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单元“学评”手册的设计与运用
2024-12-14李聪杨娜
摘"要:新学期,引导一年级新生认识体育课,喜欢体育课,上好体育课,奠定体育学习的基础非常重要。在“教-学-评”一体化思想指导下,笔者依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理念和学生发展需求确定单元主题,预设单元学习目标,构建单元学习任务群,设计单元“学评”手册。课堂中,以“学评”手册为载体,运用“手势+语言+盖章”的教师评价,“笑脸+加油”的学生自我评价和“五角星等第”的家长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评促学,创设“我是体育课堂小主人”主题学习单元,开启一年级学生体育学习之旅。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核心素养;主题单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410(2024)12-0020-04
一、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确定单元主题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课程理念强调从“以知识技能为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以学生发展为本,要研究学生真实生活中面对的实际问题,然后用课程教学的形式帮助他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年级新生在进入小学的初期,面对新的环境,大多处于一种“茫然”的状态,面临体育课是什么、如何上好体育课、怎样与同学一起快乐的游戏等问题,如果教师不加以教育引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那么学生的体育学习还会继续“茫然”下去。基于上述学生发展的需求,笔者设计了“我是体育课堂小主人”主题单元,期望通过单元学习,学生能爱上体育课、会上体育课、上好体育课,奠定体育学习的基础。
二、依据课程标准和学情预设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即学生预期的学习结果,如同导游一开始就知道带领游客到哪里一样,教师在单元学习之前也要清楚地知道学生通过单元主题学习后能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在考虑学习目标的撰写时,每位教师心中必须要有一条基准线,即确定学习目标的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学情和资源等[1]。首先,新课标要求基于核心素养制订学习目标,因此单元学习目标从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方面预设。其次,结合一年级新生最近发展区,选择适合且能满足他们了解、爱上、上好体育课需求的重要概念和内容进行重点组合,最后形成单元学习目标(表1)。
三、围绕学习目标构建单元学习任务群
“教-学-评”一体化可以通过逆向设计实现,基本思路是先设计与单元学习目标匹配的学习任务,再分解任务为系统的学习活动,从而构建单元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将“学习目标”和“学习评价”相融合,通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因此,笔者围绕本单元学习目标,将“成为体育课堂小主人”这个核心任务分解成三个子任务,每个子任务下又分为2或3个学习活动(表2)。
四、优化任务群设计单元“学评”手册
单元“学评”手册是围绕体育核心素养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的三个主要方面制定的单元式课程和评价载体,手册兼顾学习和评价功能。其内容主要包括单元主题、单元导学、单元表现性任务和课时学评单。笔者优化任务群,用“学评”手册链接学生课时学习活动,以评价的系统化促学生学习的结构化,给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一个落地生根的支点,从而撬动体育课堂学习。
(一)单元导学唤醒学生已有经验
一年级新生在幼儿园时虽没有正式的体育课,但他们会参加晨间锻炼或体育游戏等活动。因此笔者在单元导学中提问“小朋友,你喜欢运动吗?你在幼儿园参加过哪些体育运动呢?请你说一说。”目的是唤醒孩子已有体育学习经验,拉进体育课堂与学生的距离;继续追问“你知道小学体育课是什么样子吗?请看一看老师提供的视频。”最后鼓励学生“看完视频的你一定很期待体育课吧!准备好了吗?努力去完成三个任务,做体育课堂小主人吧!”旨在引导学生带着单元任务进入单元学习,努力成为体育课堂小主人。
(二)单元表现性任务引导学生结构化学习
依据学情,笔者将单元学习任务群中七个学习活动按照由易到难、螺旋上升的顺序排列,每个学习活动设计一个课时学评单,七个课时学评单构成指向单元核心任务学习的评价连续体,渐进式引导学生开展结构化的学习活动。
(三)课时学评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课时学评单包含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家长评价、课后锻炼四个内容板块。其中,教师评价和自我评价紧紧围绕体育核心素养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的三个方面进行设计与评价。家长评价和课后锻炼板块目的是将课内外体育锻炼有机结合,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
五、运用单元“学评”手册开展教学活动
(一)匹配与“学评”手册一体化的单元学习计划
