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以读促写的小学语文高年级习作教学研究

2024-12-15韩小英

考试周刊 2024年46期
关键词:以读促写习作教学高年级

摘"要: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领域,已经开始明显地显示出了读写分离教学模式的缺陷,学生的读写能力无法得到协调的全面发展。为了打破这一僵局,以读促写的教学方法开始兴起,强调通过阅读激发学生写作灵感的重要性,从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文章对习作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以统编版教材为例来探讨以读促写的教学方法,希望通过实践验证其有效性,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以读促写;小学语文;高年级;习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4)46-0036-04

作者简介:韩小英(1980~),女,汉族,福建福清人,福清市城关小学第四校区,研究方向:阅读与写作。

写作作为语文课程的一个关键内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为了真正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在这个背景下,以读促写策略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因此,教师需立足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运用以读促写策略进行写作教学,思考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执行以读促写策略的原则和具体策略。

一、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现状分析

首先,学校和教师在习作教学中缺乏个性化指导。每位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不同,需要根据其实际水平和需求给予相应的指导。然而,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模式往往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导致部分学生很难取得写作进步。

其次,一些教师在习作批改时往往只关注习作的形式,忽略了内容的重要性。过分强调语法、标点等方面的正确性,忽视学生的想象力、思维逻辑和观点表达,容易让学生觉得写作是枯燥乏味的任务,影响写作兴趣和能力的提升。由于时间、课程压力等因素,一些学生缺乏实际的写作练习、展示平台和实践机会,难以提高写作技能,无法在实践中纠正自己的不足。

最后,互动和讨论存在不足也是习作教学面临的挑战之一。部分学校和教师更注重学生的单向表达,而忽略对学生的思维激发和互动沟通,师生、生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的匮乏,会使得写作活动变得枯燥乏味。

为解决以上问题,教师需要在习作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可以通过个性化辅导,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提供多样化的写作指导。

二、以读促写的教学理论基础

(一)阅读和写作的关系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内容指示,广泛采用以读促写的教学方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成效。阅读和写作是语文学科中紧密相连的两个方面,两者之间存在密切关联。通过阅读杰出的文学作品和名人的文章等,学生的视野得以拓展,写作素材和创作灵感也随之增加。阅读能让学生接触到不同风格和不同体裁的作品,从中学到优秀的表达方式、思维逻辑和文学技巧,为其写作提供了借鉴。因此,阅读是写作的重要基础,学生通过大量阅读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其接下来的写作学习奠定基础。

阅读可以激发写作的灵感和创意,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作品,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故事情节、思想观点和人物形象,从中汲取启发和灵感进行写作创作。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尽情发挥想象力,思维活跃度高,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这些都是写作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写作能够进一步巩固和运用阅读所学内容。通过写作实践,学生将阅读中获得的知识和经验转化为自己的表达,进一步加深理解和内化。写作过程需要学生对所写内容进行整理、归纳、组织,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促使学生将思维逻辑和观点表达转化为文字,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组织能力。阅读和写作相互促进、相互养成,通过阅读促进写作,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而通过写作推动阅读,可以增强学生对所读作品的理解和欣赏。因此,阅读与写作的互动会促进学生在语文学科中全面发展,培养其综合语文素养。

(二)认知发展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认知发展理论,该理论主要关注人类认知发展的过程和规律。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孩子的认知发展由一系列内在构建的阶段和层次所组成,这些阶段和层次之间存在内在关联和发展规律。在进行以读促写的教学实践时,认知发展理论对理解学生学习、思维和写作的发展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认知发展理论强调学习者主动探究和建构知识,根据认知发展理论,学生是自主、有动机、有目的地进行学习的主体。在以读促写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多样化丰富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通过阅读去探索、发现和建构新的知识。学生通过阅读不同风格、不同主题的文本,拓展自己的认知领域,逐渐提高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在写作过程中,不断练习和实践,学生能逐步提升语言表达、逻辑思维、想象力等认知能力,实现认知水平的转变和发展。在教学实践中,学生不仅仅是接受知识,更是通过主动阅读、思考和写作实践来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极思考、探索问题,鼓励其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经过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促进认知结构的建构和发展。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和教育环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教师应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互动交流,提供适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教学材料和任务,为学生提供发展的支撑和保障。

