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模块教学探究
2024-12-15陈洪琴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学观念的进步,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根据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最新要求推动教学改革、构建单元整体模块教学模式、综合分析单元内容、确立单元教学目标、整合单元资源、确立驱动任务、组织教学过程、优化作业设计并落实效果评价,借助单元整体模块教学促进核心素养落地。基于此,文章详细探讨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模块教学的主要策略和实践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模块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4)46-0086-04
课题项目:文章系福清市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研究”成果(立项编号:FQ2023GH056)。
作者简介:陈洪琴(1977~),女,汉族,福建福清人,福清市玉屏中心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在小学阶段,数学是最基础且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了促进核心素养落地,完成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此,教师可以构建单元整体模块教学模式,即以教材上的自然单元为单位,增强单元各个模块内容之间的联系,以大主题和驱动任务为主要元素,以核心素养为基本导向,对教学目标、内容以及评价标准进行设计,提升单元教学的整体性和有效性,使学生的数感、量感、推理意识、应用意识、模型意识以及运算能力等能得到充实锻炼,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一、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模块教学的主要特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单元整体模块教学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式。首先,这种教学模式具有关联性的特性,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更为紧密,具有层层递进的关系,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也体现得更为深刻和清晰。其次,这种教学模式具有教学标准多元化的特性,因为其不仅指向单元的数学知识,还指向丰富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对数学思维和方法有更高的教学要求,其所对应的教学标准也就更加多元。此外,这种教学模式还具有生成性、连续性和整体性的特性,在教学方式上更加多样化,在教学内容上更加主题化,对促进核心素养落地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二、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模块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合理设计并实施单元整体模块教学,这将从多个途径提升教学的效率。首先,在单元整体模块教学模式下,各课时的教学内容之间更具关联性和递进性,学生能够以循序渐进的过程逐步深入理解单元的核心知识,逐渐建立相应的知识框架,有助于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消化和吸收,加快学生在课堂上理解教学内容的速度。其次,这有助于教师构建整体化的学习主题,使学生在大主题的引领下不断强化对单元核心知识的认识,并驱动学生以积极自主的状态学习,从而明显提升学的学习效率。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如果小学数学教师能够构建单元整体模块教学模式,同时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那么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将能在单元目标的导向下从更深的层面理解数学知识,不仅掌握单一的数学知识点、理解知识点的含义,而且还能掌握学习数学知识的共性方法和思维模式。学生将更善于运用图表描述和分析问题,正确分析空间物体或图形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关系,能够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规则推出其他命题或结论等。学生的推理意识、运算能力、模型意识、应用意识等都将得到锻炼,更加擅长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并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达到课程标准的学习要求。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模块教学策略
(一)加强导学,激发学习兴趣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师在单元整体模块教学中需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学生能够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有效建构。为此,教师必须加强导学,在正式开课之前先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利用教材、微课等资源对即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了解,并通过预习作业帮助学生回顾相关的旧知识,初步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在课堂上,教师也要利用一定的时间带领学生再次初探单元知识,利用思维导图或其他工具构建单元知识体系,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基础性认识。同时,小学数学教师还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灵活利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充分应用新媒体资源中的视频和图像,借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主学习动力,进而活跃学生的思维,促进其对数学知识的消化和吸收,推进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建设。
(二)小组合作,设置驱动任务
为了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单元整体模块教学时,需要重视小组合作,即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对数学知识及问题的探究。在小组合作模式下,小组成员之间能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彼此监督,对教师设置的驱动性任务和数学问题展开更高效的探究,从而有利于提高单元整体模块教学的效率。为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根据学生的学情为其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在理论上都具备完成任务的整体实力,而且每个成员都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同时,教师要为小组设置驱动任务。这类任务一般要具备驱动性、开放性、综合性,能作为载体传播数学知识,为锻炼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思维能力提供环境。在学生探究驱动任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组织和引导的作用,指引各小组按照一定的流程逐步展开探究,观察并分析数学事实,发现数学问题,猜测可能的数学结论或规律,最终给出解释或证明。
(三)聚焦思维,传授数学方法
在单元整体模块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数学知识,更要传授学生数学方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的应用意识、运算能力、推理意识和模型意识等思维能力得到有效锻炼。为此,教师要围绕单元整体模块教学中的数学知识,以学习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例如,教师可以在讲解几何知识时,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指导学生在分析图形的位置或测量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时,建立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把抽象的数学语言、数量关系与直观的几何图形、位置关系结合起来,从而增强学生的符号意识、量感、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再如,教师可以在讲解运算定律时,引导学生运用类比思想和归纳思想,对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等规律进行对比分析和归纳总结,从而增强学生的推理意识和运算能力。与之相似,教师在单元整体模块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和思想,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反思
在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模块教学中,教学评价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为了让核心素养落地,充分发挥单元整体模块教学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采用合适的评价策略,有效促进学生反思。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成为评价主体:一方面进行自我评价,另一方面进行相互评价。前者意为让学生在课时结束或学习活动完成后,对自己的表现进行反思,分析自己在知识理解、学习方法、数学思维和学习态度上存在的问题;后者意在让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指正,在共同反思中更客观、更全面地发现各自的问题。其次,教师要有机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调节和完善教学活动,为实现教学目标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反映教学效果,根据现实情况对单元整体模块教学目标、结构和方法进行改善。最后,教师还要灵活运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包括随堂测验、评价量表、激励式评价、双向评价等,借助评价过程深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巩固单元整体模块教学的成果,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四、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模块教学的实践路径
