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目式学习视角下价值体认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探究

2024-12-11刘桂辛丁梅娟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24年11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摘要:《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将综合实践活动更加明晰地侧重跨学科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等方面。在此背景下,教师锚定课程本质,以“真情境+真任务”驱动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为突破口,围绕“立春”节气设计“立春偶成”主题活动,并从活动总结阶段的成果汇报与展示课的设计来展开阐述,可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结阶段的高质量实施提供范例。

关键词:真情境;真任务;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作者简介:刘桂辛,沈阳市皇姑区宁山路小学教育集团二级教师。丁梅娟,沈阳市教育研究院教研员。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方案》)明确提出,“综合实践活动侧重跨学科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定位更加准确,成为加强课程综合化,实现实践育人理念的一把利剑。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以实践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根据一线教学实践的经验,对照课程性质与目标,不难发现,无论是学校、教师层面,还是学生、家长层面,都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性,但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方式、课程的实施与设计还存在一定问题,导致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学习中获得综合能力的效果不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与个人能力的发展。因此,笔者以培养学生的价值体认作为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突破口,围绕“立春”节气设计了以“立春偶成”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并从活动总结阶段的成果汇报与展示课的设计角度展开阐述,探索在新课改背景下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路径,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高质量实施提供助力。

一、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立春偶成”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依据

2017年9月,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附件中提到面向3~6年级推荐的考察探究活动主题之一为“跟着节气去探究”。二十四节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古代天文历法的精髓,在世界历法史上也具有重要地位。为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的心中厚植民族文化情怀,撒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教师可利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带领学生探究“立春”节气的历史起源和科学魅力。

《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考察探究是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观察、记录和思考中,主动获取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它注重运用实地观察、访谈、实验等方法,获取材料,形成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和勇于探究的精神”。《课程方案》针对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方向,要求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加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结构化。

在考察探究活动过程中,如何创设以学生为探究主体的项目式主题活动是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具有极强的自主性、开放性、整合性等特点,给予了教师更广阔的设计空间,是实现教学深度改革的最佳阵地。教师需要积累以价值体认的培养为驱动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经验,真正助力学生的成长。

因此,笔者围绕“立春”节气,设计“立春偶成”主题活动。“立春偶成”这一主题名来自南宋诗人张栻的作品《立春偶成》。诗人在立春时节,捕捉大地回春的景象,将自己的所见所感写成了诗句。笔者在学生与自然获得链接的真实情境下,以“真任务”来驱动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动人之处。该主题活动将项目式学习的核心内容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基本环节相融合,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水到渠成地完成教学目标,实现育人目的。

二、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立春偶成”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思路

在活动设计之初,笔者主要思考以下两点:一是本主题活动需要帮助学生在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内化且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且充满自信地去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是如何通过活动宣传册等活动成果更好地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基于此,本主题活动以问题为驱动,即“你了解‘立春’吗?”小组团队的活动任务为“以‘立春偶成’为题做一份有关立春的宣传册,帮助普及节气文化”。

看似简单的一个任务,实则非常考验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要把握方向,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他们提出开放性问题,通过梳理汇总和转化,设计出本次活动的驱动性问题。接下来学生就要开展自主的合作学习,将驱动问题分解成一个个问题链,并为解决这些问题讨论、制订操作方案,以求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价值体认。

在综合实践活动总结阶段的指导教学中,部分教师认为,实践活动成果的汇报与展示就是学生通过物化实物、图文影音分享等方式来展示整个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教师的评价与指导并不重要。其实不然,教师在总结提升环节的作用不可小觑,有效的总结与指导能够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思考方向,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其知识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实现价值体认这一具体目标。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教师有深度的指导,都能为学生下一次的学习带来生命力。

基于此,笔者在整体设计问题线索、活动准备、实践探索、总结提升、拓展延伸五个环节中,着重设计了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总结提升环节的成果汇报与展示课,用以促进学生价值体认的形成。

三、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立春偶成”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汇报与展示课的具体流程

(一)设计背景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选择在立春当天举办,开幕式倒计时采用了二十四个节气元素,其中蕴含的深意是通过全球瞩目的世界规模最大的冬季综合性运动会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国人民对时间的独特理解。奥运会开幕式短片中随着季节流动的节气搭配代表性的节气诗词,映衬得每个运动项目都格外耀眼,最后时间定格在“立春”。在真实的生活背景下,学生激起了强烈的实践兴趣,通过小组合作制作完成了“立春”宣传册。作为一名学生,应该在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内化而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接下来如何去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的总结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价值体认目标