(三)构建主义视角

构建主义是一种教育理论,认为知识的获取是学习者主动参与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和意义的过程。在以读促写的教学实践中,构建主义视角强调学生通过阅读和写作的实践,积极主动地构建和发展自己的知识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构建主义视角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建构和意义的生成。在以读促写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其自主选择文本、主动探究和思考。通过阅读不同风格、不同主题的作品,学生逐渐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深化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实现知识的主体化。构建主义视角认为知识的建构是一个社会性的过程,学生不仅独立进行阅读和写作,还可以与同伴讨论、交流观点,合作学习,共同构建知识。教师可以组织小组合作学习、集体分享等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让学生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共同建构知识、共同发展。通过社会互动,学生能够获得他人的反馈和启发,拓宽认知视野,促进知识的共建共享。在以读促写的教学实践中,学生经过实际阅读、思考和写作的体验,不断探索、表达和反思。教师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写作任务和实践机会,让学生从实际操作和体验来巩固、运用所学知识,促进认知结构的建构和发展。在实践的过程,学生能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具体经验,从而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所学内容。

三、读中悟写的习作教学策略

(一)创设阅读情景,强化学习氛围

在长期的写作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写作能力迟迟未见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写作活动缺乏浓厚的兴趣。当学生缺乏兴趣时,很容易陷入消极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写作对学生而言就成为一项不愉快的任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在阅读活动中打造一定的课堂氛围,以提升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狼牙山五壮士》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创设阅读情景,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帮助其更好地理解和感悟故事内涵。例如,让学生观看关于《狼牙山五壮士》的影视剧片段,直观地感受五壮士的英勇事迹和历史背景。通过视听资料的展示,学生能更加深入地了解故事情节,激发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兴趣和好奇心,展示与《狼牙山五壮士》相关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视觉形象来感知故事中的环境和人物形象,使其更加生动地想象和感受故事中的场景和情节,增强对文本的理解和共鸣,最终引导学生进行创意故事写作,基于《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情节写读后感。通过写作,学生可以展开自己的想象和表达,继承和发扬五壮士的精神。这样的写作练习能让学生思考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提高写作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明确文本内容,深入理解主题

实施以读促写策略的前提是确保阅读活动和写作活动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但是教师应该明白,这种联系是比较笼统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还需寻找教学内容中蕴含的读写结合的具体要素,以帮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阅读和写作之间的联系。

通常来讲,在挖掘阅读文本中的写作要素时,需要把握阅读文本和单元写作任务之间的联系。以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为例,《乡下人家》是杨绛的散文作品,通过细致的描写和真实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乡下人家的深情怀和回忆。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全文,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了解乡下人家的生活景象和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乡下人家》散文的写作要素,包括情感表达、环境描写、人物刻画等。分析每个要素,学生可以深入挖掘文本中的细节和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散文的艺术特点和思想内涵。具体来说,《乡下人家》中情感表达是散文的核心要素之一,学生能够分析作者对家乡的感情,学会如何用真挚的情感来打动读者。同时,环境描写也是散文的重要环节,学生可以学习如何描写细致的画面来烘托故事的氛围。此外,人物刻画也是文本的关键要素,学生可以学习如何生动地呈现人物形象,使读者更加有代入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讨论、写作实践和形象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剖析文本,发现其中的精彩之处,在写作实践中运用这些要素,展现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三)赏析文章语言,感受语言之美

写作本质上是一种语言表达活动。因此,在写作教学中使用以读促写策略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活动来欣赏文章的语言。通过感受经典文本的语言风格,学习实用的语言表达方法。深入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和运用技巧,学生可以更好地吸收优秀作品的精华,提高自己的写作表达能力。

