝文帝不仅与自身忠厚仁德有关,也与薄太后谨良贤德有关。而薄太后如今拥立窦漪房为后,说明薄太后是认可窦漪房的,也说明了窦漪房贤良淑德可承皇后位置,所以窦漪房当上皇后有其儿子刘启的功劳,但与她个人的品行更是有脱不开的干系,可以说她与汉景帝刘启相互成就。
据《史记·外戚世家》记载:“窦皇后病,失明。文帝幸邯郸慎夫人、尹姬。皆毋子。” ⑦窦皇后失明后,汉文帝对她宠爱减少,汉文帝驾崩后,太子刘启继位为汉景帝,窦漪房由皇后着升为窦太后,但她并未像吕太后将戚夫人制成人彘那样,残忍对待汉文帝的宠妃,在那个后宫争宠夺权,斗得非此即彼的时代,不得不说窦漪房是懂得隐忍和退让的。至于汉文帝宠妃的下场,可以以慎夫人为例,《史记·张释之传》中,孝文帝指着新丰驿道对他的宠妃慎夫人说:“此走邯郸道也。”有学者认为,像慎夫人这样没有子嗣的妃子原本是要老死宫中的,因此有学者推测孝文帝对慎夫人于心不忍,便将慎夫人放出宫与家人团聚。这里面不仅体现了汉文帝的仁厚,也可以窥见窦漪房的克制隐忍。
窦漪房在为皇后期间,力行俭朴,为人谦卑,从古至今素有“一人吃饱,全家不愁”的说法,窦漪房的兄弟子侄因其皇后身份上升也封侯拜相,引得朝中不少非议,公卿大臣们担心窦漪房步了吕氏的后尘,窦漪房“于是乃选长者士之有节行者居。窦长君、少君由此为推让君子,不敢以尊贵骄人。” ⑧有了吕氏的前车之鉴,窦漪房在遭受议论时主动让兄弟请辞。这不仅反映了她的谦卑作风,也可以看出她的政治觉悟。
窦漪房在得宠时没有恃宠而骄,失宠时也没有记恨妃嫔,面对公卿大臣的担忧时懂得让步,在政治问题上她知进退,懂得以大局为重。作为皇后,她时常体恤民情,崇尚节俭,当得一国之母。
二、专断的政治家形象
西汉时期,黄老思想深深植根于政治中,这与窦漪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提到外戚干政,窦氏家族的成员相较之前的吕氏家族和之后的王氏家族其成员不算多,《汉书·外戚传上》载“窦氏侯者凡三人” ⑨。但是她所坚持的黄老思想却伴随她所历经的三个朝代。窦漪房自从被立为汉文帝的皇后以来,其影响力与日俱增,她辅佐三朝帝王,坚持“无为而治”,也正是因为她对黄老思想的信奉与坚持,使得她晚年对黄老思想的执着到了极端的地步,这也不免使她陷入到政治专断之中。
(一)“无为而治”的坚持者
“无为而治”出自老子《道德经》,是道家的治国理念,主张清静无为,顺应自然规律,不依个人心志欲念去作为,以期望返璞归真,回归自然,达到“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⑩的纯真境界。《老子》中讲:“我无为,人自化;我好静,人自正;我无事,人自富;我无欲,人自朴。”强调君主无欲无为,人民就自然和谐安定,君主需静不争,人民自然会纯正无邪;君主不扰乱民事,人民也自然会生活富裕;君主无私利无欲念,人民也会质朴纯真。
刚刚经历了战乱后的汉朝建朝后,人民经历了长期的战争和混乱,渴望社会秩序的平稳和安宁。平民出身的汉高祖刘邦自然了解人民心愿。《史记·高祖本纪》中记载,汉王朝建立,刘邦对关中父老乡亲说:“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凡吾所以来,为父老出海,非有所侵暴,无恐。” ⑪百姓就此唯恐刘邦不能称王,刘邦称帝后也多次大赦天下,实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策略。当时还处于幼年时期的窦漪房经历了战乱后的流离失所,这样的政策无疑让她意识到休养生息的重要性。窦漪房在入宫侍奉吕太后时,受吕太后影响开始信奉黄老之学。后来成为汉文帝刘恒后妃,辅佐刘恒,而刘恒又作为“无为而治”的典范,二人作为夫妻三十余年使她真切感受到“无为而治”的功绩,这也为她后来辅佐汉景帝刘启奠定下了基础。如此说来,窦漪房对汉朝的“文景之治”是有着助推作用的,后世学者也大都认为,窦漪房对汉代“无为而治”的延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寝息。”社会上下各司其职,官吏安其官位尽忠职守,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盛,府库储蓄每年都有增加,人口繁衍稳定。汉文帝在位期间贯穿“以德化民”的形事之风,与窦漪房所信奉思想汇合一致,加之朝野内外也有许多黄老之学的践行者,如胶西盖公、陈平等人也为黄老之学成为治国之策营造了良好氛围,窦漪房看到了黄老思想带给国家和百姓的益处,加上出身普通人家的窦漪房对其他各家思想并不甚懂,这无疑使她对于黄老之学更加地坚定,甚至到了执着的地步。
