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夯实“四大”举措 打造区域思政教育新生态

2024-12-11王玉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24年11期
关键词:教育生态思政教育立德树人

摘要: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以党建为引领,加强党对思政课的领导,是教育事业稳步前行的有力保障。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打造思政教育新生态,已然成为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要使命与责任。

关键词:立德树人;思政教育;思政课建设;教育生态

作者简介:王玉,盘锦市双台子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是时代赋予每一位教育人的责任。教育工作者只有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和强化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抓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才能为国家人才培养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

盘锦市双台子区教育局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战略高度出发,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把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摆上重要位置,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以“四个坚持”为抓手,构建思政“大体系”、建强思政“大队伍”、筑造思政“大课堂”、搭建思政“大平台”,在扛起自身责任的同时,压实全区各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抓思政课建设工作责任,全力打造思政教育新生态。

一、坚持党的领导,构建思政“大体系”

(一)健全领导机构

双台子区更新了全区思政课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双台子区教育局作为牵头单位,每季度结合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分析研判会对各中小学校思政课开展情况进行调度、安排;各中小学校建立了由党支部书记、校长牵头,以领导班子成员、大队辅导员、班主任、思政课教师为骨干,以公、检、法三部门委派的法治副校长、家长等社会力量参与的思想政治课建设管理实施队伍,形成了上下贯通、内外结合的齐抓共管新局面。

(二)完善工作机制

双台子区教育局制定并印发《双台子区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实施方案》,全面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落实党政领导、学校党支部书记和校长带头上好思政课制度,压实领导责任。要求各中小学校党支部必须把专题研究思政课建设工作纳入重要日程,把思政课建设融入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全过程,以“项目研究+多维实践+特色打造”的模式,形成校际协同的一体化育人机制,全力营造“干部教师认真讲思政课、学生专心学思政课”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督导考核

双台子区教育局党组制定并完善了《双台子区学校党政领导班子思政课建设考核评价标准》,从组织领导、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工作途径与任务落实、突出成绩与创新5个维度的15个方面、38个子项,对学校领导班子进行全面考核,采用项目责任制形式,着力推动各项政策落地实施。每月月底,双台子区教育局党组考核小组针对学校党政领导干部的讲、听、评思政情况进行常规督导检查,及时反馈考核结果。每年年底,双台子区教育局教育督导室按照督导评估条例对各校思政课建设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评估,以评价促发展,推动各中小学出实招、求实效,促进思政工作更好地协同发展。

二、坚持培根铸魂,建强思政“大队伍”

(一)科学配备教师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而办好思政课的关键在教师。双台子区严格根据义务教育课程设置需求,摸清思政课教师需求底数,落实专门编制,通过校园招聘、公开招聘等方式,配齐初中及小学高年级思政课专职教师,小学低、中年级采取专兼结合的方式配备教师,使中小学专职思政课教师比例逐年提高。部分小学的党支部书记、校长、德育主任、大队辅导员等领导管理人员经培训合格后兼任学校的思政课教师,从而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整体素质。

(二)强化培训提升

一是加强新形势下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和法治教育、师德规范学习,召开教育系统师德师风建设大会。双台子区教育局与学校、学校与教师层层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切实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二是制定思政课教师队伍培养培训规划,积极构建区、校两级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抓实学前周集中培训,夯实校本研修,用好网络资源平台,重点做好新教材使用培训和课改、学业质量评价体系培训。

三是召开双台子区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讨会,其中,实验中学、长征小学思政课教师就同题异构、“六步两环”教学模式进行课例展示,第一中学思政课教师就开展集体备课研磨过程进行经验分享交流,促进了中小学思政课科学衔接、有序推进。

四是组织教师参加全国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交流活动,其中,辽化小学濮章婷老师的3项案例(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时政述评)获辽宁省特等奖,并获评为国家典型经验。

五是开展案例式社会实践研学和体验式社会实践研修,引领思政课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思政教师的课程研创水平。

六是完善思政课教师评价激励机制,在职称评聘、优秀教师评选、各级教学成果等评选中向思政教师倾斜,激发了思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凝聚社会力量

一是邀请检察官上好法治课。双台子区教育局与区人民检察院合作,聘任检察人员为法治副校长。这些法治副校长深入校园进行“防校园欺凌”“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预防青少年犯罪”等专题讲座,受益学生达1万余人。

二是聘请榜样人物上好励志课。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徐恩惠、中国好人陈振等导师走进校园授课,他们以自身的经历和感悟生动诠释思政课的深刻内涵,促使原本抽象的理论变得鲜活而具体,从而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

三是聘请专业人士上好心理辅导课。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走进校园,开展心理健康辅导讲座和现场心理减压疏导活动,3000多人次受益。

三、坚持挖掘资源,筑造思政“大课堂”

(一)把握育人资源

双台子区教育局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动,全力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不断丰富思政育人资源。

(二)选准工作载体

双台子区建立了两个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名师工作室,充分利用名师工作室扎实开展专题研究,开展集体备课教学研讨活动,结合各学段学生认知特点,针对教材重点内容和难点问题,跨学段组织开展“中小学思政课集体备课行动”,实现各学段间思政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双台子区切实发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工作联盟牵头校实验中学、辽化小学的辐射作用,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打破条块分割、打通学段壁垒,让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各个学段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全力构建“全程育人、全科育人、全域育人”的大格局。