以小学语文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父爱如舟》为例。首先,进行文章赏析,《父爱如舟》是一篇描写父爱的散文,以生动的文字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父与子之间真挚的情感。在进行赏析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如用词精准、叙述流畅、情感真挚等。通过仔细品味和分析,使学生能以小见大,更加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核心,并学会欣赏作者的文学表达艺术。其次,学习写作表达,在学习写作表达过程中,学生可以借鉴《父爱如舟》中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如生动的比喻、细腻的描写、真挚的情感等,不断模仿、练习和创作,学生能够逐渐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展现个性化的文采和情感。教师应引导学生反复练习和积累,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最后,学生可以通过学习《父爱如舟》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尝试在自己的作文中运用类似的表达,增加文章的艺术性和感染力;学会细腻描绘和真挚情感的展现,学生能更生动地展现自己的想象力和感悟力;同时,学习作者的叙述技巧和结构安排,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组织文章架构,提高文章的逻辑性和连贯性。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实例分析、练习演练和反馈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章的语言之美,不断提升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应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以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创作的乐趣和成就感,提高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

(四)注重审题立意,明确核心思想

在写作活动中,立意是极为重要的。学生在写作时需要明确“文章要写什么、为什么写、要表达的内容是什么?”等问题。在小学阶段,很多学生对主题的掌握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可以指导学生在阅读时分析文章的主要思想,这样学生就能在参考范文的基础上改进自己的文章。

以教学小学语文统编版六年级上册《夏天里的成长》为例,教师在教学《夏天里的成长》这个题目时,应该引导学生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的意图和要求。学生可以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来理解题目,比如“夏天”与“成长”,明确文章的主题是关于夏天中所发生的成长故事或成长体会。教师应当从题目中的关键词展开讨论,让学生明确写作的方向和思路。学生在审题立意时,把握好写作的主题,即夏天里的成长。在这个题目中,学生从不同层面来理解成长的含义,如个人成长、心灵成熟、生活经历等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夏天与成长之间的联系,提醒学生在写作中突出表现夏天对成长的影响和意义。在理解题目要求和掌握写作主题的基础上,学生应该确定自己的写作立意,即确定要表达的观点或情感。学生可以从自己的经历、感受或想法出发,选择合适的角度和立意,将对夏天里的成长的理解和感悟融入文章中。教师应从不同的写作立意进行指导和引导,让学生展现个性化的观点和情感。通过注重审题立意,学生能够更清晰地把握作文的主题和思路,有效展开写作内容,提升文章的质量和表达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仔细理解题目,深入思考主题,确定立意方向,并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体验,展现个性化的文采和情感。

(五)拓展阅读素材,丰富知识储备

在小学语文高年级的习作教学中,拓展阅读材料、积累写作素材是非常关键的。通过广泛的阅读,学生能够接触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资料和观点,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写作素材,提高写作水平。

一方面,引导学生阅读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如小说、诗歌、散文等,包括经典名著和当代优秀作品。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能领略到不同风格和形式的文字表达,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思想,同时汲取写作灵感和素材。教师应鼓励学生阅读各种新闻报道、社论评论等,了解社会热点、时事事件和人物故事;还可以让学生阅读新闻,增长学生的知识和见识,了解社会现实,积累各种写作素材,并培养对时事的关注和思考能力。

另一方面,科普知识也是写作素材的重要渠道,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科技杂志等,了解科学知识和技术进展。通过阅读科普文章,学生得以了解最新科技动态,拓宽思维视野,并将科学知识融入写作中,丰富文章内容和观点。教师可以组织阅读小组、设立阅读计划,鼓励学生每天都保持阅读的习惯、阅读各种书籍和资料。通过持续的阅读,学生能够增加写作素材,激发创作灵感,提高写作能力。

四、结论

通过总结以读促写的小学语文高年级习作教学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可以明确未来可探索的方向。以阅读促写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写作水平,但也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和指导技巧,同时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实际需求。未来,应当进一步探索如何结合多媒体技术、互动游戏等方式,创新习作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卢丽军.以读促写以写“养”读——论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的有效结合[J].读写算,2024(10):59-61.

[2]王艳娟.小学语文以读促写教学策略[J].文科爱好者,2024(1):123-125.

[3]林月清.以读促写在小学语文红色选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教师,2024(6):15-17.

[4]汪光钟.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以读促写的运用[J].启迪与智慧(上),2024(2):98-100.

[5]辛秀梅.以读促写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3(21):48-49.

猜你喜欢

以读促写习作教学高年级
优化阅读教学训练,有效提升写作水平
以读促写,提高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以读促写”如何运用于初中英语教学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浅谈小学高年级英语分层教学
浅谈小学高年级合唱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