1.增强文化自信

参与关于“立春”节气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汇报与展示课后,学生更加深入理解二十四节气文化,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自信。

2.培养社会责任感

价值体认下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汇报与展示课往往涉及社会热点、公益活动等话题,能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入思考个人贡献,积极担当,培养社会责任意识。

3.促进自我反思与成长

学生在展示综合实践活动成果的同时,回顾学习历程、思考成长、明确未来方向,有助于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活动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汇报与展示课的核心在于以下三点:一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活动成果进行梳理,并实现活动成果展示的优化;二是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选择适合自己的实践活动成果展示方式,进行展示汇报;三是自我、同伴、教师、嘉宾等分别对活动过程中学生研究、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以及活动成果进行评价。立足以上三点,笔者设计了以下活动过程。

1.承接导入、引发思考

(1)承接导入

师:从第一节课到现在,在同学们的不断探究、学习以及共同努力下成功完成了任务,大家有什么成果和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大部分学生会认为手中的宣传册就是成果,而忽视了过程成果)

师:同学们,“成果”到底是什么?成果指学习、工作、劳动上的成就和成绩。那么,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跟A同学一起学会了如何使用POP字体写宣传册标题,这算不算我的成果?

生:我认为算。只要是在活动过程中有提升、有进步,不管哪一方面的收获,都算是一种成果。

(小结:成果不仅仅是最后的物质结果,还有活动过程中获得的能力提升)

师:那么,在梳理成果的时候,我们自然要从“过程和结果”这两个方面去梳理。在梳理的时候,又有哪些方法呢?(引出本节课的内容——“立春偶成”活动成果汇报)

(2)引发思考

师:请大家观看视频并思考,他们的研究成果是以什么形式展示的?都包括了什么内容?(播放成果汇报会新闻视频)

(学生自由发言)

师:没错,成果汇报是从小组活动的意图开始,经历讲述活动过程,介绍最后的活动成果或者物化成果等过程。所以,如何梳理成果也影响着我们的成果呈现。

师:好的成果呈现会给我们的活动增添更多的光芒,也会让我们的活动成果更具价值。

【设计意图】教师播放视频,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引导学生认识到成果梳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有效梳理成果的欲望,为价值体认的培养作铺垫。

2.梳理“立春偶成”活动成果的具体路径

(1)共同探讨梳理物化成果的要点

师:关于成果梳理我们一般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活动过程中我们获得的能力;二是通过活动我们所获得的最终物化成果。在“立春偶成”项目式学习活动中,宣传册就是我们的物化成果。接下来,我们先从宣传册的介绍开始。请大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以下问题:“如果要介绍你制作的‘立春偶成’项目宣传册,你会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生:设计意图、操作过程、物化作品介绍、与节气的关联等。

(学生开始思考并讨论如何全面、系统地介绍自己的宣传册,包括设计的初衷、制作的过程、最终的作品以及宣传册与项目主题的联系等)

师:接下来,同学们可以按照大家一起探讨的内容进行准备,期待你们能把自己的物化成果以最佳的方式呈现在大家眼前。

(2)共同探讨梳理过程成果的要点

师:看起来梳理物化成果是大家比较得心应手的,但以往在总结活动过程收获时大家却总是寥寥几句带过。其实,老师认为活动过程中的收获同样重要。那么,如何梳理我们的过程成果呢?请大家认真思考并展开讨论。

生:在活动过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遇到问题就意味着我们的能力有所欠缺。而通过找到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提升了自己的某些能力。所以,我认为应该讲一讲自己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是什么,以及如何解决的。

(学生开始梳理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经历和收获,包括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以及在这个过程中的成长和进步。学生交流活动过程中解决问题并得到能力提升的感悟,从研究、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的角度进行评价,从而更好地了解自己。学生会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相互学习和借鉴,同时会从研究意识、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去评价自己和他人)

师:同学们,集体的智慧真是让老师由衷佩服。在活动过程中,遇到问题是必然的。我们也正是在不断解决问题、一层层抽丝剥茧的过程中,完成了任务,也获得了成长。这种成长和进步,就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设计意图】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活动过程,掌握梳理活动成果的方法与路径。通过共同探讨和展示,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如何梳理物化成果和过程成果。同时在梳理过程中伴随着相互评价和自我反思,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提升,为深化价值体认做准备。