(二)不容置疑的专权者
窦漪房得三朝之尊,一生历经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三朝皇帝,如果要说窦漪房当时的政治地位如何,那么在汉文帝时期她的话语权还不甚大,仅仅作为汉文帝的“助手”而存在。汉文帝去世后,汉景帝即位,窦漪房从窦皇后成为窦太后,汉朝以孝治国,汉景帝对于窦漪房也是极力听之,她太后的威严也随之与日俱增。到了汉武帝时期,作为太皇太后的窦漪房,其政治气焰更甚,对于政治的干预更是严重。
1.尊一家之言
前文谈到窦漪房一生好黄老之术,甚至到了一家独大的地步,在她的影响下,皇帝和朝中大臣都必须学习《黄帝》《老子》之术,甚至到了极端的地步。
《汉书·儒林传》中记载:窦太后好老子书,召问博士辕固生,辕固生对曰:此乃民间私家之言耳。他的话在窦漪房看来无疑是对老子之言的轻蔑,辕固生认为老子之术不足以作为王朝施政的指导思想,窦漪房听后大怒,曰:“安所得司空城旦书乎?”这话的是从秦王朝焚书令而来,秦始皇诏书“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黥,面上刺字,为罪囚。城旦,古代刑罚名,一种筑城的劳役。汉以司空主罪人,窦漪房所云“司空城旦书”,即谓犯禁书也。秦朝焚书,主要是在古代六艺典籍及除秦纪外各国史官所修之官史书,而辕固生要以诗书六艺为法先王,窦漪房之言犹曰:“你从何得此禁书来乱政祸国?”于是命令将士将辕固生扔进猪圈与野猪搏斗,辕固生作为一介儒生遭此难显然是九死一生,幸亏汉景帝送给辕固生一把锋利的匕首,让他得以和野猪对抗从而保命。有吕太后作为对比,窦漪房的手段虽然已经含蓄了些,人们对于窦漪房的评价也大都认为其贤良淑德,但从这件事便可以看出她对于自己所尊奉的学术和治国理念也是坚决捍卫,不容他人质疑的。
到了汉武帝时期,窦漪房尊号改为太皇太后。《汉书·武帝纪》记载:“孝武皇帝,景帝中子也,母曰王美人。年四岁立位胶东王。七岁为皇太子,母为皇后。十六岁,后三年正月,景帝崩。甲子,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太后窦氏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 ⑫窦漪房的地位再次提升,由于刘彻即位时只有16岁,无法一人执掌朝政,窦漪房刚好有了足够的理由辅佐朝政,这也使她的权势只增不减,司马迁在《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中便通过魏其武安侯窦婴与武安侯田蚡之间的矛盾斗争,揭露了汉代统治集团内部互相侵轧,互相残杀的故事,记叙了王太后汉武帝集团与窦太后之间关于“儒术”所展开的互相争权,互相倾轧的问题。
干预汉景帝政权的窦漪房到了汉武帝时期气焰丝毫未减,这自然是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所不能容忍的,建元二年,汉武帝、王太后等人发起“尊儒”活动,《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载:“太后好黄老之言,而魏其、武安、赵绾、王臧等务隆推儒术,贬道家言,是以窦太后滋不说魏其等。及建元二年,御史大夫赵绾请无奏事东宫。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而免丞相、太尉,以柏至候许昌为丞相,武强候庄青翟为御史大夫。魏其、武安由此以候加居。” ⑬汉武帝信奉儒学,且即位时年轻气盛,加之“文景之治”为汉朝积攒了大量财富使他有了向外扩张的野心,可窦漪房对于黄老之术的尊崇也是不容他人质疑的,因此极力否决新政。
