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育人下家园社共育模式构建的有效策略

2024-12-11郭红伟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24年11期
关键词:合力共育体验式

摘要:家庭、幼儿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三者融合的教育模式是当下幼儿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将三者的优势有机结合,有利于充分发挥三者教育合力。家园社共育不仅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成长机会,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还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提供直接的支持和广阔的教育空间,推动着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家园社可以通过多种协同共育方法搭建共育桥梁,达成教育一致性、有效性,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关键词:家园社;共育;合力;体验式

作者简介:郭红伟,沈阳市大东区教育局小北幼儿园高级教师。

幼儿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受家庭、幼儿园、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幼儿园与家庭、社会协同共育,是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需要。著名幼教专家陈鹤琴曾说过:“幼儿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个方面共同合作才能得到充分的功效。”

一、家园社协同共育的原则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由此可见,家园社三方协同共育的重要性。要想发挥其应有作用,达到预期目标,三方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尊重、平等、合作原则

幼儿园、家庭、社会是幼儿教育的三大支柱,为了更好地共同合作,三方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法开展协同共育工作。《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因此,幼儿园应与家庭、社会合作共育,真正将其当成合作者,共同关心幼儿的成长,支持幼儿探索,促进幼儿发展。

(二)全面、发展、适宜原则

幼儿园与家庭、社会协同共育,应始终贯彻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坚守儿童立场,从家庭、社会的实际情况出发,有的放矢地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协同共育工作。幼儿园应面向全体幼儿及家长开展亲子活动,让家庭直接参与到幼儿园活动中来,建立家园共育桥梁,实现幼儿全面发展和教育价值最大化。

二、家园社协同共育的现状分析

家庭、幼儿园、社会拥有各自优势,将三者的优势有机结合,有利于充分发挥三者的教育合力。然而,目前家园社共育的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家园社协同共育工作方法单一

家园社之间的联系越紧密、配合越默契,产生的教育合力就越大。部分幼儿园片面地认为组织几次家长会、邀请家长参与几次亲子活动就是合作共育,这导致一些幼儿园开展共育工作的方法单一,没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工作机制和工作保障。

(二)家园社协同共育活动内容片面化

幼儿教育必须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文化共享。目前,家园社共育多以幼儿园为主体,以教师讲述、家长倾听为主要方式,缺少计划性、互动性和体验性。因考虑幼儿安全和管理不便等问题,共育活动大多仅限于在园内开展,幼儿很少走出去,幼儿园与社会缺乏深度合作,合作共育的效果也就难以体现。

(三)教师与家长存在教育观念差异

只有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保持一致,再结合社会教育资源优势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满足幼儿健康成长需要。但是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教师普遍认为自己是专业的,有一定教育经验,过于强调家长要配合幼儿园教育,忽视了家长的行动力量。在教育问题上,少数家长认为应该让幼儿在幼儿园掌握更多小学阶段的知识,其轻视游戏对幼儿的教育价值,对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育理念不理解,存在错误的教育观念。

三、家园社协同共育的实施策略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幼儿阶段是人生的奠基阶段。幼儿教育并非幼儿园的单方面行为,还应重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对幼儿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幼儿园与家庭、社会应建立相互信任、和谐融洽的伙伴关系,这不仅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还有助于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能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为更好地促进合作共育,家园社可以多途径、多方法地开展工作,共同努力,实现教育多赢。

(一)运用交流式共育方法,搭建共育沟通桥梁

交流是幼儿园与家庭、社会合作的基础,是幼儿园、家庭、社会开展“三位一体”教育的必要前提。三方应通过线上会议、面对面交流畅谈、主题式教研、讲堂讲座等形式,及时沟通交流,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达到家庭、幼儿园、社会教育目标一致,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园应邀请教育专家、家庭教育指导师、一线教师等,向家长普及家教知识、育儿经验,解决家长在育儿方面的困惑,满足家长对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需求。

教师应及时给予家长科学指导建议,引领家长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逐步改变家长自身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使家长能遵循幼儿科学发展规律进行教育。幼儿园应提升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真正解决家长的育儿困惑,与家庭共同实现幼儿的教育目标;为家长提供更多交流、研讨、思考、提升的平台,宣传家庭教育重要性,引导家长形成科学的教育理念,不断提高家园共育能力。

幼儿园应搭建智慧化、高效化、便利化全覆盖的家园共育信息平台,探索新形势下的家园沟通方式。例如,通过微信公众号、视频号、腾讯会议等方式,打破时空限制,引导家长全面了解幼儿在园所的学习、生活情况,有效支持家园共育工作的开展;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将家长的育儿经验进行梳理,发送到幼儿园公众号中,为家长之间相互分享育儿方法搭建交流平台。同时,幼儿园应主动接受家长监督,健全家长沟通渠道,及时回应和解决家长反映的问题,开设答疑交流平台,解答家长在育儿方面的疑问及困惑,为家长提供科学的、有针对性的在线育儿指导。