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单元整体模块教学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流程,完成对单元整体模块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一般而言,教师需要结合课程标准和课程方案、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学情对单元进行综合分析,设定教学目标,接着对单元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以课时为单位设置多个驱动性任务;然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组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同时渗透形成性评价;最后优化作业设计,结合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实施终结性评价。下文将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中《简易方程》单元为例加以说明。
(一)综合单元分析,设定单元目标
本单元包括“用字母表示数”和“解简易方程”两大模块,在“解简易方程”中又包含“方程的意义”“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实际问题与方程”四个子模块。本单元的知识以五年级之前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知识为基础,指向符号意识、推理意识、运算能力、模型意识和应用意识等核心素养。结合课程标准、基本学情和教材内容,教师可以把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设置为:①明确字母与数之间的关系,能用字母表示数,解释含字母的式子的含义;②能够清楚阐释方程的概念和意义,描述等式的性质;③能够利用整体法和运算律解方程,并完成对结果的验算;④会用未知数表示事物,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简易方程并解决问题。同时,教师可以将“利用方程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作为本单元的大主题,将其贯穿于各个课时的教学内容中。
(二)整合单元资源,确立课时任务
在设置完单元整体模块教学的目标后,小学数学教师要在目标的导引下,进一步整合单元资源,组织教学内容,为实现教学目标奠定基础。首先,教师要立足于本单元的教材内容,整合各个模块中教材所描述的问题情境、提出的数学问题以及引出的数学知识,以及指向的数学方法与核心素养。譬如,在“用字母表示数”模块主要指向数学中的转换思想和类比思想,以及符号意识和推理意识。其次,教师需要整合教材之外的教学资源,利用微课、新媒体、思维导图和PPT等媒介,整合视频、图表和图形等形式的资源,从而丰富教学资源,充实教学内容。
之后,教师还需要为学生确立课时任务,驱动学生在各个课时对数学问题展开自主探究。教师可以将本单元分成三个课时,在第一个课时中,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探究式子中数和字母分别指代的具体意义,描述字母与数的关系”,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转化思想和推理意识;在第二个课时中,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根据等量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阐释方程的一般意义,掌握等式的两个基本性质,探究解方程的方法”,锻炼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和归纳思想;在第三个课时中,让学生“利用方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锻炼学生的应用意识、模型意识和运算能力。
(三)组织教学活动,加强互动引导
小学数学教师在完成对单元整体模块教学的初步设计后,需要在课堂上实施计划,组织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各个课时的驱动性任务,从理论过渡到实践。譬如,在第一个课时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情境,提问学生“大家今年都几岁啦?”“有没有知道自己爸爸妈妈是多少岁的?”通过互动对话引出该课时的学习主题,结合某学生提供的实例让所有学生分析该同学的年龄与其家长的年龄之间的恒定关系,建立等式。教材上的对应模块取用字母a表示数,但为了深化学生对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的理解,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可不可以用其他的字母?z可不可以?c可不可以?用正方形呢?”从而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抽象思维,使学生不仅能够用字母a表示数,而且能掌握“用某符号表示数”这一数学思想。同样地,教师也要在其他课时的教学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探究任务,使教学方案落地,实现计划中的教学目标。
(四)优化作业设计,实现有效评价
小学数学教师在单元整体模块教学中需要优化作业设计,重视课后学习对课堂教学效率的影响。对预习作业,教师可以为学生制作微课,先是回顾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础知识,整理运算律;再是利用人工智能模型制作简易的情景动画或图像,引出未知数和方程的概念,对等式的两个基本性质进行演绎推理,让学生在观看微课后做适量的习题。在课时教学结束后,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为其布置课后作业,以实践型作业为主,让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包括用字母指代数、用方程描述数量关系并解方程等,同时辅之以习题锻炼学生的运算能力,深化其对本单元数学概念和思想的认识。
另一方面,教师还需要实现对学生的有效评价。在课堂上,教师要进行形成性评价,即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对学生的评价,评价标准要以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为导向。譬如,在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探究等式的基本性质时,某组学生在验证等式两边同乘或同除以相同的数字后结果不变时,没有考虑0的特殊性,就直接从特殊的现象上升到一般的结论,教师要指出其在总结数学规律时对特殊情况有所疏忽,对分母不能为0的数学规则记忆不深刻,从而引导其及时改正,使其推理意识更加成熟,并巩固其运算能力。此外,教师还需根据学生上交的作业做出终结性评价,深化本单元的主题意义,为学生提供学习建议,结束本单元的教学。
五、结论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达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应当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构建单元整体模块教学模式,促进教学内容主题化、教学资源整合化、教学评价多元化;在教学中,加强导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和思想,有机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同时,教师还要遵循一定的流程,先进行综合单元分析,确定单元目标;接着整合单元资源,确立课时任务,在教学实践中组织学习活动,在互动中引导学生;最后优化作业设计,实现对学生的有效评价,以期能通过单元整体模块教学使核心素养落地,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明超.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模块教学的实践研究[J].成才,2022(13):41-42.
[2]赵继东,赵海.基于核心素养,立足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学科技,2022(17):39-41.
[3]邹伟.重构小学数学结构化单元整体教学的路径——以“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为例[J].辽宁教育,2023(1):17-21.
[4]张邈馨.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为例[J].新校园,2022(10):21-24.
[5]朱广辉.立足单元整合背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以小学《混合运算》教学为例[J].安徽教育科研,2023(1):56-58.
[6]叶剑波.立足单元整体教学深度培养量感——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单元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2(9):61-63.
[7]曾燕.小学数学数与代数模块单元整合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11):156-157.
[8]谷翠翠.例谈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以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用常见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为例[J].山东教育,2022(32):17-19.
[9]徐莹莹.单元整体教学模式下小学数学板块教学实践——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教学为例[J].读写算,2022(24):13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