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
2024-12-15张凤琴
摘"要:随着教学理念的发展,传统教学中依靠纸质教材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和学校能够结合当地特色,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校本课程建设,为课程的开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推动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基于此,文章简要分析了初中英语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渗透的体现,并从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教学的意义,以及教学思路出发,提出了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具体实践措施。
关键词:打好基础;明确主题;立足整体;初中英语;中华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4)46-0122-04
基金项目:福建省宁德市2023年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初中英语融入传统文化教学研究”(立项批准号:2023XD1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凤琴(1977~),女,汉族,福建宁德人,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六中,研究方向:初中英语。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和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文化灵魂,而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既可以增强文化自信,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有效性,又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深度,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未来,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将是一种趋势和需求,相关教学改革和研究应不断深入,探索更好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教学的双赢。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渗透的体现
在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只是单纯地输送了英语单词、语法等专业知识。而在新课改的要求下,传统文化开始通过文学作品的选材和教学方式的选择等方面来体现。教师可以选取包含传统文化元素的英文文学作品,如莎士比亚的戏剧、狄更斯的小说等。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学生可以不仅学习到英语知识,还可以了解到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同时,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还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设置来体现,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主题或话题作为阅读材料,如古诗词、寓言故事、传统节日等,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引导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传统文化,并将其融入英语教学之中。初中英语教学也可以通过引用传统文化经典名言、格言或者谚语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这些经典的文化元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文章,还可以启发他们思考人生道理和价值观念,并培养其文化自信心和身份认同感。另外,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还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和手段来实现。教师可以结合传统文化的故事或传说,设计一些有趣的阅读活动或任务,比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文化展示等,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总之,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与体现,注重将传统文化中“生命、情感、传承、文明”等厚重且朴实的情感表达作为英语教学的核心价值观念,以创新性英语教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升华学生的情感与灵魂。
二、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教学的意义
(一)家国情怀培养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我国开始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尤其重视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培养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家国情怀素养的培育对初中英语教学十分重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民族精神、文化自觉和公民责任感,有利于塑造学生成为有担当、有使命感的新时代公民。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使学生更加珍惜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还可以提高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情操。同时,在英语教学中,贯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激励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二)民族文化意识
中华文明经过千年时间的沉淀,各民族文化在时间长河中充分交融,“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将优秀的民族文化传承至今,为我国认识过去、把握现在、展望未来提供了重要的文化参考依据,是增强中华民族神圣使命感、责任感,坚定民族文化自信的精神源泉,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经之路,是通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正因为如此,中华文明才具有无与伦比的包容性和吸纳力。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日常教学中,逐渐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
三、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教学的实践思路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华文化意识培养十分重要,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和理解中华文化,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英语文章中的文化背景和内涵,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在培养中华文化意识的过程中,学生将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文化自信心,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教师打好基础、明确主题、立足整体,解读英语文章中的文化内涵,许多英语文章中都融入了作者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并解读英语文章中的文化内涵,使阅读更加丰富和深入。并且,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学生了解中华文化,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英语语言,也能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了解中华文化的独特之处,增强对文化差异的尊重和理解。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有助于加深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华文化意识,可以让学生更加自豪和自信地代表中华民族,保持文化传统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例如,教师可以将英语与美术相结合,为学生展示大量的民族文化作品,如年画、刺绣、剪纸、壁画、雕塑等优秀艺术作品的英语翻译,加深学生对英语单词的记忆。相比于传统英语教学教材内容的单调乏味,将优秀的民族文化艺术产品,带入课堂、融入课堂,对英语教学工作的进程有着极高的促进效果,以最直观的表现形式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知,切身感受英语教学的魅力与璀璨,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在不经意间提升英语教学质量。
四、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教学的实践措施
(一)明确主题,加强传统文化作品欣赏
初中英语教学教师在开展英语教学活动时,要加强传统文化艺术作品的展览,引导初中生全方位地欣赏、解析传统文化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深入了解传统文化作品的核心内涵,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并用英语将其翻译、阅读,感受英语教学的璀璨魅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传统文化作品与实际生活进行结合,通过比较分析,让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对当代生活的影响和启发,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阅读世界文学名著TheLittlePrince,引导学生从文学性、哲学性、批判性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发展学生的文化意识、思维品质、语言能力,实现优秀文化在英语课堂的浸润。这样的课堂符合国家课程改革的方向和要求,尤其符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符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这样的课堂实践还可以在全国起到示范、引领、辐射的作用。
(二)开展传统文化课堂实践活动,切身感受传统文化