“我是体育课堂小主人”主题单元在单元目标引领下的内容包含一个核心任务和七个学习活动,预设7课时,每一课时对应“学评”手册中的一个学习活动,构建一体化的单元学习计划(表3)。
(二)利用“学评”手册开展课堂教学
围绕“学评”手册实施的体育课堂教学是“教—学—评”一体化的落脚点,也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点。笔者以单元第3课时《我是队列队形小标兵:集合与解散》一课为例,阐述“学评”手册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方法。
1.课前依据“学评”手册进行课时教学设计
课前备课时,由学评单可知《我是队列队形小标兵:集合与解散》一课在运动能力方面的评价内容是掌握集合、解散互动口令方法;健康行为方面的评价内容是区分自我空间和公共空间;体育品德方面的评价内容是能遵守规则、展现出合作意识。为保证“教—学—评”的一致性,本课的学习目标、重难点和教学环节都紧扣以上三个方面的评价内容进行设计。
2.课中运用“手势+语言+盖章”的教师评价促进学生素养发展
一年级学生喜欢贴纸、卡片等奖励性评价,但这些评价方法不仅耗时且影响学生体育课堂学习的连贯性。在“学评”手册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运用“手势+语言+盖章”的教师评价方法,不仅能激发学习兴趣而且能记录、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素养发展的过程得以呈现。
(1)手势评价。在本单元的第一课,教师将单手击掌、单手大拇指和双手大拇指三种评价手势教会学生,学生知道课堂中教师不同评价手势代表着不同表扬含义。
“单手击掌手势”评价学生课堂运动能力表现。例如,本课中学生掌握集合、解散互动口令方法,并在小动物集合解散游戏中运用,此时教师给与学生或小组单手击掌。“单手大拇指手势”评价学生课堂健康行为表现。例如,本课小汽车集合解散游戏中学生能保持安全距离,表现出区分自我练习区和公共练习区行为时,教师给与学生或小组大拇指手势。“双手大拇指手势”评价学生课堂体育品德表现。例如,本课找朋友集合解散游戏中,学生能遵守游戏规则、表现出关心他人等行为时,教师给与学生或小组双手大拇指手势。
(2)语言评价。主要用于学生核心素养三个方面的进步评价,也可与手势评价相结合使用,它关注学生增值评价,发挥评价的导向和促进作用。
语言评价对应学评单中“进步”栏,当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运动能力、健康行为或体育品德任何一方面有进步时,教师就要抓住时机的高声表扬,这样评价对学生树立运动自信、养成良好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例如,在本课小汽车集合解散游戏中,学生小王从推推挤挤排队到能伸出手臂保持安全距离集合,健康行为方面取得了进步,教师看到后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取得的进步,号召同学们向他学习,从他上扬的嘴角和更挺拔的站姿能感受他充满自信,课堂小结时在学评单健康行为进步栏盖章。
(3)盖章评价。一年级学生得到教师的手势鼓励和语言表扬会感到自信和快乐,笔者采用在“学评”手册上盖章方法保存这份自信,延长学生学习的快乐。在每堂课的小结评价环节,教师将向日葵印章交给四名组长,由小组长根据本组学生得到的手势评价和语言评价情况在“学评”手册上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和相应进步栏目上盖章。
3.课间使用“笑脸+加油”的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反思学习
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很有必要,因为人的成长最终是自我成长,他人评价是外部条件,而正确的自我评价和反思才是学生不断成长的关键。在使用“学评”手册教学实践中,每堂课结束前,教师引导学生自我提问,并填涂笑脸或者加油图案。例如在《我是队列队形小标兵:集合与解散》下课前,学生在座位上打开单元“学评”手册,教师语言引导学生问问自己本节课的集合解散互动口令和方法学会了吗?自我练习区和公共练习区会区分了吗?游戏中做到遵守规则、与同伴合作了吗?如果做到了就将“大拇指”涂色,如果还需努力就将“加油”涂色,学生利用课间2~3分钟时间完成。这样有趣简单的自我评价方式受到学生喜欢,长期坚持还可以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习惯。
4.课后利用“五角星等第”的家长评价引导学生巩固学习
学生良好体育学习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长的参与和支持,家校合育方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在使用单元“学评”手册时,学生每学完一节新课,教师将所学重点内容评价标准发到家长群,放学后学生将手册带回家,在家长的引导下展示所学,家长进行五角星等第评价。例如本课“向家人演示集合解散互动口令”评价标准:一颗星是学生能说出集合解散互动口令;两颗星是学生能边说互动口令边做动作;三颗星是能带着家长一起边说互动口令边做动作。家长根据学生的展示情况进行星级评价,这既是一种展示学习,也是学生巩固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培养良好体育学习习惯。
通过单元“学评”手册,学生学习的过程得以记录,学生能力的提升得以呈现,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印迹得以珍藏。单元“学评”手册作为“教”和“学”的有力支点,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在课堂中生根发芽。
参考文献:
[1]卢明,崔允漷.教案的革命——基于课程标准的学历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