(二)运用体验式共育方法,推动共育多元联动

体验式共育是幼儿园、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的有效方式。幼儿园应与家长携手,结合社会教育资源,开展社会实践进课堂、阅读分享等形式多样的亲子活动,发挥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优势。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家园社应携手组织多元化实践活动,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需求,丰富幼儿的见识,增加其社会阅历,提升其综合能力;尊重幼儿的学习特点,支持幼儿在游戏和生活中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等方式进行学习。

在家长进课堂活动中,幼儿园应充分发挥家长教育资源的优势,结合家长的职业特点和专长,请家长走进幼儿园参与教学,为幼儿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同时,家长通过亲身参与教学,体会教师的工作辛苦与职业幸福感,了解幼儿成长所需,理解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有利于其成为幼儿园的协作者、支持者。幼儿在幼儿园中的进步和表现,通过教师的描述,家长只能有片面的感受,若是幼儿园能经常组织亲子开放活动,邀请家长到幼儿园参与活动,家长则可以亲身感受幼儿在园情况,了解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及教育教学内容,感受活动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与价值。这有利于引导家长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实施保育教育。

建立家长合作会是构建家园交流的桥梁和平台,有利于促进家园沟通合作,推动家长正确理解和认识教育工作,促进家园教育同向同步合力。通过参与幼儿园工作及活动,家长合作会成员对幼儿园的办学方向提出意见和建议,对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监督,发挥联系功能、教育功能、参与功能,共同促进幼儿全面健康成长。

(三)运用互动式共育方法,提升共育合力

互动是幼儿园、家庭、社会协同共育的重要桥梁纽带。教师与家长彼此联系、相互作用,展开研究探讨、观点碰撞,可以有效改进教育方法和途径。幼儿园应结合幼儿年龄及成长阶段特点,有效开展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满足社区家庭开展早期教育的多元化需求。

通过家访,教师走进幼儿家中,把对幼儿细心观察的情况与家长一一交流,让家长看到幼儿的进步;向家长宣传科学的育儿知识和技巧,为家长科学育儿提供充分的支持和帮助,使家长能够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进行正面教育,实现幼有所育、幼有优育。

幼儿园可开展教育进社区活动,密切加强社区、幼儿园和家庭的联系,促进教育多样化和社会化,将幼儿园优质教育资源带进社区,进一步探索并形成有效的家园社协同育人新模式;精准对接周边社区学龄前儿童的家庭教育需求,开展丰富的亲子活动、育儿活动、送教活动,丰富社区家庭教育活动内容,更好地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利用社区资源开展亲子公益活动,给予幼儿充分展示与表达自我的机会,展现幼儿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拉近幼儿园与社区之间的距离,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丰富幼儿的生活,使幼儿的社会性得到进一步发展。

幼儿园应开展丰富的幼小衔接活动,科学推进幼小衔接工作,与小学携手,双向衔接。教师可引导幼儿将想象中的小学运用绘画的形式呈现出来,与同伴分享;幼儿园可与小学共同组织幼儿和家长参观、熟悉校园环境,零距离体验小学生活,激发幼儿对小学的向往,推动衔接工作持续开展;幼儿园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入学适应教育活动,为幼儿做好入学准备。同时,教师应倾听并记录幼儿的想法,梳理入学焦虑主要问题,以问题为抓手,正面引导幼儿。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人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家庭教育是幼儿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效衔接,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有效延伸。家园社拓宽共育渠道,丰富共育活动,增强互动空间,着力创设幼儿园、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协同育人的教育新生态,有利于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以良好的家庭氛围、幼儿园环境、社会风气巩固育人成果,共同培养具有人格魅力和道德情操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刘以攀,李天凤.空间生产理论视角下家校社协同共育的困境与突破[J].教学与管理,2023(7).

[2]孙伯乐,冯桃.协作教育导向下家庭、幼儿园与社区三方协同育人机制的有效构建策略研究[J].教师,2023(28).

[3]张雪.安吉游戏理念下对幼儿教师观察行为的研究[J].辽宁教育,2022(20).

[4]唐艳艳.家、园、社协同培养幼儿社交能力的探索:以大班主题活动“互访日”为例[J].幼儿教育研究,2024(4).

(责任编辑:赵春艳)

猜你喜欢

合力共育体验式
学校携手 共育共进
“芪”心合力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合力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