2.反其者诛之
除上文所论述的窦漪房在面对“推儒”时罢免朝臣,甚至打击汉武帝之母王太后,使其在后宫销声匿迹五年之久,窦漪房似乎已从最初悲悯良善之人成了一位杀伐果断的太后。
汉景帝在位期间,临江王刘荣用庙堂空地建立宫殿,这无疑触犯皇家禁忌,汉景帝便将临江王交由郅都处理,郅都因其严苛的执法被称作“苍鹰”,所以落入郅都手中的临江王可谓九死一生。《史记·郅都传》记:“临江王征诣中尉府对簿,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都禁吏不予。魏其候使人以间与临江王。临江王既为书谢上,因自杀。窦太后闻之,怒,以危法中都,都免归家……窦太后乃竟中都以汉法。景帝曰:‘都忠臣’欲释之。窦太后曰:‘临江王独非忠臣邪?’于是遂斩郅都。”因为郅都的严苛执法使窦漪房认为是郅都害死了自己的孙子临江王,一怒之下将之斩杀,尽管郅都治理匈奴有功且是汉景帝的爱臣。在类似的事情上窦漪房的威仪可见一斑,甚至在某些事情的决策上超越了当朝皇帝。
三、窦漪房形象影响
谈到汉朝政治,不能不说窦漪房,从汉文帝时期开始直到汉武帝时期,窦漪房一直是朝中的重要人物,她手握重权,清静无为的性格影响了帝王臣子。节欲望、克情绪、尚简朴的要求贯穿汉代三朝家国治理,使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国家得以休养生息。但是窦漪房晚年过分专断,要求朝中主要大臣都必须学习她所信奉的《黄帝》《老子》,她对黄老的推崇已经到了菲薄五经的地步,这也阻碍了文化的百花齐放,对后来汉武帝极力推崇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能说没有影响。
(一)助推了“文景之治”的产生
后人将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的繁荣景象称为“文景之治”,该时期内国家崇尚农业,鼓励生产,减轻徭役赋税,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段稳定又繁荣的时期。但是这段历史背后还有另一个主角,即窦漪房,作为汉文帝的妻子,汉景帝的母亲,她无疑对君王施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汉文帝因为为人慈孝宽厚被拥立为王,即位后宣布大赦天下“赐民爵一级,女子百户牛酒,酺五日”。汉文帝在位23年,这期间大赦天下4次。他励精图治,兴修水利,厉行节俭朴素,废除肉刑,实现国家强盛,百姓安居乐业,从而开启了“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绝不是汉文帝一人之功劳,受古代男权社会的客观条件制约,女性常作为男性附庸的角色出现,因此她们的功劳也常常被忽视。窦漪房就是这样一个被忽视的角色,就连《史记·外戚世家》中也未明确记载,仅仅说道:“窦太后好黄帝、老子言,帝及太子诸侯窦不得不读《黄帝》《老子》,尊其术。” ⑭虽然这里是说窦漪房好黄老之术,因此汉景帝、太子刘荣等人也不得不学黄老学说,但通过此记载,可以窥见窦漪房对于黄老之术的痴迷,而她在汉文帝时期是一国皇后,从相关史书记载也可看出她就像是汉文帝的“贤内助”,也定为汉文帝的治国之法提供了不少帮助。到了儿子刘启称帝后,更是对母亲窦漪房听之任之,这使她在朝野中的权力更大,加之其本身主张简朴、爱好清静的性格,不难推断她也应为“文景之治”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二)播下了“罢黜百家”的种子
汉武帝和其母亲王太后在建元二年曾发起“尊儒”活动,但被窦漪房无情扑灭,她罢免了喜好儒学的赵绾、王臧等人,并亲自任命柏至候许昌为丞相,任命武强候庄青翟为御史大夫。
窦漪房对黄老的喜爱显然到了憎恨儒学,菲薄五经的地步,她所尊崇的黄老之学讲究休养生息,这虽然可以使百姓安居乐业,但充分地放权也助长了匈奴的气焰。到了汉武帝时,他想要实现大一统,因此需要统一思想。董仲舒提出:“今师异论,人异道,百家殊方,上亡所持一统。”他认为各家思想不同,对于国家的统一稳定是不利的。但汉武帝倡导儒家的积极救世却被窦漪房否决,窦漪房将儒学发展的萌芽扼杀在襁褓里,甚至因此罢免、惩治朝中大臣,这样的行为是过激的。