(三)依托评优推进

双台子区教育局制定并印发《双台子区“快乐思政”评优活动通知》,组织全区教育系统干部、教师积极参与“快乐思政”教学评优活动。活动历时两个多月,在学校初赛的基础上,选拔推荐280余名教师参加了区级比赛。经过评委认真评定,最终评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金课”10节、“优课”100节,以及“舞台上的思政课”18节。参评课例的形式多样,有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专题教育、早间思政课、午间思政课、舞台上的思政课、主题班会等,所有课程都注重挖掘思政资源,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施教,形成了“人人讲思政、课课有名师、门门有精品”的良好态势,推进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打造出符合时代特点的思政“大课堂”。

四、坚持启智润心,搭建思政“大平台”

(一)筑牢思想根基

双台子区教育局扎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相统一”的具体要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引导学生懂政理、明学理、通事理。同时,弘扬教育家精神,在守正和创新上下功夫,筑牢学生的思想基础。

(二)完善课程体系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载体,是知识与技能传授的重要途径。通过强化培训,双台子区教育局促进各中小学校树立课程意识,将学校的一切活动课程化实施。双台子区各校充分挖掘和利用潜在的教育资源,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进行统整、融合、创新、发展,努力打造“五育+”课程体系,实施“五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通过课程建设促进全过程思政。例如,实验中学构建“自育自学”课程体系、实验小学构建“悦纳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小学构建“求真教育”课程体系、长征小学构建“自主教育”课程体系等。各中小学校园文化隐性课程彰显出思政魅力。例如,实验中学魏书生展馆、育红小学“和雅文化”、九化小学“尚美文化”、第一中学“雅行文化”等各具特色,全区各校拓展课程、个性化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同时推动学校长足发展。

(三)开展多元活动

双台子区各中小学校充分利用升旗仪式、党日、团日、队日等契机,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打造“走心”的思政课;通过寻访、实践、研学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国家、家乡历史,弘扬红色精神,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将思政课搬上舞台,通过情景剧等形式,让学生置身情境之中去感悟、体味,打造“沉浸式”思政课;用好网络媒体,为学生创设仿真的三维学习环境,让学生穿越时空探索奥秘,打造“数字+”思政课。

双台子区实施“音乐+思政”“三个一”特色工程,将思政融入音乐之中。一是课前一支歌,即课前唱红色歌曲,提振精神,激发士气;二是每日一赏析,即利用广播站播放爱国歌曲、革命歌曲,常态熏陶,涵养精神;三是每周一展示,即以班级为单位展示一首符合活动主题的歌曲,凝聚合力,提升素养。

结合重大事件、重大活动、重要节日以及思政课教学重点内容,双台子区各中小学校共同开发特色课程和现场教学专题,有力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双台子区教育局党组组织开展“舞台上的思政课”主题活动,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认可。

五、总结课程建设成效,明确未来建设重点

(一)形成全员思政的大格局

思政课教学活动促进双台子区教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思政课不再只是思政教师的事情,而是贯穿整个教育教学工作的主线,全体教师都积极响应,成为思政的传播者和践行者,共同塑造积极向上的思政环境,为学生成长和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二)促进全过程思政的大变革

双台子区紧密联动的学校“大思政”工作格局,实现了“全过程”思政的大转变。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的“阳光讲堂”,团支部书记、教师的“思政讲坛”,少先队员的“红色故事会”等活动的常态开展,凸显出全过程“大思政”的教育新生态;各中小学教师在学科教学中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挖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将其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他们用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接受着思政教育的熏陶和洗礼,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塑造和强化。“课程+思政”的跨学科深度融合,使各级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共同构建起一个全面、系统、持续的思政教育体系,帮助学生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去理解和感悟思政教育,拓宽了其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发展了其核心素养。

(三)实现全方位育人的大提升

在学校层面,双台子区各中小学校不仅在课堂教学中全面融入思政元素,而且校园文化建设也紧紧围绕思政教育主题展开。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在诉说着育人故事,从宣传栏到文化活动,从社团组织到志愿服务,处处都体现着思政教育。在家庭层面,家长更加重视学生的思政教育,注重学生品德培养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在社会层面,双台子区形成了浓厚的思政教育氛围,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都在悄然发生着积极的变化,为构建和谐、文明、进步的社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

今后,双台子区思政课建设将注重以下五点工作:一是大力推动教学方法改革,鼓励教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让思政课变得生动有趣,从而加速推进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进程;二是持续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定期培训、交流研讨等方式,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三是强化思政课与其他学科的联动,挖掘各学科中的思政元素,共同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四是建立健全更加科学有效的监督评估体系,对思政课的教学质量、效果等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价;五是积极营造全社会重视思政课的良好氛围,整合各方资源,为思政课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楚志云.党建引领、质量筑基: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J].辽宁教育,2024(10).

[2]金琪.以“健全机制、系统融入、文化浸润”创新党建工作路径[J].上海教育,2024(13).

[3]崔娟,张发钦.党建引领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的实践进路[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14).

[4]刘成.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的时代意蕴、逻辑架构及演进理路[J/OL].克拉玛依学刊[2024-10-25].http://kns.cnki.net/kcms/detail/65.1285.C.20240826.0932.002.html.

[5]朱之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服务教育强国建设[J].中国教育学刊,2024(8).

(责任编辑:赵昆伦)

猜你喜欢

教育生态思政教育立德树人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教育生态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实践
应用大数据技术重塑职业教育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