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
2024-12-17贾丽民赵家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狠抓落实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要把抓落实作为开展工作的主要方式,动脑子、想办法,拿出真招实招来,切实把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各项任务一项一项抓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进一步强调全党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这些都充分体现出,真抓实干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工作作风。当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已然吹响、具体任务已经明确、总体目标已经锚定,接下来唯有继续坚持以钉钉子精神真抓实干,将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才能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转化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转化为绚丽多彩的现实画卷。
一、真抓实干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真抓实干刻进了骨子里,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中,我们党始终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时至今日,真抓实干已经成为党的优良传统和鲜明品格。
1.真抓实干精神体现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实”。作为我们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就是“实”的理论。从哲学基础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石,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求人们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在政治经济学批判方面,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现象的深入考察,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以及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所处的真实境遇。科学社会主义的提出,立足于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理解和对当时社会矛盾的准确把握,建构了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并提供了通往未来理想社会的现实路径。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就是重实践、重现实、关注人的现实的理论。
2.真抓实干精神体现为我们党的具体行动“实”。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发展历程,是中国共产党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和不畏艰难、勇于拼搏的昂扬斗志的生动写照。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贯彻群众路线,以务实的态度和扎实的行动,引领中国人民英勇奋斗,摆脱屈辱,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实现国家的自立自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紧密联系中国的具体实际,以无畏的探索精神和坚定的实践步伐,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努力将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国。这一“实”,是对中华民族实现从积贫积弱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的践行。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继续坚持脚踏实地、稳扎稳打。通过对社会主义建设历程中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深刻总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确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并在此基础上,成功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党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安康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实干是成就事业的必由之路,正如邓小平曾经指出的,“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凭借埋头苦干、不畏艰险的决心与勇气,成功引领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这一时期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我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社会保持了长期稳定,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以及人民生活水平均不断攀升,迈上了一个又一个崭新的台阶。这些辉煌成就的取得,是真抓实干精神的生动体现。这一“实”,是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的践行。
二、全面深化改革在真抓实干中稳步推进
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征程中,我们党继承、发扬真抓实干这一优良传统,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从整体谋划的顶层设计、协同高效的制度建设,到精益求精的具体执行,无一不体现着我们党始终坚持在真抓实干中稳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1.真抓实干精神体现在,对全面深化改革整体谋划的顶层设计“实”。要确保全面深化改革中各项政策的稳步落实,加强顶层设计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190项改革举措,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重大部署;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158项改革举措,直探改革深水区、直指改革“最难啃的硬骨头”;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方案,拉开了改革开放以来最大规模机构改革的帷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深入研究改革的重大问题,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为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2.真抓实干精神体现在,对全面深化改革稳固支撑的制度建设“实”。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不断健全制度框架,为确保改革举措有效实施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改革前期主要聚焦于基础性、支柱性领域,逐步搭建起改革的主体框架,确立了制度建设的“四梁八柱”;改革中期主要聚焦于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中那些具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关键难题,既巩固了已有的主体制度框架,又完善和填补了制度建设存在的不足与空缺。2020年以来,逐步实施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深化农村改革实施方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集成性制度安排,为全面深化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真抓实干精神体现在,对全面深化改革精益求精的具体执行“实”。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党中央不仅加强了谋划、完善了制度建设,而且在将政策扎实落地、精准实施上持续发力。经济体制改革紧扣政府与市场关系这一关键,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得到逐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持以民为本,全过程人民民主得到全面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健全;文化体制改革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持续推动文化繁荣,不断开创中华文化新辉煌;社会体制改革牢牢抓住改善民生这一主旨,持续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使绿色发展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鲜明底色。
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以钉钉子精神真抓实干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纷繁复杂,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的全面深化改革已经行至“深水区”并进入“攻坚期”,思想观念与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亟待破除,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推动高质量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和瓶颈。面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路上的诸多艰难险阻,更需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真抓实干的作风,综合运用各种策略,稳步推进改革。
1.以钉钉子精神真抓实干,要做到“准”。正如钉钉子需要瞄准目标,全面深化改革亦需要明确改革的方向与重点领域。明确改革方向要求我们坚持党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保改革的目标和路径与国家的发展战略、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及社会的实际需求高度契合。瞄准重点领域要求我们深刻洞察社会发展的深层次需求,紧密关注人民群众的迫切期待,以及坚决破除体制机制的实际障碍。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征程中,只有找准改革方向、明确重点领域,才能精准发力,实现效能最优。
2.以钉钉子精神真抓实干,要做到“狠”。钉钉子之所以能够牢固,正是因为每一锤都用足了力量,确保钉子能够深入、牢固地钉入目标位置。同样,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也需要这种“狠”劲,需要将改革一抓到底、一以贯之的决心与勇气。这要求我们在改革实施过程中不遗余力,像钉钉子一样,不畏难、不松懈,持续而有力地推进每一项改革措施。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将一张蓝图绘到底。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改革不是半途而废,而是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安康提供坚实的保障。
3.以钉钉子精神真抓实干,要做到“稳”。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要做到步步为营,正如钉钉子需要稳定的手法,采取改革行动也要保持冷静和理性,稳中求进。既要避免被短期取得的成果所迷惑,急躁冒进,也要防止被一时的困难和挑战所动摇,停滞不前。与此同时,改革工作的落实,并不是简单的蛮干,而是要讲究方法。在遇到不同任务时,应根据改革的实际情况和反馈,适时调整改革的策略和步伐,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更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要按照先后顺序、轻重缓急将每一项工作都做到位。只有通过步步为营、久久为功,才能够确保改革在正确的轨道上稳步前行,逐步实现既定目标,使得改革成果经得起检验。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时代号角。唯有以钉钉子精神继续抓好改革落实,以实绩实效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来验收改革成果,才能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原创性贡献研究”(23JZD00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贾丽民系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赵家宇系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李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