3.深化价值体认

(1)思考活动成果的价值和意义

师:你的活动成果对自己、他人、社会有什么帮助吗?怎样让我们的活动成果更有价值呢?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活动成果的价值和意义,激发他们的价值体认)

生:如果更好地梳理成果,并且展示出来,一定会带给其他人一些启发和帮助。对人有帮助的就是有价值的。

(学生开始思考并讨论自己活动成果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如何让自己的活动成果更加有价值)

师:虽然作为小学生,我们不能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我们可以培养遇事好研究、研究讲方法的好习惯。像科学家一样,做生活中有价值的小研究,并用自己的研究成果为别人带来启发和帮助。

(教师鼓励学生从小事做起,培养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

(2)评价激发价值共鸣

小组展示并介绍制作好的“立春偶成”宣传册,并从亮点、不足、建议三方面进行相互评价。评价主体分为四部分,分别为自我、同伴、教师、嘉宾,帮助小组团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作品。

师:在成果展示时,大家要用简洁明了的语言突出我们的重点,把亮点放大,让我们的作品特色得以充分展现。同时,也要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作品。

生1:我觉得我们第一小组的宣传册在设计上很有创意,结合了节气的特色和现代元素,让宣传册看起来既传统又时尚。

生2:我很喜欢第一小组的宣传册,他们的配色和排版都很用心,让人看起来很舒服。而且第一小组还加入了很多有趣的节气小知识,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学到很多东西。

嘉宾:这些宣传册都很有创意,我看到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理解。特别是第一小组的宣传册,他们不仅展示了节气的魅力,还巧妙地融入了现代元素,让人眼前一亮。

一是对活动过程中学生研究、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的评价。

生1:在这次活动中,我们第一小组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我们没有放弃,而是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我觉得我在这个过程中成长了很多,变得更加自信和勇敢了。

生2:我觉得第一小组在活动中表现得非常出色,他们遇到问题总是能够冷静地分析并找到解决的方法。而且他们还很乐于助人,经常帮助我们解决难题。

师:确实,第一小组在这次活动中展现出了很强的研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不仅能够自己解决问题,还能够带动其他同学一起思考和学习。

嘉宾:从第一小组学生的讲述中,我看到了他们对待问题的认真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非常宝贵的品质,也是他们未来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力。

二是对学生的总结交流、成果展示能力的评价。

生1:我觉得在这次活动中我们第一小组的总结交流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既学会了如何更加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也学会了如何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生2:我觉得第一小组在总结交流方面做得很好,他们不仅能够准确地概括出自己的活动过程和成果,还能够认真地回答老师和同学们的问题。

师:第一小组在总结交流和成果展示方面确实做得很好,不仅能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来介绍自己的活动过程和成果,还能够很好地回答他人的问题和疑虑。

嘉宾:从第一小组学生的表现中,我看到了他们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这是他们未来学习和工作中非常重要的能力,也是他们与人交往和合作的基础。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自我评价、同伴互评、教师评价及嘉宾点评等多维度评价方式,全面展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成长与收获,强化学生对自我价值的认同,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与持续发展,深化学生的价值体认与综合素养。

四、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立春偶成”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强化实践,“做中学”特性尤为突出的课程。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真任务”的驱动下让学生主动探寻节气的历史背景与相关知识,教师需要对一些必要的学习方法进行介绍和讲解,同时恰当地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深度参与整个实践活动过程,获得深刻的价值体认。

在实践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活动成果的展现如果没有取得预期效果,会影响学生参与研究的热情及今后活动的开展,因此,实践活动总结阶段的评价与交流极为重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掌握梳理活动成果的方法,将成果完美呈现是基础,交流中的赞扬十分重要,将成果推向他人、社会更是锦上添花,能够让学生获得自信,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立春偶成”主题活动设计主要目的是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主动地去探寻、感受、传承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其增长知识,还可以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实践能力、团队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同时能将自己的活动成果进行良好的梳理和展现,对他人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沈森晨.真情境、真合作、真实践:让“三真”成为综合实践活动常态:“跟着节气去探究”主题活动起始课教学设计[J].辽宁教育,2023(19).

[3]李臣之.新课改背景下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关键路径优化[J].课程·教材·教法,2023(3).

[4]赵飞琴.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路径[J].天津教育,2023(27).

[5]成运峰.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探究[J].中学课程资源,2024(10).

(责任编辑:赵静璇)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心理拓展训练与相关概念关系辨析
在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的思考
初中数学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的挖掘探索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数学学习呈现多元化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