为了加强文化意识的渗透,教师可以在英语课堂上精心挑选一些具有代表性和质量的传统文化作品,如古诗词、古典小说、历史故事等,让学生阅读欣赏,注重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水平选择适合的作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引导学生从情感上去体味传统文化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内涵,如对家国之情、爱恨情仇、人生哲理等进行深入探讨,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进而提高审美能力。除了课堂上的传统文化作品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相关作品的阅读,拓展至音乐、绘画、戏曲等领域,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感受和欣赏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在仁爱版九年级英语下册“Unit5Topic1”教材中介绍了我国的名山大川以及著名景点,有泰山、黄山、黄河、长江、鄱阳湖、洞庭湖、长城、故宫等。在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虽然学生无法亲身体验当地的自然风光,感受历史文化的熏陶,但教师可以利用虚拟旅游软件带领学生在课堂上去浏览、去领略。而古往今来,无数的仁人志士也曾遍游全国,并在诗词歌赋中表达了对壮丽山河的赞扬,教师也能让学生借此机会进行阅读,然后对比其英文版本,体会中华语言的博大精深。接下来,教师可以组织一场文化知识竞赛,围绕景点名称、历史文化、相关传说等设置题库,然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抢答,最终给予表现优秀的学生一定奖励,以激发起他们后续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而在上述实践过程中,学生既能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热爱,也能够提升英语语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实现长足的进步与成长。
(三)立足整体,围绕我国传统节日开展教学
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教学的宗旨在于,不仅要培养初中生英语语言表达能力,还要培养初中生善于发现美、欣赏美的思维习惯,以发散性思维看待万事万物,丰富初中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初中生的核心素养。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学教师应当围绕我国的传统节日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将传统节日与实际生活进行结合,通过比较分析,让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对当代生活的影响和启发,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例如,仁爱版七年级英语下册“Unit8Topic3”就是介绍中国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了解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节日习俗等,感悟其背后的深刻内涵。在课堂中,教师要展示从网络上或教学资源库中挑选的清晰、具有代表性、能反映节日特色的图片,而后通过诗词猜节日的互动游戏,即由教师读出或展示一首诗词,学生需要猜测所描述的节日是哪个,并简要解释理由,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读后环节,鼓励学生用英语讲述自己或家人过节的经历,分享节日中的趣事和传统习俗,这一环节还可以锻炼其英语表达能力,可谓是一举两得。同时,在小组合创作环节中,组织学生绘制节日手抄报,共同搜集节日的由来、习俗、传说等资料,并分工完成版面设计、绘画、文字说明等任务,表达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喜爱,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然而,在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所选取的诗歌不能超出学生理解范围,且阅读任务形式应当注重多样性。并且,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注重英语后进生的任务分配,在今后的授课中调动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给予帮助和指导,增强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此外,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文本内容,逐步拓展文化知识,让学生真正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以培养自身的文化意识和文学素养。
(四)打好基础,开展多样化实践活动
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促进师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提高,同时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团队协作能力和鉴赏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英语书写、阅读、朗读等习惯。英语教学备课组可以积极开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英语节系列展示活动;可以在学校组织一些主题活动,如朗诵比赛、文化节、戏曲表演等,让学生亲身参与深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传统文化作品的理解和欣赏。例如,七年级集备组可以举办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来写”的活动,组织七年级全体同学参加,鼓励并引导学生英语写中国古诗,在网络上搜集杰出诗人代表作的英文版本,从而提高孩子们的书写能力。因为七年级的学生书写能力比较薄弱,而这样的活动既能督促学生重视英文书写,也能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中国古诗有它独特的韵味,但翻译成英文后,我们又可以从英语的角度鉴赏中国古诗的魅力,可以激起很多同学中国古诗译成英文的兴趣。八年级集备组可以举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来画”的活动,八年级的同学动手能力强,教师便可以鼓励学生画出自己心目中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如书法、脸谱、传统节日、伟大诗人等,丰富学生的生活,树立文化自信。文化意识作为新版英语课程标准核心素养之一,指出文化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增强家国情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涵养品格,提升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五)助力家庭教育及家庭阅读,延伸家庭服务
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前提下,青少年教育教学的工作理念与宗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学主体也逐步发展为了学校、社会、家长、学生的教育共同体;与此同时,学生知识获取、能力培养、道德思想水平发展的责任更是进行了详细的划分,关于青少年课外阅读的责任也应进行详细划分,促使学校和家长共同承担责任。在过去的社会环境下,学生家长普遍认为学生的教育工作理应由学校全部承担,学生出现日常行为偏差、学习成绩退步、道德水平下滑、缺乏思考能力、动手能力、阅读能力等问题,俱是学校与老师的责任,不能从中看到更深、更远的层面,没有从学生自身、家长作用、社会环境等因素全方位考虑,只将问题归结于学校本身,这是一种错误的、不利于学生发展的观念。在教学的改革中,教师和家长要积极收集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学资源,挖掘英语教材中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比如,教师可以联系家长和社区,全方位地为学生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满足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然而,立足于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以发现很多教师和家长的教学视野依旧局限在教材中,无法合理调动身边的各项资源,更别提挖掘和整合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学资源,导致在实际的初中英语教学活动中,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有所缺失。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与家长一同做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协同合作、优势互补,全面开展英语课外阅读推广,实现家校合作的最大化效能,实现“1+1>2”协同效应;学校积极开展英语阅读指导活动,惠及广大家长和青少年读者,培养其随时、随地自主阅读的习惯,建立家庭阅读教育延伸服务长效机制,以书香影响家风,以阅读拓展家庭教育、以文化提高涵养,全面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五、结论
在推动传统文化与初中英语教学相结合的工作中,英语教师需要积极探讨传统文化的文化内涵,不断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文学素养,利用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的相似相通之处,打造一体化阅读课堂。同时,基于学生的性格特点,将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之中,并将国外优秀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全面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学素养,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将传统文化传承且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刘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文化自信视域下[J].教育视界,2024(22):9-12.
[2]万雪.谈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J].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4(4):103-105.
[3]胡玲玲.打好基础,明确主题,立足整体——浅谈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J].安徽教育科研,2024(8):10-12.
[4]杨小兰.中国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融入策略[J].校园英语,2024(9):172-174.
[5]廖凌悦.初中英语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渗透途径[J].天津教育,2024(2):165-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