公元前134年,也就是窦漪房死后第二年,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终于可以发展儒学为国学,加之汉武帝、王皇后等人之前就曾倡导尊儒,二者刚好契合。窦漪房的过分干预朝政也为汉武帝走向另一个极端埋下了种子,儒学代替了原本的黄老之学,又形成另一个“一家独大”的场面。
四、结论
窦漪房经历了汉代最为辉煌的三代,“文景之治”以及汉武帝时期,她从一名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女子成长为朝野中话语权极高的太皇太后,绝不只凭运气抑或是天命,这与她的性格、智慧都有关系。她注重民生的思想影响了三代帝王,纵观她的一生,可以看出她对黄老之术的信奉和坚持,作为权倾朝野的女性,她的行动及思想对政治及历史走向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外戚如何远离权力是古代掌权女性无法回避的问题,窦漪房吸取了吕氏集团覆灭的经验教训,她知进退从而缓解了后宫矛盾。从汉文帝到汉武帝时期,人们应该看到历史背后的窦漪房,她形象多面,既温柔恭俭又强势果断,她坚持清静无为的理念,使得国家人民得以休养生息,但是,她对于黄老之术的过分坚持也让她枉杀忠臣。窦漪房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束光,但同时,她的身上也有局限的一面。
注释:
①②③④司马迁著,韩兆琦译注:《史记·外戚世家》,中华书局2010版,第3910页。
⑤司马迁著,韩兆琦译注:《史记·文帝本纪》,中华书局2010版,第1001页。
⑥司马迁著,韩兆琦译注:《史记·吕太后本纪》,中华书局2010版,第971页。
⑦司马迁著,韩兆琦译注:《史记·外戚世家》,中华书局2010版,第3916页。
⑧司马迁著,韩兆琦译注:《史记·外戚世家》,中华书局2010版,第3915页。
⑩唐子黔、许宁:《老子讲读》,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第55页。
⑪司马迁著,韩兆琦译注:《史记·高祖本纪》,中华书局2010版,第821-822页。
⑫司马迁著,韩兆琦译注:《史记·孝武本纪》,中华书局2010版,第1079页。
⑬司马迁著,韩兆琦译注:《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中华书局2010版,第6416页。
⑭司马迁著,韩兆琦译注:《史记·外戚世家》,中华书局2010版,第3918页。
参考文献:
[1]司马迁著,韩兆琦译注.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10.
[2]霍建波.先秦诸子思想精华与文学价值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3]唐子黔,许宁.老子讲读[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4]杜元.西汉太后临朝预政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8.
[5]赵东明.《史记》中对后宫女性人物形象塑造探究[J].文学评论,2019,(32).
[6]马冬梅.《史记》女性人物的历史解读与文学描写探析[J].文学评论,2019,(33).
[7]赵阔宇.浅析黄老思想对汉初之影响[J].新楚文化,2023,(12).
[8]周树山.“文景之治”后面的两个女人[J].书屋,2015,(05).
[9]王晓岩,姚倩倩.窦氏青山与窦太后[J].衡水学院学报,2013,15(6).
[10]尹星.关于司马迁《史记·吕太后本纪》中女性主义的分析[J].牡丹,20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